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6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6304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8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26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考点26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考点26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考点26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考点26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26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文档格式.docx

《考点26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26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26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文档格式.docx

6.宜在该地建立的优势产业是

A.葡萄酒酿造业B.橡胶加工业C.制茶业D.棉纺织业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1.主导因素分析法

(1)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长途运输;

原料运输成本高——原料产地

(2)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长途运输;

产品运输成本高——消费市场

(3)动力导向型工业——消耗大量能量(如电)——接近火电厂、水电站

(4)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大量劳动力数量——接近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5)技术导向型——技术要求高——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工业部门运输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情况。

回答7—8题。

7.甲图所示的工业部门

A.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 

B.运输原料的成本较低

C.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D.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8.乙图所示的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家具制造B.炼铝

C.精密仪表D.制糖

某企业打算在广东省开办一间生产工厂,他们在不同地区进行了选址考察,制作了一张各地区生产成本比较表。

分析并完成9-10题。

9.该企业厂址应选择

A.①B.②

C.③D.④

10.该企业属于

A.市场指向型B.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D.劳力指向型

读“某类工业的收益与费用变化曲线图”,

回答11—12题。

(双)

11.图中适宜该类工业布局的位置有

A.①B.②

C.③D.④

12.下列属于该类工业的部门有

A.电力工业B.钢铁工业

C.服装工业D.印刷工业

读下列某地理事物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

判断13—14题。

13.若该图表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乡

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则代表发展中国家农

村人口比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4.若图例①代表市场、②代表原料、

③代表资金和技术、④代表劳动力,

且该图表示我国某类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则该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电子工业B.炼铝工业C.纺织工业D.汽车工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吸引的境外投资迅速增长。

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三家企业的加工地都在我国境内,其中()

A.甲厂主要是受我国庞大市场的吸引B.乙厂主要利用韩国丰富而优质的原料

C.丙厂主要是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和广大的市场

D.三家企业均是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16.图中甲、乙、丙三家工厂依次可能是()

A.食品厂、钢铁厂、纺织厂

B.汽车厂、炼铝厂、纺织厂

C.纺织厂、汽车厂、服装厂

D.钢铁厂、食品厂、服装厂

图7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

回答19、20题。

19.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依次是A.④、②、③B.④、⑤、②

C.③、②①D.①、③、⑤

读右图,回答17-18题。

17.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

A.闽南三角地区B.长三角地区

C.山东半岛D.辽东半岛

18.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的是

A.在佛山建家具厂B.在乌鲁木齐建棉纺厂

C.在贵阳建炼铝厂D.在舟山建水产品加工厂

图10是甲地(原料地)四个地点某劳动密集型工

业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分析,该原料生产的产品市场在乙地,据此回答19—21题。

19..从综合经济效益考虑,最不可能建厂和最适宜建厂的地点分别是

A.①B.②C.③D.④

20..若在选定的地点建厂,最适合在该地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领带厂B.制糖厂C.玩具厂D.啤酒厂

21.该地土地成本高的原因可能是

A.土地是稀有资源,不可再生B.位于市郊,土地质量好

C.城市化水平高,人多地少D.位于交通便利的位置

22.下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各选项中

所列工业部门依次与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对应正确的是

A.精密仪表、电子装配、水果罐头、家具

B.集成电路、甘蔗制糖、粮食加工、印刷

C.普通服装、水产加工、炼铝厂、纺织

D.飞机制造、面包食品、啤酒厂、制鞋

  读右图,完成23—25题。

23.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

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下列

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4.如果a、b、c分别代表影响工业区位的原料因素、

能源因素、市场因素,则下列最能代表炼铝工业的点是

A.①B.②C.③D.④

25.如果a、b、c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则表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点是

A.①B.②C.③D.④

读“中国造纸工业分布示意图”。

回答26—28题。

26.有关我国造纸工业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造纸工业多沿河分布

B.西部地区没有造纸工业的分布

C.造纸工业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D.年产量>

10万吨的造纸厂均分布在第三阶梯

27.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造纸工业发达.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便利B.原料丰富C.市场广阔D.水源充足

28.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富,下列能够体现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北京——木材、废纸、废布、废棉B.广东——蔗渣、竹材

C.黑龙江——木材、竹材D.山东——农作物秸秆、木材

读图5,中国油库分布,据此完成29—31题。

29.影响油库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B.交通

C.资源D.科技

30.如果要新建油库仓储,应优先考虑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华南地区D.青藏地区

31.油库的设立,有助于

A.改变能源消费结构B.保障石油供应安全

C.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彻底根治大气污染

2.综合因素分析法——从三个方面多个角度去分析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鲁尔区(兴、衰、再兴);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意大利新工业区;

美国“硅谷”等

我国四大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评价(仅作参考)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有利:

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

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运等,水陆交通便利;

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劳动力资源丰富;

发展历史悠久,原有工业基础好

不利:

水资源不足;

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结构不合理

(2)京津唐工业基地

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

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运、空运等,水陆交通便利;

有许多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科技力量雄厚。

环境污染严重

(3)沪宁杭工业基地

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沿海航线的中点,有铁路、公路运输等,水陆交通便利;

有许多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科技力量雄厚;

经济腹地广阔;

有浦东开发区作推动;

农业基础雄厚;

水源充足

矿产资源与能源缺乏

(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邻近港澳、毗邻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对外开放,政策优惠,引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方式;

水陆交通便利;

人口密集、城市众多,消费城市广阔;

著名“侨乡”之一;

受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

32.读我国三个地区钢铁产量和区位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钢铁产量(百万吨)

A

15.45

B

5.28

C

14.54

(1)分析A、B两个地区钢铁产量差异的原因,以及对工业结构的影响。

(2)C地区面积虽小,但产量与A地区差不多,试分析C地区钢铁工业区位的优势。

(3)指出A东北部、B两地农业生产最主要地域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的区位原因。

(1)A:

铁矿、煤炭资源丰富,原材料丰富;

重工业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工业基础较好,技术力量雄厚;

国家一五、二五等计划的大力支持,国家政策支持。

(4分)

B:

铁矿、煤炭资源较少,原材料较缺乏;

重工业基础较弱,能源较缺乏;

轻工业较发达。

A:

以重工业为主(1分);

以轻工业为主(1分)

(2)水陆交通发达;

附近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工业基础较好,轻重工业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3)A东北部:

商品谷物农业(2分)B地:

水稻种植业为主(2分)

A东北部:

平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土地为肥沃的黑土,人口较少,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粮食商品率较高。

(4分)B地:

山地、丘陵较多,气候温暖湿润,人口较稠密,为劳动密集型农业。

33.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

表2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

图13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18分)

(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6分)

(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

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3分)

(3)图13中,字母A表示工业,B表示工业。

(2分)

(4)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场所、工业产品、工业生产工艺过程等为主要吸引物开发的旅游项目。

开发工业旅游最主要的条件是(填代号)。

A.资源的游览价值B.地区接待能力C.市场距离D.旅游环境承载量

(5)试分析图13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5分)

(1)原料丰富;

能源充足;

市场条件好;

交通便利;

技术基础好;

国家政策支持

(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

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3)钢铁森林(4)A(5)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就业机会;

保护生态环境

34.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

图16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17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分)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2)图17所示的生产流程中,字母A表示,B表示,

C表示。

(3)试分析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

(4)图示地区还可以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有:

(1)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

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

水源充沛;

国家政策支持;

地形起伏大,平地少

(2)铁矿石煤炭钢铁(3)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轻环境污染;

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4)铜矿资源丰富;

水电充足

3.工业区位因素的动态分析

1。

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接近煤炭产地——接近铁矿产地——沿海(交通与市场)

2.鞍钢与宝钢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1)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因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廉价劳动力等

(3)信息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35.下列各组工厂之间具有工序上联系的是()

A.服装、鞋帽、雨伞、包带B.家具、纺织、食品、印刷

C.纺纱、织布、印染、服装D.汽车、水泥、农机、化肥

读我国某省工业体系关联示意图,回答36—37题。

36.该省最有可能是:

A.山东省B.河北省C.江苏省D.四川省

37.

②③④

所代表的工业部门依次是

A.钢铁工业海洋工业纺织工业机械工业石油工业

B.海洋工业机械工业钢铁工业纺织工业石油工业

C.机械工业石油工业海洋工业纺织工业钢铁工业

D.海洋工业机械工业石油工业纺织工业钢铁工业

2.工业集聚

(1)定义——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

(2)意义——获取工业集聚效益——“一般用在关系图”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降低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38.关于工业集聚的优越性的正确选项有:

()

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②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③降低运费和能源消耗;

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⑤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⑥减少污染,改善环境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

图10为美国铜矿资源开发布局导向示意图。

读图完成38~40题。

39.由图示可知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熔炼厂——原料导向型工业

B.精炼厂——市场导向型工业

C.铜材加工厂——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选矿厂——技术导向型工业

40.大量铜材加工厂布局在精炼厂附近,

有利于

A.降低劳动力成本B.加强与精炼厂的协作

C.扩大总体生产能力D.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3.工业地域

(1)定义——因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类型

工业联系复杂、生产规模大、面积大、企业多——工业城

工业联系简单、生产规模小、面积小、企业少——不会形成工业城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形成原因

发挥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等

有些企业所需零件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

2.工业分散的表现形式——电子元件厂与电子产品组装厂之间关系;

跨国公司等

3.工业地域联系

(1)意义——促进区域之间的人员、物质及信息的流动

(2)促进工业地域联系加强的因素——现代化交通的发展;

现代化通信技术的发展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

现在东莞约有3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下图,回答41-12题。

41.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东莞临近香港,海洋运输便利B.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东莞经济发达,电脑消费市场广阔D.东莞环境优美,科技水平高

42.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B.由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转变

C.由轻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重度污染工业转变

D.由工业分散→工业集聚→工业分散转变

43.工业分散现象主要表现在()

A.电子元件供应厂家与电子装配工厂之间B.简单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生产

C.钢铁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D.小批量定制产品的主要协作工厂之间

读某跨国公司工业投资地域变化图,a、d均为发达国家,b、c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

判断分析完成44—46题。

44.在阶段Ⅰ,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     C.科技水平    D.原材料

45.在阶段Ⅱ,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

46.跨国公司投资的地域变化,说明了

A.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是造成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

B.劳动力是影响投资的主要区位因素

C.跨国公司扼制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D.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区位优势在不断地变化

三、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鲁尔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

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

运输量大;

环境污染严惩。

1.德国鲁尔工业区——兴、衰、再兴

兴——“没水通铁市”

衰——“一枚铁新环”

再兴——“二调整三优化”(对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借鉴)

读某国水系分布图,完成47一49题。

47.被誉为该国“黄金水道”且货运量居世界各河之首的是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48.20世纪50年代之后,中小型企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区主

要集中在该国

A.南部   B.北部C.东部D.西部

49.20世纪60年代,甲工业区开始

A.实施“分散型工业化”战略B.加大国防工业投人

C.钢铁工业布局调整南移D.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

50.下图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联系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在图上①~④中,填写钢铁工业、

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的名称。

(2)据图分析,东北工业区优势的区位条件。

(3)请分析东北工业百年的发展带来了哪些

不利的问题。

(4)东北工业区的发展道路给我们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①石油②化学③电力④钢铁

(2)接近原料、燃料产地(煤炭资源丰富;

铁矿资源丰富;

森林资源丰富;

石油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大;

工业区内联系密切、聚集效应好(3)煤炭、铁矿、森林资源的枯竭;

大气、水体污染严重(环境污染严重);

森林大量砍伐,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沙漠化日益严重、野生动物资源濒危、生态环境恶化;

技术装备日益落后4)东北工业属于资源型工业区,走的是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粗放型道路。

应走高新技术、污染小、新型工业化道路

3.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的形成条件——资源、市场、交通

日本资源缺乏、消费市场狭小,工业原料燃料需要大量进口,工业产品需要大量出口;

太平洋沿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工业布局在这里可以充分利用海运优势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京津冀地区

东北三省

占全国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

2003年经济总量(万亿元)

23798

11335

13094

12957

61184(52.2%)

增速均值

14.8%

15.5%

12.2%

10.7%

9.1%

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6:

52.1:

41.9

4.9:

49.8:

45.3

10.0:

45.7:

44.3

12.8:

49.7:

37.5

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5.1:

54.6:

40.3

4.1:

52.4:

43.5

9.5:

47.2:

43.3

12.5:

50.4:

37.1

14.6:

52.3:

33.1

材料二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呈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8%。

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

我国能源利用率低,每创造1美元的GDP,消耗掉的能源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

(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①;

②。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2分)

(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哪些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

A.劳动密集型B.资金密集型C.技术密集型D.资源密集型

(1)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分)提高第三产业比重(2分)

(2)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1分)环境污染加剧(1分)(3)第二产业比重较低(1分)工业以轻工业为主(1分)(4)BC(2分)

(二)新工业区——“第三意大利”、德国南部、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

1.意大利新工业区——“第三意大利”——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轻工业为主

(1)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

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

有稳固的协作关系与产供销体系;

专业化强、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

(2)特点

中小企业轻工业,专业化生产在农村与小城镇

(3)形成条件——

2.美国“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

(1)高技术工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产品更新、研发费用、世界市场

(2)“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环境气人,军事创新”

52.图50-7分别为某高科技园区空间结构和用地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高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是功能区,其环境绿化用地比例大,主要原因是。

(2)除环境绿化用地外,该高科技园区用地所占比例最高的是用地,其主要原因是。

(3)高科技产业地域分布一般具有集聚的特点,这有利于。

(1)生产。

对环境质量要求高。

(2)科研与教育。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高科技产业的依托。

(3)共用基础设施;

企业间合作与交流。

某地有大型黄铜矿和煤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酸厂④水泥厂。

下图是其生产联系图。

读图回答53—54题。

53.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厂正确的是

A.I一①B.Ⅱ一②c.Ⅲ一③D.Ⅳ一④

54.图l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