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 压强 全章教案文档格式.docx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 压强 全章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 压强 全章教案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3.作用点:
在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
4.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
重力
施力物体
物体
地球
受力物体
大小
决定于形变情况
G=mg
方向
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总是竖直向下
作用点
在接触面上
重心
性质
弹力
引力(重力)
联系:
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且两个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探究点二: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1:
指导学生做钉板扎气球实验。
第一次,把气球放在有很多钉子的钉板上,然后用一盒钩码压气球,气球不破。
老师提问:
“有没有同学能够想到办法用钉子把气球弄破”?
接下来做实验验证学生的想法。
换一块有一颗钉子的钉板,其他的都不变,重复第一次实验。
气球破了。
学生思考先后两次实验的不同之处,找出原因:
受力面积不同。
活动2:
再拿一个气球放在有很多钉子的钉板上,在气球上压一盒钩码,气球不破。
让一位学生,用力向下压。
结果气球破了。
学生思考先后两次实验不同之处,找出原因:
压力大小不同。
1.提出问题:
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1)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
(2)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教师提问:
(1)如果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应该怎样做?
实验方法是什么?
(2)如果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应该怎样做?
4.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5.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1)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是否有关?
实验次数
受力面积
压力的作用效果
1
相同
大
明显
2
小
不明显
(2)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
实验结果:
(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探究点三:
什么叫压强
多媒体展示:
小小的蚊虫能轻易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重重的骆驼却不会陷入沙漠中,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教师引导:
利用以前学过的速度知识和现在的压力作用效果进行类比,找出新的方法。
引入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
1.由于压力的作用效果同时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利用比值定义法引出压强的概念:
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作压强。
即压强=
p=
(适用一切物体)。
2.压强的单位:
Pa。
1Pa=1N/m2,表示在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3.压强的大小。
(1)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产生的压强约为10000Pa;
(2)物理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产生的压强约为60Pa。
4.压强公式的应用。
三、板书设计
第1节 压强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
本节课内容主要建立在前面学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外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
本节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前提。
由于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容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第2课时 压强与生活
1.巩固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使学生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能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的现象进行解释。
学会利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复习第1课时所学知识。
(1)什么叫作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叫作压强?
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说出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强的方法
当我们需要压强小一些时,可采用什么方法?
根据公式p=
来思考。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回答。
1.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通常采用的办法);
2.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3.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活动:
让学生举出实际例子并分析。
举例:
1.坦克很重,不用轮子而装上履带,是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
2.滑雪者站在雪橇上或脚蹬滑雪板,可以在松软的雪地上滑行,而不会陷入雪中,因为用雪橇或者滑雪板,增大了雪地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雪地所受的压强。
3.钢轨铺设在枕木上,是增大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防止破坏路面。
4.严禁汽车超载,减小质量,从而减小地面所受的压力,减小了压强。
增大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同学交流、讨论,后回答。
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通常采用的办法);
2.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1.菜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减小与菜的接触面积(即受力面积),以便用较小的力就能产生很大的压强,容易把菜切开。
2.针、箭和斧头等工具都是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这样容易刺穿物体或砍碎物体。
3.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增大了压力,增大了压强。
思考与练习:
1.书包的背带是宽一些好,还是窄一些好?
答:
宽一些好。
因为在书包重一定的情况下,宽的书包带比细的对肩的压强小,人感到舒服些。
2.骆驼的体重比马大不了一倍,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的三倍。
这为“沙漠之舟”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骆驼的体重虽然比马大,但是它的脚掌面积比马更大,所以它对地面的压强比马小,在沙漠中行走时不会陷下去。
3.下列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
A.菜刀钝了磨一磨,使刀刃锋利些
B.在铁路的钢轨下铺设枕木
C.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D.在坦克的轮子下安装履带
1.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减小受力面积
(3)既增大压力又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增大受力面积
(3)既减小压力又增大受力面积
本节课首先回顾了上节课的知识,然后提出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最后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
这些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很容易理解,也把握得不错。
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压强和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释身边常见的现象,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增强了学生自主发言的勇气。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液体压强的特点与计算
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
2.认识简易U形压强计。
3.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1.通过演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加强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用“控制变量”的研究问题方法。
3.通过介绍拦河坝,加强应用科学理论解释事物的能力。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善于探究、乐于探究、敢于探究的品质。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验科学规律对生产建设的指导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压强计、塑料袋、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空饮料瓶、锥子、盛有水的水槽、侧面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盐水、压强计、钢尺、多媒体课件等。
哪些同学有过游泳的经历呢?
同学们积极发言,都说游到深处感觉胸口更闷。
再用课件展示浅海潜水服、深海潜水服,并问:
为什么深海潜水服要比浅海潜水服更厚重些?
要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液体的压强。
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多媒体展示帕斯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演示:
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提问:
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说明了什么?
将水倒入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侧壁开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总结:
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教师点拨:
液体和固体一样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同时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对侧壁也有压强。
把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
在瓶子同一侧壁不同高度处打洞,然后往里面装水,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
分析现象进行归纳。
结论:
(1)液体内部不仅有向下的压强,还有向侧面的压强;
(2)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教师:
既然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那么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用什么器材探究呢?
为了方便探究,介绍一种专用仪器——压强计。
主要介绍:
名称、作用、使用方法。
要练习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读数,向学生灌输一种方法——转换法。
1.猜想:
首先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
老师对学生的猜想分类整理,明确探究的方向。
2.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确定该实验的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学生讨论:
怎样采用控制变量法来验证液体压强可能跟液体深度有关;
液体压强与方向有关;
液体压强可能跟液体密度有关。
说出具体的做法。
探究一: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记录表格1:
液体种类
深度h/cm
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ΔL/cm
3
探究二: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记录表格2:
(同表格1)
探究三: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记录表格3:
实验前的温馨提示:
(1)改变深度方法:
松开螺丝,上、下调整即可;
(2)改变橡皮膜方向方法:
手拿胶管,转动上端的旋钮即可;
(3)压强计上的胶管不能弯折;
(4)出现U形管中液面不平时,请去掉胶管接头处,重新接好;
(5)深度是指从液面向下到某处的竖直距离,用钢尺可以读出深度大小。
3.进行实验:
老师巡视指导。
4.分析论证:
完成实验后,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结论。
(1)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同一深度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此时,让学生们来分析深海潜水服为什么比浅海潜水服要厚重些?
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那么液体内部某处压强的大小如何确定呢?
下面我们来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等效替代法进行推导。
分析后,学生完成推导过程,得出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同学们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思考:
1.这个液柱的体积是多大?
V=Sh。
2.这个液柱的质量是多大?
m=ρV=ρSh。
3.这个液柱有多重?
对平面的压力是多大?
F=G=mg=ρgSh。
4.平面受到的压强是多大?
p=
=ρgh。
因此,深度为h处液体的压强为p=ρgh。
讲解:
强调深度的含义,公式说明的问题。
实验证明,该公式也适用于不规则容器所盛液体产生的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为什么深海潜水服比浅海潜水服要厚重一些?
由此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帕斯卡裂桶实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接着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让学生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分析学生所做的实验,探究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液体压强有大小之分;
并根据实验的现象为依据,猜想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好实验,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后分析论证,探究出液体压强的特点;
再理论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不足之处:
基础较差的同学对理论推导的公式不理解。
第2课时 连通器与液体压强的应用
1.常识性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2.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够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
3.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之一,知道船只通过船闸的简单过程。
4.巩固压强的计算公式。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对连通器特点的分析,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现象。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连通器装置、用橡皮管连接的U形管、茶壶、多媒体课件等。
液体压强的知识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大量的应用。
为什么茶壶的盖子要留一个小孔?
三峡大坝上、下游水位差最高可达113m,下游的船只驶往上游,怎样把这些船只举高一百多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知识。
1.多媒体展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下端都是连通的),像这三幅图,上端开口而下端连通的容器叫作连通器。
2.演示连通器如图所示,在连通器内装入红水,平放在讲桌上,在水不流动时,几个容器中的水面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几个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教师可用尺子平放在几个容器的水面处,启发学生回答出上面观察到的现象。
用黑板擦把连通器的底座垫成倾斜的(即连通器斜放置在讲桌上),再观察几个容器中的水面是否相平(仍用尺子比一比),让学生回答(水面仍然相平)。
3.小结实验结果:
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
4.如图所示,将图中右面的玻璃管上提和下放,观察其现象跟上面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
验证上面所得结论,加深学生对连通器这一特点的认识。
5.讲述:
如图所示,设液片AB的面积为S,左、右两管内水深分别为h左和h右,由于水不流动,即液片AB左、右两面所受的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同时作用于液片AB上,则左、右两管中的水对液片AB的压强相等;
因为两管中同是水(即液体密度相同),只有两管水深相等,压强才能相等。
即h左=h右,所以左、右两管水面总保持相平。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应用公式p=ρhg,证明h左=h右。
6.列举例子,说明连通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这一特点及其具有这一特点的原因后,了解一些它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请同学们举手发言,列举出自己所见到的连通器的例子。
然后请同学们课后多观察,了解一下家中哪些地方、哪些部件上应用了连通器。
7.讲述船闸
(1)首先讲述船闸就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特点,船只要在修筑了大坝的江河中航行,必须修建船闸。
(2)然后介绍我国三峡工程中的船闸。
(3)多媒体展示船闸活动,讲述船闸的简单结构和船只从上游经船闸航行到下游的过程(讲述时,请同学看清“闸门”和“阀门”的位置和它们的开闭情况,明确船闸就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
1.本课属于液体压强的应用,要多举些例子进行说明,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茶壶、卫生间的排污管等。
不宜作过高要求,只要常识性了解就行了。
2.根据大纲要求制订出本课教学目的,不能要求过高。
只能控制在一种液体不流动的条件下,而不能引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
对于为什么连通器内装入一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的理论推导,只作一般讲解,不宜作为本课重点,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去作,不能要求全体学生都去推导证明。
3.为了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可布置学生课后说一说船从下游经船闸到上游的简要过程,只要说清楚阀门,以及闸门的开、闭顺序就可以了,不必要求用书面的形式写出来。
第3节 大气压强
1.通过实验或事例,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认识气压计。
3.了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知道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4.知道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了解高压锅的工作原理。
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具有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类比、等效替代等方法。
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尝试运用气体压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1.通过介绍有关研究大气压强的人物和史料,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
2.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纠正一些片面认识,体验动手实验的乐趣。
3.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理解,认识大气压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用废矿泉水瓶、吸管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
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
1.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及方向。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
3.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玻璃杯、硬纸片、注射器、钩码、长滴管、红墨水、多媒体课件等。
演示实验: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可看到什么现象?
(硬纸片掉下。
)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
问:
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
(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放手后,可看到什么现象?
(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3.将挂物钩的吸盘压在光滑的墙壁上,再将重物挂在钩上,吸盘依然不会脱落。
同学们想知道实验时,硬纸片和吸盘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
学习了这节课,就知道了。
大气压强的存在
是什么力使硬纸片和吸盘不会掉下来?
教师讲解:
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跟液体相似)。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马德堡半球实验
讲述:
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
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
学生实验:
学生按下图所示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教师总结:
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大气压的测量
托里拆利实验。
讨论:
管内水银为什么不继续下落?
这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的汞柱,也就是说大气压跟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计算大气压强的值。
p=ρgh=13.6×
103kg/m3×
9.8N/kg×
0.76m=1.013×
105Pa。
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3×
105Pa,它相当于在1cm2表面受到10N的压力。
通常人们把760mm汞柱所产生的压强,叫作一个标准大气压。
大气压作用在一个人手掌上的压力约为500N,相当于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你手掌上产生的压力。
这么大的压力,我们为何感觉不到呢?
(因为人体内也存在压强,内外压力相互平衡;
另外,人长期生活在大气中,已经适应这种环境了)。
针对托里拆利实验,请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玻璃管内径变大,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如何变化?
2.如果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如何变化?
3.如果玻璃管倾斜,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如何变化?
4.如果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进入一些空气,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如何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指导,加深学生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理解。
大气压是固定不变的吗?
大气压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拿着自制气压计从楼下到楼上,观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
拓展: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变化的规律:
在海拔3000m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电影片断——红军爬雪山的情景:
茫茫雪山上,狂风卷着雪花。
山高路远,气压又低,战士们呼吸困难,但他们仍然坚持着,相互搀扶着前进……炊事员支起铁锅,用那少得可怜的粮食和雪水做出“煮不熟”的饭……恶劣的天气,饥寒交迫,一些战士牺牲了……
看了影片,你想到了什么?
影片中哪些情景与大气压有关?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举例说明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让学生观察下面的现象,思考如何解答问题。
1.大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
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稀薄,气压减小。
2.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高原反应——初次进入高原,空气稀薄,吸进来的空气中含氧量减少,造成缺氧,加之气压较低,使人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
刚才同学们提到,为什么高山上用普通的锅很难将饭煮熟?
怎样才能把饭煮熟呢?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水面上的气压有关。
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
液体表面的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
教师介绍:
高压锅的工作原理。
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1.大气压的存在
(1)大气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