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成全部工业投资82.9亿元,同比增长24%;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71亿元,同比增长25.1%。
项目结构不断优化。
1-5月,全市实施的343个超千万元工业项目中,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机械、冶金四大类项目195个,占比达56.9%,比去年同期的43.8%提高了17.2个百分点。
项目单体规模明显放大。
343个超千万元项目平均单体规模达5414万元,同比增长32.4%。
项目集聚度明显提高。
今年以来,全市实施的所有在建343个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四大园区达113个,占全市在建项目数的32.94%。
四大园区亿元以上项目数达27个,占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数71.1%。
二、今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主要举措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南通市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重点在招商引资、“三名”工作、板块经济等三大方面谋求突破。
第一,升温聚焦,巧解难题,在招商引资上有新举措。
今年以来,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关键突破口,努力保持招商引资工作在新的更高平台上快速发展,全市上下瞄准全年目标,不断鼓劲、升温、聚焦、加压,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大招商热潮。
1.突出行政推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工作。
今年海门招商引资工作要实现重返南通市排头兵位置的目标,为此我们坚持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真正贯穿于招商引资的各个方面和每个环节,科学招商、理性招商。
我们在牢固树立“招商引资为零,一切皆为零”发展理念的同时,坚持以督查考核为抓手,以专业化招商为依托,在全市形成“既重规模更重效益,既重数量更重质量”的科学招商氛围,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活力和动力。
一是强化氛围营造。
我们强化了“市外就是外”的意识,把招民资像招外资一样摆上同等重要位置,以“一月一推进、一季一讲评、半年一总结”等推进机制为抓手,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努力形成“人人抓招商,个个会招商”的浓厚氛围。
二是强化考核推动。
坚持以“重大项目突破年”为统领,以“月推进、季讲评”考核督查制度为抓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五项竞赛”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努力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是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
坚持把打造专业招商队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全市招商资源整合力度,除大力发展“四大增长极”专业招商力量外,全力培育一支市级专业招商队伍,进一步突出“四大增长极”招商引资主阵地的作用,全力为园区招商工作服务,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绩效。
今年4月底,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对全市招商资源进行了一次整合重组。
重组后的招商新队伍保留一部分原有招商局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除此之外,从各乡镇园区抽调一名专职招商人员,到招商局脱产招商,各乡镇分管招商引资领导和四大园区的招商局局长为市招商局的兼职局长,参与全市招商引资工作。
2.突出节会招商,搭建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活动平台。
组织招商节会,既是对投资环境的大推介、对外形象的大展示,又是对招商成效的大检阅、引资工作的大推动。
我们把举办招商节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招商引资热潮。
春节刚过,我们就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春季攻势”。
组织召开在外成功人士新春座谈会,动员他们回乡投资兴业,创办实业。
4月份,我们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海门市金花节。
此次金花节共邀请国内外客商384人,签约项目共166个,其中民资92个,总投资93.1亿元,注册资本总额29.1亿元;
5月份我们利用浙商大会召开之际,在杭州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海门投资环境推介会”,100多名浙商对海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同时,各乡镇、园区分别组织小分队前往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
3.突出驻点招商,构筑民资招商的前沿阵地。
在招商引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一支专业的招商队伍,在商贾云集的地区实行驻点招商,这是我市强势推进招商引资采取的一大战略举措。
重组后的招商局,设7个分局,其中4个为驻点分局,2个为流动分局,1个是本部分局。
驻点分局分别在北京、浙江、广州、上海,其中新增北方分局,主要区域是北部地区,招商重点是国企、央企。
与之对应的南方分局驻点在广州,区域范围主要是广州和福建,招商重点是港澳台客商。
上海有3个分局,1个驻点分局主要面对上海市区,增设的2个流动分局,主要面对上海郊区和苏锡常地区。
招商局原宁波分局改为浙江分局,面对所有浙商。
本部分局,主要接待主动上门的客商,开展网上招商和海外招商。
招商局已与四大园区的部分驻外办事机构进行对接,有的合署办公,共建共用。
5月底,我市集中对重组后的招商局专业招商人员和兼职副局长进行为期2天半的招商业务知识培训。
目前,市招商局7个分局的人员全部到岗到位,在各自片区开展招商活动。
4.突出重点项目,提高民营经济招商引资规模档次。
开展招商引资,项目信息是基础。
只有推出一批对接性强、发展前景好、能够满足客商赚钱需要的大项目、好项目,才能招到真项目、好项目、大项目。
今年以来,我们始终把重大项目作为民营经济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紧紧抓在手上,组织各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成立专门工作班子,集中主要精力,进行不间断跟踪、高规格接待、高层次洽谈、一揽子协调、高效率服务,全市重点抓好三大类产业的招引工作。
一是注重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
重点围绕我市生物医药、精细化工、重大装备制造、船舶修造、光通信产品、特种材料等现有优势产业,依托通光集团、希能重工、中兴电工、陆江锌材料等企业,按照建链、延链、补链的要求,开展专业化、系列化的先进制造业项目配套招商,鼓励引导企业主动引荐同行或配套先进企业来海投资,努力在提高企业集聚度、产业关联度上做文章、求突破。
二是注重引进引江排海型项目。
依托崇海大桥、沪通铁路大桥和海门港、东灶港等“两桥”、“两港”建设,充分发挥好我市的江海桥港优势,加快完善产业布局,重点做好丹麦马士基、索亚物流等项目的招引工作,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成区域竞争优势。
三是注重引进三产类项目。
进一步拓宽招商思路,全面出击,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对外资房地产项目准入政策松动的有利时机,重点做好现有在手重大城建项目跟踪工作,确保项目早日落地。
5.突出巧解难题,营造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最佳环境。
我们把国家宏观政策调控阶段作为海门强攻招商引资、积蓄发展后劲、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极佳机遇期来认识和对待。
我们认识到海门与苏南和浙江等其他地方相比,在一些行业和项目的承载能力,在项目投入的区位条件、在一些要素的供给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我们注重邀请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重要客商来海考察,向其介绍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增强其投资海门的吸引力。
聘请其担任海门高级经济顾问、招商大使,充分利用其在客商中的影响力,宣传海门、推介海门,为我市的招商引资牵线搭桥。
今年以来,我们先后邀请了广州商会会长、浙江总商会副会长等区域性领军人物来海门访问,在他们的带动之下,吸引了近百名中外客商来海考察,相继签约一大批规模较大的民资项目,同时也为将来进一步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通过用足已批的、清理未用的、盘活闲置的、开发后备的,优化配置,集约用地。
使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产业带动力强和对地方财税贡献大的民资项目特到优先保证。
通过加强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指标,组建担保公司,优先满足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的中小项目的资金需求。
通过抓好有序用电,帮助企业调整生产计划,组织用电大户合理错峰,保证重点项目的用电需要。
通过动员、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提前退休、离岗创业等途径到工业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健全完善了技工培训体系,加大了普通工人引进力度,指导、帮助引进企业解决用工问题。
在软环境上,我们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
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中心意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无条件地服从政策,创造性地执行政策,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一门受理、联合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的全过程服务。
继续实施大环境整治,对政令不畅、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进行严肃整治,对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刁难客商者,严惩不贷。
对“三乱”行为和破坏投资环境的案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追究领导的责任。
第二,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在“三名”工作上有新突破。
去年延续至今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市中小民营企业到来了不小的冲击。
因此,今年以来我们着重在帮助企业争创“三名”提前走出困境上下功夫。
我市今年以“企业发展促进年”为抓手,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以“加、减、乘、除”等一系列举措强势推进“三名”工作。
给企业做“加法”,雪中送炭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今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海门市设立工业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工业企业应急互助基金,鼓励发展贷款担保公司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多方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去年,海门市首家贷款担保公司——中叠贷款担保公司开始运行,对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尝试。
今年,由市财政出资2000万元,十家企业共同出资3000万元的又一家市级担保公司——金信贷款担保公司前期组建准备工作也已完成,正在等待省有关部门审批。
“减法”主要是减轻企业的负担。
我们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目前的困难,与企业风雨同舟。
海门国税部门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把原来的审批时间缩短了一半,使企业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早日到位。
同时,辅导企业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防范涉税风险。
海门质监部门对企业采取降费扶持措施,免除了无公害农产品防伪标志收费、锅炉使用登记证工本费等9项费用,同时为企业免费提供进出口企业口岸电子执法审核确认等14项服务。
“乘法”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科技进步,在转型升级中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我们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新政机遇,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升级计划,培育优质企业群体,来获取乘法效应。
位于货隆镇的中兴机电产业园在“新政”的激励下,规模快速扩张,新引进2家外资企业,增资2家,目前共有关联企业7家,形成了以高压电气设备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总投资超亿美元。
“除法”是要利用当前机会洗牌,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资源消费型的产能和产品。
我们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强对耗能大户的监控、考核,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实施节能前置,并对引进先进工艺、实施技改的项目实施政策扶持。
在去年底公布的南通市GDP能耗统计数据中,海门市下降幅度名列前茅。
第三,拉伸产业,优化结构,在做大做强板块经济上有新探索。
多年来,我市以优势产业为主导,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聚形成了以一个主导优势产品为龙头,带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五大经济板块,分别是以三星绣品城为中心的西部家用纺织品、东北部的电动工具和电碳制品、北部的不锈钢制品、东部的缝纫机针以及南部的医药化工产业群。
今年上半年,我市对这五大板块经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活动,分析了我市板块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挖掘潜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一方面抓产业延伸。
我们一是抓住企业规模的纵向延伸,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支柱的块状辐射联动效应。
二是抓住产业链的纵向对接。
我市板块经济在现有产业链的基础上,产品的生产经营向两头扩张,拉长了产业链和价值链。
中部红木在做强传统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白木、细木工板、复合地板等加工业务,以木业的延伸,做大木业文章。
西部家纺在主要生产枕套和床罩的基础上,开发了窗帘、云丝被、沙发坐垫、靠背等,现已拥有300多个品种,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三是抓住产品加工的纵深化。
我市中北部的不锈钢制品板块,从原来的手工加工——模仿制造——批量生产的简单重复,逐步向系列化、高档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在生产加工非定型不锈钢制品的同时,开发了宾馆及机场用不锈钢系列产品,有效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发展空间。
目前仅货隆镇共有不锈钢企业4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将超过8亿元。
另一方面抓结构优化。
我们将投资方向保持由“轻”转“新”,即由轻纺服装传统产业为主逐步向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高新技术为主转化;
由“低”转“高”,即由较低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市场容量向较高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市场容量转变。
全市实施的343个超千万元工业项目中,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机械、冶金四大类项目195个,占比达56.9%,比去年同期的43.8%提高了17.2个百分点。
其中电子信息项目数由去年同期的16个上升至今年的60个,增幅为212%,总投资26.16亿元,增幅151%,完成工作量8.52亿元,增幅306%,化工医药项目43个,增幅50%,总投资24.5亿元,增幅35%,完成工作量8.58亿元,增幅67%,机械、冶金类项目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而传统特色产业投资则出现了负增长,超千万元纺织服装类工业项目数由去年同期的89个下降为今年的59个,增幅为-32%。
化工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机械为代表的新兴行业投资快速增长,与传统行业的纺织服装、建材下降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供需矛盾突出。
虽然国家、省和市出台了一系列扩大信贷规模的政策意见,但政策发挥作用滞后,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并没有感到明显好转。
而且近几个月来,企业产成品库存和应收款较往年居多,流动资金不足,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
据调查,60%以上的企业目前融资难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虽然今年以来我市贷款增量达28亿元,但用以基础设施投入项居多。
从133家骨干企业调查来看,目前紧缺资金4.65亿元,57家中小企业紧缺流动资金2.9亿元,许多中小企业都面临融资担保难的问题。
2、创新和竞争力不强。
我市大部分企业主要从事加工工业,传统行业比重较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技术,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
目前高新技术占比虽然达30%左右,但涉及企业数较少,“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现象较普遍。
我市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化工和电子行业占了28%,而两大行业销售同比下降了30%左右,跌幅位居七大行业之前。
与此同时,占全市四分之一份额的纺织业虽然止跌,但并未明显回暖仍处于低迷状态。
而相对回升较快的机械、建材行业占比很少,没能形成对全市的拉动。
四、下半年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对策
根据我市民营经济年度工作目标和上半年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半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主要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提高民资项目引进质量。
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招商引资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能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引进一批综合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的好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招商策略上切实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全力实施精准化招商策略,找准目标、主动出击、重点突破。
一是招商区域精准化。
瞄准港澳、海湾、南美等受金融危机较小的地区和国内江浙沪、广东等民资富集地区,积极开展境内外招商活动。
二是合作伙伴精准化。
以我市7月份将在北京与央企举行对接活动为契机,认真研究大型企业的发展动态,特别关注358家在上海设有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国内500强企业发展动态,积极做好跟踪工作,进一步增加与大企业对接率,切实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三是招商活动精准化。
在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海门金花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金花节的节会效应,精心组织好上海、苏南、广州等地系列招商活动,进一步宣传海门、推介海门。
2、围绕企业科技创新提升,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实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下阶段,我们一方面要着力打造民营发展的人才优势,强本固基,注重在培育现有人才上下功夫,同时,以良好条件和得力措施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才到本地区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一要搞好人才引进培养。
各企业要采取多种方式面向同类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薪招引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班。
可采取“请进来”形式,如聘请名牌高等院校教授来我市进行演讲授课;
也可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如组织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交流经验,提高认识;
更可以“现身说法”,请本地区的优秀企业家们亲自上课指导。
三要与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要定期输送一批骨干人员脱产到高校进行学习深造,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成为更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型人才。
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要求,加快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帮助企业与科研单位加强联系,积极引进新成果、新技术;
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开发中心,提高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要认真抓好产品质量管理,加大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企业无形资产;
鼓励拥有名牌的企业充分发挥名牌优势,积极发展配套协作单位,努力拉长名牌产品的产业链,不断扩大品牌效应,提高企业效益。
3、围绕民企培大扶强工作,推进骨干企业规模扩容。
没有规模优势,就没有竞争力,也出不来品牌效应。
为此,下阶段,我们将把推进骨干企业规模大扩容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抓紧抓好。
一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大协作的“多赢”方式促进企业快速扩张。
通过优惠政策激励,鼓励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办产学研联合体,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
二是进一步支持和协助骨干民企取得出口经营权,帮助解决在开拓国际市场中遇到的问题,在通关、参展、技术培训等诸多环节上提供支持。
三是着力扶持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骨干企业,带动一批前后道项目和配套企业的发展,形成规模化的企业集群。
四是通过倾斜基本要素,重点培育销售超亿元、超10亿元、超20亿元的民营经济体,以它们为主体,推进品牌创建、设备更新、工艺革新、产品创新,形成推动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支撑点。
4、围绕民营经济优势产业,实现板块经济优化升级。
在产业集聚的发展上,我们要在做大现有板块规模,提升现有产业集群层次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两大产业集群。
一是以滨江工贸园区为平台,重点打造沿江船舶修造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二是以滨海工业新区为平台,重点打造沿海重装备制造业、重化工业和港口物流产业集群。
以工业强市为第一方略,以培育区域经济特色为方向,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四大增长极为载体,大力培育一批50亿元级、100亿元级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内产业集聚、整合和升级,实现经济的集群化、跨越式发展。
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强化集群规划,推进载体建设。
一方面,对有产业基础、发展前景好、具备一定成熟度的产业集群,重点做好规划工作。
另一方面,加强对板块相关联的工业集中区建设力度,推进企业和产业的地理集聚,合理划分不同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布局,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向产业园区集中,增强产业园区的竞争力。
(2)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优化升级。
在推动板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突出求长求强,注重个性,错位发展。
一是坚持特色化。
以培育“一地一品”特色产业为突破口,从构建区域性的板块经济着手,对相互关联的产业和企业进行空间布局调整,使其相对集中于工业园区、若干乡镇、沿河或沿路,形成一个个“块状”经济或“带状”经济。
二是提高创新能力。
实施自主创新策略,构筑企业创新特色;
实施联合创新策略,构筑产学研合作特色;
实施制度创新策略,构筑技术创新新机制,使一批有实力板块龙头企业跨入全国企业技术创新先进行列。
三是提升综合功能。
建设同行业区域信息中心、生产中心、贸易中心、价格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标准制定中心。
(3)打造区域品牌,培育优势企业。
品牌是产业集群价值的外在表现,是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一是制订产业板块内品牌梯队培育建设规划。
建设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品牌产业,形成若干个品牌集群。
二是实施产业集群品牌建设扶持政策。
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流向高成长性的优势产业和品牌企业,重点培育和发展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产品。
三是注重培育和树立企业家品牌。
产业板块能否发展成为品牌集群,关键是看能否培养出一批知名的具有战略眼光的大企业家。
四是积极扶持重点骨干企业。
企业是区域品牌的发展主体,要大力发展中兴能源、通光集团、回力橡胶、金轮科创、金雪集团、联海生物等行业龙头企业,昂起产业龙头,引领产业集群提升发展水平,形成经济规模。
(4)加大招商力度,壮大板块规模。
牢牢抓住当前国际资本和国内民间资本正在加剧向长三角洲地区转移、苏南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的机遇,苏通大桥已建成通车、沪通铁路、崇海大桥、崇启大桥建设或即将建设的交通优势,将全市初具规模的产业板块和“四大增长极”整体推介,兴起新一轮大招商、招大商的热潮。
在招商区域选定上,国内侧重在上海、苏南、港澳台地区、珠三角地区,国外面向日本、韩国、欧美等地区;
在招商对象上,主要定位在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和“中字头”大企业;
在招商定位上,围绕现有优势产业集群,招引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髙、企业规模大、发展潜力足的企业,来不断壮大和提升我市的产业集群。
(5)发展专业市场,构建服务平台。
产业集聚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专业特色市场,专业特色市场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的壮大。
因此,应遵循“产业推动市场,市场带动产业”的发展规律,坚持发展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建设大商贸的方针,抓住机遇,完善规划,依托产业,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与产业集聚密切结合的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化大市场,进一步提升专业市场在本市和周边地区流通领域的地位,推动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