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的大型制造企业尤其是民营和私营企业供应链整合的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7951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国内的大型制造企业尤其是民营和私营企业供应链整合的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对于国内的大型制造企业尤其是民营和私营企业供应链整合的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对于国内的大型制造企业尤其是民营和私营企业供应链整合的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对于国内的大型制造企业尤其是民营和私营企业供应链整合的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对于国内的大型制造企业尤其是民营和私营企业供应链整合的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于国内的大型制造企业尤其是民营和私营企业供应链整合的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对于国内的大型制造企业尤其是民营和私营企业供应链整合的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国内的大型制造企业尤其是民营和私营企业供应链整合的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于国内的大型制造企业尤其是民营和私营企业供应链整合的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消费者开始要求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最低价格和最快速度获得产品。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企业不得不调整客户服务驱动的物流运作流程,实施与业务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等)协同商务的供应链管理。

作为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基础,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为企业实现现代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平台。

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企业运作中,物流被看成是企业与其供应商和客户相联系的能力。

一个企业的物流,其目的在于帮助按最低的总成本创造客户价值。

物流作业可分成三个领域:

配送、制造和采购。

这三个领域的结合使在特定位置和地点、供应源和客户之间进行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运输的综合管理成为可能。

企业通过存货的移动(存货流)使物流过程增值。

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

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

快速反应关系到企业能否及时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的能力。

信息技术提高了在尽可能的最短时间内完成物流作业,并尽快交付所需存货的能力。

快速反应的能力把物流作业的重点从根据预测和对存货储备的预期,转移到从装运到装运方式对客户需求作出迅速反应上来。

最小变异就是尽可能控制任何会破坏物流系统表现的、意想不到的事件。

这些事件包括客户收到订货的时间被延迟、制造中发生意想不到的损坏、货物交付到不正确的地点等。

传统解决变异的方法是建立安全储备存货或使用高成本的溢价运输。

信息技术的使用使积极的物流控制成为可能。

最低库存的目标是减少资产负担和提高相关的周转速度。

存货可用性的高周转率意味着分布在存货上的资金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因此,保持最低库存就是要把存货减少到与客户服务目标相一致的最低水平。

最重要的物流成本之一是运输。

一般来说,运输规模越大及需要运输的距离越长,每单位的运输成本就越低。

这就需要有创新的规划,把小批量的装运聚集成集中的、具有较大批量的整合运输。

由于物流作业必须在任何时间、跨越广阔的地域来进行,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被强化,因为绝大多数物流作业是在监督者的视野之外进行的。

由于不正确的装运或运输中的损坏导致重做客户订货所花的费用,远比第一次就正确地履行所花费的费用多。

因此,物流是发展和维持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改善的主要组成部分。

某些对产品生命周期有严格需求的行业,回收已流向客户的超值存货将构成物流作业成本的重要部分。

如果不仔细审视逆向的物流需求,就无法制订良好的物流策略。

因而,产品生命周期支持也是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供应链的概念

企业物流活动的核心是要向内外顾客提供及时且精确的产品递送。

因此,客户服务质量是发展物流战略的关键要素。

决定客户服务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的企业业务领域,是被称为“配送或营销的渠道”的结构。

渠道是企业的竞技场,其间是一个自由市场体系,承担着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权的交换。

它是一个企业最终成败的业务战场。

优越的渠道结构能够带来竞争优势。

这就是为什么大量企业把各种能力综合起来进行渠道安排。

企业只有通过渠道范围内和其业务伙伴的合作,市场营销和物流的成功配送才能得到充分满足。

所以,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对供应链安排是十分重要的。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合作信念之上的,即它能够通过分享信息和共同计划使整体物流效率得到提高。

供应链管理使渠道安排从一个松散地联结着的独立企业的群体,变为一种致力于提高效率和增加竞争力的合作力量。

在本质上,它是从每一个独立参与者进行存货控制,变为一种渠道整合和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背后动机是增加渠道的竞争力。

传统渠道中配置的大量存货构成了极大的风险。

分享信息和共同计划可以排除或减少与存货投机相关的风险。

扩展的ERP系统

企业的资源贯穿于企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包括人、财、物及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资源。

从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看,和企业相关的供应商及客户也是ERP的组成部分。

传统的ERP系统,侧重于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将各业务环节贯穿起来实现内部效率的最大化。

例如,以往财务和销售部门间通过手工单据传递业务信息,到月底财务再将单据录入系统结帐。

使用了ERP系统,所有信息可以实时地在业务部门间传递,保证了企业在任何时间点都是一个整合的实体在运作,为采购、库存、生产、成本及变异的监控提供了坚实高效的基础。

现代的ERP系统,又可理解为eERP系统(extendedERP,扩展ERP系统),它在强调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同时,也注重对企业外部资源,如供应商、客户和营运商的协调管理。

它更加符合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即更强调合作和提高渠道的效率。

传统的ERP系统主要包含财务及成本管理、人事管理、采购库存管理、生产计划及管理、销售分销管理、服务管理等。

eERP系统则在此基础上扩展出客户管理、营销管理、跨企业物流网络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

企业在选择eERP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系统的集成性。

包括对企业内部业务(产、供、销、财务、人事)的完整整合能力以及对供应链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如物流网络规划、运输管理、客户及营销管理。

技术的先进性,具有开放、与流行电子商务平台集成的能力。

这对帮助企业实现真正意义的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

理念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如应用的个性化、全方位协同商务等。

系统的可延伸性。

即系统所涵盖的丰富的业务情景以便企业可以在未来随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应的业务流程,而不需重复大量的IT投入。

当今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与工业化时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互联网为全球企业供应链提高运作效率、扩大商业机会和加强企业间协作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手段——电子商务平台。

如果企业能在很好地规划运作内部资源的同时,整合其所具有的外部资源,如供应商、代理、承运商等,将提高其生产、采购及交货计划的准确性,从而能在快速应对市场的同时,提高对客户销售及服务承诺的准确性,使企业在强大的竞争环境中,由于客户满意度高而保证市场优势。

如果说高速和低成本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交流和协作是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那么完全电子化的供应链(e-chain)就是对未来的展望。

支持未来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将是eERP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完美结合。

当然,对于要实施电子化供应链的企业来说,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使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的技术尚在发展阶段,这意味着还需要几年趋于成熟的时间。

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也要经过渐进和不断改进的过程来利用电子商务所提供的各种机会。

这里,最大风险就是保持不变。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否认供应链管理是跨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有效途径。

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这种情形并没有发生,甚至还没有被重视。

目前国内的状况更是停留在供应链理念的宣传上,很多企业并不确切知道供应链是什么,几乎还没有操作层面上的成功案例。

一些学校开设的供应链课程也只是停留在理念的推广上面。

  中国企业遇到的问题还有企业文化方面的障碍。

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和ERP有些类似,但是比ERP要难得多,中国企业在内部操作ERP都困难重重,而供应链里可能有上百家的企业,在公司外部怎么与每家合作,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供应商、制造商与经销商是完全独立的,在互为供需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闭环结构。

而供应链管理打破了原有的结构,要求价值链上的各环节必须做到信息共享。

国内企业应理智的考虑供应商某些方面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某些方面可以成为自己的合作盟友。

  从客户的需求开始,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驱动力还是客户的需求,整个供应链不是从生产开始,而是从客户需求开始。

它要突出的是供应商以客户为中心,形成供应的关系,比如戴尔计算机公司完全以客户为中心来合理地管理整个供应链。

加入世贸以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对中国企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合理的供应链管理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从原材料的供应一直到交付客户完整的产品的各个环节,都能寻找出降低成本的可能性。

中国入关以后,将来的方向是产品大量外销,不光是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要往外出口的话,也必须借助供应链和国外作对接。

因而供应链管理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来说都是很必要的和国际接口的方式。

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核心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经营理念的转变将导致经营模式和作业流程的改变;

所以说一个企业引入供应链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企业经营理念转变和流程再造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现状,世界权威的《财富》FORTUNE杂志早在2001年已将供应链管理列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四大战略资源之一;

供应链管理是世界500强企业保持强势竞争不可或缺的手段;

无论是制造行业,商品分销或流通行业;

无论你是从业还是创业,掌握供应链管理都将助你或你的企业掌控所在领域的制高点。

发达国家企业已经把供应链管理看作是跨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有效管理手段。

尽管目前国内的状况还只是停留在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宣传上,但已有不少与跨国企业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开始寻求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以求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增加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然而,我国供应链管理人才的供需却处于不平衡状态,一方面,很多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由于找不到供应链管理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不得不动用国外本部人员从而加大了资源成本,外资、合资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经理需求量连年增加,另一方面,市场可供选择的供应链管理经理却"

极其罕见"

供应链管理经理人已成为猎头市场争相追逐的对象。

  我国供应链管理人才缺口逾百万

  未来两三年,我国制造和分销企业将进入供应链基础建设的高峰期,社会普遍关注中国企业如何与跨国企业建立供应链对接,交互等问题。

昨天,国内一家知名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供应链人才缺口将达到100万以上。

  在供应链管理人才建设方面,首先是国内的培训体系覆盖面小。

我国供应链的研究和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才数量极少。

目前社会上只有上海紧缺办、中国企业联合会等少数机构有比较权威的供应链管理认证。

另外,现有的供应链人才在区域、企业的分布上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目前大量的供应链人才集中在少数企业。

其中外企厂商网罗供应链管理人才的绝大部分,为90%以上。

供应链管理人才存在很大的缺口。

据业内专家统计与估算,2004年上海市供应链管理人才缺口在10万名左右,而且需求每年都以15%的速度增长。

据中国最大的协会团体,唯一一家加入国际雇主组织的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的研究表明,预计到2006年,全中国供应链管理人才缺口将达100万以上。

为招揽合适的供应链经理,许多企业愿意为其支付20万至60万元的年薪,但即使高薪重酬,也难解人才之饥。

调查还显示,企业最为迫切想得到的是复合型的供应链管理人才。

这种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除了要具备现代供应链的理念,还需要有很强的管理和执行能力,包括在销售预测、采购计划、生产计划、物料计划、物流输送、进出口方面的全面的知识和经验。

但业内笑称这样的人才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还属"

稀有动物"

研究人员认为,只有充分利用社会培训体系,进行社会认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为了了解全国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也作为“全国供应链过程管理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即scm/ecrchina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前段时间进行了全国供应链管理现状调查。

  本调查分制造、零售、批发三种不同的行业类型。

今后这类调查拟每两年进行一次。

就内容而言,包括:

供应链管理战略;

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

支持技术的应用;

运作水平等。

本调查共涉及到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四川等11个省市。

回收到问卷296份,其中有效问卷234份,占回收问卷的79.1%。

就企业类型而言,制造企业141家,占被调查企业的60.3%;

零售企业67家,占被调查企业的28.6%;

批发企业16家,占被调查企业的6.8%;

物流或进出口企业10家,占被调查企业的4.3%。

  我们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本文论述并分析调查结果。

对供应链管理概念及原理的理解

  为研究我国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程度,我们就企业是否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企业是否了解国外供应链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就我们调查的企业而言,绝大多数企业不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这说明我国企业整体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水平极低。

企业要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立足,亟待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并了解国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

  就制造、零售和批发三个类型的企业而言,从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程度来讲,零售业高于制造业,制造业高于批发业。

这说明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相对来说,比制造企业更加注重供应链管理。

而且就企业是否了解国外供应链管理现状来讲,零售业也好于制造业和批发业。

零售企业比制造企业更加注重供应链过程的构筑以及科学的供应链管理。

与贸易伙伴的合作关系

  经调查发现,大于四分之三的我国企业都已经与贸易伙伴建立了战略上的伙伴关系。

已经从过去你死我活的输赢关系转换为目前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双赢关系,这为在我国供应链企业之间推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对供应商的供货准时情况反映良好,只有极少数企业认为供应商供货不准时。

这反映了目前我国商业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供应链的节点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通过准时交货等优质服务,才能增加客户忠诚度,并最终与客户建立长期的贸易伙伴关系。

  另一方面,我们调查的企业中,只有10%左右的企业与供应商保持一年以内的合作关系,50%以上的制造业和批发业企业与供应商合作时间较长,在三年以上。

而零售业企业中,有近一半(44.8%)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时间在一年至两年。

供应链结构比较稳定。

  在是否邀请贸易伙伴参与新产品开发方面,我们调查国内制造业发现,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中,55.2%的企业不邀请客户参与,而44.8%的企业邀请客户参与。

即有近一半的制造业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并未征求客户的意见。

这必然会造成企业的产品不能满足客户要求或不能吸引客户购买的兴趣,进而影响到企业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最终影响企业的赢利。

但可喜的是,在我国市场由卖方向买方转换的同时,许多企业也在经营理念上开始转变,逐步适应市场的需求。

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

  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企业是否具有供应链管理部门;

企业是否建立供应链管理好坏的评价机制;

企业部门设置的原则以及企业的产、供、销关系等。

1、是否具有供应链管理部门

  经调查,制造企业中没有供应链管理部门的企业占该行业的比例为72.3%,零售业为80.6%,而批发业为75.0%。

就我们调查的企业而言,有70%以上的企业没有供应链管理部门;

而就不到30%的具有供应链管理部门的企业而言,他们所理解的供应链管理部门即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产品的采购、仓储和运输等,并且多数企业的物流部门只是承担单一职能,而不具有统一协调整个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能力。

2、是否具有供应链管理好坏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

  由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绩效测量与评价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全局的大问题,所以,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去制定相关的绩效测量与评价指标,制定相关的程序和方法。

当前国外企业采用的abc(activity-basedcosting)法把成本计算与各种形式的经营活动相关联,是企业管理中较好的一种核算方法。

调查发现,国内没有一家企业使用abc成本核算方法,虽然个别外资企业曾试图实施abc成本核算法,但这也仅仅是在初步的试点或试验阶段,我国企业需要寻求新的供应链管理好坏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

3、部门设置的原则

  (略)

4、企业产、供、销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就企业产、供、销关系而言,制造业和零售业均有一半左右的企业(制造业50.4%;

零售业50.7%;

批发业43.7%)的产供销部门,已经实现了信息共享,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决策。

但有少数企业仍存在着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不联系,即企业内部的供应链脱节的情况(制造业有3.5%,零售业有13.5%)。

这种管理体制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疑是没有竞争优势的,各部门急需加强相互沟通和理解。

支撑技术的应用情况

  每天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数以百万计的交易,每一笔交易的背后都伴随着产品的运动(物流)以及信息的运动(信息流)。

供应链上的贸易伙伴都需要这些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发送、跟踪、分拣、接收、提货、存储等。

随着信息数量的增加,供应链上贸易伙伴的组织费用、数据处理费用以及管理费用都在大幅度增加。

  因此,对信息进行精确、可靠及快速的采集和传送,变得日益重要。

供应链管理的支持技术就是为了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和费用而产生的。

这些技术包括:

条码、位置码、edi、射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

1、采用条码标识

  条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我国企业的条码应用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看出,我们调查的企业中有60%以上企业的产品都采用了条码标识。

由于我们调查的企业多为国内的大中型企业,所以就全国水平来讲,商品都采用条码标识的企业比例肯定要低于上述调查结果。

但上述结果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说明目前条码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已经相当普及,这为我国企业实现高效库存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但还可以看出,国内仍有38.8%的零售企业并不是所有商品都有条码标识,这就很难实现高效的pos销售,更难以实现商店自动订货,连续补货等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如。

2、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是否进行条码标识

  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需要对由销售单元组成的储运单元、货运单元等物流单元进行条码标识。

(电子版以下略)现急需将这些标准在我国企业内进行宣传、贯彻。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仍有90.8%的企业点货方式是手工点货;

81.2%的批发企业和74.6%的零售企业仍是手工点货,极大地降低了仓库管理的效率,增加出现差错的概率。

相应地,装载物流单元的运输设备也多没有id标识,对货物的跟踪和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3、位置码

  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贸易参与方以及交易的相关位置进行标识。

位置码可实现该功能,它是13位的全数字型代码,可对法律实体、功能实体以及物理实体进行标识。

它是企业实施edi的关键。

从调查我国企业位置码的应用情况,我们发现:

制造企业93.6%没有采用位置码;

批发企业100%没有采用位置码;

零售企业97.0%没有采用位置码。

可以看出,在我国位置码还远远没有普及,仍需加大我国位置码国家标准(gb16828《位置码》)的宣传力度。

4、edi(电子数据交换)

  edi是管理商业信息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它以统一的报文标准和最少的人力介入,将结构数据用电子手段从一个计算机传输到另一个计算机用户。

其目的就是要实现贸易循环,尤其是重复交换中的文件的自动处理,从而消除公司内部缓慢、复杂、昂贵的管理开支。

调查我国企业发现,我国还没有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edi。

分析原因主要有:

企业经济条件不具备;

企业信息化水平低,技术力量不够;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观念上没有达成一致,有些企业没有意识到edi的作用;

操作上认为edi的报文结构过于庞杂,语法规则过于严格,不便于实施。

这都是制约edi实施的主要因素,为此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如研究部门需要向企业普及、推广edi的理念并帮助企业实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要简化报文结构和语法规则,开发新的edi规范,如lite-edi、xml-edi等。

5、rfid(无线射频标识)

  射频标识也是高效供应链管理的一项技术手段。

在企业的分销和仓库管理中,可运用射频数据通信技术来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使仓库管理者在任何时间都了解仓库里货物的储存地点和去向,从而极大地提高库存控制和分销管理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广为使用。

而调查发现,射频技术在我国还远没有普及,制造业中有97.9%的企业没有采用;

零售和批发企业根本就没有采用。

这主要是因为技术投资太大,限制了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6、网络技术

  internet在供应链企业中的应用以及与internet的集成,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这方面,对国内企业的调查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网络技术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还远远没有普及,就局域网而言:

44.7%的制造企业有公司内部的局域网;

31.3%的批发企业有局域网;

62.7%的零售企业有局域网。

相对而言,网络技术在零售业的普及比例较高,这说明我国零售业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方面超过了制造业和批发业。

  但从使用internet上来说,制造业的使用率则高于批发业和零售业。

制造业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开始在网上公布产品信息,这主要是企业内的销售部门希望通过网络为产品做广告。

相对来讲,批发业、零售业在网上公布产品信息的比例较低。

  对零售业而言,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零售的主要方式还是顾客到店内去选购真实的货物,多数顾客的购物习惯仍是传统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零售业网上公布产品信息,提供网上购物的积极性。

  就提供网上购物方式来说,提供该方式的企业均不到各类企业的20%,在我国远没有普及。

运作水平

1、外包程度

  就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主要有两种:

“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

我国企业特别是过去的国有企业,一贯采取“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可以被认为是“纵向一体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这种管理模式势必会增加企业投资负担;

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

使企业的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

增大企业的待业风险。

因此,从80年代后期,国际上许多企业开始实施“横向一体化”的思想,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企业只抓本企业最核心的东西,使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而把企业不擅长的业务“外包”。

这种优势不言而喻,而且这种思想在我国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