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临床路径Word文档格式.docx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临床路径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临床路径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目前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血液动力学特点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种是Killip分级,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定。
另一种是Forrester分型,主要根据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来判定。
2.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是以血液动力学检查为指导,并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对治疗的反应相结合,正确判断,对治疗手段和药物剂量等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判断是否有呼吸困难、肺部罗音、第三心音和奔马律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是否有心源性休克,并根据胸片的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来进一步确认患者是否有肺瘀血或肺水肿、低氧血症以及严重程度如何。
轻度心力衰竭(killipII级)时,利尿剂治疗(例如缓慢静脉注射呋塞米20-40mg,必要时1-4h重复1次)有迅速反应。
合并肾功能衰竭或长期应用利尿剂者,可能需较大的剂量。
如无低血压,可静脉应用硝酸酯但需避免低血压产生。
如无低血压、低血容量或明显的肾功能衰竭,则应在24h内开始应用ACEI,如不能耐受ACEI则改为ARB。
严重心力衰竭(killipIII级)或急性肺水肿患者,尽早使用机械辅助通气治疗,除非合并低血压,均应给予静脉滴注硝酸酯类,例如硝酸甘油初始剂量为0.25ug/kg·
min,每5min增加1次剂量,并根据收缩压调整剂量。
肺水肿合并高血压是静脉滴注硝普钠的最佳适应证,常从小剂量(10ug/min)开始,并根据血压逐渐增加至合适剂量。
利尿剂需适量;
当血压明显降低时,可静脉滴注多巴胺(5-15ug/kg.min)和(或)多巴酚丁胺。
如存在肾灌注不良时,可使用小剂量多巴胺(<
3ug/kg.min)。
考虑早期血运重建治疗。
1.一般治疗:
取坐位,心电、血压和指端氧饱和度监测。
2.吸氧:
宜使用面罩给氧,流量8~10L/min。
经吸氧治疗后PaO2仍不能达到6.6kPa(50mmHg)以上者,需考虑气管插管和辅助呼吸。
3.吗啡:
一般剂量为每次3~5mg,以1mg/min的速度缓慢静脉注射;
无效者,15~30分钟后可重复注射。
吗啡有时会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常见的副作用还有呕吐。
对下壁心肌梗塞者慎用,支气管喘息等慢性肺疾患、意识不清及高碳酸血症者禁用。
4.利尿剂:
速尿20-80mg静推,并根据病情需要重复给药,或布美他尼肌肉或静脉注射一次0.5~2.0mg,监测每小时尿量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注意补钾。
5.抗心肌缺血和其他治疗(硝酸酯类、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他汀类药物)。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保守治疗外,1)选择性PCI治疗:
高危患者(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或持续性低血压)宜早发病48h内行PCI;
中危患者伴ST段压低>
=0.1mv,cTnT、I增高者可选用48h内PCI;
其余中低危患者宜选择择期PCI。
2)CABG:
对于左主干病变,3支血管病变,或累及前降支的2支血管病变,且伴有左室功能不全或糖尿病者优先选择CABG。
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在强化药物治疗后仍有心肌缺血复发,在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再灌注治疗
1)溶栓治疗
用法:
(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
有2种给药方案:
全量90min加速给药法:
首先静脉推注15mg,随后0.75mg/kg在30min内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50mg),继之0.5mg/kg于60min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35mg)。
半量给药法:
50mg溶于50ml专用溶剂,首先静脉推注8mg,之后42mg于90min内滴完。
近来研究表明,半量给药法血管开通率偏低,因此,建议使用按体重计算的加速给药法。
链激酶150万U,60min内静脉滴注。
尿激酶15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30min内静脉滴入。
溶栓结束后12h皮下注射普通肝素7500U或低分子肝素,共3-5d。
瑞替普酶:
10U溶于5-10ml注射用水,2min以上静脉推注,30min后重复上述剂量。
替奈普酶:
一般为30-50mg溶于10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
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如体重<
60kg,剂量为30mg;
体重每增加10kg,剂量增加5mg,最大剂量为50mg(尚缺乏国人的研究资料)。
2)PCI治疗
2.抗栓和抗心肌缺血治疗
1)抗栓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拜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GPIIb/IIIa受体拮抗剂);
抗凝治疗(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比伐卢定、口服抗凝剂治疗)。
2)抗心肌缺血和其他治疗(硝酸酯类、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他汀类药物)
3.CABG
4.干细胞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
2.如患有其他非心肺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或NT-ProBNP)、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如TNT或TNI、CK-MB)、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气分析。
3.心电图、心电监测、床旁胸片及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心肌缺血评估(低危、非急诊血运重建患者)。
(七)出院标准。
1.症状缓解。
2.生命体征稳定。
3.心电稳定。
4.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2.等待二次PCI或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冠脉造影后转外科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出现严重并发症。
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住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天
发病时间:
年月日时分到达急诊时间:
年月日时分
时间
到达急诊科10分钟内
到达急诊科30分钟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完成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描记18导联心电图并对其作出评价
□生命体征监测,完善检查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作出初步诊断和病情判断
□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
□心内科专科医师会诊
□持续心电监测
□无创血压监测
□血氧饱和度监测
□完善检查
□进一步抢救治疗
□尽快收入监护病房住院治疗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描记18导联心电图
□血气、血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BNP、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静脉应用利尿剂
□常规护理
□特级护理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吸氧
□卧床
□记24小时出入量
□是否介入或溶栓
□利尿剂
□抗血小板、抗缺血、他汀类、ARB/ACEI类治疗
□吗啡3-5mgiv(酌情)
□拍床旁胸片
□做床旁超声心动图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主要
护理
工作
□协助患者或家属完成急诊挂号、交费
□入院宣教
□静脉取血
□护理常规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4天
活
动
□上级医师查房
□制订下一步诊疗方案
□完成病历书写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进一步完善检查
□对各系统功能做出评价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根据病情调整诊疗方案
□复查有关检查
□完成三级医师查房记录
□常规治疗
□复查电解质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抗心律失常(必要时)
□复查血气、电解质、心肌标志物
□复查心电图、床旁胸片(酌情)
□复查电解质、心肌标志物
□用药同前
□完善有关检查如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
□复查电解质、心肌标志物、BNP
□用药同前,根据情况调整
1.
2.
住院第5-6天
住院第6-13天
住院第10-14天(出院日)
□病情稳定者可转普通病房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诊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判断可否出院
□通知患者和家属
□通知住院处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
□将出院记录副本交给患者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一级或二级护理(转入普通病房后)
□吸氧(必要时)
□二级护理
□卧床或床旁活动
□普食
出院医嘱:
□注意事项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
□一级护理
□根据病情可转入普通病房
□出院准备指导
□出院宣教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