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章节讲义整理归纳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章节讲义整理归纳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章节讲义整理归纳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评价与选择
实施与控制
是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管理过程;
站在企业整体;
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
主客体
主体
管理者
客体
“做什么”
目标选择
“如何做”
实现目标的路径
战略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实现特定阶段的战略目标,战略管理的最高任务是实现企业的使命。
二、企业战略的制定
明确企业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
愿景
●愿景概括了企业的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
明确界定了企业在未来社会范围里是什么样子,是企业长期发展需要实现的目标。
●回答“我是谁”
●愿景包括两部分:
(1)核心信仰(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使命);
(2)未来前景
使命
●说明企业的根本性质与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宗旨、哲学、信念、原则。
表明的是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整体发展方向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回答“企业的业务是什么”
●使命的定位:
(1)企业生存目的的定位(满足市场某种需求);
(2)企业经营哲学的定位(企业经营活动本质性的认识);
(3)企业形象的定位
目标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沿其经营方向所预期达到的理想成果
●一般分为盈利、服务、员工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准备战略方案
拟定多个备选方案
评价和选择战略方案
●选择适合的方案
●遵循原则:
择优原则、民主协调原则和综合平衡原则
【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愿景:
“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二)使命:
“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环球网校2016经济师考试《中级工商》章节辅导:
“创无限通信世界”是中国移动通信追求的理想境界,突出了中国移动通信在无限通信新世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强调了中国移动通信作为骨干和支撑力量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做信息社会栋梁”体现了中国移动通信在信息化、促进社会进步中担当的作用和责任。
(三)战略目标:
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目标体系三年一滚动)
从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客户、创新、管理和财务四个各有侧重、互相影响的方面出发,从这四个方面的业绩评价来沟通企业战略目标、战略管理和经营活动的关系。
指标说明:
EBITDA(EarningsBeforeInterest,Taxes,DepreciationandAmortization):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ARPU(AverageRevenuePerUser):
每用户平均收入
MOU(minutesofusage):
平均每户每月通话时间
三、企业战略的实施
(一)企业战略实施的步骤
1.战略变化分析:
认识自己需要进行怎样的调整才能成功实施战略
2.战略方案分解与实施: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分解
3.战略实施的考核和激励
(二)企业战略实施的模式
1.指挥型
企业高层领导研究确定战略,向企业管理人员宣布企业战略,然后强制下层管理人员执行
2.转化型
转化型模式是从指挥型转变来的。
该模式十分重视运用组织结构、激励手段和控制系统来促进战略实施。
增加了三种组织行为科学的方法:
●利用组织机构和参谋人员明确传递企业优先考虑的事务和信息,把注意力集中在所需要的领域
●建立规划系统、效益评价以及激励补偿等手段,以便支持实施战略的行政管理系统
●运用文化调节的方法促进整个系统发生变化
缺点:
过分强调组织体系和结构,有可能失去战略的灵活,该模式较适合于环境确定性较大的企业
3.合作型
该模式把战略决策范围扩大到企业高层管理集体之中,调动了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战略是各方协商的结果,可能会降低战略的经济合理性,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复杂而又缺少稳定性环境的企业
4.文化型
该模式是把合作型的参与成分扩大到了企业的较低层次,力图使整个企业人员都支持企业的目标和战略
5.增长型
企业的战略是从基层单位自下而上地产生,对管理者的要求较高,需要正确评判下层的各种建议,淘汰不适当的方案
四、企业战略的控制
战略控制,是指企业战略管理者及参与战略的实施者根据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对战略的实施状况进行全面的评审,及时发现偏差并纠正偏差的活动。
(一)战略控制的原则(熟悉)
◆确保目标原则:
达成企业目标。
◆适度控制原则:
严格但不乏弹性。
◆适时控制原则:
选择适当时机。
◆适应性原则:
适应不同情况。
(二)战略控制流程
战略控制的目标就是使企业战略的实际实施效果尽量符合战略的预期目标。
战略控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掌握),即制定绩效标准、衡量实际绩效、审查结果以及采取纠偏措施。
是一个不断地肯定与否定的循环过程。
1.制定绩效标准:
控制标准或测评标准是在战略计划指导下建立的。
2.衡量实际绩效:
将企业的实际绩效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
3.审查结果:
找出实际活动成效与评价标准的差距及其产生的原因。
4.采取纠偏措施:
采取纠偏措施最终是控制过程的重点。
(三)战略控制的方法
1.杜邦分析法:
(该财务控制系统特别适用于产品多样化的大型企业)
杜邦分析法中的几种主要的财务指标关系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收益/总权益…………………公式1
公式1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总资产得到:
净资产收益率=(净收益/总权益)×
(总资产/总资产)
=(净收益/总资产)×
(总资产/总权益)…………公式2
=资产净利率×
权益乘数
公式2分子分母同时乘以销售收入得到:
净资产收益率=(净收益/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总权益)
=销售净利率×
资产周转率×
=(销售净利率×
资产周转率)×
[1÷
(1-资产负债率)]
2.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的设计包括四个方面:
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与成长。
3.利润计划轮盘
由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学教授罗伯特?
西蒙斯(RobertSimons)1998年在《利润计划要诀》一文中提出的一种基于企业战略的业绩评价模式。
利润计划轮盘由利润轮盘、现金轮盘和净资产收益率轮盘三部分组成。
●第一层次是利润轮盘。
利润计划概括了某个未来的会计期间内预期的收入流入和费用流出,利润轮盘是利润计划轮盘的基础。
●第二层次是现金轮盘。
在利润计划被认可之前,管理者必须预测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支持营运,如果不能满足这些约束条件,则必须重新调整利润计划。
●第三层次是净资产收益率轮盘。
如果净资产收益率预测值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预期要求,管理者就要重新考虑利润计划,增加利润或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例题1?
单选题】某日化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牙膏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加大儿童牙膏的投资和研发力度,不断开拓儿童牙膏市场,从企业战略层次分析,该企业的此项战略属于()。
(2011年)
A.企业总体战略
B.企业业务战略
C.企业营销战略
D.企业职能战略
『正确答案』B
【例题2?
单选题】某家电企业为拓展经营领域,决定进军医药行业。
从战略层次角度分析,该企业的此项战略属于()。
(2010年)
C.企业部门战略
『正确答案』A
【例题3?
单选题】战略实施流程的第一步骤为()。
(2008)
A.战略方案的分解与实施
B.战略变化分析
C.组织结构调整
D.战略实施的考核与奖励
【例题4?
单选题】企业战略从基层单位自下而上地产生,并加以推进和实施。
这种战略实施的是()模式。
A.指挥型
B.转化型
C.合作型
D.增长型
『正确答案』D
【例题5?
单选题】企业通常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控制方法进行战略控制。
运用杜邦分析法旨在进行()。
(2009年)
A.质量控制
B.进度控制
C.财务控制
D.工艺控制
『正确答案』C
2016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章节讲义第一章
(2)
第一章企业战略
第二节企业战略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分析
●综合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的主要要素:
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和科技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
●指制约和影响企业的各种政治要素及其运行所形成的环境系统。
●具体包括政治制度、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2.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性质、人们共享的价值观、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人口状况、教育程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3.经济环境分析
宏观经济:
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微观经济:
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直接影响企业市场大小)。
4.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企业所在的地区或国家的科技水平、科技政策、新产品开发的能力以及技术发展动向等。
(二)行业环境分析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战略群体分析
1.行业生命周期分析(掌握)
行业生命周期分成四个阶段:
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2016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章节讲义第二章
(1)
第二章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知识一:
按照法律形态来划分,企业的组织形式有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类型。
公司制企业,即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投资主体(特殊情况为一个投资主体)依法集资联合组成,具有独立的注册资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
公司法人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①资合的性质。
公司是由股东或出资人拥有所有权的企业,亦即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②承担有限责任。
除无限责任公司以外,一般公司的股东或出资人都以其拥有的股权或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③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公司的经营业务由自己的组织机构来执行,与股东或出资人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我国,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特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知识二:
狭义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公司内部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包括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存款人和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关系。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由四个部分组成:
1.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由公司股东组成,所体现的是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所有权;
2.董事会,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维护出资人的权益;
3.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公司的财务和董事、经营者的行为发挥监督作用;
4.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是经营者、执行者。
第一节公司治理及其运行机制
公司制企业的本质特征
公司制企业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是,尽管委托人和代理者在签订合约之前对相关合约的信息是了解的,但是对合约签订后将发生情况的预见是不完全的。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风险分担的不对称性就可能产生道德风险。
二是,尽管委托人可以通过与代理人签订合约来约束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但合约的谈判、合约的签订和合约的履行都要花费成本。
一、公司治理的内涵
公司治理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机制来解决公司各类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就是要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固有矛盾:
①谁在公司的决策中收益;
②谁应该从公司的决策中收益。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合理地分配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即分配合约中没有规定的那部分控制权。
企业控制权主要包括企业经营决策权、监督权和企业剩余索取权。
由此,公司的治理可以归结为以下三部分内容:
①如何配置和行使公司的控制权;
②如何评价和监督董事会、经理层和员工;
③如何设计和实施公司的激励机制。
现代公司的治理机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
二是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
公司管理层为履行对股东的承诺、承担自己相应的职责,通过一系列内部和外部机制对企业责、权、利的分配与协调。
二、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
即通常所说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即公司内部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构成的、相互制衡的一种组织机构。
●股东即公司所有者通过股东会议对公司决策行使表决权,并选出自己的常设权力机构――董事会。
●董事会代表股东利益进行重大决策,同时聘请职业性的高级经理人员。
●经理依据董事会授权负责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招聘和管理企业员工;
企业员工服从经理人员的管理和调度,并依据劳动合同从公司领取工资。
●有些国家的公司中还专门设立由股东和企业员工代表组成的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进行监督,使得企业内部的制衡机制更加完善。
(一)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和监督机制
在股东会上,股东权力的行使实行一股一票制。
一股一票:
有效表决总票数等于持股数目与法定董事人选或议案的乘积。
法定表决制:
将与持股数目相对应的表决票数等额地投向他所同意或否决的议案。
对控股大股东有利。
例:
某股东100股,选5个董事,有效表决票数500(100×
5),必须等额投入,每位董事只能得到100票。
主要缺点:
公司股东会选出的董事会主要由大股东的代表组成,容易出现大股东操作董事会,侵害小股东利益。
改进和补充:
1.累加表决制:
即股东可以将自己的有效表决权集中投向自己同意或否决的议案。
这一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广大中小股东行使表决权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中小股东在公司决策中的影响力,从而提高公司决策中的民主化水平。
例:
5)可400、100投给2位董事;
也可以300、50、50、50、50投给5位董事。
【注】我国新公司法第106条规定:
“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监事,可以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实行累积投票制。
”
2.代理投票制,即小股东可以将自己的投票权委托给某一个代理人集中行使。
这一制度可以将众多的分散投票权集中起来使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中小股东在公司决策中的决定权,客观上也形成了对少数大股东的有效制衡。
(二)股东对经理阶层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公司股东可以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如对经理人员实行高薪、奖金、配股等多种方式,激励企业经理人员尽心尽责、努力工作。
股东可以通过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对不称职的经理人员予以解聘。
股东也可以通过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通过监事会的工作获得企业的真实信息。
(三)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实施
独立董事是指与所服务企业既没有投资关系,也没有商业关系和亲情关系的外部董事。
发达国家率先推出了独立董事制度。
这一制度规定,公司董事会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甚至可以占到大多数。
独立董事的任务是强化董事会科学决策的能力。
独立董事往往控制着董事会的主要机构,如“审计委员会”“报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从而形成对企业经营者(包括执行董事和经理)的强大监督。
三、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
通过企业外的规范化市场竞争机制,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刺激企业经营者努力工作,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
现代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市场的竞争
(二)资本市场的竞争
“用脚投票”+企业被接管或并购(由于资本市场也是争夺公司控制权的场所,因此,资本市场也称为公司控制权市场。
)
(三)经理市场的竞争
(四)政府法规和社会伦理的约束
四、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
(一)股东控制型治理机制
涵义
股东实质性地掌握企业的控制权,经理人员则只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同时,股东对经理人员采取有效的监控和适当的激励措施,使经理人员不至于过分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股东利益,从而减少企业治理过程中的代理成本
典型代表
韩国和东南亚国家
●股权高度集中的企业
●股东控制型企业多表现为家族类企业或规模较小的企业
(二)经理控制型治理机制
公司经理人员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公司在治理上表现出明显的经理控制和强烈的市场导向特点。
公司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监督、约束和激励经理人员
经理控制型治理机制一方面使企业资产保持了较大的流动性,有利于企业融资和资本市场的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使企业经理人员保持了高度的经营自主权,有利于发挥经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但也使经理人员损害股东利益成为可能、
日本
日本企业的大股东基本上是法人股东,日本各企业法人之间普遍采取相互持股的方式,形成一个集团内部几家大企业之间复杂的环形持股结构。
(三)主银行相机治理机制
主银行相机治理机制主要表现为在公司财务状况正常情况下,由经理人员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主银行则通过企业的资金支付结算和向企业派员等方式对企业实施监控。
而一旦公司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时,主银行就接管企业,掌握企业的控制权。
主银行是指与企业之间保持长期和稳定关系的特定银行。
企业来自主银行的借款占该企业借款总额的比重最大,同时,主银行还垄断着关系企业的支付结算、债券和股票发行的代理业务等
(四)股东和员工共同控制型治理机制
由股东和员工共同掌管企业的控制权,通过民主的方式参与企业决策,并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而专业的经理人员则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
德国
股东和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分别是企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提供者,是企业经营的基础。
维护股东和员工的利益,确保他们的长期有效合作,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二者利益从长远看,股东和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
就同一时期而言,员工和股东的收入水平呈反向关系,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冲突
单选题】公司的本质特征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条件下的()关系。
A.委托―代理B.发包―承包
C.交易D.行政隶属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公司制企业的本质特征――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关系。
【例题2?
单选题】当前,在世界范围已经形成几种各具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其中主银行相机治理机制通常被()公司采用。
A.美国B.德国
C.韩国D.日本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之一――主银行相机治理机制。
主银行相机治理机制的典型代表是日本。
2016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章节讲义第二章
(2)
第二节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
公司制企业的出现,使得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发生了分离。
●所有者是指企业财产所有权(或产权)的拥有者,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等权利。
●经营者是指控制并领导公司(日常)经营事务的人员,他们是公司中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
一、公司所有者
公司的产权制度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它以公司的法人财产为基础,以出资者原始所有权、公司法人产权与公司经营权相互分离为特征,并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执行机构作为法人治理机构来确立所有者、公司法人、经营者及员工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
一个基础、三个权利、四个组成
(一)公司的原始所有权
(掌握)原始所有权是出资人(股东)对投入资本的终极所有权,主要表现为股权。
(掌握)股权的主要权限:
①对股票或其他股份凭证的所有权和处分权(馈赠、转让、抵押等);
②对公司决策的参与权(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
③对公司收益参与分配的权利(包括股息红利,剩余财产分配)。
(二)公司的法人财产权
公司法人财产,是由在公司设立时出资者依法向公司注入的资本金及其增值和公司在经营期间负债所形成的财产构成。
(掌握)法人财产权的特点:
法人财产是公司产权制度的基础,它具有三个特点:
①公司法人财产从归属意义上讲,是属于出资者(股东)的;
②公司的法人财产和出资者的其他财产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公司以其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③一旦资金注入公司形成法人财产后,出资者不能再直接支配这一部分财产,也不得从企业中抽回,只能依法转让。
特别注意:
公司对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拥有独立支配的权力,即公司拥有法人财产权(或称法人产权)。
公司产权制度是以公司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为前提的。
(三)公司财产权能的两次分离(熟悉)
公司财产权能的分离是以公司法人为中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次分离。
第一次分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出资人与公司法人的分离,即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相分离。
第二次分离是具有经济意义的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种分离形式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最高形式。
1.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
公司所有权本身的分离。
●公司出资者的所有权转化为原始所有权,失去了对公司资产的实际占有权和支配权。
●公司法人拥有法人资产,对所经营的资产具有完全的支配权,即法人产权。
法人产权是指公司作为法人对公司财产的排他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转让权。
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