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7398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Word文档格式.docx

仅父亲或母亲

5.5

4.9

5.2

仅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8.2

7.8

7.3

其他亲属或其他非亲属

3.5

3.1

4.住房状况有所改善,住房面积有所增加

2009年度监测人口中住房状况发生变化的占全部监测人口的4.6%,其中74%为农村残疾人家庭。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7.3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1.09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度增加0.46平方米和0.7平方米。

5.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增加,但增幅下降

2007~2009年度监测残疾人家庭收入不断增加,但增幅有所下降。

2009年度监测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578.1元,比2008年度高90.9元,增长1.1%;

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066.1元,比2008年高262.5元,增长6.9%。

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监测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和可支配收入都在提高,但2009年度的增长幅度低于2008年度(见表3)。

表3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比较

项目

城镇

农村

总收入(元)

7859.5

8970.5

9178.1

3969.3

4836.7

5323.8

可支配收入(元)

7356.6

8487.2

8578.1

3101.0

3803.6

4066.1

可支配收入占总收入比重(%)

93.6

94.6

93.5

78.1

78.6

76.4

从收入结构看,2009年度残疾人家庭人均总收入的增加,在城镇主要是由于工薪年收入、财产性年收入、出售财物年收入和借贷年收入大幅增加;

在农村主要是由于经营年总收入、出售财物收入和借贷年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见表4)。

表4残疾人家庭分项人均收入比较

工薪年收入

2676.0

2786.7

3086.4

1326.7

1636.2

1689.1

经营年净收入

484.0

580.9

434.1

--

经营年总收入

1615.6

2023.6

2417.8

财产性年收入

198.9

179.1

339.7

185.8

166.3

121.6

转移性年收入

4255.5

5211.0

4978.6

582.2

734.5

724.8

出售财物年收入

62.5

64.3

78.0

31.4

20.1

30.8

借贷年收入

182.6

148.5

261.2

227.6

256.0

339.8

6.残疾人家庭总支出城乡显示不同特点

2009年度,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总支出7007.1元,比上年度下降0.7%;

农村残疾人家庭总支出4649.6元,比上年度增长11.9%。

从支出结构看,2009年度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分项支出,排在前四项的依次是食品支出(39.6%)、医疗保健支出(17.7%)、居住支出(13.3%)和转移性年支出(6.1%)(见表5)。

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分项支出中,前四项依次为食品支出(36.3%)、居住支出(13.9%)、经营年支出(12.1%)和医疗保健支出(11.9%9.。

.。

)(见表6)。

表5城镇残疾人家庭分项人均支出比较

总支出

6191

7056.6

7007.1

食品年支出

2400.8

2954.6

2774.4

衣着年支出

257.4

293.1

292.4

设备用品年支出

122.7

113.6

119.8

医疗保健年支出

1127.2

1150.0

1241.3

交通和通信年支出

327

346.3

359.9

教育和文化年支出

390

374.1

352.3

杂项商品年支出

112.4

142.8

133.3

社会保障年支出

198.5

237.2

229.2

借贷还债年支出

109.4

92.3

110.3

居住年支出

746.8

882.7

932.8

年交纳所得税

59.4

33.3

31.5

转移性年支出

339.5

436.6

429.8

表6农村残疾人家庭分项人均支出比较

3537.1

4154.0

4649.6

1332.4

1660.2

1686.4

141.8

154.9

171.4

40.4

47.5

54.7

465.1

449.1

551.1

177.2

198.3

221.8

176.0

158.8

182.7

56.6

64.6

70.7

34.9

40.5

116.2

136.7

136.5

402.2

492.0

645.6

经营年支出

355.1

476.4

564.0

生产性固定资产年折旧

17.4

13.5

18.6

财产性年支出

31.7

27.9

29.3

188.6

224.5

254.4

税费年支出

16.6

14.7

20.9

城镇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7年度的43.8%上升到2008年度的47.7%,农村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7年度的47.2%上升到2008年度的51.5%。

这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食品价格较大幅度上升,直接影响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也有所下降。

城镇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8年度的47.7%下降到2009年度的44.7%,农村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8年度的51.5%下降到2009年度的47.1%。

城镇和农村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双双回落,表明2009年残疾人生活得到改善(见表7)。

表7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

单位:

43.8

47.2

47.7

51.5

44.7

47.1

7.残疾人家庭电话和家用电器拥有比例普遍上升

全国残疾人家庭,除了固定电话拥有率下降外,2007~2009年家用电器和电脑拥有的比例普遍上升,彩电的拥有率已升至74.3%,排在各类家用电器的首位。

虽然固定电话拥有率稍有下降,但是移动电话(手机或小灵通)的拥有率有较大上升,呈明显的互补关系。

但是,城乡呈现不同特点。

农村残疾人家庭2007~2009年度的非固定电话和家用电器拥有率都逐年上升。

城镇残疾人家庭的电话和各类家用电器拥有率均高于农村,但2007~2009年度各项指标有升有降(见表8)。

表8全国残疾人家庭家用电器拥有率

固定电话

44.9

44.2

42.3

手机或小灵通

30.3

36.2

43.7

电脑

3.9

4.6

6.0

彩电

65.9

71.2

74.3

电冰箱

23.5

25.5

27.8

洗衣机

30.2

33.6

36.4

8.家庭月人均用电量呈上升趋势

月人均生活用电量大小,反映的是家庭电器化和生活质量的高低。

2007~2009年度监测残疾人家庭月人均用电量逐步上升,2007年度为12.7度,2008年为14.5度,2009年为15.9度。

(二)残疾人保障与服务基本情况

1.残疾人当年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比例变动不大

2009年度,当年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占有被监测残疾人总数的23%,与2008年度基本持平。

分城乡来看则有升有降,城镇残疾人当年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比例由2008年度的36.6%下降到29.8%,农村残疾人当年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比例由2008年度的19.2%上升到19.3%。

我国每年新增加的残疾人绝对数量大,同时随着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的有效宣传与开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认识到康复服务的重要性,产生了新的康复服务需求,对康复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目前国家和社会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能力的增长仍低于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的增长,这是分析2009年度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比例应该考虑到的(见表9)。

表9残疾人接受过各项康复服务的比例

治疗与康复训练

13.8

8.4

15.5

9.0

13.0

9.5

辅助器具配备

7.6

9.1

4.4

心理疏导

6.1

3.6

10.0

6.4

4.5

康复知识普及

10.5

14.8

4.7

日间照料与托养

6.2

4.8

残疾儿童家长培训

8.3

7.1

12.3

2.残疾人受教育比例上升,但受教育程度较低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等教育救助政策全面施行,2009年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比上年度上升了5.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上升9.2个百分点,达到73.7%,农村上升4.8个百分点,达到69.5%(见表10)。

表106~14岁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在学率

全国

65.6

63.0

63.3

64.5

63.7

63.8

73.7

68.5

69.5

2007~2009年度18岁及以上残疾人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从未上过学和只上过小学的比例高达75%以上,其余各类受教育程度的比例略有变动,其中上初中和高中的比例略有增加。

全国从未上过学的残疾人比例略有减少,我们注意到,从未上过学的残疾人中,城镇有81.9%%、农村有61.9%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残疾人。

(见表11)。

表11全国18岁及以上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构成

从未上过学

42.4

42.1

41.8

小学

35.1

35.0

34.8

初中

15.8

15.9

16.5

高中

4.0

4.1

中专教育

1.5

大学专科

0.8

1.0

0.9

大学本科及以上

0.5

3.残疾人就业比例基本未变,城镇登记失业率略升

2007~2009年度残疾人就业比例略有上升。

2009年度,劳动年龄段且生活能够自理的城镇残疾人就业比例为34.3%,农村为52.9%,相比2008年度都略有上升。

2007~2009年度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上升,2009年度的登记失业率为13.6%,比上年度的12.6%上升了1个百分点。

2009年度生活能够自理的18~59岁的男性和18~54岁的女性残疾人中,未就业原因的前三位,城镇依次为丧失劳动能力(28.8%)、其他原因(17.8%)、离退休(17%);

农村依次为丧失劳动能力(37.3%)、料理家务(32.8%)、其他原因(23.5%)(见表12)。

表12残疾人未工作原因构成

在校学生

1.3

1.0

1.5

离退休

21.2

23.1

17.1

0.6

0.3

料理家务

12.1

13.5

34.6

32.9

32.8

丧失劳动能力

20.9

19.8

28.8

40.8

38.1

37.3

毕业后未工作

2.6

2.7

1.2

因单位原因

18.6

15.6

11.2

0.4

因个人原因

9.2

7.2

7.3

3.7

承包土地征用

0.3

0.7

其他

12.6

14.3

17.8

16.1

23.5

注:

城镇“承包土地被征用”是指居住在城乡结合部或镇的农业人口,他们承包的土地被征用。

2009年度未就业者生活主要来源,城市依次为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40.5%)、领取基本生活费(31.4%)、退休金(17.3%)、其他(8.9%);

农村依次为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76.9%)、其他(11.5%)、领取基本生活费(10.1%)。

农村中3/4未就业残疾人依靠家庭供养,生活来源较为单一,城镇的未就业残疾人的生活来源相对多样化(见表13)。

表1318岁及以上未工作残疾人生活来源构成

离退休金

21.5

23.7

17.4

0.7

领取基本生活费

31

31.4

9.3

11.1

10.1

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35.3

39.6

76.3

73.9

76.9

财产性收入

1.6

2.0

1.1

保险性收入

0.0

0.2

0.1

8.9

11.5

4.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状况有较明显的改善

(1)城镇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比例提高

2007~2009年度城镇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比例提高。

2009年度城镇残疾人至少参加了一种社会保险的比例比2007年度增加22.2个百分点。

城镇残疾人参加的社会保险中增幅最大的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2009年度比2007年度增加了26.1个百分点。

其次是基本养老保险的参加比例增幅较大,其他保险的参保比例较小,变化也不大,其中失业保险的参保比例略有下降。

2009年度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大大高于城镇残疾居民和残疾人个体工商户,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只有3%。

2009年度还有35.7%的城镇残疾人没有参加任何一种社会保险,这应予以关注(见表14)。

表1416岁及以上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情况

城镇合计

城镇职工

城镇居民

个体工商户

至少参加一种社会保险

10.8

62.6

70.9

46.4

92.6

3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2.3

41.6

64.9

12.4

83.8

13.3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36.0

58.6

70.6

43.6

62.1

89.6

61.4

2.5

参加补充医疗保险

参加失业保险

7.9

8.9

参加工伤保险

1.6

2.7

参加生育保险

2.9

(2)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例上升

农村残疾人中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例持续上升,由2007年度的84.4%上升到2008年度的93.5%,再到2009年度的94.4%,绝大多数农村的残疾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2009年度,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残疾人中,87.6%的残疾人在一年内看过病,人均看病花费1570.1元。

看过病的残疾人中41.7%的人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了报销,人均报销743.8元。

(3)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比例低,但事出有因

2009年度监测的农村残疾人中,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比例是4%,未参加的占96%。

大多数农村的残疾人没有参保,主要由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只是在个别地区试点,随着新农保试点工作在全国10%地区的推开,参保比例会有相应提高。

(4)残疾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比例有所增长

2007~2009年度城乡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残疾人比例持续增长,2009年度,城乡残疾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比例升至22%以上。

2009年城乡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得到救济的比例分别为26.6%和27.2%,比上年度略有下降(见表15)。

表15残疾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得到救济的比例

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比例

19.7

21.3

22.6

19.6

23.6

得到救济的比例

22.2

26.7

26.6

28.8

27.2

(5)残疾人救助需求比例仍然很高,医疗救助需求比例仍居首位

2007~2009年度残疾人对生活、教育、医疗和康复四类救助的需求比例的排序,在城镇与农村是一致的。

残疾人对医疗救助需求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对生活救助的需求,再次是对康复救助的需求,最后是对教育救助的需求。

四类救助的需求比例,农村都高于城镇。

2009年度与2008年度相比,残疾人对康复救助需求略有下降,城镇残疾人对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的需求都有所增加,农村残疾人对生活救助和教育救助的需求有所增加(见表16)。

表16残疾人救助需求情况

生活救助

41.4

60.2

40.6

61.8

49.5

65

教育救助

10.4

10.3

12.7

13.9

医疗救助

57.8

69.1

54.3

66.8

56.3

66.2

康复救助

30.1

37.9

35.6

26.5

32

5.残疾人生活的社会环境改善,社会参与增加

(1)残疾人接受社区服务比例上升,满意度提高

2009年残疾人接受社区服务的比例与2008年度相比变化不大(2009年为17.8%,2008年为17%),2007~2009年度残疾人对社区服务的总体满意度略有上升(2009年度为88.4%,2008年度为86.7%,2007年度为84.8%),评价一般的比例下降,评价不满意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见表17)。

表17残疾人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满意

84.8

86.7

83.4

86.5

86.9

88.4

88.5

88.3

一般

15.1

13.2

13.1

12.8

11.5

11.4

不满意

0.2

0.17

0.23

(2)残疾人参与社区活动比例喜忧参半

2007~2009年度残疾人经常参加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的比例略有上升,但仅为5%左右,城镇略高于农村;

偶尔参加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