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护理的学习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有关护理的学习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护理的学习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
九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十月:
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十一月:
缺铁性贫血
十二月:
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糖尿病
概念:
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和继发性水、电解质紊乱。
【疾病相关知识】
1、诱因:
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环境因素
2、临床表现:
代谢紊乱综合征:
多饮、多尿、烦渴、善饥多食、消瘦、乏力、无力、体重减轻、以上症状统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皮肤瘙痒。
其他症状,有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不调,便秘等。
?
?
3、分四大类: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护理措施】
1、血糖监测:
三餐前空腹和三餐后2h、睡前测血糖
2、运动治疗:
适当运动,如慢速(散步、购物),中速(打太极拳、体操、骑自行车),用胰岛素或服降糖药物者最好每日定时活动,肥胖病人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运动时间。
一般选择餐后1h进行;
运动时要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服用,身体状况不良时应暂停运动。
3、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A准确执行医嘱:
做到制剂种类正确,剂量准确,按时注射。
B注射时间、部位、和方法:
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小时皮下注射;
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再抽长效,然后混匀;
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法,宜选择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部位,注射时避开硬结和脂肪萎缩部位。
C胰岛素不良反应得观察和处理;
低血糖反应,最常见。
(详见低血糖护理常规)胰岛素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
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注射该部位可缓慢自然恢复。
4、皮肤护理:
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
选择质地柔软、宽松的内衣;
有皮肤感染时应做伤口细菌培养以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护理操作时严格无菌技术。
5、消化道、口腔护理:
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6、泌尿道护理:
女患者每次小便后用温水清洗外阴,防止和减少瘙痒和湿疹发生。
7、足部护理:
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评估足部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足部动脉减弱等。
注意保暖,按摩,坐位时不要盘腿或两腿交叉坐。
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伤。
保持足部清洁,避免感染。
预防外伤,不要赤脚走路,部要穿拖鞋走路,冬天使用电毛毯时避免烫伤。
【饮食指导】
1、严格定时:
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15-30min后定量进餐。
2、根据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
成人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公斤体重给予热量:
105-125.5kJ(25-30kcal)。
3、饮食结构:
碳水化合(本文来自:
www.bdFqY.cOM千叶帆文摘:
有关护理的学习计划)物50%-60%,蛋白质12%-20%,脂肪30%左右。
4、每餐热量合理分配:
3餐分为1/5、2/5、2/5或1/3、1/3、1/3、4餐分为1/7、2/7、2/7、2/7。
5、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6、糖尿病病人饮食注意事项:
严格定时进食;
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
严格限制各种甜食;
进行运动时不易空腹;
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
每周定期测量体重一次。
【口服降糖用药指导】
1、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2、知道患者按时进餐,正确服药,切勿提前或推后。
3、观察患者血糖,尿糖,尿量和体重变化,评价药物疗效。
【心理指导】
1、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诱因、治疗、预后等。
2、当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紧张、过分担心、睡眠差等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医护人员帮助,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3、参加适当活动,分散注意力,如散步、听音乐、打扑克
4、与朋友及家人沟通,排除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健康指导】
1、定期监测血糖,空腹血糖应7.0mmol/L,餐后2h10mmol/L
2、遵医嘱用药.3、定时运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4、不宜空腹运动,外出活动时要携带糖块,不宜离家太远,随身携带糖尿病卡.5、生活规律,戒烟酒,注意卫生,做好足部护理.6、帮助糖尿病病人家属有关糖尿病相关知识,关心和帮助病人,对病人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
7、定期复诊,每3个月复检糖化血红蛋白,每年定期全身检查。
2、低血糖
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或50mg/dl,同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
药物过量、进食不足或未按时进食
2、低血糖指标:
小于2.8mmol/L
3、症状:
出汗、心慌、饥饿、软弱无力、面色苍白、肢体发冷、头晕、反应迟钝、步态不稳
1、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2、绝对卧床休息3、监测血糖4、不宜空腹运动5、做空腹检查前,停用一切降糖药6、外出随身携带含糖食物
1、清醒患者,应进食含糖食品或饮料
2、按时、按量、规律进食
3、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定时、定量进餐
【用药指导】
1、告知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2、食欲欠佳时,及时通知医师调整胰岛素及药物用量
1、消除害怕焦虑、恐惧心理
2、告知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缓解心理压力
3、告知家人理解患者并多与之沟通,以排除不良情绪
1、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2、在医生指导下增减用药
3、外出时随身携带甜品及糖尿病生命卡
3、痛风
是一组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的异质性疾病。
与肥胖、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也可由肾病、
血液病、药物及高嘌呤食物等多种原因引起。
2、临床特点为:
高尿酸血症、尿酸盐结晶、沉积及由此所致的特征性关节炎、痛风石、严重者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若手、腕部或肘关节受到侵犯时以夹板固定、制动,可减轻疼痛,也可在受累关节给于25%冰湿敷硫酸镁,消除关节的肿胀和疼痛。
3、注意患部皮肤的保护。
1、避免进食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虾类、蛤蟹等海味、肉类、菠菜、蘑菇、黄豆、扁豆、豌豆、浓茶等。
2、不食用太浓或刺激性调味品,戒酒,指导病人进食减性食物,如牛奶、鸡蛋、马铃薯、各类蔬菜、柑橘类水果使尿的PH值≥7,减少尿酸盐结晶的沉积。
3、痛风病人中肥胖者,热量不应过高,应限制在5020-6276KJ/d。
2、遵医嘱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3、使用别嘌呤除有皮疹、发热、胃肠道反应外、还有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在肾功能不全者,宜减半量应用
1、消除害怕疼痛心理
2、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缓解心理压力
1、指导病人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紧张,生活要有规律,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2、指导病人严格控制饮食,避免进食高嘌呤的食物,勿饮酒,每天至少饮2000ML水,有助于尿酸由尿液排除。
3、鼓励患者定期且适当运动,并指导患者保护关节的技巧:
运动后疼痛超过1-2小时,应暂时停止此项运动;
使用大块肌肉,如能肩部负重的不用手提;
交替完成轻重不同的工作,不要长时间持续进行重的工作;
经常改变姿势,保持受累关节舒适,若局部有肿胀和湿热,尽可能避免其活动。
4、指导病人自我检查,如平时用手触摸耳廓及手足关节处是否产生痛风石。
5、嘱病人定期复查血尿酸,门诊随诊。
4、糖尿病肾病病人的饮食应如何安排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饮食是防治的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积极控制血糖。
要求饮食科学合理并适应病人的个体情况,饮食与体力活动结合,必要时加上降糖药,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超重者应减轻体重。
2.有效地抗高血压治疗能养减少白蛋白尿,并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程。
从饮食上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对于有高血压和肾病的患者,每日摄入钠盐≦2000毫克(即低于5克食盐),包括酱油、味精及松花、挂面等所含的钠在内。
3.关于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因病情而异。
当前大多数人主张糖尿病肾病病人的蛋白质摄入量与正常人相近,即每日每公斤体重给予0.8克,或占全日总热量的10%。
一旦肾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则将蛋白质即制到每日每公斤体重0.6克。
如病人用透析治疗,蛋白质摄入应提高至每日每公斤体重1.0~1.5克。
除蛋白摄取量之外,蛋白质的质也很重要,就选用动物性食物,如奶、水产、禽类、瘦肉等,使动物性优质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30%~50%。
5、大血管病变
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较,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佯硬化症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也较快。
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与糖尿病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末完全明了,已知动脉粥样硬化的某些易患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在糖尿病(主要是2型)人群中的发生率均高于相应的非搪尿病人群。
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主要是HDL2一ch)水平呈负相关。
此外,胰岛素、性激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激素水平异常、高血糖、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异常等亦直接或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促进脂质合成及刺激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低胰岛素血症则可通过减低脂质清除及降低血管壁溶酶体脂肪酶系活性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大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
肢体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常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体坏疽。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脑血管病,如:
脑梗塞、脑出血等。
这已成为2型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
在脑梗塞中,糖尿病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以上。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为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液粘度增高、并发高血压等。
应从以下几方面预防。
(1)积极控制糖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动脉硬化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出1倍,且发生于较年轻的时期,与糖尿病的病程和血糖控制不良密切相关。
有报道病程在5年以下的糖尿病患者,脑动脉硬化发生率为31%,5年以上者为70%。
因此,积极控制糖代谢紊乱是减少脑血管病的重要条件。
(2)认真治疗脂代谢紊乱。
糖尿病时如并发脂代谢紊乱,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均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应调整饮食结构,并加药物治疗,如:
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钠(普拉固)等。
(3)控制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是非糖尿病者的1.5~2倍,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可导致动脉内皮损伤,血小板粘附和凝聚等。
高血压又是导致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因此,认真控制高血压无疑可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悦宁定)、培跌普利(雅诗达)、
篇二:
2015年护理业务学习计划
篇三:
2014护理学习计划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