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下次地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6718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七年级下次地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次地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次地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次地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次地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七年级下次地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湘教版七年级下次地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七年级下次地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七年级下次地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

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

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

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

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

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

欧洲大陆经度范围:

W~66°

E;

36°

N~71°

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

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4.时区(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

2

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

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

第2课时(课堂导入)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这与什么有关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

指导学生读图1-2世界时区图并通过自制的时钟模型演示6城市的区时,以北京(东八区)正午12点为准。

也可用数轴图表示学生回答:

晚上。

(讲授新课)板书讲述板书讲述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

这就是地方时2.时区及换算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1.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

阅读材料: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学生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

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3.什么是“区时”?

4.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

5.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

板书讲述板书讲述练习3.北京时间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请同学们读图1-3,完成练习题1、2。

3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期要减去一天。

(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

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2.时区及换算3.北京时间4.国际日期变更线

第3课时(课堂导入)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

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

——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亚洲全有——地形复杂)(讲授新课)板书提问活动:

(1)读图1-1,亚洲地形图,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

(填图练习)

(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

——中部(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

(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归纳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中部高,四周低(5)小组讨论:

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

讲解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

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

4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活动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1-1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第4课时(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光。

利用录像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地,气候严寒;

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滨浴场。

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

(讲授新课)板书讲述提问引导结论板书提问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气候复杂多样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主要分布在哪儿?

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学生看图回答。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

板书2.大陆性特征明显继续引导:

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

降水和气温。

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

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

雅库茨克和乌兰巴托,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5

(展示“雅库茨克气温曲线图”和“乌兰巴托降水量柱壮图”)学生分析讨论小结过渡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

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

热带季风气候三种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小结:

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继续启发:

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

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板书引导结论过渡3.季风气候显著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明显、季风气候显著。

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特征,那么欧洲的气候特征又如何呢?

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

利用书上的练习总结:

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的气候;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课堂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读图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通过对亚洲气候特征的分析,掌握其分析方法,来了解欧洲的气候特征。

所以,要多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找有用的知识,增加读图的练习。

板书设计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1.气候复杂多样2.大陆性特征明显3.季风气候显著

6

第5课时(课堂导入)复习提问判断下列有关气候的描述哪些是有关亚洲的,哪些是有关欧洲的?

(1)除温带海洋气候外,大多数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2)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

(3)季风气候显著。

(4)大陆性特征显著。

(5)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讲授新课)我们都知道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说我国黄河注入到那个海洋中去?

看图1-1,找找亚洲还有哪些大和分别注入到周围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去?

板书五、河流

(一)亚洲1.大河众多。

讲述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

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

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

3.内流区面积广大。

(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活动学生在1-1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欧洲的河流,并根据亚洲河流的特点,总结欧洲河流的特点有哪些。

通过地形图,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总结。

(二)欧洲气候温暖湿润—水量丰富,大部分无结冰期地形平坦—流程长,航运价值高。

活动小结完成教材P.11的活动来认识多瑙河和莱茵河。

欧洲河流的特征:

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3.航运价值高。

练习利用地图找出欧洲著名的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等观察河流流经的国家。

7

列表总结亚洲、欧洲河流与湖泊的特点、河流特点。

尤其是多瑙河干流流经:

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今塞黑)、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9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课堂总结)河流的特征与天气、地形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掌握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有助于学习气候和地形特征,在讲授是要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地图,总体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

板书设计五、河流

(一)亚洲1.大河众多。

(二)欧洲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第6课时(课堂导入)放一段录像资料,反映亚洲人种、民族的特色,用人口攒动的亚洲东部或欧洲的繁华的街景以及青藏高原无人区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观,有这些资料引入亚洲的人口。

(讲授新课)板书板书讲述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1.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指导学生读图1-14,亚欧人口密度图,回答人口分布的特点。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列举。

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占十分之六)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板书2.人口分布不均匀3.亚洲的人种和民族学生自学阅读14页亚洲的民族小材料。

4.亚洲的国家在13页地图1-15上找到与我国在陆地上相邻的国家。

中国的临国有: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亚洲的人口与国家,那么欧洲的情况如何呢?

8

学生阅读12页材料,欧洲的人口与国家。

板书

(二)欧洲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2.城市文化水平高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活动课下搜集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

(课堂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大量的材料指导学生自学。

在今后的讲述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板书设计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1.人口最多的大洲2.人口分布不均匀3.亚洲的人种和民族4.亚洲的国家

(二)欧洲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大量的材料指导学生自学。

在今后的讲述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第二节非洲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2.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

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

3.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能力目标的能力。

教育目标:

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

9

第1课时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

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

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

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板书:

㈠国家最多的大洲二、讲授新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

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

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

经纬位置:

最北在30º

N以北,最南在30º

S以南;

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

最东在50º

E以东,最西在20º

W左右。

半球位置:

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㈡高原为主的地形学生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

通过读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1.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2.根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定基础。

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地形图,及各种统计图表,掌握读图的方法,锻炼读图能力熟练读图的技巧。

3.根据“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计算相对高度,总结“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4.根据地形图,总结“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10

启发讨论讲授式

教学用具:

多媒体

通过地图、课本使学生观察到非洲的几处特别之处:

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

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非洲的海岸线十分平直。

阅读课文,简单介绍、以人文教育、德育为主。

三、小练习:

利用书、目标检测当堂练习。

四、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提前看图尝试分析非洲的气候突出的特点,旨在让学生熟练这种方法。

教学后记:

非洲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大洲,讲课时适当插入一些关于例如:

裂谷、刚果盆地的一些地理讲述,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后的课堂中要适当加入一些录像效果会更好。

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第2课时

1、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读图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2、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管自然环境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教学难点: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2、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通过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过渡到非洲的气候二、讲授新课㈢读图1-22非洲1月平均气温1.看读数,

11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

用一连串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以及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10℃左右。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分析㈡读图1-23非洲7月平均气温1.看读数,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比1月时密集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非洲的炎热中心。

通过这两幅图可以总结,非洲无论冬夏气温总在0℃以上,且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说明非洲是“热带大陆”并试着分析其中原因。

三.读图1-24非洲年降水量1.看读数,小于200㎜,到大于2000㎜的地区都有分布。

2.看分布,等降水量线密集,差异显著3.看走向,北部地区大致与纬线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四.读图1-25非洲气候类型1.看类型,非洲的气候类型很少,除高山气候外都是热带气候类型2.看典型,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非洲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

非洲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

3.看分布,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于3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0℃的地区。

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撒哈拉沙漠在30℃~40℃之间,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于4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0℃的地区。

由此可以总结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

赤道附近和几内亚湾沿岸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南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沙漠地区则降水很少。

五.气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指导学生读图归纳读图1-26完成题目要求学生读图分析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练习读图分析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

1.乞立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以5895米的海拔为非洲的最高峰2.说说从山下至山顶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

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总结原因(而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

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显著。

读图1-27尼罗河和刚果河1.说出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更多。

12

2.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干流各流经哪些气候区?

想一想,哪条河的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3.找出尼罗河的两个源头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结合图1-25,看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个气候区。

你能解释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吗?

4.尼罗河与刚果河在流经山区时,形成一系列峡谷,多险滩瀑布。

所以,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利资源都很丰富。

请问这种推断是不是正确?

三、总结:

总结整节课的知识体系。

四、布置作业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学生全部掌握较为困难,图表也很多。

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第3课时知识目标

1.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2.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