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349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docx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docx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区位因素复杂多样,有主有次,有的常年稳定,有的却常常变化;工业区位选择因时而异、因部门而异,需统筹兼顾。

正是由于该考点密切关联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能较好地体现地理学科生活性、实用性的学科思想,能较好地检验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运用能力,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才成为近年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

  一、考题例析

  例1(2014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37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

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材料二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

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

图1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图。

  

(1)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2)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解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工业部门,考虑的区位因素不同,即使相同的工业部门,由于设置的区域不同,考虑的区位因素也往往存在很大差异。

汽车作为一种消费品,其消费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而汽车工业可依托“市场”(或“交通”)来布局;汽车制造材料主要涉及钢材、有色金属等,而制造材料又是决定汽车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汽车工业可依托“原料”来布局;汽车的装配需要大量熟练劳动力,而劳动力的支出在汽车成本中也占有较大比重,因而汽车工业又可依托“劳动力”来布局;等等。

总结“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应主要立足于中、美两国的国情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口数量及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决定了汽车消费量大,市场广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决定了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

中美两国地域广阔、交通便利,汽车制造材料及材料来源丰富,因而在制造材料方面无明显差异。

  汽车生产过程产业链较长,工艺较多,涉及多个相对独立的零部件,而每一个(或几个)零部件均可单独设厂生产。

汽车作为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

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时,要把握好“整零模式”“长春市周边地区”“积极作用”等几个关键词。

吉林省是我国汽车生产大省,汽车生产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在该省实行“整零模式”,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精细化生产,可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这种辐射作用扩大了企业规模、增加了企业数量、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答案】

(1)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

  

(2)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例2(2014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1~3题)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图2所示。

据此完成

(1)~(3)题。

  

(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2)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

  (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解析】电子产品的研发属于技术导向型,电子产品的装配属于劳动力导向型(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其原因即在于此)。

同一工业部门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因素也在发生变化。

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说明其区位选择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小,而主要取决于其本身的特点,即电子产品质量轻、体积小、运量较小,从而使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由图2提供的信息可知,在产品的价格构成中,生产厂所占的份额是最低的,因而对我国而言,无论是扩大还是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都无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只能优化或降低生产环节;而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只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因而只有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才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才有利于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

  【答案】

(1)A

  

(2)B

  (3)C

  二、考点归纳

  1.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区位因素

  一般来说,运输、土地和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运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厂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减少运费可以提高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任何区域来说,土地都是有限的资源,并且是不可移动的。

土地供给状况和地价的区域差异,对于需要较多土地的工业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集聚是指由于靠近其他经济活动而使生产成本降低的外部经济因素。

工业企业靠近其他经济活动,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相关产业的集聚,一方面能够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另一方面还可以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2)其他区位因素

  自然资源:

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资源型工业直接受制于区域的自然资源状况。

  自然条件:

主要指工业布局区域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状况,以及有无大的自然灾害。

在地形起伏较大、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尤其是洪水威胁严重的地区,不宜布局大型工业企业。

  社会经济因素:

包括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劳动力供给,以及投资环境和经济政策等。

  生产技术因素:

包括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素质与科技开发水平等。

相当一部分加工制造业对技术工人的综合素质有比较高的要求。

  市场因素:

工业生产直接面向市场,工业企业靠近消费地,有利于该类工业及时和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从而增强工业产品的竞争力。

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

  环境生态因素: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一方面输出工业产品,一方面还会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

在工业布局的过程中,要努力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严格控制工业区对居住区和其他城市功能区的干扰。

目前,环境生态状况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应接近原料产地,这类工业称为原料导向型工业,如制糖厂;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应接近市场,这类工业称为市场导向型工业,如啤酒厂;燃料成本大、耗能高的工业,应接近动力基地,这类工业称为动力导向型工业,如冶金厂;产品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比重大的工业,应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这类工业称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如服装加工业;产品技术含量高、更新周期短和投资风险大的工业,应接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地区,这类工业称为技术导向型工业,如精密仪表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原材料、燃料、劳动力等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减弱;市场因素依然占据重要地位;技术、环境、政策、信息等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三、命题预测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通过某种工业部门的特定分布区域图或不同分布地域图来考查;二是通过某种工业部门时空变化特点的示意图或统计图来考查;三是通过某工业部门或某区域产值构成模式图来考查。

  依据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笔者预计2015年高考命题对该考点的呈现方式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但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具体案例来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分析及阐述案例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可能性会更大些。

而区域的选取又往往会避开美国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日本太平洋沿岸、德国鲁尔区、印度德干高原东北部等典型工业区,非洲与拉丁美洲的新兴市场国家及大洋洲的岛国可能会成为命题的新宠。

  学生在备考中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会使复习更有效。

第一步,把握好知识整体间的内在联系,如理清某一工业部门不同区位因素所占的地位或所起的作用(或某一区位因素在不同工业部门中所占的地位或所起的作用),归纳不同类型工业主导因素的变化,尤其是交通运输条件与市场条件的变化等。

第二步,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掌握不同层面工业区位的分析方法,如微观上,既要考虑工业企业本身发展的主导因素,又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要素;宏观上,则要多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去描述等。

  四、强化训练

  (改编)运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厂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3为在甲、丁两地间建设的某类工厂运费的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依据图示信息可判断出该类工厂的最佳厂址应在()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类工厂最可能是()

  A.家具厂

  B.制糖厂

  C.服装厂

  D.冶金厂

  (改编)图4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中虚线为该区域年积雪期线,甲区域为某国的重要工业区。

读图完成3~4题。

  3.在甲地建厂需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主要是()

  A.淡水奇缺,生活条件差

  B.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

  C.气候寒冷,施工条件差

  D.劳力短缺,经济效益差

  4.甲工业区的主导产业最有可能是()

  A.旅游服务

  B.粮食生产

  C.造船工业

  D.冶金工业

  (原创)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

从1895年到2009年,乙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产品生产国。

2010年,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头衔让位给了甲国。

结合图5信息,完成5~7题。

  5.近年来,乙国个别制造商将设置在甲国的生产线迁回本土,其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甲国()

  A.人力资源匮乏

  B.劳动力价格上升

  C.能源资源枯竭

  D.环境污染加剧

  6.十几年来,乙国向甲国转移了一些高端技术产品的制造业。

能够承接乙国高端技术产品制造业的地区,主要位于甲国的()

  A.东北地区

  B.西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东南沿海

  7.如果乙国制造业回流形成趋势,将会极大地改善该国的()

  A.就业状况

  B.生态环境

  C.投资环境

  D.基础设施

  8.(原创)2014年7月10日,作为上海域外面积最大的“飞地”江苏省大丰市在沪举行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启动建设新闻发布会。

作为上海新增产业转移项目的重点区域,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规划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纺织及服装加工、汽车零部件及农用车制造、机械设备及装备制造等8个行业,并配套发展相关服务业。

结合图6所示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近年来,大丰市以海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渐成规模,请描述该市发展海产品加工业的有利条件。

  

(2)农用车制造企业往往依托大型汽车制造厂而建,试分析这样布局的好处。

  (3)有人说“在上海市发展纺织及服装加工要比大丰市更具优势”,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试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图中甲地燃料运费最低,应为该工业的能源供应地;丁地产品运费、原料运费都最低,应是最佳厂址;而乙、丙两地,原料、燃料、产品都需要耗用一定的运费,所以不是建厂的最佳区位。

  2.A该类工业,产品的长途运输运费很高,而原料、燃料的运输费用与距离关系不大,由此判断该工业应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选项中家具厂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制糖厂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服装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冶金厂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

  3.C甲地地处北极圈附近,积雪期较长,气候寒冷,冻土层深厚,影响施工;该地邻近河流,淡水相对充足;由于该地是该国的主要工业区,劳力资源、交通运输条件不是最主要的障碍因素。

  4.D依据图中经纬网可知,甲地位于俄罗斯境内,该国欧洲部分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由此可推测该地的主导产业应是冶金工业。

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该国纬度较低的伏尔加河流域,旅游服务主要分布在文化底蕴丰富的首都莫斯科,而造船工业主要分布在临海城市圣彼得堡。

  5.B依据图文资料可判断出,甲为中国,乙为美国。

我国目前不存在人力资源匮乏、能源资源枯竭及环境污染加剧的状况,因而美国个别制造商将生产线迁回本土,主要是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上升,制造业成本增加。

  6.D在我国,高端技术产品制造业宜布局在科技相对发达的地区。

选项中四地相比,东南沿海最具优势。

  7.A制造业产业链较长,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制造业回流可大大缓解美国的就业压力。

制造业回流不会改善生态环境,只能促使环境质量下降;对美国而言,基础设施条件优越;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资金、技术输出国,因而不存在改善投资环境的问题。

  8.

(1)紧临黄海,水产资源丰富;沿海多滩涂,便于水产养殖。

  

(2)相关产业集聚,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便于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赞同。

上海市交通便利,人口规模大,市场前景广阔,而大丰市交通及人口规模远远小于上海市。

(或答:

不赞同。

上海市经济发达,工资水平较高;地价昂贵,工厂建设投资较多。

而大丰市地价及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并且位于棉花主产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