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业习题集及试题答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4699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业习题集及试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业习题集及试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业习题集及试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业习题集及试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业习题集及试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业习题集及试题答案.doc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业习题集及试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业习题集及试题答案.doc(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业习题集及试题答案.doc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业习题集及试题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部分

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八不主义”

答:

又叫“八事”,胡适在文学革命的发难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点主张,即:

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点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2、“学衡派”

答:

1921年,梅光迪、胡先驌、吴宓等创办《学衡》,遂形成“学衡派”。

他们标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批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稳健保守。

遭到新文化阵营批判。

1923年,《学衡》停刊,“学衡派”渐消失。

3、文学研究会

答:

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郑振铎、周作人、耿济之、沈雁冰、孙伏园、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

以《文学旬刊》和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为机关刊物,主张文艺“为人生”,提倡现实主义,反对旧文学的游戏消遣态度,创作了大量作品,成为重要的现实主义流派。

成员遍及各地,一些地方成立了分会。

1932年《小说月报》编辑部被日本飞机炸毁而停止活动。

二、思考题

1、“五四”文学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要点:

“五四”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

《新青年》的创办;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周作人、鲁迅等的文学主张及其创作;文学革命发起者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及其接受情况;《新青年》的“双簧戏(信)”及与“国粹派”的论争;报刊杂志纷纷使用白话;新文学创作形成气候;1920年,白话文运动取得胜利。

2、简要评述前期“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方法

要点:

前期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创作,坚持“为艺术而艺术”,推崇浪漫主义、主观抒情和自我表现;后期提倡革命文学,转向现实主义。

 

第二章鲁迅

一、名词解释

1、《狂人日记》

答:

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作品。

作品通过一个狂人的心理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制度的“吃人”历史,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以其思想振聋发聩,艺术形式新颖,揭开了中国文学的历史新篇。

2、“精神胜利法”

答:

“精神胜利法”是阿Q特有的一种心理状态,其标志是无论在任何失败的境况下都能够在心理上转败为胜,因此,它是逃避现实的方法,是“国民劣根性”的典型表现,应该抛弃。

二、思考题

1、鲁迅小说的总主题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要点:

鲁迅小说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和思想启蒙。

主要内容是描写“病态社会里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因此开掘了农民与知识分子两类题材。

2、分析阿Q形象

要点:

阿Q是一个落后而不觉悟的游民无产者的形象。

他既是一个被剥夺而一无所有的游民,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

他的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他也有一些作为正常人的心理要求。

他向往革命但又糊涂,最终被杀害。

阿Q形象概括了人类的一些基本特征,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第三章20年代的小说

一、名词解释

1、“乡土小说”

答:

“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2、潘先生

答:

潘先生是叶绍钧在《潘先生在难中》塑造的一个小学校长的艺术形象。

他胆小、自私、共于心计而又没有灵魂,代表了当时社会上一批“心脏麻木而又张皇敏感”怯懦的灰色小知识分子。

二、问题思考

1、试谈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特色

要点:

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特色主要表现在:

自我的写真和感伤的抒情。

2、试谈冰心的“问题小说”

要点:

冰心以小说的形式提出社会问题,被成为“问题小说”。

她宣扬“爱的哲学”,并以此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法宝。

代表作是《超人》。

 

第四章郭沫若

一、名词解释

1、泛神论

答:

“泛神论”指的是把神和整个宇宙或自然视为同一的哲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整个宇宙本身具有神性,万物存在于神内,神是万物的内因。

“泛神论”对“五四”时期的许多作家诗人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当称郭沫若。

2、婵娟

答:

“婵娟”是郭沫若在历史剧《屈原》中塑造的一个有正义感的女性艺术形象,她爱戴、崇敬屈原;她虽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却不屈服于威逼利诱,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具有高尚、善良、纯真的品质。

二、思考题

1、简要的评述《女神》的艺术特色

要点:

1、浪漫主义精神。

2、奇特的想象和夸张。

3、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4、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2、分析《凤凰涅槃》的思想和艺术

要点:

在思想上,它最集中地的表现了作者在“五四”时期热情奔放的火山爆发般的爱国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主要有:

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破旧立新的革命气魄和乐观主义精神。

在艺术上,《凤凰涅槃》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主要表现为强调表现自我,注重抒发自我的内心感受,追求美妙的想象,展现革命的理想。

第五章20年代的诗歌

一、名词解释

1、“新格律诗”

答:

“新格律诗”是新月诗派在二十年代所提倡的一种诗歌。

它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其理论核心是闻一多提出的“三美”,即音乐美、色彩美和建筑美。

其理论和创作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形成流派,史称“新格律诗派”。

2、“纯诗”

答:

“纯诗”是1926年穆木天首先提出的,其概念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主张“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二是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

“纯诗”概念,在其更深层面上,意味着一种诗歌观念的转化:

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

二、思考题

1、《死水》的“三美”表现

要点:

1、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歌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死水》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音节,这9个音节均由“三字尺”和“二字尺”组成,最后都以双音节结尾。

每节1、2、4句压韵。

2、绘画美,主要是指诗歌的辞藻力求丰富恰切、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角形象和直观性。

在《死水》中有“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有着色彩个性和象征意蕴的词语。

3、建筑美,主要指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

《死水》每节4行,每行9字,外观整齐匀称。

2、《再别康桥》赏析

要点:

首先,诗歌中蕴涵了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其次,诗歌用景物营造出了带有淡淡忧伤而又纯美温润的意境;再次,诗歌描绘了几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最后,诗歌体现了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特色。

 

第六章20年代的散文

一、名词解释

1、“言志派”散文

答:

言志派散文是“美文”的结晶。

言志派散文代表作家有周作人、冰心、朱自清、俞平伯、钟敬文、废名、丰子恺、林语堂、梁实秋等,他们往往与政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常常本着内心的冲动和审美趣味把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记录下来,在“意在表现自己”的审美原则下,或讲性灵幽默,或观人生百态,寄寓了作家深层的个性,具有人格和心理的投影。

2、“语丝体”

答:

1924年,语丝社成立,提倡一种注重社会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被称为“语丝体”,在现代散文发展中影响很大。

3、《背影》

答:

《背影》是朱自清作的一篇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10月。

《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

作品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第七章20年代的戏剧

一、思考题

1、简述田汉对话剧的贡献

要点:

田汉对话剧的贡献主要有:

1、筹办话剧社和领导戏剧运动,如南国社及其戏剧运动:

2、积极介绍外国戏剧作品和翻译戏剧理论;3、丰富而有独具特色、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的戏剧创作。

2、试分析丁西林独特的戏剧艺术

要点:

1、丁西林以创作喜剧著称,且多为独幕剧;2、丁西林特别讲究戏剧的结构;3、他的戏剧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富有智慧的幽默,收到喜剧的效果。

 

第八章30年代的文学思潮

一、名词解释

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成立于上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主要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乃超、冯雪峰、茅盾、丁玲、胡风、周扬等。

“左联”明确宣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事业之一翼,团结和带领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同各种错误的文艺思想、文艺倾向展开争论;提倡文艺大众化,大力培养文艺新人。

“左联”创办了《前哨》、《文学导报》、《萌芽》、《北斗》、《文学月报》等文艺刊物,创作了大量革命文学作品。

1936年春,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宣布自动解散。

2、“两个口号”

答:

指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提出的“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

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

两个口号提出后发生了论争,鲁迅认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

二、思考题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

要点:

1、1928年,由创造社和太阳社提出;2、口号提出后产生了广泛的讨论;3、口号对于创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推动左翼文艺的发展具有巨大意义。

  

2、“左联”的历史贡献

要点:

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2、开展文艺大众化运动,推进了“五四”文学的大众化进程;3、创作成绩突出;4、培养了许多青年文学作者。

 

第九章30年代的小说

一、名词解释

1、海派

答:

海派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流派,是以上海特定的地域文化为依托而形成的是‘才子+浪子’的文学。

海派发展有三个阶段:

1、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包天笑、周瘦鹃。

2、三十年代的上海现代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张资平、章衣萍、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

3、四十年代继承言情传统和现代主义的新海派,代表人物徐訏、无名氏、苏青、张爱玲。

2、新感觉派

答:

20年代后期30年代初出现在上海的小说流派。

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并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同时,施蛰存主办的《现代》杂志推行现代主义。

他们的小说被称为新感觉派,也被称为“现代派小说”。

《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二、思考题

1、分析《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的形象

要点:

莎菲是在反封建的思潮中走向社会的知识女性,她追求理想但找不到一个可心的男人,最后走向颓废。

她不但具有反封建,实现个性解放的时代和社会意义,而且具有丰富的内蕴。

她表现了人类生存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精神的追求及由此产生的苦闷。

莎菲以其丰富的多层面价值与意义,使其具有永恒的魅力。

2、张天翼的讽刺小说试谈

要点:

1、张天翼抗战前写得最多的是处于社会地层的“灰色”人物,对他们的庸俗、愚昧、可怜予以讽刺,《包氏父子》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抗战以后,张天翼写得最成功的是文化官僚,《华威先生》是其代表。

2、作者的讽刺对象是人而非事,所以,小说不注重故事因素,不喜欢设置曲折奇特的情节,而是将生活中的矛盾收集起来,通过一个个短小的生活片断,集中呈现,让人物性格得到充分揭示。

3、张天翼的小说善于抓特征,采用戏剧化、漫画化的手法,让人物自相矛盾,达到讽刺的目的。

 

第十章茅盾

一、名词解释

1、“农村三部曲”

答:

“农村三部曲”是茅盾的三个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的合称。

由于它们写的都是农村生活,三个短篇人物贯穿、故事相连,史称茅盾的“农村三部曲”。

2、社会剖析小说

答:

在文学史上,“社会分析小说”又称为“社会剖析派小说”。

主要作家有沙汀、艾芜、吴组缃等左翼作家,而以茅盾为代表,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子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