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房湾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方案审查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6537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房湾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方案审查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油房湾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方案审查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油房湾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方案审查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油房湾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方案审查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油房湾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方案审查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房湾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方案审查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油房湾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方案审查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房湾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方案审查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房湾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方案审查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该矿至一号桥7km与210国道相接,以一号桥为中心,至邻水县城25km,至重庆市120km,至长寿县城116km,至广安市90km,交通极为方便。

二、气象

矿区所在区域气候属四川盆地东部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具有冬暖、夏热、春秋雨的特点。

霜期短、温暖长,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四季分明的农业性气候。

多年年均气温16-17.3℃,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8℃,5℃以上的生长期300天。

多年年均降雨量1209mm,最多降雨量1538mm,最少降雨量838mm,雨季多集中于春末至秋初之间,冬季雨量十分偏少。

三、地震

本区近期地壳运动以间歇性大范围抬升为主,属四川盆地弱活动构造区。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VI级,属无震害区。

四、矿井基本情况

邻水县油房湾煤矿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广安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复函》(川办函[2007]28号)核准的整合扩能矿井,我矿为整合主体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60kt/a),整合邻水县兴发矿业有限公司岩湾煤矿,整合后生产能力提高至90kt/a。

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2010年12月28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由1~9号拐点圈定,走向长约3.84km,宽平均0.539km,矿区面积为2.073km2,开采深度+950m~+650m,开采煤层为K1煤层。

2008年12月,四川省经济委员会以《关于邻水县油房湾煤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含开发利用方案)的批复》(川经煤炭函[2008]1278号)批准我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含开发利用方案),生产规模为90kt/a;

2008年12月,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关于邻水县油房湾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川煤监函[2008]215号)批准我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2008年12月,邻水县煤管局以《关于同意油房湾煤矿资源整合工程开工建设的函》(邻煤函[2008]179号)批准我矿可于2009年1月9日开工建设;

2009年4月,邻水县煤管局以《关于同意油房湾煤矿恢复资源整合工程开工建设的函》(邻煤函[2009]41号)同意我矿恢复资源整合工程开工建设。

2010年6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关于内江市等九市部分矿井初步设计部分调整内容的批复》(川经信煤炭函[2010]679号)同意我矿建设工期延长16个月至2011年9月;

2011年9月,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关于邻水县油房湾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局部修改方案的批复》(广经信煤炭[2011]39号)批准我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局部修改方案;

2011年10月,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关于邻水县油房湾煤矿变更安全专篇部分内容的批复》(川煤监审批[2011]375号)同意我矿对安全专篇部分内容的变更。

2012年1月,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关于邻水县油房湾煤矿瓦斯抽采系统工程竣工的批复》(川煤监审批[2012]9号)同意我矿建设的瓦斯抽采系统投入使用。

五、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及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情况

邻水县油房湾煤矿为90kt/a整合矿井,按照有关规定,建设矿井(新建、改扩建及资源整合矿井)在批准开工建设后,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相关要求同步建设。

因此,我矿整合工程建设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同步进行,建设工程完成后邻水县油房湾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应达到三级以上标准,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达标。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区内除第四系堆积物外,主要出露地层有下二叠统茅口组(Plm)、上二叠统龙潭组(P2l)、长兴组(P2c)、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现由老至新分别描述如下:

1、茅口组(Plm):

厚约187m,上部为浅灰、灰白、灰色厚层状细晶~粉晶灰岩,不含隧石;

中、下部为灰至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粉晶灰岩、泥晶灰岩、泥质灰岩互层,夹泥质条带,含较多的似层状、透镜状、结核状健石,具缝合线构造。

含蜓、珊瑚、蜿足类及有孔虫等化石。

2、龙潭组((P2l):

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五个岩性段,一、三、五、为泥岩、砂质泥岩、铝质泥岩、粉砂岩、细至中粒砂岩及泥晶灰岩.含五层煤,其中二层为可采煤层,K1煤层即位于第一段。

二、四段为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状泥晶、粉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隧石灰岩。

隧石常呈现结核状和似层状分布于岩石中。

并含黄铁矿和菱铁矿结核。

产蜓、瓣鳃及植物化石。

厚约118.37m。

3、长兴组(P2c):

一般可划分四个岩性段,由于各段分层界线不甚明显,合并划分为三、四段(P2C3+4)和一、二段(P2c1+2)。

(1)长兴组一、二段(P2c1+2):

其岩性为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状泥晶一粉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顶部夹一层灰黑色砂质泥岩。

厚约65.02m。

(2)长兴组三、四段(P2c3+4):

深灰、棕灰、灰色中至厚层状泥晶一粉晶含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平一层生物礁灰岩。

含透镜状、似状、团块状、结核状隧石及大量腕足类、腹足类、珊瑚、海百合、蜓等化石。

4、飞仙关组(T1f)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五个岩性段,现由下至上分别描述如下:

(1)飞仙关组一段(T1f1):

厚77.16~111.90m,平均94.53m。

中上部:

紫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中部紫红灰紫色泥质灰岩、灰质泥岩互层;

顶、底部夹黄绿色水云母粘土岩。

具水平缓波状层理。

具生物搅动构造,含瓣鳃、腹足类化石煤层0.45~0.60m、平均厚0.5m,煤层顶底板为细砂岩或砂质泥岩。

地层厚度25m.

(2)飞仙关组二段((T1f2):

厚66.66~97.18m,平均81.93m。

上部紫灰、灰色中厚层状泥质岩夹多层灰质泥岩,中部为灰色中厚层状泥~粉晶灰岩夹介壳灰一岩薄层。

下部为灰、紫红色泥岩,灰质泥质夹紫灰、灰色泥质灰岩,具水平层理,槽状层理、斜层理及生物搅动构造,含瓣鳃类化石。

(3)飞仙关组三段(T1f3):

厚21.33~31.19m,平均26.26m。

上部为紫红、灰紫色泥岩夹绿灰色灰质尼岩条带及1-2层紫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具水平层理,含少量瓣鳃类化石。

下部为紫灰色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夹灰质泥岩,具水平层理。

(4)飞仙关组四段(T1f4):

厚196.88~265.19m,平均231.04m。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鲡粒灰岩、介壳灰岩、灰紫色泥质灰岩,具水平层理,含瓣鳃类化石。

中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泥一粉晶灰岩夹m粒灰岩,介壳灰岩,具水平层理,含瓣鳃类化石。

下部为灰、紫灰色中厚层状泥一粉晶灰岩夹数层紫灰、灰色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具水平层理,含瓣鳃类化石。

(5)飞仙关组五段(Tlf5):

厚26.37~31.14m,平均28.76m,上部为紫灰色泥质灰岩、灰质泥岩不等厚互层,间夹石灰岩,顶部见0.05~0.30m的生物屑灰岩;

下部为紫色泥岩、灰质泥岩夹石灰岩。

介壳灰岩,底部为绿灰色泥质石灰岩,餐水平层理,含瓣鳃类化石。

5、第四系主要为冲洪积、冲积及残坡积等,其主要特征为松散堆积的砂泥、砾石、粘土和含岩块的混合物,属区内灰岩、砂岩及泥岩风化后经一定距离搬运形成,分布于矿区周围的沟边,坡地及其它低洼地带。

二、地质构造

井田位于川东褶皱束华蓥山复式背斜中龙王洞次级背斜北段东翼。

龙王洞背斜南起渝北区悦来场、北止达县白腊坪,轴向NE28~30°

东翼倾角40~45°

西翼倾角50~80°

,南陡北缓,局部倒转,轴面SE倾斜,倾角80°

枢纽SW倾斜;

倾伏角12~14°

,为一翼部西陡东缓的不对称背斜。

F1断层从井田北部穿过,为正断层,断距20~30m。

此外,还见一些小断层沿龙王洞背斜西翼分布。

由于这些断层规模较小,断距及破碎带均分布于矿区外,对煤层没有破坏作用。

背斜轴部有三处风化剥蚀带,使煤层出现三个环状露头,致使煤层不连续。

三、煤层

区内的含煤岩系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一段,岩性为灰至黑色细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为主,夹灰岩、泥质灰岩及煤层。

K1煤层层位稳定,矿区煤层平均厚度0.7~1.2m、平均0.96m,本次核实保有资源储量区域煤层平均厚度1.2m。

煤层倾角北部13~60°

,背斜东翼40~45°

、西翼50~80°

煤层直接顶为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底板为炭质泥岩或粘土岩。

四、开采技术条件

(一)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倾向性

1、矿井瓦斯

根据2011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批复,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9m3/min,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64m3/min,属高瓦斯矿井。

2、煤的自燃倾向性及煤尘爆炸危险性

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报告:

矿井开采层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均为II类,属自燃煤层;

且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二)水文地质条件

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变化规律

矿井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裂隙水,次为层间承压水,此外还有断层水和老窑采空区水。

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的Ⅲ类。

地下水经大气降水补给,由于矿井开采区域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地下水通过裂隙、节理、断层排泄于地表低洼处,经溪沟排泄出矿区。

2、断层、裂隙、陷落柱等构造的导水性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F1断层从井田北部穿过,龙王洞背斜西翼伴生一些小断层,断层导水性较强。

未发现裂隙和陷落柱等构造。

3、主要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

对煤层开采有影响的含水层有三层,由老至新依次为茅口组灰岩强岩溶裂隙水层,龙潭组泥岩、砂岩、灰岩弱岩溶裂隙水层,长兴组灰岩、泥岩弱裂隙水层,其中龙潭组泥岩、砂岩、灰岩为直接充水含水层。

含煤地层龙潭组((P2l)一、三、五段泥岩、砂质泥岩、铝质泥岩、粉砂岩、细至中粒砂岩及泥晶灰岩为相对隔水层(二段含可采煤层)。

各含水层与隔水层之间交互出向,一般不发生水力联系。

4、矿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

矿井正常涌水量110~150m3/d,最大涌水量280~340m3/d。

5、地表水体

区内无大的地表积水体,河谷不发育,常年性河流为卢家岩河,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流量一般在0.05~0.10L/S之间,枯水季节只有小股流水,雨季时常形成洪流,由大气降水补给,地形坡度一般20°

左右,最大坡度约45°

,利于地表水的排泄。

6、小窑及老空积水

在井田北部有已经关闭的岩湾煤矿,该矿为斜井开拓,最低开采标高为+706m,老采空区存在积水。

7、水文地质类型

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类型属中等类型。

第三节井田范围及储量

一、井田范围

矿井开采范围见表1-3-1。

表1-3-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

X

Y

1

3349330

36385590

6

3348148

36384462

2

3350030

36385090

7

3348099

36384544

3

3350152

36384650

8

3346616

36383640

4

3349114

36384880

9

3346356

36384192

5

3348689

36384778

二、储量

(一)矿井保有资源/储量

按照四川省地矿局物探队2008年5月提供的《邻水县油房湾煤矿储量核实报告》,矿区范围内共有保有煤炭资源/储量1479kt,其中(122b)类1186kt,(333)类为293kt。

(二)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经计算,矿井可采资源储量1267.3kt。

第四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矿井生产能力

邻水县油房湾煤矿设计生产能力90kt/a。

二、服务年限

矿井服务年限按下式计算:

=10.8(a)

式中:

ZK—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267.3kt;

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kt/a;

K—储量备用系数,取K=1.3。

经计算,油房湾煤矿矿井年生产能力90kt/a,服务年限10.8a。

第二章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前的状况

矿井整合建设及高效矿井建设之前,存在矿井采掘布置不合理,主运输巷道、回风巷道断面不足、职工劳动强度大、回采工作面单产和掘进工效低、点多面广、采掘工艺及装备落后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煤

矿井原实际生产中采用前进式开采,多数是巷采,放炮落煤工艺,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落后,通风管理困难,安全系数低,且丢煤比较严重;

工作面采用木支柱进行支护,原材料消耗大,成本高,功效低。

二、掘进

全岩巷道及半煤巷道均采用炮掘工艺、人工装煤(岩),人力推车至地面煤仓或矸石仓,劳动强度相当大,工作面作业人员多,掘进全员工效低。

三、运输

采煤工作面采用自溜运输,工作面运输巷及运输大巷采用人力推车,劳动强度大,运输效率低,运输成本高;

人员步行达到工作地点,工作效率低。

四、供电

矿井为单电源供电,供电可靠性差,特别是雷雨季节,易发生电源故障,影响矿井安全生产。

掘进工作面未实现双风机、双电源供电;

采煤工作面的电气设备也未实现瓦斯电闭锁,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未实现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五、通风

矿井通风方法为抽出式,在+690.83m回风井安装有FBCDZ-6-№14B/2×

30kW主要通风机2台(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

矿井存在漏风率大、风量调节控制困难、井下通风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第三章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总体目标模式及规划

第一节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总体目标

优化采掘部署,实现采掘平衡,建立安全保障系统,以推行采煤、掘进和运输机械化为重点,提升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使矿井竣工投产时,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45%和70%,建成安全高效矿井。

第二节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模式配置

根据川安监【2012】104号《关于推进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的意见》,按照“系统优化、生产集约、技术配套、管理到位”的安全高效矿井模式,结合本矿井实际情况,邻水县油房湾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生产配置模式详见表3-2-1。

表3-2-1邻水县油房湾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模式配置表

安全高效

生产能力

(kt/a)

煤层

均厚

(m)

地质条件

煤层倾角

(°

采煤工作面配置

掘进工作面配置

配置

模式

采煤

方法

工艺及

装备

日进度

年进度

数量(个)

90

1.6

中等

Ⅲ类

50~60

一矿一区一面

柔性掩护支架

爆破落煤工艺

460

炮掘、

机装

第三节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总体规划

根据我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总体目标,结合矿井开采条件、灾害种类、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对各项主要工作按照投资少、工期短的原则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稳步推进,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和落实,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程启动阶段

2012年6月10日前为安全高效建设工程启动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成立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组织领导机构,落实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负责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各项工作,施工准备及建设必须统一领导。

2、根据现有的地质资料,对矿井的煤田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学习有关技术文件,编制各单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应的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

3、根据各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矿领导和财务科应组织建设资金到位,后勤科应按各单项工程的要求分期、分类按期组织施工所需的材料及设备。

4、搞好建设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及生产技术工人的管理、培训工作。

二、安全高效工程建设阶段

2012年6月1日至2012年10月30日为安全高效工程建设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建设完善各类剩余井巷工程,做到开拓布局合理,采掘部署优化。

2、完善各类电气及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工作。

3、完善各类安全保障工程。

三、安全高效试生产阶段

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5月30日为安全高效试生产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进行安全高效试生产,采煤和掘进形成正规循环作业,稳步提高矿井产量及掘进速度。

四、安全高效总结及自评阶段

2013年6月1日至2013年8月1日为安全高效工程建设总结及自评阶段。

建立自我评估机制和体系,对照《四川省小煤矿安全高效矿井考核验收标准(暂行)》,定期逐条进行自查和验收,找差距、添措施,争取自评合格,达到安全高效矿井标准。

五、安全高效矿井验收阶段

2013年8月1日至2013年9月1日为安全高效矿井验收阶段。

按照《四川省小煤矿安全高效矿井考核验收标准(暂行)》进行对照检查,并完善相关验收资料,根据川安监[2012]104号文的有关规定,按程序申报验收。

第四章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主要工程

第一节优化采掘部署

一、合理的开拓布局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主平硐及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东北部,在矿区公路侧、原主平硐下方地势较平坦宽阔地带,为一新掘井筒,井口坐标为:

X=3349315、Y=36385545、Z=+650、α=87°

,担负全矿井运输、进风、管线铺设等任务。

初期开采井田北部资源,利用原主平硐作矿井回风平硐(坐标:

X=3349425.68,Y=36385490.91,Z=+690.83,α=83°

),担负井田北部一、二、三采区回风任务。

在距K1煤层20~30m的底板灰岩中沿煤层走向布置运输大巷,作行人、运输、进风及敷设管线等用。

矿井划分为两个水平开采,由于开采煤层位于龙王洞背斜东西两翼,其中西翼开采标高为+650~+700m,东翼开采标高为+760~+950m。

根据矿井煤层构造及装备,将矿井划分为2个水平,即+650m和+760m水平。

初期开采+650m水平井田北部一、二、三采区,后期开采+760m水平井田南部背斜两翼四、五采区,首采区为一采区。

二、优化采掘部署

根据我矿安全高效建设生产模式配置,确定选用一矿一区一面的模式开采。

投产采区布置在+650m水平的一采区,采区走向长约740m,倾斜宽约50m,划分1个区段开采;

井田南部+760m水平背斜东翼划分为2个区段、西翼划分为1个区段。

在K1煤层中伪斜布置一条采区行人斜巷,在K1煤层底板岩层中伪斜布置一条采区回风斜巷,。

在一采区K1煤层中沿走向布置工作面轨道巷和回风巷,从而形成回采工作面,即6101采煤工作面和6102抽放工作面,工作面长度95m。

工作面轨道巷净断面5.38m2,工作面回风巷净断面5.38m2。

为确保采掘工作面的正常接替,矿井投产时布置2个掘进工作面,即6201轨道巷及+690m南岩石回风巷掘进工作面。

三、矿井“四个煤量”及可采期

通过合理的开掘布局和优化采掘部署,使矿井开拓煤量可采期达3~5年,准备煤量可采期1年以上,回采煤量可采期4个月以上,抽采达标量达8个月以上。

第二节采煤半机械化工程

一、采煤方法

本矿井煤层平均倾角为50~60°

,属急煤层;

煤层平均厚度约1.6m,属中厚煤层,采用俯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

二、采煤工艺及装备

根据煤层的赋存条件,结合本矿实际情况,按照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模式配置,我矿采煤工作面采用半机械化采煤。

采煤工作面采用爆破落煤、铁皮溜槽自溜运输煤炭,工作面运输顺槽为采用“机车+矿车运输”;

采煤工作面采用“柔性掩护支架+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采煤工作面装备详见表4-2-1。

表4-2-1采煤工作面装备表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煤电钻

ZMS-12

其中1台备用

铁皮溜槽

m

100

放炮器

MFB-100

乳化液泵

BRW80/20

乳化液箱

RXT

总开关

KBZ-200

综保开关

BZZ-2.5

三、采煤工作面作业方式

采煤工作面采用“两采一准”的作业方式,两班采煤,一班准备。

四、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

(一)正规循环管理

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的核心是组织正规循环作业,是保证采煤工作面安全高效、均衡生产最终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的根本保证。

为了提高正规循环率,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执行跟班制度和现场管理检查制度,保证每班完成1个循环,循环进尺0.8m,每天完成2个循环,日进度1.6m,正规循环率为87%。

2、加班加点、挤占或取消检修及准备时间进行的循环作业,视为无效循环。

3、将对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影响较大的环境(地质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