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六国现代化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复习六国现代化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六国现代化进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国清教运动
革命的爆发与两次内战(1640---1649年)
1、苏格兰人民起义---导火线
2、新国会召开:
议会斗争和革命开始1640年
3、王军与国会的两次内战:
1642年8月,查理一世“讨伐国会”
1644年马斯顿荒原战役
1645年纳西比战役
4、处死查理一世和共和国的建立(1649)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60—1688年)
“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确立
1688年政变,史称“光荣革命”(GloriousRevolution)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历史意义:
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现代化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1760-1840工业革命
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及资产阶级政权建立,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
资本原始积累圈地运动劳动力、原料
海外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
资金
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
市场
技术基础:
自然科学进步与手工工场积累的技术
社会基础:
英国及全球殖民地市场的扩大
工业革命的进程
1、棉纺织业发明和使用机器
2、蒸汽机的使用和推广
3、交通运输业工具的发明
4、机器制造业的出现(19世纪30、40年代)——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1733年
凯伊
飞梭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69年
阿克莱特
水力纺纱机
1771年
水力纺纱厂
70年代末
克隆普顿
骡机
1782年
瓦特
复动式蒸汽机
19世纪前期
富尔敦、斯蒂芬逊
汽船、火车
1825年
第一条铁路
工业革命影响:
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为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影响了法、德、美等欧美国家的迈向工业化的道路。
意义:
蒸汽机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解决了大工业发展所必须的动力问题,是工业生产冲破了自然的限制。
蒸汽机问世成为工业革命的象征,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机械化时代。
工业革命的后果
1、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
(1)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增强,资产阶级政权得到巩固,开始展开在政治上争取权利的斗争,表现为争取议会改革的斗争。
(2)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在斗争中成长壮大。
3、工业革命导致经济地理和人口结构、社会生活上的变化
国家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
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还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与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4、东西方社会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资本主义工业化给英国等国家带来了精良的武器,是其保持了强大的军事优势,加强了侵略势力,从而给亚、非、拉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逐渐形成了强大的西方与落后的东方的形势
17C-19C日不落帝国
1588,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了海上霸权
1600,成立了东印度公司
1759,扩大在印度的殖民势力
19C上,构建了完整的东方殖民体系
17C初,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尽收
18C中,击败法国,夺取了法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
英国与中国:
1840一鸦,割占香港,《南京条约》
1860二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900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1832议会改革—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
内容:
改革法案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并且取消了一些人口很少的选区,增加了一些新兴工业区为选区。
原因:
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发展,民众素质提高,要求政治民主。
影响:
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
1864男子获得普选权
20C初非贵族议员增加
1914-18一战
1907英法俄三国协约
马恩河战役(1914.9英法)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凡尔登战役(1916年初西线)
索姆河战役(1916.6英法)德国丧失西线作战主动权
日德兰海战(英德海军)
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1917.2英美)
1919.1-6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条约》
一战后,英帝国的殖民体系开始出现瓦解的趋势
英帝国衰弱的表现:
经济:
金融中心由伦敦转向纽约;
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
外交:
殖民地要求独立
1921.11-22.2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公约》、《五国海军协定》、《九国公约》、
1925.10英法德意比波捷七国签订《洛迦诺公约》,恢复了德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
1928女子获得普选权
1931英国《威斯敏斯特法案》,英联邦形成
结果:
成功加强了联邦内各国经济联系,威斯敏斯特法是英被迫顺应殖民体系瓦解这一客观历史趋势的法律文件。
1939-45二战
1938.9英法德意开慕尼黑会议,会议达成“慕尼黑协定”
1940.4“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6.22法国投降
1940.8-41.5不列颠之战英
1941.10苏美英三国协定
共同目标——反法西斯
创造条件——《大西洋宪章》的发表(1941.8)
奠定基础——三国莫斯科协定
(1941.10)
形成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1)
1942.7-1943.2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英
1943美英盟军在北非和意大利的胜利——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1944.6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943.8美英苏中共同宣布,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4四国在敦巴顿会议确定“联合国名称”,并初步拟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以及会员国资条文
1945.2美、英、苏雅尔塔会议
重定欧亚政治版图—德国分区占领、苏联对日作战、满足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划分要求
评价:
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与合作。
体现出大国强权政治,损害别国利益,一切由大国控制和安排。
1945.10.24《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经社理事会等;
总部设在纽约;
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20C上半叶英国殖民帝国瓦解
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在世界列强中的实力地位下降
殖民地解放运动高涨(亚洲、北非)
英国采取非殖民化政策
香港回归,英国殖民体系崩溃
1946-91冷战
1946.3冷战的序幕
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和平砥柱)
1949美英法签署《北约》
1967宣布结束英美特殊关系
1973加入西欧一体化
法国史
17C-18C启蒙运动
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体系:
人文主义、进步的社会思想和历史观。
思想武器:
理性主义
斗争矛头:
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追求目标:
个人自由、政治民主、权利平等
运动过程:
(始于)英法——(扩展到)德荷等国。
影响:
欧洲启蒙思想为欧美乃至亚洲的社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为欧美乃至亚洲民主政治制度的建
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且影响深远。
18C晚通过从英国引进新技术已初步建立起现代纺织业、冶金业等工业部门。
1789法国大革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启蒙运动的发展为作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
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
三级会议的召开。
(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要求增税解决财政危机,第三等级提出政治改革遭拒绝;
三级会议—国民会议—制宪会议)
进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占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标志法国革命的爆发。
革命后君主立宪派掌握了国家政权,并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
对《人权宣言》的认识
核心—人权与法制;
影响—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集中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自由与平等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封建专制特权制度。
1792普鲁士、奥地利、俄国、英国等多次组织反法联军进行武装干涉,巴黎人民先后将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推上政治前台
1799雾月政变拿破仑发动政变,掌握政权,开始了法国历史上的拿破仑时代
1804—15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
波拿巴)
1804拿破仑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
政治:
建立中央集权制,直接任命全国各省省长
经济:
鼓励竞争和使用经济生产,创办法兰西银行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法律:
颁布《法国民法典》,
影响—从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在法律上确定下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打击封建复辟势力,成为欧美各国制定法典的蓝本,在欧洲占领区推行《法典》,动摇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
(否认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
)
拿破仑是资产阶级皇帝。
对内对外措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
对内颁布《法典》(影响见上),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维护革命成果。
1805.12打败“反法同盟”
1812对俄战争失败
1815滑铁卢战役惨败,拿破仑帝国崩溃,路易十八复辟
法国与中国:
1852—70法兰西第二帝国(路易。
波拿巴,普法战争)
姆河战役(1916.6英法)德国丧失西线作战主动权
1919.1-6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条约》
1921.11-22.2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公约》、《五国海军协定》、《九国公约》、
1925.10英法德意比波捷七国签订《洛迦诺公约》,恢复了德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
1938.9英法德意开慕尼黑会议,会议达成“慕尼黑协定”
1940.4“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
6.22法国投降
1949美英法签署《北约》
1950舒曼提出“舒曼计划”
1951.4法、联邦德国、意、比《欧洲煤炭联营条约》(巴黎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7.3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合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6戴高乐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体系,推行独立外交政策
1968建立关税同盟,组建农业共同市场
1973欧共体的扩大进程正式启动
1986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实现了人员、商品、资本和劳务的自由流通
1991~多极化时代
1991欧共体成员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马约),决定把欧共体更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各成员国同意把一部分国家主权让渡给欧盟,执行共同的经济、外交和防务政策
1993欧盟正式成立
1995欧盟马德里会议决定将“欧元”成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单一货币
199811个欧盟成员成为首批欧元国,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确定欧元国货币同欧元的兑换率
2002.1.1欧元正式启用
对法国—为法国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资金、技术条件,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
对欧洲—加强成员国的合作,促进西欧经济发展,加强西欧对国际事务的影响。
对世界—西欧一体化进程为其它地区的经济联合提供成功范例,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法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
1、法国现代化进程中,政局动荡,革命频繁,政权政体的频繁更替,牵制了法国现代化进程。
2、法国现代化进程中带有世界性特点
a、启蒙运动、《人权宣言》、拿破仑对外战争和《法典》推动欧洲乃至世界的革命运动
b、20世纪参加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推动欧洲联合
法国现代化的启示
1、对反现代化势力必须不懈斗争,彻底革命
2、专制走向共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3、保持政治稳定有利于现代化发展
德国史
1806在拿破仑战争中败北。
1807普鲁士首相施泰因发布《十月敕令》,废除农奴制度,保留容克特权,建立近代政体。
1808-21普鲁士道路
1811颁布《调整敕令》,规定了各类农民对封建义务的赎买方法。
解除了封建义务,普鲁士首先基本完成了农业资本主义改造,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864-71德国统一
德意志各邦的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后的普鲁士迅速发展,取得了德国统一的领导权;
首相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战争和暴力),企图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1864年,普奥对丹麦;
1866年,普奥战争(破坏奥地利夺取德意志统一的领导权);
1870年,普法战争;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统一事业的完成使德意志民族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分裂、割据的历史,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德国资本主义也因获得统一的国内市场得到迅猛发展。
但由于统一是在普鲁士王室通过王朝战争的实现的。
因此,君主政体得以保留,并且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军国主义传统,对德国历史产生消极影响。
评价“铁血政策”
积极:
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通过战争与强权实现统一,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消极:
“铁血政策”使德国成为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军国主义国家,给世界带来灾难。
普法战争的影响
对德:
打败法国,提高德国的国际地位。
同时,法国的割地赔款也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资源
对法:
国际地位下降,失去了资金和资源,导致法国经济的下降,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覆灭
19C70-80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政治:
打击政治分裂势力,巩固帝国统一
统一货币、邮政制度,建立帝国银行,实行高额关税,保护民族企业
法律:
统一刑法,编纂民法,废除地方封建特权
社会关系:
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推行福利化社会政策,缓解劳资矛盾
对外关系:
推行稳健的“均势外交”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19C90德国实现了经济起飞
20C初德国工业生产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德国成为一战策源地的原因:
a.根本原因:
统一后的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增强,要求夺取海外殖民地,开拓海外市场,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b.通过王朝战争统一的德国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c.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1882)与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1907)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过程:
“史里芬计划”:
速战速决
马恩河战役(1914.9英法)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一阶段
坦能堡战役(东线俄军)1914-1915
意大利参加协约国集团
索姆河战役(1916.6英法)德国丧失西线作战主动权第二阶段
日德兰海战(英德海军)1916
美国对德宣战(1917.4)第三阶段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1917.11),签订《布列斯特条约》1917-1918
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军防线
1918.11.11德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一战对德国的影响
a、德意志帝国的崩溃(奥匈帝国、奥斯曼、俄罗斯),改变列强间的实力对比
b、德国国力受到严重削弱,战争赔款成为其沉重负担,打断现代化进程。
1918.6.28被迫接受《凡尔赛合约》
重新划分德国疆界领土减少1/8,人口减少1/10
海外殖民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瓜分、山东移交日本
限制军备问题
赔款问题
1925.10英法德意比波捷七国签订《洛迦诺公约》,恢复了德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
1933法西斯统治(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从历史上,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形成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
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饱受割地赔款之苦,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恶性膨胀;
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重德国的生存危机,社会严重分化,为法西斯上台提供条件。
结果:
1933年,希特勒上台(纳粹党)
措施:
纳粹体制(以集权为特征、以扩张为目标)。
政治上一党专制,元首独裁;
经济上推行“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实现全民就业和经济复兴;
民族关系上宣扬民族共同体理论,强化社会统治,推行排犹政策。
1936德国经济恢复计划成功实现,希特勒启动“四年计划”,重点发展军事工业,经济进入战时轨道。
1936-37德意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构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1939.8与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40.9与意、日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形成以德为首的轴心国军事集团。
1939.9发动对波兰突袭,二战在欧洲全面爆发。
1940.4“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6.22法国投降爆发
1941.6.22德国突袭苏联
1941.9-42.4莫斯科保卫战(苏德战争)扩大
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2.6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美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苏转折
1944.6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胜利
1945.5.8德国投降
1947—91冷战
1948-49第一次柏林危机,在两极冷战背景下分裂成东西德。
1949.9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1949.10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1951.4法、联邦德国、意、比《欧洲煤炭联营条约》(巴黎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7.3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合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3第二次柏林危机
1973欧共体的扩大进程正式启动
1986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实现了人员、商品、资本和劳务的自由流通
1989东德政局动荡。
1990.10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德国再次统一。
1991~多极化时代
统一后,经济实力大增,政治地位大大提高,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深化。
1993欧盟正式成立
1995欧盟马德里会议决定将“欧元”成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单一货币
199811个欧盟成员成为首批欧元国,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确定欧元国货币同欧元的兑换率
2002.1.1欧元正式启用
德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
1、经济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发展不平衡。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民主政治停滞不前,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缺少民主政治制度保障的经济发展导致穷兵黩武)
2、分裂与统一现象交替出现是德国现代化的突出现象。
美国史
1607-1732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矛盾
1763英法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
1765英国颁布《印花税法》
增加税收,缓解自身财政困难,激化了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
1773.12.16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5-83美国独立战争
背景: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殖民地的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775年列克星敦枪声,独立战争开始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1783美英代表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性质:
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宣告美国诞生;
摆脱英国经济压迫,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也为拉美独立运动树立榜样。
《独立宣言》
继承、发扬了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的思想,论证了独立战争的正义性,鼓舞北美人民的斗志,是独立战争的旗帜。
评价:
《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旗帜与独立的标志,也是法国《人权宣言》的蓝本;
是最早把“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写进政治文件,继承发扬了启蒙思想;
虽宣言平等、自由,但不包括黑人奴隶,体现其局限性。
1777-87从邦联到联邦(加强中央集权)
1777《邦联条例》,各州保留很大的独立性,享有征税、征兵和发行纸币的权力,导致国家分裂危机日益严重,威胁国家统一
1787《合众国宪法》1787年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