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实验报告三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0899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Word下载.docx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实验报告三篇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Word下载.docx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

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核沉降;

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降到(-15mV)左右而变成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然而当Zeta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同时,投加混凝剂后电位降低,有可能使水花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效果;

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者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但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作用,胶粒之间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较大密度也较大的矾花容易下沉。

混凝剂的种类以及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

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法方可确定。

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Al2(SO4)3、FeCl3后,生成的Al(III)、Fe(III)化合物对胶体的脱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pH值的影响。

如果pH值过低(小于4),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絮凝作用较差。

如果pH值过高(大于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

因此,要较完整地考察多因素对混凝的影响,可以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以减少实验次数。

三、实验内容

实验水样千差万别,对不同的水样、不同的混凝剂或助凝剂其最佳混凝条件也各不相同。

本组选择的实验内容为:

(1)探究混凝剂聚合氯化铝(10g/L)对自配水的最佳投药量

(2)探究实验自配水水样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10g/L)条件下,助凝剂PAM

(1g/L)的最佳投放量

四、实验材料及设备MY3000-6M智能型混凝试验搅拌仪(附6个1000mL烧杯);

ORION828型pH计;

温度计;

HANNALP2000浊度仪;

1000mL量筒2个;

100mL烧杯6个;

1~5mL移液枪2个;

500μL移液管1个。

实验水样:

自配水(硅藻土悬浊液)。

实验药剂:

硅藻土饱和液若干,可稀释成浊度200度左右开展混凝实验;

聚合氯化铝【Al2(OH)mCl6-m】n溶液(10g/L),聚丙烯酰胺PAM溶液(1g/L)。

五、实验流程与方法

实验使用MY3000-6M智能型混凝试验搅拌仪进行实验,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

1.认真了解MY3000-6M智能型混凝试验搅拌仪的使用方法。

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的浊度。

3.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计量。

取1000的2组水样,在50rpm转速下,每次加入0.1mL10g/L的PAC溶液并等待2分钟,直至出现矾花为止为最小投加量4.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1000mL原水,置于实验搅拌仪平台上。

注意:

所取水

样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尽量减少取样浓度上的误差。

5.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

根据经验得出的形成矾花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取其1/4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用依次增加混凝剂量3.15mL求出2-5号烧杯混凝剂投加量。

然后用移液枪分别易取不同量的药液至烧杯中。

6.参照说明书,将预先设定的搅拌方案编出搅拌程序,确定为:

快速搅拌0.5min,转速为300r/min;

中速搅拌6min,转速为100r/min;

慢速搅拌6min,转速为50r/min,停止搅拌静置沉淀10min。

7.放下搅拌浆,启动搅拌仪。

在搅拌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并记录各个烧杯中矾花的形成过程,包括矾花的外观、大小、密实程度等。

8.搅拌过程完成以后,抬起搅拌浆,停机,静沉10min,观察并记录矾花的形成过程。

9.沉淀结束,从取样口取出100mL上清液,分别置于6个干净的100mL烧杯中,测出并记录剩余浊度。

10.根据6个式样的剩余浊度,结合混凝沉淀过程中的现象分析,对最佳投药量所在区间作出判断,缩小加药量范围,重新设定最小值a(15mL)和最大值b(20mL)重复以上实验。

11.在得出混凝剂最佳投药量后,确定其值得1/2,在6个1000mL烧杯内加入等量的该值混凝剂聚合氯化铝,添加不同量的助凝剂PAM,经上述类似步骤,测得上清液浊度,可得出不同PAM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六、实验数据及分析

原始数据

浊度(水样)=57.3NTU浊度仪编号:

5

(1)粗略确定混凝剂聚合氯化铝最佳投药量首先确定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18mL得到以下表格:

数据分析

(1)粗略确定PAC最佳投加量时,出水浊度随PAC投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如图1在所设计的PAC投加量范围内未出现上升的曲线,故还需拓展PAC投加量的范围。

(2)缩小范围来精确确定最佳投加量时,得到了如图2的曲线,估计PAC最佳投加量为15.8ml。

但是,对比图1图2的出水浊度,两次数值相差较大,原因可能为第一次测量时未摇晃均匀,以及实验本身重复性不够精确。

同时,发现第二次投加20mlPAC时出水浊度低于前文所确定的最佳投加量对应的浊度,但是我们认为这是实验误差引起的,最终确定15.8ml为最佳投加量。

(3)在投加9mlPAC的条件下,逐渐增加PAM的投加量,所得出水浊度曲线如图3所示,在PAM投加至0.5ml后出水浊度变化趋势已不明显,表明在PAM投加到一定量后,混凝不会再有更明显的效果

图1PAC矾花最小投加量趋势线

图2PAC最佳投加量趋势线

篇三:

混凝实验报告给水工程实验

实验名称混凝实验

实验时间实验地点M1321指导老师实验组别同组者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混凝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混凝剂品种的筛选,以及与待处理废水相适应的pH值和混凝剂加量的确定等);

2学会对实验数据作正确的处理和分析。

二、基本原理:

水体中常含胶体及细微悬浮物颗粒,这些微粒对水体造成污染。

在废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从而破坏胶体及细微悬浮物颗粒形成的稳定分散体系,使其聚集为具有明显沉降性能的絮凝体,然后再用重力沉降,过滤,气浮等手段去除的方法称为化学混凝法。

其原理是在化学药剂作用下,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将脱稳,并在布朗运动作用下,聚集为微絮粒,絮粒在水流紊动作用下形成絮凝体。

三、实验器材:

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05年8月);

JJ-4六联电动搅拌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03年6月);

PHS-3C数字酸度计(杭州东星仪器设备厂05年9月);

秒表、温度计、10量筒一个、250ml烧杯6个、移液管(1ml2ml5ml10ml各一个)、50ml注射器2个、1000ml烧杯12个;

50g/L十八水硫酸铝、10%盐酸,10%氢氧化钠;

四、实验步骤:

(一)混水配制

1称取5g左右高岭土,配制成30L混水。

2测混水的吸光度,计算混水浊度。

(二)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1测定温度、pH值。

2量筒量取1000ml水样于1000ml烧杯中,每组6个水样。

3将6个水样置于搅拌器上,分别设定投药量为10、20、40、60、80、100mg,用移液管移取浓度为50g/L的混凝剂依次投入各水样杯中。

4投药后迅速启动搅拌机,第一档转速控制在300转/分,1,3分钟后,转至第二档,即慢速搅拌阶段,时间15,20分钟,在慢速搅拌阶段依次改变:

120转/分、80转/分、40转/分。

5搅拌过程中观察记录矾花形成的时间(记录于表1中)。

6搅拌完成后停机,将水样杯取出置一旁静沉15分钟以上,并观察矾花形

成及沉淀的情况,待沉淀30分钟后,用注射器吸取杯中清液放入250ml烧杯中,分别测定其pH值、浊度,同时记录于表1中。

(三)最佳pH值实验步骤

1取6个1000ml烧杯分别放入1000ml原水样,置于实验搅拌器的平台上。

2确定原水温度。

3调整原水样pH值,用10%HCl或10%NaOH调整至各杯水样的pH至分别为

2.5、4.0、5.5、7.0、8.5、10.0。

4用移液管向各烧杯中加入相同量的混凝剂。

(投加剂量按照最佳投药量实验中得出的最佳投药量而确定)。

5启动搅拌器,快速搅拌1分钟,转速约300转/分;

然后同

(二)。

记录于表2中。

五、原始数据:

(一)最佳投药量实验结果记录

表1最佳投药量实验记录

原水温度19.00C浊度0.083pH7.75使用混凝剂的种类、浓度把原水特征,混凝剂加注量,酸减加注情况及沉淀水浊度记录入表2中。

表2最佳pH值实验记录

原水温度0C原水浊度使用混凝剂的种类、浓度六、数据处理:

1以沉淀后水浊度为纵坐标,混凝剂加注量为横坐标,绘制浊度与药剂投加量关系曲线,并从图中求出最佳混凝剂投加量。

根据图1中的曲线可估计最佳投药量为12ml,及60mg混凝剂作用于水中为最佳。

故最佳投药量为60mg/L。

2以沉淀后水浊度为纵坐标,水样pH值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pH值关系曲线,从图上

求出所投加混凝剂的混凝最佳pH值及其使用范围。

由于实验中存在误差,数据可能有小的波动,但可看出,最佳PH值约为6.6。

浊度测定波长:

680nm

七、误差分析:

1在实验过程中,电子称及分光光度计存在系统误差;

2电动搅拌器仪器故障,导致转速不明确,产生误差;

3人眼判断矾花出现的概念有别,导致记录矾花出现时间有差别;

4用量筒去1000ml水样时,会产生误差。

八、实验结果:

该化学混凝实验中,用12ml(60mg)混凝剂对1L水样进行实验,其效果最佳。

最佳混凝PH值为6.6.

九、个人建议:

1在判断矾花出现的过程中,对于矾花没有一个具体定义,应有更明确的

定义或用相应仪器判定絮状物达到怎样的浑浊度时定位为矾花出现。

2为提高实验准确性,六组数据作图欠佳,适当增加组数,减小每组的跨度。

3判定最佳PH值时,由于沉淀形成过程中,部分物质会改变其酸碱度,故

调节PH值时,用缓冲剂比直接用强酸碱调节更好。

篇三、化学混凝实验

一、实验目的

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方法去除。

向这种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可以使分散颗粒相互结合聚集增大,从水中分离出来。

由于各种废水差别很大,混凝效果不尽相同。

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水温、浊度、水流速度梯度等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加深对混凝沉淀原理的理解;

2、掌握化学混凝工艺最佳混凝剂的筛选方法;

3、掌握化学混凝工艺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化学混凝的处理对象主要是废水中的微小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根据胶体的特性,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投加电解质、相反电荷的胶体或高分子物质等方法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颗粒凝聚在一起形成大颗粒,然后通过沉淀分离,达到废水净化效果的目的。

关于化学混凝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四种解释。

1、压缩双电层机理

当两个胶粒相互接近以至双电层发生重叠时,就产生静电斥力。

加入的反离子与扩散层原有反离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将部分反离子挤压到吸附层中,从而使扩散层厚度减小。

由于扩散层减薄,颗粒相撞时的距离减少,相互间的吸引力变大。

颗粒间排斥力与吸引力的合力由斥力为主变为以引力为主,颗粒就能相互凝聚。

2、吸附电中和机理

异号胶粒间相互吸引达到电中和而凝聚;

大胶粒吸附许多小胶粒或异号离子,ξ电位降低,吸引力使同号胶粒相互靠近发生凝聚。

3、吸附架桥机理

吸附架桥作用是指链状高分子聚合物在静电引力、范德华力和氢键力等作用下,通过活性部位与胶粒和细微悬浮物等发生吸附桥连的现象。

4、沉淀物网捕机理

当采用铝盐或铁盐等高价金属盐类作凝聚剂时,当投加量很大形成大量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可以网捕、卷扫水中的胶粒,水中的胶粒以这些沉淀为核心产生沉淀。

这基本上是一种机械作用。

在混凝过程中,上述现象常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同时存在,只是在一定情况下以某种现象为主。

三、实验材料及装置

1、主要实验装置及设备

(1)化学混凝实验装置采用是六联搅拌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化学混凝实验装置

(2)pHS-2型精密酸度计;

(3)COD测定装置。

(4)干燥箱

(5)分析天平

2、实验用水

生活污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等。

3、实验药品

(1)混凝剂:

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铝(PAFS)、聚丙烯酰胺(PAM)等;

(2)COD测试相关药品。

四、实验内容

1、实验方法

取300mL废水于500mL烧杯中,加酸或碱调整pH值后,按一定的比例投加混凝剂,在六联搅拌器上先快速搅拌(转速200r/min)2min,再慢速搅拌(80r/min)10min,然后静置,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絮体形成的时间、大小及密实程度、沉淀快慢、废水颜色变化等现象。

静置沉淀30min后,于表面2~3cm深处取上清液测定其pH和COD。

2、实验步骤

(1)最佳混凝剂的筛选

根据所选废水的水质特点,利用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铝(PAFS)、聚丙烯酰胺(PAM)等常规混凝剂进行初步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和检测结果,筛选出适宜处理该废水的最佳混凝剂。

(2)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确定

利用筛选出的混凝剂,取不同的投加量进行混凝实验,实验结果记入表1。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COD去除率与混凝剂投加量的关系曲线,确定最佳的混凝剂投加量。

(3)最佳pH值的确定

调整废水的pH值分别为6.0、6.5、7.0、7.5、8.0进行混凝实验,实验结果记入表2。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COD去除率与pH值的关系曲线,确定最佳的pH值条件。

(4)考察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在混合阶段要求混凝剂与废水迅速均匀混合,以便形成众多的小矾花;

在反应阶段既要创造足够的碰撞机会和良好的吸附条件让小矾花长大,又要防止生成的絮体被打碎。

根据本实验装置——六联搅拌器的特点,通过烧杯混凝搅拌实验,确定最佳的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1、不同混凝剂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2、混凝剂的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3、pH值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4、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5、混凝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6、简述影响混凝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

7、为什么投药量大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

表1最佳投药量实验记录

第______组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

原水温度_______℃色度______pH______COD_____mg/L

表2最佳pH值实验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