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配套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7702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配套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配套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配套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配套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配套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配套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配套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配套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配套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主张

①信仰宗教,但反对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

②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③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④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4.成就

(1)文学领域

代表人物作品及思想:

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神曲》,表达了对教会的憎恶。

彼特拉克《歌集》,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美术领域:

达·

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

5.传播:

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6.意义

(1)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2)使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误区警示]文艺复兴不是一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而是借文艺复兴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16世纪时,天主教会在德意志势力很大,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而且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

(3)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激起了人们的强烈反感。

2.兴起

(1)序幕:

1517年,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获得拯救。

②每一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扩展

(1)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2)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实质: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盖下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

5.影响:

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误区警示]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是通过宗教改革加入到思想解放运动中来的。

主题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的含义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指导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点

(1)以人为中心,主张个性解放,肯定人的价值和权利。

(2)批判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倡人类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3)否定对教皇的绝对服从。

(4)提倡新的文学艺术及其表现形式。

(5)主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反对消极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3.对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评价

(1)积极性

人文主义者一般都强烈要求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对于建立民族统一集权的国家有过积极贡献。

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对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争取自由平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局限性:

文艺复兴运动时对它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做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

4.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比较

宗教神学

以神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等级观念

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

现世的享受

自由平等

理性和科学

材料一 中世纪(约476~1453年),政教合一。

教会极端蔑视人性,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肮脏的、下贱的。

人的一生就是为赎罪而活着,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人性受到极大的压抑,人甚至是没有资格被表现的。

在中世纪,艺术是被用来歌颂神的。

材料二 《十日谈》故事摘录之绿鹅的故事:

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

“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

谁知儿子却说: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材料三

图一 《蒙娜丽莎》   图二 《西斯廷圣母》

(1)材料一中中世纪的“千年精神黑暗”指的是什么?

“千年精神黑暗”对文艺复兴有何影响?

提示 ①指的是天主教会思想文化的黑暗统治。

天主教会主张禁欲主义,来世幸福,蔑视人性;

主张以神为中心,强调神性;

主张盲信盲从,反对个性解放。

②天主教的思想文化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不满,他们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

(2)从材料二这个故事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该故事体现出什么思潮?

提示 ①结论:

人性是无法压制的。

②思潮:

人文主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名画是如何反映作者思想感情的?

作品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什么特点?

提示 ①《蒙娜丽莎》通过对女主人公亲切自然的形象描绘,体现了作者人文主义的思想情感。

《西斯廷圣母》尽管取材于宗教故事,但拉斐尔将圣母表现为温柔且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母性形象,可亲可近,同样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和善的追求,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

②人文主义的精神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结合,构成了文艺复兴美术的特点。

口诀法记忆文艺复兴的内容

文艺复兴唱凯歌,文学美术成就多。

但丁高声唱《神曲》,彼特拉克收《歌集》。

薄伽丘创《十日谈》,揭露教会多腐化。

美术三杰达、米、拉,画家作品真伟大。

主题二 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中的人文精神

(1)“因信得救”否定了教会的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

(2)以《圣经》和个人内在信仰的权威否定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确立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

(3)马丁·

路德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会,把人文主义关于民族自由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

2.宗教改革的实质

(1)宗教改革形式上是反对天主教教义和教会组织,实际上是对现存的社会制度的反抗,实质上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2)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

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发展,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2)不同点

①采取的斗争形式不同。

前者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

后者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把斗争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

②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不同。

前者首先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领域里开展和进行;

后者首先从德意志开始,是一场由社会各阶层都参加的社会运动。

材料一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

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摘自“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

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赫·

乔·

韦尔斯

(1)材料一体现了路德怎样的思想主张?

这同教会的主张有什么冲突?

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

提示 ①主张:

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

提倡因信称义。

②冲突:

教会认为只有购买赎罪券,人的灵魂才能升入天堂,而马丁·

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③关系:

这一主张否定了教皇与罗马教廷的极端权力,质疑了各种形式赎罪的真实性,这与人文主义思想是一致的,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封建要求有相似之处。

(2)材料二说明宗教改革的本质是什么?

提示 材料说明宗教改革从本质上是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可归纳为“一、一、一”

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

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答案 B

解析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

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应从经济角度上去分析。

材料中“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

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也说明了这点。

“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反映了当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2013·

山东学业水平测试)薄伽丘的《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核心思想是(  )

A.弘扬人文精神B.倡导宗教改革

C.宣扬主权在民D.批判封建专制

答案 A

解析 注意题目的时间信息“文艺复兴时期”。

《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内容。

3.通过十个青年男女由死亡之城来到乡间别墅,象征“从中世纪的禁欲主义的森严统治下解放出来”,并用一百个故事来寓意作者思想的文学家是(  )

A.但丁B.薄伽丘

C.彼特拉克D.达·

芬奇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十个青年男女”“一百个故事”可知该作品应是薄伽丘的《十日谈》。

4.16世纪马丁·

路德的思想和主张引发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发端于德国,说明当时德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

A.农民与庄园主的矛盾

B.教会与地主的矛盾

C.教会与德意志资产阶级的矛盾

D.市民与城市贵族的矛盾

答案 C

解析 宗教改革后确立的新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实质上反映了教会与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故选C。

5.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

宗教改革后,人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不再迷信传统、陈规,即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故选D项。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

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 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

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

我不能那样做。

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马丁·

路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

《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

(2)材料二中马丁·

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 

(1)社会思潮:

主旨: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

追求现世幸福。

原因:

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

(2)以自己对《圣经》的理解为准,服从于《圣经》的约束,不盲目听从教会说教。

(3)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解析 第

(1)问注意时间“1506年”;

(2)问根据材料回答即可;

第(3)问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关系回答。

【学思之窗】

提示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

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首先在一些文学艺术家等知识分子中出现,他们反对宗教束缚、关注人自身的要求,促使人们开始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

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宗教改革运动则直接质疑教会的权威,解放了千千万万普通大众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二、学习延伸

提示 

(1)冲突:

(2)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