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实习报告模板三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7216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实习报告模板三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质学实习报告模板三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质学实习报告模板三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质学实习报告模板三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质学实习报告模板三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学实习报告模板三篇Word下载.docx

《地质学实习报告模板三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实习报告模板三篇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学实习报告模板三篇Word下载.docx

  ⒉鸡冠山东南坡近顶处:

晚元古代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与下伏绥中花岗岩的接触面处有很明显的界线,并且是个较平缓的接触面,两者并没有参差不齐或相互穿插的现象。

花岗岩体中未发现上覆岩层的俘虏体存有。

发育在下面的岩石中的节理也没有延伸到上覆岩层中去;

下伏花岗岩其近接触面处和远离接触面处岩石特征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岩体的表面产生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等,说明花岗岩体已遭受变质作用;

上覆沉积岩未见有变质或任何烘烤现象。

底部还有很薄层的小角砾岩,碎块的主要成分却是下伏岩体表面的产物。

由此判断其接触类型为沉积接触。

  ⒊鸡冠山顶采石场:

⑴晚元古代景儿峪组岩性特征:

本组的主要岩性特征是石英砂岩。

其新鲜面呈灰白色,风化面为黄褐色,并带铁锈色,石英含量很高,含有一定量的钾长石,浅绿色海绿石矿物往往肉眼可见。

中细粒结构。

其底部含少量砾石及小角砾。

下粗上细的岩性变化反映了当时的海侵沉积环境。

⑵浪成波痕构造:

浪成波痕形态对称,波峰尖锐,波谷圆滑,形成于静水条件。

  ⒋鸡冠山北侧悬崖边:

⑴地堑的构造特征及地貌表现:

该地堑由三组倾向相向的正断层形成。

大平台与鸡冠山的岩性组成是一致的,即上部为景儿峪组石英砂岩,下伏绥中花岗岩。

前者抗风化水平强,后者抗风化水平弱,致使断面的上下坡度出现不一致,石英砂岩形成陡崖,绥中花岗岩形成缓坡。

地堑构造在地貌上表现为谷地形态,称地堑谷。

⑵断层崖的形态特征:

我们看到的断层崖是剥蚀后退的陡崖,而并非原来的断层面。

断层面一般来说应为直线形,但因为后期沟谷的发展,常使断层崖在不同部位产生差异性后退。

沟谷处后退快,崖面内凹,沟间部位后退相对缓慢,断层崖外凸,这样就使原来直线形的断层崖变得弯弯曲曲。

⑶方山与单面山:

通过观察大平台与鸡冠山的岩层为水平岩层故其属于方山。

  ㈣石门寨:

  ⒈石门寨西门外200米小采石坑:

通过观察奥陶统冶里组顶部的小断层,在确定断层面后我们发现其上盘岩层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故判断其为正断层。

  ⒉石门寨养鸡场北小沟:

下覆的下奥陶统亮甲山组为豹皮石灰岩,为中厚层石灰岩,上覆的中石炭统本溪组的一套粉砂岩、页岩.此处岩层露头不好,仅仅分界线不明显,从区域上看二者接触关系应为假整合接触。

  ⒊百印台北100米处探槽西口:

⑴接触关系:

中石炭统本溪组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颗粒细;

上石炭太原组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粗砂结构,颗粒相对较粗。

二者接触面上下的两层岩层相互平行,接触面产状致密,岩层沉积没有间断,故属于整合接触。

⑵岩性特征:

本溪组下部主要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上部则为细砂岩、粉砂岩夹泥质灰岩透镜体,底部含铝土质粘土岩,整套地层中岩石的颜色以深灰色、灰褐色为主。

太原组底部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颜色为浅灰,矿物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岩屑砂粒、泥基质。

粗砂结构,块状结构。

其沉积环境变化方向为从南向北侵入。

  ⒋百印台西南100米处:

太原组长石石英砂岩的岩性特征及球状风化现象:

太原组的地层是伴随海退过程形成的。

受地壳抬升的影响,具有层次构造的长石石英砂岩突出于地表,因太阳辐射热量的昼夜和季节变化,使地表岩石产生膨胀和收缩,并且岩石表层和内部冷缩有差异,致使岩石表层和内部产生了裂隙,并一层一层地剥落下来,这种作用就是物理风化作用。

但这种风化作用,岩石突出的尖角部分三面遭受风化,速度最快;

而棱处的两面风化次之;

面上风化最慢。

这样开始不规则的岩块逐渐会趋于近圆状或椭圆状。

之后风化速度各处基本一致,产生均匀的同心圆式的层状剥落。

这种现象称之为球状风化。

  ㈤上庄砣与小傍水崖间的石河河流阶地上:

  ⒈弯曲河岸凹岸和凸岸的地貌特征:

此处为石河河谷的一个弯曲河段。

因为河流横向环流的作用,凹岸形成陡崖,凸岸发育了河漫滩,河谷横剖面呈不对称状。

篇二

  测量实习。

主要任务是绘制实习位置的地形图。

通过实习,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使用。

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

培养学生能综合使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去解决资源调查和矿业资源工程测量问题的水平,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实习内容:

碎部测量:

  我们采用了全站仪和经纬仪观测,现场展点绘图。

测量中我主要负则的是观测,其他成员记录、立杆、绘图密切配合。

开始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测量。

经纬仪测站的高程是要计算的,所以,除了操作规范外还要准确的读出水平角、竖直角、下下十字线距离和中丝读数。

因为工作比较繁锁,一天下来才得四五十个点,绘图工作也基本跟得上。

第二天我们用全站仪观测。

因为全站仪只要在站点对中整平后,对准前视点安下程序就好了,所以测得很快,一天下来就测了两三百个观测点,绘图工作就相对跟不上了。

而我们使用仪器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就先把点位给测好,并在旁边标注点的性质,这些方面查找,又让画图者一目了然,知道该怎么画。

部分测站上观测不到的区域,我们采了用角度交汇法和钢尺量距法测出数据把图画了出来。

因为对测绘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预定的时间内我们把测图任务完成了。

  施工放样:

心得体会:

我们的实习正好是期末,很影响考试的心理。

同时全站仪数量太少对我们的测量不免产生了很多感叹。

要是这些方面能得到解决,我相信我们的实习会更加愉悦。

  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组员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贵。

这种测量是不能单靠个人水平所能完成的。

同时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细心做事反复思考的重要性。

这次实习很坚苦,天冷,而且还下着雨,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组员们早起不午休的测绘,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务不是问题。

在此过程中,老师也不分时段的来给我们耐心指导,感谢老师。

篇三

  第一章绪言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很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理解。

所以,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

通过这次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有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我对《地质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地质学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使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二)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实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实行观察理解,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实习前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3、认真细致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作好记录,多提问、多思考。

  4、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的基本情况

  

(一)组织形式

  以班为单位实行。

每个班作为一个小组,由一名实习教师指导,组长和安全员协同老师工作,同时还有班主任负责学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地点为昆明、武定、元谋地区。

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

  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钢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

  下午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

  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

  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三、任务完成情况

  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有了初步理解,如地质构造的识别、对风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现象的理解等;

对三大岩类能实行初步识别;

能使用地质罗盘测岩体的产状;

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并作了详细的野外记录。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第二章1(2011-12-2612:

29:

02)

  第二章各实习地区地质概况

  一、昆明西山地区

  1、普渡河——西山大断裂

  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

断面向东倾斜,走向近南北,倾角较陡,近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观音山、西山、龙门等山地地貌景观。

该断层控制了昆明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受该大断裂的影响,使昆明西山地区南濒断陷湖泊滇池,三面环山。

(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因为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

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四季如春,气侯宜人,是极负盛名的“春城”。

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风的红嘴鸥,万里迢迢地从远方飞来,落栖在昆明城中。

)正是在普渡河——西山大断裂的作用下形成的这个特殊地貌特征为昆明市提供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2、滇池——龙门地质现象

  沿线观察到的是西山石炭纪至二叠纪地层剖面,以及物理风化作用和负荷地质作用形成的倒石堆现象,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

  泥盆纪上统

  宰格组:

上部为灰色燧石灰岩,下部为灰色至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厚324m。

  石炭纪下统

  大塘组:

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夹厚层状灰岩,底部为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厚12.5m。

  石炭纪中统

  威宁组:

为灰白色中至厚层状灰岩,中部夹角砾状灰岩。

与大塘组整合接触,厚112m。

  二叠纪下统

  倒石头组:

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

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砂岩,含植物化石;

下部为杂色粘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厚9m。

  栖霞组:

为浅灰、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虎斑状白云质灰岩,含丰富的珊瑚化石。

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厚123m。

  茅口组:

上部为灰至灰白色中到厚层状灰岩;

中部为灰色厚层状灰岩与灰*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含珊瑚化石;

下部为灰色厚层状不规则虎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霞组整合接触,厚276m。

  二叠纪上统

  峨眉山组:

上部为黑绿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

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

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到细的韵律变化层理;

下部为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厚>

600m。

  3、西山小石林

  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溶蚀形成岩溶地貌(kast地貌)。

岩溶地貌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二、武定地区

  1、五孔桥

  通过观察辉绿岩和三叠纪舍资组的接触,下为灰绿色辉绿岩,上为三叠纪舍资组褐*砾石层,为含砾砂岩、砂岩及粉砂岩。

二者接触面特征:

接触面呈波状起伏,面上有5~100m厚的灰褐色钛铁矿及褐*的风化粘土层。

辉绿岩中无舍资组的俘虏体,其上舍资组中底砾岩无烘烤现象。

从以上特征可看出存有沉积间断且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平行,故该接触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2、雷刚厂

  通过观察三叠纪舍资组与寒武纪西王庙组的接触,西王庙组为紫红色泥岩与*粉砂岩互层。

舍资组为紫灰色泥岩夹多层浅灰黄至浅黄紫色薄到中层状粉砂岩为主。

底部为灰*薄至中层状含细粒、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接触面为含砾粗砂岩。

与下伏西王庙组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3、芭蕉箐铁矿

  该铁矿位于武定县南东5公里,属于文笔山——鱼子甸铁矿床的一部分。

矿体产于泥盆纪中统鱼子甸组第一段内,属于沉积型铁矿床。

矿石主要为鲕状赤铁矿,含矿岩系为:

  上覆地层鱼子甸组第二段,为灰色薄至中层状隐晶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钙质泥岩。

  鱼子甸组第一段可分五小层,主矿层为褐红至暗红色鲕状赤铁矿,厚2~5m不等。

  下覆地层为缩头山组:

*中至厚层状石英砂岩。

  4、人民渡(狮山断层)

  该断层为逆断层,走向北东~南西,断层面产状300°

~315°

∠45°

~80°

,上盘为震旦系灯影组,下盘为奥陶纪汤池组和红石崖组等地层。

上下盘植被不同。

断层带上发育大量构造岩。

上盘多见大理岩化、角砾岩化等蚀变现象。

断距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多由构造岩组成。

  5、狮山石棉矿

  位于狮山向斜北东翼白云质灰岩与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为辉绿岩体侵入,使基性岩浆热液与白云质灰岩中的镁质发生热变质和交代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化、蛇纹岩化和石棉,所形成的石棉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纤维很短,开采价值不大。

  6、狮山景区

  狮山位于武定县城之西,其山势雄浑秀丽,古树参天,苍松翠柏,古寺幽静,是国家aa*名胜风景区。

  在寺庙下公路一侧,有寒武纪笻竹寺组,还有贝壳和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为灰黄、黄绿色页岩、粉砂岩,其内三叶虫化石极为丰富,不乏很多完整的化石,可见这里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寺庙后山为寒武纪沧浪铺组巨厚层砂岩组成的悬崖陡壁,陡壁上随处可见三角洲相典型沉积构造。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第二章2

  (2011-12-2812:

33:

16)

  三、元谋地区

  1、朱布超基性岩体概况

  岩体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谋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其规模不大,岩体北、西、南三面接触带近于直立,并向深部岩体内倾斜,东部接触带向西倾斜。

  岩体分异较好,据垂直分带,有上而下一般可分为:

辉绿辉长岩带、辉长岩带、辉石带、橄榄辉岩带、橄榄岩带,各带为渐变过渡关系。

岩石普遍受不同水准的蚀变,主要有蛇纹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等。

  岩体虽小,含铂达到工业品位要求,是含铂矿体。

可见磁黄铁矿、黄铁矿、铂矿、孔雀石、黄铜矿。

硫化物含量与铂品位呈正比。

  2、黄瓜园大桥元谋群变质岩

  该变质岩系主要分布于元谋县龙川江西侧,呈南北向展布。

属于元古界变质岩。

由新至老为:

  海资哨组:

浅灰色千枚岩、云英片岩夹结晶灰岩、大理岩。

厚约598m。

  凤凰山组:

上部细晶大理岩夹千枚岩,下部夹中至粗粒大理岩,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铁矿及沉积型菱铁矿,厚约1430m。

  路古模组:

眼球状云母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石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角闪石片岩等,厚>

1000米。

  另外还观察到了河流地质作用及河流地貌,上游的侵蚀作用,下游的沉积作用及形成的蛇曲河、河心摊及肥沃的河漫滩。

还有很多远距离搬运形成的磨圆度较高、抗风化水平较强的鹅卵石。

  3、德大、那化花岗岩体

  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

  黑云母花岗岩:

浅灰色,略呈粉红色,粗至中粒结构,局部为粗粒结构。

主要由正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蚀变矿物为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

  闪长岩:

暗灰、绿灰色,多为细到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有斜长石、角闪石及少量石英组成。

暗绿色角闪石呈柱状。

并有绿泥石化的蚀变现象。

  除此之外,岩体中还见闪长岩脉、辉绿岩脉及大量暗色析离体团块,还可见到后期辉绿岩中捕掳有前期的花岗岩。

  4、弯堡土林

  弯堡位于元谋北西20公里,这个带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积物,为一套黄灰色沙砾石、粘土及粉砂沉积物,其成岩作用差,结构疏松,经过三百多万年的风化剥蚀和地表流水冲刷,逐渐形成了现今的地貌景观——土林。

  早在三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水草丰盛的浅湖,气候温和、凉爽,湖中繁衍着浮游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动物活跃。

后来因为入湖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沉积,加上后期的地壳抬升,使它出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

特别是第四纪以来,因为气候炎热、气温高、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在漫长的岁月里,泥土持续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地面发生了龟裂,加上雨水沿着裂缝持续地流蚀、冲刷,又使地面裂缝逐步加深,使这里显露出一座座土柱。

土林之所以能够保存,是因为土柱顶上有含铁质(氧化铁)砾石层覆盖,形成一层保护伞,使松散堆积物保存下来。

因为气候干旱,树木被硅化,在土林中到处可见硅化木转石和被剥蚀出来的埋藏在土层中的硅化木,古老树干的外形及内部的纤维构造都清晰可见。

  千姿百态的土峰造型令人无限遐思,是一处有待开发的宝贵旅游资源。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第三章

  (2011-12-3112:

35:

19)

  第三章结束语

  一、在此次实习中,我对西山小石林的岩溶地貌很感兴趣,结合查阅的资料在这里简单谈一下我的见解。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所实行的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岩溶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

岩溶地貌下往往存有有流水侵蚀形成的地下河,在地表常见有石芽、溶沟、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地貌形态,而地下则发育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又称为“喀斯特地貌”。

岩溶地貌因为其独特的地貌特征,经常被人们开发为类型各异的风景区,是一种珍贵的旅游资源。

  二、小结:

这个星期的实习,我深切地感觉到,只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把知识牢固地掌握,并熟练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我学会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也学会了如何与人团结协作。

这些天虽然辛苦,但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同学们在生活上互相协助,感情更加深厚了。

老师不辞辛劳地跟在我们队伍中讲解,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了他们的伟大,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敬业的精神,我想这也是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必备的精神素质。

这个星期的实习,令我在艰苦和学习中得到了成长,是我人生道路上一次难忘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