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8147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届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4.清代学者赵翼提到: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

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

D.从宋

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

5.《元史》载: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下列属于“大新制作”的是

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C.“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D.“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

6.“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

,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B.“生民在勤,所宝惟谷”

C.“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D.“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7.蒋廷黻(1895—1965)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这反映了作者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8.“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9.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

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

C.由英、美、俄、德等多国共同参与签订D.标志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0.《药》发表于1919年4月。

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

革命者夏瑜

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

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11.某学者在评价某次革命时说,这次革命的前提是“对政治共同性作出新的

解说”,这次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这次“革命”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12.1918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痛骂义和团:

“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1924年,陈独秀却在《向导》中高度赞扬义和团:

“还幸亏有‘野蛮’的义和团少数人,保全了中国民族史上的一部荣誉”。

造成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认识差距巨大的原因不包含

A.事件性质变化B.时代背景变化C.作者立场变化D.主观动机变化

13.“英国光荣革命在—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作者强调中国民主制度建设

A.应该考虑历史传统因素B.必须借鉴英国民主革命经验

C.要走独立自主创新之路D.与美国的民主之路大相径庭

14.有学者认为,“地方主义不为国家效劳,还在面临外来威胁时造成了地区间的争夺,使得国家衰落。

……改变这种困境的是1937年后日本的全面入侵。

民族主义被赋予了一种具体而又明确的内涵。

”该学者试图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A.地方主义是造成国家衰落的主要原因B.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地区间对抗

C.全民族抗战促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整合D.近代民族主义的观念开始形成

15.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

“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

,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

”这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

C.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D.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

16.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

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

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

》,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

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17.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

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

这表明

A.中国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诉求B.民主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

C.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国结盟D.中国仿效美国建立了民主体制

18.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

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

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B.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

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D.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

19.“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

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

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是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罗马法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 

 

B.罗马法的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C.罗马法导致了自由市场的形成 

D.罗马法维护了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

20.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

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打击了贵族势力B.加强了中央集权C.开启了官僚政治D.缓和了社会矛盾

21.“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2017年3月,李克强在总理答记者会上以此作为开场白。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世界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

1787年颁布

1911年

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

国会制定

南京临时政府众议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22.有学者指出: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

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B.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C.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D.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23.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

“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

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

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

A.革命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B.法国实现了社会领域的自由平等

C.革命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D.革命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24.观察下面两幅图示,对其本质异同分析得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

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机构的职能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25.1917年,由英、法留学生主办的《太平洋杂志》曾发表《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

“兵士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上轧轹,几有不可驾驭之势”,“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

”这场“政变”

A.推翻了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B.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实质上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26.《美国人民:

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一书中写道:

“在华盛顿这个全国政治中心,政府官员们的女性亲属和朋友形成了新的政治角色。

很多贵族女性长期在英国与欧洲法庭上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所以美国的精英女性比如玛格丽特·

贝亚德·

史密斯创造了一种美式的‘客厅政治’。

1790年代,当国家统治集团初步成型的时候,‘客厅政治’在费城发轫,1800年后成为华盛顿政治景观不可忽视的一幕。

”对“客厅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客厅政治”起源于英国与欧洲的法庭上

B.18世纪末开始美国妇女拥有参政议政权利

C.美国上层社会的妇女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D.19世纪以来“客厅政治”盛行于美国社会

27.《新全球通史一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一书中认为“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

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这说明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社会主义者、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具有共同的阶级立场

C.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大受益者

D.工人运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8.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见右),该生试图揭示的是

A.中德关系趋势

B.中美关系趋势

C.中苏关系趋势

D.中日关系趋势

29.2010年10月25日,某网民为纪念一场战争爆发60周年作诗:

“无端烽火起东陬,屏障何堪遭践踩。

领袖欣然谋善策,铁军抖擞博激流。

昂昂气扫三千地,赳赳威俘百万蝼。

”下列有关这场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场战事反映了雅尔塔体系下两大阵营的对峙

B.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

C.新中国因出兵邻国而违背联合国的宗旨

D.战争的胜利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30.尤尔根·

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

“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

”材料认为

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

31“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

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

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该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32.当代美国政治家基辛格说: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

”其主要含义是

A.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B.多极化趋势下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C.美国已完全失去了超级大国地位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以前的传统城市与王权、宗教和安全密不可分……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

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而现代城市则建立在以交换经济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手段之上。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二东京,是北宋的都城和最大的商业城市,……在这里,街市首次作为中国都城中的一种主要存在,并发育成为一种机能多样,形态丰富,相当成熟的城市功能要素,在根本上影响到城市整体,导致了中国古代城市在形态,制度及性质作用上的嬗变。

商业突破了传统市制在时空上的束缚,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的经济职能空前增加。

如果把城墙作为古代城市政治、军事性质的形象代表的话,那么街市就是中国古代城市迈入新时期趋于近代化的典型标志。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材料三宋朝之后的七百年间,政治中心再次北移,南方的城市发展没有出现卓越的成就,甚至有些城市在战火中被销毁而从此没落(扬州),中国的经济发展远离了南方的商务航运、集市贸易,重新回归至以农业为中心的扩大生产阶段。

这个时期,北京作为中国的都城,难以起到以便利的商运、海上贸易、农业生产中心等职能,无法拉动整个中国的商贸经济。

并且,政治的集权,商业的官办极大地遏制了商务中心的发展,中国的城市格局趋于固化。

虽然出现商帮等团体,但是其和宋朝的集市经济、城市区域中心发展仍有很大的不足。

而后的历史中,中国的封建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城市的商业功能未能有如此强大的发展,只是因人口和管辖区域的增加而增设行政区域,所以城市人口比例没有太大提高。

这一发展的滞后使得中国迟迟无法从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最终落后于西方。

——《中国经济增长与古代城市发展》

材料四明清农村……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通过产品的交换来满足自己的生产和消费。

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荔枝、龙眼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

——《中国经济增长与古代城市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点。

(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宋代城市街市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以后中国城市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8分)(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明清农村的新变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5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一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图二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革命(抗日)根据地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5.(15分)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定意义上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和它们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

在这历史演进过程中,就国际体系构造而言,冷战来自19世纪期间开始、并且愈益加速的国际权势分布的极化趋势。

人口、经济技术、自然资源和地缘政治等几大方面的要素作为深层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几个世纪里世界政治的头等重大事态之一,那就是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

另一方面,美苏冷战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史:

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包括国际政治观)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尽管它们并非唯一的动因,而且并不总是排斥两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达成妥协和进行协调,甚至形成对世界命运头等重要的战时同盟。

然而,意识形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性地促成了美苏冷战。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1993年年末,比尔·

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

“啊,我想念冷战。

”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

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

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

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

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3分)从经济运行模式的角度看,冷战的实质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论证。

(10分)(要求:

观点明确;

思维完整;

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50字以内。

体验探究合作展示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B

D

A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二、非选择题:

(52分)

33.(25分)

(1)①职能:

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经济职能为辅。

(3分)结构:

“城”大“市”小,市从属于“城”。

(3分)

(2)导致了中国古代城市在形态、制度及性质作用上的嬗变;

商业突破了传统市制在时空上的束缚(市坊制度解体、夜市出现),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的经济职能空前增加;

使中国古代城市迈入新时期趋于近代化。

(3)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没有结合在一起;

受战乱影响;

农耕经济的制约;

专制集权制度和商业官办的遏制;

封建制度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

(8分)

(4)推动明清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使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为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34.(12分)(评分标准:

任答二项信息即可)

信息一:

从革命形势看:

由农村革命根据地演变为敌后抗日根据地。

说明:

革命的对象由国民党反动派转变为日本侵略者。

信息二:

从地域分布看:

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南方: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北方(华北)。

中国共产党已经实现了战略转移。

((3分)

信息三:

从斗争对象看:

由反对国民党反动派转变为反对日本侵略者、顽固派、伪军等。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阶级矛盾转变为民族矛盾。

信息四:

从分布状态看:

根据地由孤立分散到几乎连成一片。

国共由对抗到合作,革命力量壮大。

35.(15分)

(1)原因:

美、苏势力的增强;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国家利益的冲突。

(3分,每点1分。

)实质: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对立或两种经济体制的对立(2分)

(2)一方面,冷战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危害。

史实: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德国分裂;

古巴导弹危机;

核军备竞赛;

世界处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

另一方面,冷战客观上有积极的作用。

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

促进了国家的凝聚力;

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冷战为一些国家的发展提供机遇:

日本、西欧得到美国的扶持和发展机遇;

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巩固了政权。

冷战对美国有积极作用:

促进美国内部的团结;

促成了美国人登上月球;

促进了美国经济制度的改革。

总之,冷战既给世界造成危害,又有一定的客观积极作用。

(答到此点可以加1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0分)

其它观点言之有理,证之有据,可酌情得分。

评分标准:

第一档:

(6—10分)有两个明确的观点(或整合为一个观点),(各2分或4分)并分别用两个以上史实来说明,(4分,每一史实1分。

)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二档:

(4—6分)有一个方面的明确观点,并有两个以上的史实说明。

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如两档史实与观点无逻辑关系的,扣除该史实分数。

第三档:

无明确的观点,罗列一个史实给1分,最多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