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第3章考点提炼题型.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4731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学》第3章考点提炼题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行政管理学》第3章考点提炼题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行政管理学》第3章考点提炼题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行政管理学》第3章考点提炼题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行政管理学》第3章考点提炼题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学》第3章考点提炼题型.doc

《《行政管理学》第3章考点提炼题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学》第3章考点提炼题型.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管理学》第3章考点提炼题型.doc

第三章行政权力

第一节行政权力的产生及其来源

[名词解释]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简答]行政权力的特征。

(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单选]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是行政效率。

[单选]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

[单选]人民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根本来源。

[多选]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

(1)强制力。

(2)诱导力。

(3)组织制度。

(4)信息。

(5)个人因素。

[单选]强制力是一切权力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

政治组织区别于其他民间组织的最明显之处就是合法地垄断使用强制力,国家强制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为行政权力的行使提供最后的支持。

第二节行政权力的特性及其价值取向

[单选]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公共性。

[多选、简答]行政权力的特性。

(1)公共性。

(2)执行性。

(3)有限性。

[简答]行政权力公共性的表现。

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

(l)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2)行政权力活动的领域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简答]行政权力有限性的主要表现。

(l)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2)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

(3)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

[名词解释]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

是指行政权力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以及为谁的利益服务,它的核心是回答行政权力的目的以及由目的制约的实现目标的手段问题。

[名词解释]行政责任:

是指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管理者依其职权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职责和任务。

[简答、论述]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易种公共责任。

(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易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第三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

[简答]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

西方各国出现地方分权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有些具有共同性,有些则因国而异。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中央集权制难以适应这一变化,出现了危机。

(l)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2)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3)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演变。

(1)改革开放之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在计划经济时期,事权主要表现为经济管理权。

这种状况在20世纪50年代初奠定基础,以后由于中央政府政策的反复变化,中央与地方经济权力关系曾经有过多次调整,这些调整主要体现为“两收两放”的起伏波动。

②中央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行政权限表现为行政领导或业务指导、控制地方编制、进行行政监督。

中央政府的行政监督形式多种多样。

(2)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演变。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地方政府的自主意识逐步增强,中央与地方经济管理权力关系也进行了调整。

一是扩大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财权和事权。

二是在地方推行市管县体制,突出中心城市作用,赋予一些地区政府经济“特权”。

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经过了多次调整,但中央集权仍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状态。

[简答]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思路。

(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第四章行政职能

第一节行政职能的特点及其意义

[名词解释]行政职能:

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

[单选]行政职能必须体现和执行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以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因此行政职能带有很强的公共性。

[多选、简答]行政职能的特点。

(l)执行性。

(2)整体性。

(3)多样性。

(4)动态性。

[简答]行政职能的意义。

(1)研究行政职能对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

(2)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3)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

(4)研究行政职能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节行政职能的发展

[论述]弱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

(1)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

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作用只限于为私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

(2)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

弱势政府职能的积极意义在于它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弱势政府时期的“守夜人”职能的消极意义在于它导致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超经济危机的爆发。

[论述]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

(1)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

①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a.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b.兴办国有企业。

c.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管制。

d.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范围的拓展还表现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加强。

②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

a.广泛使用法律手段。

b.使用计划手段。

c.制定产业政策。

d.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

e.采取直接的行政手段。

(2)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

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既有积极意义的一面,也具有消极意义的一面。

一方面,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普遍采取大大规模积极干预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繁荣。

但是另一方面,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并且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形成了所谓“滞胀”现象,大规模行政职能扩张,致使国家财政赤字愈来愈大,而社会失业人口却越来越多,凯恩斯主义因此在政策实践中面临一种难以解脱的两难选择境地,如果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势必加剧通货膨胀;如果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又会导致经济停滞,加剧经济危机。

[简答]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

(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

第三节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简答]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及其弊端。

(1)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

①集中计划管理。

②微观直接管理。

③片面强调政治职能。

(2)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主要弊端。

①造成政府机构膨胀。

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③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

④容易产生腐败。

[简答、论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5)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单选]行政职能是行政机构设置的重要依据。

[简答、论述]我国行政职能转交的主要内容。

(l)职能重心的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号召。

(2)职能方式的转变。

①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②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③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3)职能关系的转变。

①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②理顺政企关系。

理顺政企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企业下放,政企分开。

③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④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⑤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单选]为了进一步巩固政府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全国人大在2003年通过了《行政许可法》,并于2004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成果已经为法律所确认,政府行政职能的范围与方式已经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