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感想.doc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感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感想.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感想
高材1007
为了在大学中了解更多的知识,这学期的选修课我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老师的认真讲解,理解了很多以前没听说过的名词,例如绩效评估,薪酬管理等等,通过这门课程,我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经过上这门课,了解了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通过网上的一些文章,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管理的全部作用在于,它能帮助你建立起一种让顾客满意的企业机制”,“企业文化其实是一种过程管理”,类似这种睿智不俗的观点、表达在书中层出不穷,但是,印象最深的,是文章中关于“箍木桶的学问”。
如今的社会是飞速发展的,如今的企业也要迅速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尤其是那些小公司,有一只稳定而高效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
从实际来看,对于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和前途在公司工作,因此,公司是一个公众的组织。
文章中将公司比喻成一只木桶,木桶能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引申一下:
可以说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每块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
如果木板之间的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
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
这样才能均衡,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
漏水桶是行不通的。
面对如今日新月异变化的市场,如何箍好一只木桶呢?
也就是说如何科学地创建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呢?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文章中所说的创建高效团队的五大要决,我认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企业,有着非常现实的参考、借鉴的价值。
第一,营造一种支持性的人力资源环境。
管理层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支持性的人力资源环境,包括:
倡导成员多为集体考虑问题,留下足够多的时间供大家交流,以及对成员取得成绩的能力表示信心。
这些支持性的做法帮助组织向团队合作迈出了必要的一步,因为这些步骤促进了更深一步的协调、信任和彼此之间的欣赏。
管理层需要为此架构一种良好的沟通平台。
我个人感觉到,他是在说创建一个沟通顺畅、协调一致、彼此信任、相互欣赏的工作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的团队还不错,但还需要磨合。
第二,团队成员的自豪感。
公司的每位成员都希望拥有一只光荣的团队,而一只光荣的团队往往拥有自己独特的标志,成员的自豪感,正是成员们愿意为团队奉现的精神动力。
因此,鼓励各部门、各项目小组营造一种英雄主义的公司亚文化,将会对公司各个团队的创造力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我们的团队就能真正形成比、学、感、帮、超的氛围。
第三,让每一位成员的才能与角色相匹配。
这个很直白,人尽其才嘛。
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让他去做最适合的工作,这样各项工作就会都出色。
当然,我更关心的是我的各项才艺课所请的老师水平怎么样,够不够格,优不优秀。
第四,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管理层的职责是激励整个团队向总体目标努力,而不是强调个人的工作量。
如果做的好,一个劳动模范也许会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然而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这种情况很可能会打击团队的合作。
正确的做法是,为团队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鼓励团队的每一位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
我想,每个人在工作中随着琐事的繁杂,随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因为疲惫而渐渐淡忘了每个应该完成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因为忙碌而淡忘了所负责的工作要做到什么程度。
我想,若我们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能时刻想着自己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的话,工作起来就会更认真、更勤奋。
第五,正确的绩效评估。
一个卓有成效的绩效评估体系通常包括两种评估形式:
正式评估和日常管理中的及时评估。
这样公司才能知晓每个成员是否称职,从而切实保证他们与职位的匹配、报酬、培训等工作的科学性,能够找出员工的绩效不好的真正原因,激发员工的潜能。
在另外一方面,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经过多方面查阅,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脱节
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管理企业的工作人员设置的,而不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性质,而忽略了服务性质。
当然,话也可以这么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就没有什么发展战略,它唯一的任务就是执行国家的计划,管理好资源、设备和人员,不要出什么乱子,人力资源部门的任务自然就是管人。
因此,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虽然在企业人员的招聘、调配、晋升乃至薪酬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权力,却不是以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前提,往往是为管理而管理,因人设岗。
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都称为人事部,要么就人事处或人事科,这正是这种管理性质的体现。
近些年来,一些国有企业改人事部为人力资源部,并赋予为一些新的内涵,但从总的来说,我国国有企业并没有完全摆脱了旧的人事管理体制的痕迹,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能够充分反映个人业绩和贡献的薪酬体系
过去我们搞平均主义,自然不可能有什么薪酬激励制度,干多干少一个样。
经过这些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应该说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善,终于可以讲物质激励了,也终于讲业绩和贡献了。
但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物质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合理,不能充分地体现个人的业绩和贡献,因而也就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一些垄断行业,比如说能源、电信等部门,由于垄断收入高,员工的工资普遍很高,但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不见得特别的高,人浮于事的现象依然严重,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人都有惰性,要是能拿高工资又能够轻松点,大家还是不会卖力干活。
当然,也有一些国有企业过分地强调个人的业绩,反而导致协作不足,内耗严重,这显然是业绩指标设置不合理,没有把团队协作考虑在内。
三、缺乏合理的、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用的用人机制
我们的国有企业也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利用好人才。
首先是选人机制有问题,国有企业基本上是领导提议,然后人事部门考察,最后组织任命。
这本来没什么,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抽象的国家,经营者却是具体的个人,这就难以保证企业负责人不损公肥私,而旧的、不透明的选人机制正好为这些行为提供了运作空间,因此难以做到公平公正,择优录用。
再就是权责不分明,职位缺乏具体职责说明、工作指标以及配套的权力和奖惩标准,因此任职人员要么患得患失,放不开手脚,要么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四、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体系
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不但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这就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有计划、持续的培训、教育和开发。
有些人认为这是学校或者员工自己的事情,不应该由企业来做,这显然是不懂人才成长的规律。
其实,企业的环境才是企业人才成长最好的学校,企业的经验和战略才是企业人才最该学习的知识,企业的经营实践才是企业人才成长的最好方式。
遗憾的是,大多数的国有企业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要不就是他们不愿意这样做,因为这些企业还仅仅停留短期的岗位技术培训上,而缺乏从开发人的潜能的角度,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尤其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虽然我的专业是工科,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对每一个管理者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这方面知识,为以后的事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同时,非常感谢一学期以来老师精彩的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