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评定量表最新版pep3分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7672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1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闭症评定量表最新版pep3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自闭症评定量表最新版pep3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自闭症评定量表最新版pep3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自闭症评定量表最新版pep3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自闭症评定量表最新版pep3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闭症评定量表最新版pep3分析文档格式.docx

《自闭症评定量表最新版pep3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闭症评定量表最新版pep3分析文档格式.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闭症评定量表最新版pep3分析文档格式.docx

1B任务:

吹泡泡

同1A

给孩子示范如何吹泡泡,向他说明要照着去做,然后把吹杆递给孩子。

孩子吹出了一些泡泡。

孩子虽未能设法吹出一些泡泡,但似乎知道必要的一些动作(如把吹杆靠近嘴边、收拢嘴唇、吹等)。

孩子未能设法吹出,而且似乎也不知道必要的一些动作,或者即使在示范之后也不试着去做。

1C任务:

目光追随泡泡的移动

在实施项目1B(吹泡泡)的过程中观察孩子。

在示范过程及孩子试图完成任务的时候,注意他是否用目光追随泡泡的移动。

知觉(视觉)

孩子目光明显追随泡泡移动.

中间反应;

孩子对泡泡有短暂的注意.

通不过:

孩子不能或者不设法用目光追随泡泡的移动.

2任务:

不适当地察看三个触摸块

把三个木块放在孩子面前,向孩子说明去察看这些木块,然后注意孩子对木块的反应。

三个触摸块(毛的、糙面的、刻有凹槽的)

病理学领域:

感觉

没有:

孩子能对这些木块作出适当的反应(如问这是什么,或看、摸,或拿来堆积木)。

轻度:

对木块表现出某种过分的兴趣。

重度:

对木块作出不适当的反应,表现出一些古怪的或过分的感觉兴趣(如尝一尝、闻一闻、困惑地触摸等)。

3A任务:

操作万花筒

—只万花筒

给孩子做示范如何看万花筒以及怎样转动底部。

向孩子说明照样去做,然后将万花筒给他。

模仿(动作)

孩子能模仿这一动作去看万花筒并转动底部。

孩子设法去看,但不会看万花筒,或者不会转动底部。

孩子不能或者也不试着去看万花筒或转动底部.

3B任务:

无利眼

同3A

在进行项目3A(操作万花筒)时,注意孩子是否明显地展示出利眼。

如果孩了用一只眼睛靠近万花筒,然后换另一只眼睛,就重复这项任务。

即递给他万花筒,再次向孩子说明往里面看。

接着注意孩子偏于用哪只眼睛或者不用哪只眼睛,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一表头部分。

孩子如果己超过5岁,应能明显地展示利眼。

轻度:

孩子开始显示出有利眼的倾向。

孩子没有显示利眼。

4任务:

按手铃两次

一只手铃

把铃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引起他的注意(“注意我做了什么”)。

快速连续按铃两次,向孩子说明照样去做(“你来做”或“照我刚才那样做”)。

如果孩子按铃一次或数次,就再次做示范,然后向他说明照样按两次.

孩子能模仿按铃两次.

孩子能设法模仿但不正确(如按一次或数次)。

如果需再次示范才能模仿正确,亦可评为中间反应.

即使再次示范之后,孩子也不能或者也不试着去按铃.

5A任务;

把胶泥搓成长条

胶泥

把一块胶泥分成两块,给孩子一块.示范如何把胶泥在桌子上搓成长条,向孩子说明照样去做.

功能领域;

模仿(动作).

孩子能模仿测试者,在桌子上把胶泥搓成长条.

中间反应:

孩子试着用类似的某种方法去搓胶泥,但未能搓成形.

孩子甚至不设法去模仿或不能用所描述的方法去搓胶泥.

5B任务:

用胶泥捏成碗状

同5A

示范给孩子看如何把胶泥捏成碗状,然后向孩子说明照着去做.

孩子显然能用胶泥捏成碗状.

孩子未能设法捏成碗状,但似乎知道必要的动作(如捏、做成形状等).

孩子未能设法捏成,并且似乎也不知道必要的动作,或者不试着去做.

6A任务:

将手偶猫套在孩子的手上,要他用手指去操纵它

一只手偶猫

拿手偶猫给孩子看,告诉他“这是猫”。

把手偶猫套在你的手上说;

“我是猫咪。

喵,我要亲亲你”,然后用手偶象征性地亲一亲孩子,但并不真的去亲他.如果孩子没有任何反应,那么就用手偶做出叫、笑、咬、碰等声音或动作,让孩子来参与游戏.接下来,把手偶猫递给他说:

“你来当猫咪.”向他说明把手偶套在手上,并鼓励他用手指操作手偶的头部及上肢.

孩子把手偶猫套在手上并模仿去操作它的头部和上肢.

孩子未能试着去模仿(例如能把手偶套在手上,但不用手指去操作它,或者并不能完全把手偶套在手上).

孩子不能或也不试着去把手偶套在手上或者用手指去操作它。

6B任务:

模仿动物(手偶)的声音

材料;

一只手偶猫和一只手偶狗

在实施项目6A(把手偶套在他的手上)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模仿声音.也就是说当孩子手的时候你要发出“喵喵”、“汪汪”等声音并向孩子说明也这样做.

模仿(口语)

孩子能模仿手偶猫的声音“喵喵”或者模仿你在游戏时发出的任何别的动物的叫声.

中间反面:

孩子设法去发出任何一种声响来模仿手偶的声音.

孩子不能或者也不试着去模仿发出任何一种声音.

6C任务:

与手偶从事复杂的游戏互动

同6B

拿一个手偶给孩子,另一个套在你的手上,说:

“我们玩什么?

”鼓励孩子和你一起使用2个手偶作为主要角色来演出一个小情节.如果孩子没有任何联想或者不能进入某个情节,就提示孩子说手偶正在睡觉、跳舞、去商店买冰淇淋等等.

认知表现

孩子能用手中的手偶表演一个小情节并与测试者手中的手偶互动.

孩子仅用自己手中的手偶表演情节,但并不与测试者手中的手偶互动.如果他表演了一个情节并与测试者手中的手偶互动,但在情节表演中并不使用自己的手偶,也可以评为中间反应.

孩子不能或不试着用他的手偶表演任何情节,也不与测试者手中的手偶互动。

6D任务;

指认手偶狗躯体的各部位

一只手偶狗

把手偶狗套在你的手上,举在孩子可能够得到的地方,要他指认狗的a)眼睛b)鼻子c)耳朵d)嘴等.

孩子至少能指认出手偶躯体的上述三个部位.

孩子至少能指出上述一个部位.如果孩子能指出其中至少一个部位的大致方位(例如指着狗的脸代表眼睛),或者如果每次都指着同一个部位(例如指着狗的眼睛代表所有上述躯体部位),若至少有一次正确,同样可以评为中间反应.

孩子不能或者也不试着去指认其中任何一个部位。

7任务:

指认自己躯体的各部位

不要用任何手势,让孩子指出他自己的a)眼睛b)鼻子c)耳朵d)嘴巴.

孩子至少能指出自己躯体上述各部位中的三个部位.

孩子至少能指认其中一个部位,或者如果孩子至少能指出其中一个部位的大致方位(例如指着他的脸代表眼睛),或者如果每次都指着同一个躯体部位(例如指着自己的眼睛表示所有躯体部位),若至少有一处正确,也可以评为中间反应。

孩子不能或者也不试着去指认任何部位。

*8A任务;

完成三块式几何图形的拼图

三块式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拼图板。

把三块式几何图形拼图板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三角形的底边要对着孩子.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拼块取出,拼块的捏手一面要朝上,放在模板和孩子中间.要确保每一拼块都不要正对着模板上的图形位置.然后指着模扳向孩子说明去把图形拼块放进去,但不要直接指着任何位置.若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似乎难于理解或完成任务,则拿圆形向他演示一遍.然后拿掉放回桌子,并再次向他说明把这三块图形放进去.

此项任务从两个功能方面评分:

(1)知觉(视觉)及

(2)手眼协调

(1)知觉(视觉)

通过:

即使孩子不能把拼块嵌入模板,却能指出三个拼块适当的位置。

也就是说如果他把拼块放在对应的位置附近(如偏上、偏下或未完全放入),而不必向他示范如何去做,则可评为通过。

孩子能至少指出三个拼块中—块的适当位置.孩子也不必把此块完全嵌入模板。

如果他需要示范才试图或完成这项任务,也可评为中间反应.

甚至在示范之后,孩子也不能或者不试着去指出任何一块的正确放法.

(2)手眼协调

通过:

孩子不需要示范就能把三个拼块完全嵌入到对应的位置上.

中间反应:

孩子至少能把其中一块嵌入对应的位置,或者他需要示范才试着或完成此项任务.

通不过:

孩子甚至在示范后也不能或不试着把其中任何一块嵌入对应的位置。

8B任务;

表达性辨认三种几何形状(圆形,正方形及三角形)

同8A

将三个几何图形拼块放在桌子上,指着圆形问孩子:

“这是什么?

”对正方形、三角形要重复同样的实施步骤。

口语认知

孩子能正确辨认三种图形.

孩子能正确辨认至少一种图形。

如果他把三种形状都说成是一种形状(如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都说是圆形),而且他至少说对了一种,也可评为中间反应.

孩子不能正确说出任何一种图形的名称或者他不试着去说出。

8C任务:

接受性辨认三种几何形状(圆形、正方形及三角形)

把三个拼图块放在桌子上告诉孩子:

“给我圆形”。

如果他不能理解指令“给我”,你可以用“指一指”或“指给我看”、“在哪”等来代替。

对正方形、三角形要重复同样的实施步骤。

孩子能正确地递给你(或指出等)所有这三块图形。

孩子能正确地递给你(或指出等)至少一块图形。

通不过;

孩子不能正确地或者也不试着递给你(或指出等)其中任何一块。

9任务:

完成四块式(雨伞、小鸡、蝴蝶、梨)图形的拼图

四块式(雨伞、小鸡、蝴蝶、梨)拼图板

把拼图板放在桌上,要面对着孩子放。

递给他一个拼图块,并指着模板向他说明把拼块放进去.一旦把这块放进去了,再递给他另一块.对其他几块要重复同样的实施步骤。

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仍难于理解或完成这项任务,可把四块都示范一遍,然后把拼块拿掉。

再向孩子说明把拼块放入模板。

孩子不需示范就能正确放入全部四个拼块。

孩子至少能正确地放入一个拼块,或者他需要示范才去尝试或完成这项任务。

甚至在示范之后,孩子也不能或不试着去把任何一个拼块放入与其匹配的位置.

10任务:

跨过中线去取得拼图块

把拼图块从拼图板上拿下来,但把模板留在孩子面前.把雨伞、小鸡放在孩子左手方向靠近模板的地方,把蝴蝶、梨放在孩子右手方向,向孩子说明再次把拼图块放到拼图板上.

孩子能不止一次越过中线去取得拼图块。

中度:

孩子仅越过中线一次。

重度:

孩子不能或者也不试着越过中线去得到拼图块.如果孩子不愿意拼图,则可在晚些时候使用其它材料(如蜡笔或积木块)给此项评分。

这些材料的放置方法是:

孩子必须跨过中线才能取得并使用.

11A任务:

完成三块式连指手套图形的拼图

三块式连指手套图形拼图板

将连指手套图形拼图形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把3个拼块放在孩子和拼图板之间,要确保每一拼块不与其位置对应。

然后指着拼图板向孩子说明把拼块放进去,但不要直接指着任何一个位置。

如果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仍难于理解或完成这项任务,则用3个拼块示范给他看。

然后拿出拼块放回到桌子上,再次向孩子说明把拼块放入模板。

(1)知觉(视觉)及

(2)手眼协调

(1)知觉

即使孩子不能把拼块嵌入模扳,却能指出3个拼块所相应的位置;

如果他不需示范而能把拼块放在接近匹配的位置(偏上、偏下、未完全嵌入),均可评为通过.

孩子至少能指出其中一块的相应位置。

孩子也不必把拼块完全嵌入拼图板上.如果他需要示范才试着去做或者完成这一项目,也可评为中间反应.

甚至在示范之后孩子也不能或不试图去指出任何一个拼块的位置。

通过:

孩子不需要示范就能把3个拼块完全嵌入相匹配的位置。

孩子至少能把一个拼块完全嵌入相匹配的位置,或者他需要示范才试着去做或完成此项任务.

孩子甚至在示范后也不能或者也不试着去将其中任何一块嵌入其相匹配的位置。

l1B任务:

大小概念(表达性辩认大小)

同11A

把连指手套拼图板上最大和最小的两个拼块放在桌子上并拿走拼图板。

指导小块放在孩子的左边,大块放在右边。

然后指着这两个拼块对孩子说“看看这两块东西,它们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

”拿起大块问孩子“这是哪一块?

”对小的那一块重复同样的实施步骤。

在两次试问中孩子能正确辨认出大块是大的、小块是小的.

孩子在两次试问中至少有一次能正确辨认出其中的一块。

在两次试问之中孩子不能正确辨认任何一块,或者也不试着去这样做。

11C任务:

大小概念(接受性辨认大小)

同11A

把一大一小的两个拼块放在桌子上。

把小块放在孩子左边,大块放在孩子右边,对他说“把小块给我”不论孩子给你哪一块,都要放回原处,然后说“把大块给我”.重复同样的实施步骤。

在两次试问中孩子都能正确地递给你大块和小块。

孩子至少有一次能正确地递给你其中的一块。

无论在哪一次试问中孩子也不能正确地递给你其中一块或者也不试着去这样做。

完成四块式小猫图形联锁式拼图

四块式小猫图形联锁式拼图板

把拼图块放在桌子上向孩子说明要把拼图块拼到一起(“把它们拼起来”).如果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仍难于理解或完成这项任务,则用四个拼块示范给他看.然后让孩子再次试着去拼图.

此项任务在两个功能方面评分:

(1)认知表现及

(2)手眼协调

(1)认知表现

孩子不需要示范就能指出如何把四块拼到一起,但四块不必紧紧咬合.

孩子至少能指出其中两块如何能拼到一起,拼块也不必紧紧咬合.如果他需要示范才去尝试或完成这项任务,也评为中间反应。

通不过;

即使在示范之后孩子也不能或者不试着去指出任何两块是怎样拼到一起的.

孩子不需要示范就可把四个拼块紧密咬合在一起从而完成拼图.

孩子能部分地完成拼图,至少能紧密地拼好两块,或者他需要示范才去尝试或完成此项任务.

孩子不能也不试着去完成拼图(不会使任何两块紧密地咬合).

13任务:

完成六块式奶牛图形拼图

六块式奶牛图形拼图板

把六块式拼图板放在孩子前面的桌子上并对他说“这是一头奶牛.”然后向孩子说明把拼图板拼起来.如果在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仍难于理解或完成此项目,就做示范.然后再次让孩子试着去拼图。

孩子不需示范就能拼出图形.

孩子能部分地完成拼图(例如至少有两块的位置摆得是正确的).若孩子需要示范才去尝试或完成这一项目,也可评为中间反应.

孩子未能设法拼出拼图(例如一块也没有摆到正确的位置上)或者即使在示范后他也不试着去做此项任务.

14A任务:

根据颜色将5只杯子和5只碟子配成对

五套不同颜色(黄、红、蓝、绿和白色)的杯子和碟子.如果搞不到这些东西,测试者可以用5个彩色积木块和与之相匹配的5种颜色的纸盘来代替,测试步骤保持不变.

任意选择3套杯子、碟子,把碟子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递给孩子一只杯子,并指着这些碟子向孩子说明去将这只杯子放在相同颜色的碟子上(“把它放到同样颜色的碟子上”).对余下的两只杯子,重复同样的实施步骤.注意:

如果孩子难于理解或完成这项任务,则用所有3只杯子示范,然后拿掉杯子,重复同样的实施步骤。

每次务必只能递给孩子一只杯子.接下来把这3套杯碟拿掉,另外拿出3套,把3只碟子放在桌子上,其中两只碟子的颜色必须是新的.重复同样的实施步骤。

孩子根据颜色能将5套杯碟都配成对.

孩子根据颜色至少能配好一对杯碟.

孩子不能或不试着根据颜色去把任何一套杯碟配成对。

14B任务;

表达性辨认5种颜色

14A

把5个碟子全部放在桌子上.指着或拿起一个碟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

”对其余的碟子重复同样的实施步骤.

孩子能正确地辨认全部5种颜色.

孩子能正确地辨认至少一种颜色或舌把所有5个碟子说成一种颜色(如说所有的碟子都是绿色的).

孩子不能正确辨认任何一种颜色或者他也不试着去这样做。

14C任务:

接受性地辨认5种颜色

同14A

把5个碟子全部放在桌子上摆在孩子前面对他说:

“把红色的给我.”如果孩子对理解“给我”这个命令有困难,可以用“指一指”、“指给我看”或“在哪”来代替。

不论孩子递给你哪一个,都把它放回原处,并对其余的碟子重复同样的实施步骤.在问另一个之前,务必要把原先的一个放回原处。

孩子能正确地递给你所有5种颜色的碟子.

孩子至少能正确地递给你其中一个碟子.

孩子不能或者也不试着正确地递给你任何一个碟子。

15A任务:

复述两位数及三位数

材料:

实施:

引起孩子注意.对他说:

“我要念一些数字,你仔细听着。

我念完之后你来说。

这一项是让孩子依顺序重复两位数及三位数,每组都试读两次.只有当孩子第一次复述错了时才进行第二次试读.如果孩子一次也不能依顺序复述两位数,就不必再继续下去,在15A和15B这两项都可给他评为通不过.

下面是要实施的数字(速率为每秒说一个)

第一次试读第二次试读

两位数7—95--3

三位数2—4—15—7—9

这项任务在两个功能方面评分;

(1)模仿(口语)及

(2)口语认知。

在两个功能方面使用同一评分标准。

(1)模仿(U语)

孩子能正确地依顺序复述出两位数及三位数.

孩子仅能正确地依顺序复述出两位数.

孩子不能正确地依顺序复述出两位数或三位数,或者他也不试着去这样做.

(2)口语认知

孩子能正确地依顺序复述两位数及三位数.

15B任务:

重复四位数及五位数

实施步骤、功能领域及评分标准同15A.

下面是要实施的数字:

第一次试读第二次试读

四位数5—8—6—17-1—4—2

五位数3—2—9—4—87—4—8—3—1

此项任务正两个功能方面评分:

(1)模仿(口语)及

(2)口语认知

孩子能正确地依顺序复述出四位数及五位数.

孩子仅能正确地依顺序复述出四位数.

孩子不能正确地依顺序复述出四位数或五位数,或者他也不试着去这样做.

孩子能正确地依顺序复述四位数及五位数。

孩子不能正确地依顺序复述出四位数或五位数,或者他也不试着去这样做。

16任务:

听见并寻找响板声音的方位

响板

当孩子从事另一项任务时把响板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在你背后或在桌子底下)然后响亮地发出啪啪声,注意孩子的反应.

功能及病理学领域:

此项在两个领域评分:

(1)知觉(听觉)及

(2)病理学(感觉)

(1)知觉<

听觉)

孩子能明显地对声音作出某种反应,并正确地辨认声音方位。

这种反应可能是语言的(如问这是什么声音)或非语言的(如眨眼睛,改变面部表情,跳起来,喊叫等等,并把头转向声音的方向).

孩子有听到声音的某种表示,但并未去辨认声音的方位或辨认的方位不正确。

孩子完全没有口语或非口语的表示,表明他听到了声音。

(2)病理学(感觉)

没有:

孩子对声音能作出适当的反应(参见上面)。

轻度:

孩子在作出反应前有相当时间的延迟或者显示出一种不相适应的情绪反应.

重度:

孩子对声音作出不适当的反应。

他的反应可能是一种过分的情绪反应(如极端恐慌或者长时间的尖叫)、过度敏感(如用双手捂上耳朵)、或者特别不敏感(如无任何反应)。

17A任务:

接球

一只大橡皮球

站起来离开桌子,向孩子说明要他也这样做。

拿球给他看,并向他说明你来抛球.然后站在孩子附近,轻轻地把球抛给他。

注意他是否能接住球.接下来向他说明把球抛回给你,往复相互抛球三次.

粗大动作

在3次试抛当中,孩子至少有一次能确切地接住球。

孩子3次都未设法把球接住(如未接住或掉落等).

在3次试抛中孩子一次也没有试着去接球。

17B任务:

抛球

同17A

在实施项目l7A(接球)过程中注意孩子如何把球抛给你。

孩子在3次试抛中至少有一次确切地把球抛向你或抛在接近你的地方。

孩子3次都未能设法把球抛给你(例如滚动球,或把球往上抛,或者抛到自己身后)。

在3次试抛中孩子未能设法去抛球,或者也不试着去抛球(如球掉落下来、缺乏必要的协调、或者甚至没有试图去抛球的技能,或者拒绝这样做)。

17C任务:

踢球

示范给孩子看如何踢球。

向他说明也这样做。

然后把球递给他,让孩子试踢三次,把球踢出去。

孩子在3次试踢中至少在一次确切地踢了球。

孩子在3次之中都未能设法把球踢出去(例如轻拍或用脚推球)。

孩子不试着去踢球(例没有把脚从地面抬起)。

18任务:

无利脚

在实施项目17C(踢球)过程中,注意孩子是否一贯地使用同一只脚。

在表一的表头部分,记下孩子偏用哪只脚或不用的那只脚。

年龄较大的孩子还没显示出利脚被认为是病理学的一种迹象。

孩子能明显地展示出利脚。

孩子展示出利脚,但与其年龄相比不很稳定。

重度:

孩子没有展示利脚。

19任务:

单独行走

只有在没有观察到孩子有单独行走这一能力时才实施这—项目。

让孩子站起来,然后向他说明去走路。

要确保他没有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