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存在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647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存在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存在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存在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存在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存在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存在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存在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存在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存在问题及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是新农村建设的实效性不足;

二是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

四是民生问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五是缺乏推动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矫正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坚持舆论先导,进一步凝聚新农村建设的共识;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地位;

三是坚持各方参与,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四是坚持全面进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字:

1.新农村建设

2.问题

3.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各地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

虽然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因此,正确地对待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以利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向前推进。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致富困难。

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活动的关键,归根结底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态。

但当前农民增收中却遇到一些问题:

一是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

与此同时,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较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二)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农民群众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差距甚远。

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

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简单化”。

重硬件、轻软件,重规划、轻执行,重建设、轻管理,认为新农村建设三五年就可以搞好,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

二是“片面化”。

以偏概全,注重形式,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少数基层干部过度热衷于新村庄建设,乐于村庄建设的外观的整齐美观,过分强调村容村貌的整洁,甚至把建了几栋楼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型,以村庄楼房多寡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而严重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在公共服务、精神风貌、科技教育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三是“短浅化”。

在基层,哪里简单就抓哪里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把新农村建设仅仅定位于硬化几条路、改几户厕、装几户自来水、粉刷几栋房子等简单的村庄环境整治,忽略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如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社区建设、新经济组织建设等问题,缺乏足够重视,措施乏力。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决非偶然,既有农村长期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也有随着新农村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它实际也表明了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和农民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基层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不少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

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

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

  2.农村劳动力素质低。

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难以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3.农民观念陈旧。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意识不强,对奔小康建设新农村建设了解不够,存在着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等落后观念。

  4.缺乏资金来源。

这已成为农民生产方面的主要障碍,大部分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缺少资金投入,急需政府给予帮助,其中,还有很大部分农民最希望政府给予生产性信贷资金支持。

(一)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当前,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农收入已成为重要增长源。

要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建立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一要加大引导扶持力度,推动全民创业快速发展。

广泛宣传鼓励扶持创业的政策,大力推广农民创业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努力营造政府支持创业、社会鼓励创业、农民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要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动劳务经济持续发展。

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

各地要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

三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

要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农业和特色农业,以比较优势增效;

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以科技创新增效;

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经营机制增效;

四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继续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落实,以辅导培训和政策扶持为抓手,加快培育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积极改造一批,着力提升一批,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四要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增加农民的就业岗位,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就一定能够逐步建立起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农民的“腰包”不断鼓起来。

(二)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1.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一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

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

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

二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

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2.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道德发生嬗变。

因而对农民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是一切关系的总和”。

同时法国城市地理学家菲利普潘什梅也说:

“城镇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地说,也可能是一个气氛,一种象征,一个灵魂。

”法律与道德是维系当今社会有序运行的两种基本机制。

因此,小区管理必须把依法管理与依德管理相结合。

在推行小区建设管理执法时,也应注重醇化道德风尚,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可以这样说市民素质的提高是农村住宅区文明创建的根基,农村集镇区人际关系和邻里关系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减震器”和“安全阀”;

从另一角度来说,人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

但农民封闭性的原因,不利于社区文化建设。

这就要求:

首先是把进社区的农民组织起来,主要利用民间协会形式,开展一引起有益身心的活动,如象棋、篮球赛、演唱会、歌舞,陶治情操,丰富业余生活。

其次是加强文化教育阵地建设。

利用文明学校,致富学校等阵地,围绕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建设,倡导“讲文明、树新风”,开展遵纪守法、诚信教育,使进小区农民思想进一步解放,观念为之一新。

其三是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领到对农民教育上,教育农民助人为乐、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诚实守信,树立“八荣八耻”,激发创业,开拓进取。

(三)加强干部意识。

1.不可一蹴而就。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也不能例外。

这不仅由我们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拥有8亿农民的国情所决定,还因为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具有全新内涵和全面要求。

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或者说漠视这一现实,只会令政府的投入走入误区,事倍而功半。

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急迫心情,是能够理解的,但实践中却急不得。

必须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个历史性的进程。

要想彻底改造农村的面貌,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生活步入全面小康,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目标,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

  2.谈“模式”多探索。

解决“三农”问题,应该多向农民、农村问计,多在农村工作的实践中总结经验。

但从一些地方的工作套路上看,往往与此相反,在“干部不知怎么领,群众不知怎么整”的迷茫中,就向专家学者讨教,专家学者固然能讲出一些大道理,而且听起来有根有据,但专家学者也不是神仙,也未必先知先觉,不过是提出一些供决策者参考的思路,然而,有些领导干部拿专家学者的话却不是做参考,而是信以为真,在上层形成个框框,从上到下层层套用,甚至强迫执行,时间长了基层干部也就不主动想事了,因为想了也没用,最终得听上级的。

各级做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千万不要被这些观点所左右,因为“官员讲利弊,学者论是非”,专家学者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只是个分析预测,专家学者们可以争论观点,可以大谈中国新农村建设要走什么什么“模式”,作为决策者,应该把这些观点做为工作的参考,而且不能像专家学者那样再争论这“模式”那“模式”,哪个模式都离不开客观实际,都离不开务实的实践探索,农村干部要多做“工程师”,少做“设计师”,按照中央和国家的政策和新农村规划,去组织广大群众去施工,才是领导干部的本职所在。

四,新农村建设发展成果。

近几年来,我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扶贫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39.3亿元,比增6.8%,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500元,比增9%。

全县初步建成了40万亩优质粮基地、25万亩蔬菜基地、15万亩水果生产基地、5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年出栏量15万头生猪饲养基地,并形成了一批粮食、蔬菜、水果、林业、渔业、劳务等特色产业村,海丰县重点突出“四大创新”,推进新农村建设。

创新规划机制,强化载体建设在新农村的发展规划上,我县提出建设“五村”、打造“六基地”、推进“三个十工程”的发展战略。

建设“五村”是:

10个县级新农村、10个扶贫示范村、20个小康先行村、50个“一村一品”产业村、100个生态文明村;

打造“六基地”是:

巩固和提升优质稻、海产品、水产养殖、优质菜、优质果和良种畜禽生产(饲养)基地;

推进“三个十工程”是:

10个农业龙头企业、1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0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示范点。

围绕这一发展目标,海丰县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全面完成18个镇(场)通行政村硬底化公路;

累计完成投资2.58亿元,全面完成水利建设工程;

所有的宜林荒山基本实现造林绿化,成为全省林业生态县。

创新样板示范,推进全面发展我县按照全县行政村20%的比例,确立了60个行政村进行重点培育、先行先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农村示范点“十化”标准。

一是产业现代化。

近年来我县大力培育发展粮食、蔬菜、林业、渔业、特色、劳务“六大产业主导村”,实现了农民收入年均增幅在11%以上。

二是布局合理化。

因村制宜编制规划,住房全部达到砖瓦结构标准,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5平方米。

三是道路硬底化。

全面整治硬化村庄主要路道、街巷。

村内主干街道和公共场所全部安上路灯,实现亮化。

四是村庄园林化。

实现农田林网化、农户庭院园林化和田边、河边、路边、街边、宅边全方位绿化,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

五是环境整洁化。

村庄主干街道整洁、美观、有序。

六是家居舒适化。

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初步实现生产生活信息化。

七是服务社会化。

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建立村级便民超市或综合服务大院。

八是管理规范化。

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村务财务管理规范。

九是农民知识化。

80%以上的适龄农民要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

十是文明系列化。

建立一条文明街、一处文体广场、一处农家书屋、一处文体娱乐室,村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全面提高。

创新扶贫攻坚,夯实经济根基近年来,我县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重点突出扶贫攻坚。

一是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双到”活动。

2010年,我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479.3万元,其中投入贫困户的1193.5万元,投入贫困村7285.82万元,83个贫困村平均每个村投入了102.16万元。

去年我县的扶贫“双到”工作在全省的考评中获得优秀等次,受到省的通报表彰。

二是积极实施“一村一业”产业工程。

我们制订了“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有效措施,形成了粮食、蔬菜、水果、林业、渔业、劳务等特色产业村。

黄羌镇“虎噉金针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海丰莲花山茶在第二届海峡茶叶品牌发展交流会上,夺得“金奖茶王”称号。

三是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我县十分重视引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此来推动新农村建设。

创新激励机制,提供有力保障制定推进各项配套政策措施。

一是新农村建设奖励政策。

按照县制订的新农村建设考核标准,分阶段对各镇示范村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评比。

二是建立淘汰机制。

此外,海丰县近五年来累计发放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等政策性专项补贴资金达1.89亿元,对促进海丰县农业生产增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解决三农问题战略举措,光明网[N].光明日报,2006-02-27

[2]李铃.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农经信息网2009-10-19

[3]刘云光 

.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N].中国新农村建设课题组2011-4-13

[4]成辉.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研究. 2008-09-18

[5]郑佳.广东省海丰县:

坚持创新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N].农民日报2011-9-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