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钢筋计算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5593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墙钢筋计算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墙钢筋计算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墙钢筋计算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墙钢筋计算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墙钢筋计算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墙钢筋计算文档格式.docx

《墙钢筋计算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钢筋计算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墙钢筋计算文档格式.docx

•连梁LL:

设置在剪力墙洞口上方,宽度与墙厚相同。

•交叉钢筋连梁LL(JG)(03G101-1P52):

交叉钢筋可在一、二级抗震墙跨高比不大于2且墙厚不小于200mm的连梁中设置。

•交叉暗撑连梁LL(JC)(03G101-1P52):

交叉暗撑可在一、二级抗震墙跨高比不大于2且墙厚不小于300mm的连梁中设置。

•暗梁AL:

设置在剪力墙楼面和屋面位置并嵌入墙身内。

•边框梁BKL:

设置在剪力墙楼面和屋面位置且部分凸出墙身。

5.剪力墙平法表示方法

第二节剪力墙钢筋计算

Ø

剪力墙中所需要计算的钢筋?

计算剪力墙钢筋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2.1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计算

1.剪力墙水平分布筋——端柱锚固03G101-1P47

•端柱位于转角时,剪力墙内侧钢筋伸入端柱≥0.4LaE位置弯直钩15d,且当直锚深度≥LaE时可不设弯钩;

外侧钢筋绕过端柱阳角,与另一片墙的水平分布筋连接。

•端柱位于转角时,外侧钢筋也可不绕过端柱阳角,而伸至端柱角筋内侧位置向内弯直钩20d。

•非转角位置的端柱,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伸入端柱≥0.4LaE位置弯直钩15d,且当直锚深度≥LaE时可不设弯钩。

2.剪力墙水平分布筋——翼墙、转角墙锚固

1)水平分布筋翼墙锚固构造:

•翼墙两翼墙身水平分布筋连续通过翼墙。

•翼墙肢部墙身水平分布筋伸至翼墙核心部位的外侧钢筋内侧,弯直钩15d。

2)水平分布筋斜交墙构造:

•剪力墙斜交部位应设暗柱,外侧水平分布筋连续通过阳角,内侧水平分布筋在阴角锚固长度为≥LaE。

3)水平分布筋转角墙锚固构造:

上下相邻的墙身水平分布筋交错搭接连接,搭接长度≥1.2LaE,各自搭接范围交错≥500mm。

墙外侧水平分布筋连续通过转角,在转角核心区以外与另片剪力墙外侧筋连接;

墙内侧筋伸至转角墙核心部位的外侧钢筋内侧,弯15d。

墙外侧水平筋可锚入转角墙内,弯钩20d。

4)水平分布筋边缘暗柱锚固构造和无暗柱锚固构造:

墙身水平分布筋伸至边缘暗柱角筋内侧,向内弯直钩15d

当无边缘暗柱时,可采用在端部设置U形水平筋(框住边缘竖向加强筋),墙身水平分布筋与U形水平筋搭接LlE,也可以将墙身水平分布筋伸至端部弯钩15d(框住边缘竖向加强筋)。

3.剪力墙水平筋根数04G101-3P32:

墙身水平分布筋距基础顶面的距离为1/2间距。

•在基础内,墙身水平筋不少于两道,且间距≤500。

•从基础开始到屋顶连续布置,见03G101-1P48。

•剪力墙水平筋根数=基础内根数

(2)+(墙顶标高-bhc-基础顶面标高-1/2间距)/间距+1

4.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总结

锚入暗柱

伸至暗柱对边弯折15d

端部遇暗柱

同内侧钢筋遇暗柱

锚入端柱

直锚:

LaE

端部遇端柱

同内侧钢筋遇端柱

弯锚:

伸至端柱对边弯折15d

转角处

连续通过布置

斜交墙

伸至斜交墙内拐点+LaE

断开,分别弯折20d

端部无暗柱

伸至尽端弯折15d

洞口处

在洞边切断,过墙中线5d

水平筋根数

从基础到屋顶连续布置

2.2剪力墙竖向钢筋计算

基础插筋

条形基础和筏型基础

竖向直锚深度≥LaE,部分插筋可插至LaE深度后做90°

弯钩,弯钩直段长度≥6d且≥150mm;

其他插筋插至LaE深度后截断,做90°

弯钩的竖向分布筋比例由设计者注明

竖向直锚深度<LaE,所有插筋应插至基础底部配筋上表面并做90°

弯钩,弯钩直段长度为a。

柱墙插筋锚固竖直长度与弯钩长度对照表

竖直长度

弯钩长度a

≥0.5laE(≥0.5la)

12d且≥150

≥0.6laE(≥0.6la)

10d且≥150

≥0.7laE(≥0.7la)

8d且≥150

≥0.8laE(≥0.8la)

6d且≥150

桩基承台梁

竖向直锚深度≥LaE且≥35d,部分插筋可插至max(LaE,35d)深度后做90°

弯钩的竖向分布筋比例由设计者注明.

竖向直锚深度<LaE,所有插筋应插至桩基承台梁底部配筋上表面并做90°

弯钩,弯钩直段长度为a取35d减实际竖直锚固长度且≥6d及≥150mm。

1.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方式及要求

当采用搭接构造时,一、二级抗震等级相邻竖向分布筋应交错连接,搭接长度为1.2LaE,相邻钢筋搭接范围错开500mm;

竖向分布筋可在剪力墙任何位置进行搭接连接;

钢筋直径>28mm时不宜采用搭接连接。

当采用搭接构造时,三、四级抗震等级竖向分布筋可在同一高度连接,搭接长度为1.2LaE,竖向分布筋可在剪力墙任何位置进行搭接连接;

当采用机械连接时,各级抗震等级相邻竖向分布筋应交错连接,连接点距离结构层顶面或底面≥500mm,相邻钢筋连接点错开35d(d为最大纵筋直径)。

2.竖向钢筋计算03G101-1P48

采用绑扎搭接时(d≤28)

采用焊接时(d>

28)

3.剪力墙变截面竖向钢筋构造

•分非直通构造和向内斜弯贯通构造

•非直通构造,下层墙身伸至变截面处向内弯折,至对面竖向分布筋处截断,上层纵筋垂直插入下层墙身1.5LaE。

•向内斜弯贯通构造,钢筋自距离结构层楼面≥6c点向内略斜弯后向上垂直贯通。

4.墙身顶部竖向分布筋03G101-1P48

•墙身竖向分布筋伸至剪力墙顶部后弯钩,弯钩长度自顶层楼板底面算起≥LaE。

•当剪力墙一侧有楼板时,墙身竖向分布筋均向楼板内弯折;

当剪力墙两侧均有楼板时,竖向分布筋分别向两侧楼板内弯折。

长度=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板厚+锚固

5.墙身竖向分布筋的根数

墙端为构造型柱:

根数=(墙净长-起步距离)/间距+1

起步距离为1/2竖向钢筋间距。

墙端为约束型柱

约束柱扩展部位墙身竖向钢筋间距不同,单独计算。

注意:

约束扩展部位钢筋为墙身竖向筋,只不过间距小于墙身的分布筋。

根数=(墙净长-起步距离)/间距+1+扩展区竖向分布筋根数

6.基础层拉筋计算03G101-1P48

拉筋长度

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拉筋根数

7.墙身拉筋根数

•水平根数=(墙净长-起步距离)/拉筋间距+1

•垂直根数=(墙净高-起步距离)/拉筋间距+1

•梅花双向钢筋的用钢量为双向配置钢筋的两倍。

总根数=水平根数*垂直根数

墙身拉筋:

 

1)长度L=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2×

(11.9+2)d】;

2)根数n=(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AL、LL中的拉筋根数)。

说明:

○墙净面积:

是指扣除了暗柱、端柱、暗梁、连梁和门洞口后的面积, 

即(墙总面积-门洞口总面积-暗柱、端柱面积-暗梁、连梁面积);

○拉筋布置面积:

指其横向间距×

竖向间距。

第三节剪力墙墙柱钢筋计算

3.1端柱03G101-1第48页

•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和箍筋与框架柱相同。

•约束型柱和构造型柱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03G101-1第49页,描述了约束型柱的位置: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仅用于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以上一层墙肢。

3.2剪力墙暗柱钢筋计算

条基/筏基

竖向直锚深度≥LaE

阳角插筋伸至基础底弯折max(6d,150)

其余插筋采用伸至LaE位置截断

竖向直锚深度<LaE

全部墙插筋伸至基础底部并做弯折a

桩基承台

竖向直锚深度≥LaE且≥35d

阳角插筋伸至基础底弯折max(6d,150)

其余插筋采用伸至max(LaE,35d)位置截断

竖向直锚深度<LaE且<35d

全部墙插筋伸至基础底部并做弯折(35d减实际竖直锚固长度且≥6d及150)

中间层

同墙身竖向筋

层高-本层非连接区高度+伸入上层非连接区高度

顶层

伸入板内LaE,(注意从板底算起)

第四节剪力墙梁钢筋计算

4.1连梁

连梁钢筋计算分类

连梁情况

洞口情况

单洞口

多洞口

楼层情况

中间层连梁

顶层连梁

两端部情况

端部为墙柱

端部为墙身

剪力墙中增加LL1、LL2

连梁钢筋计算03G101-1P51

当端部支座为小墙肢时,连梁纵向钢筋锚固与54至59页框架梁锚固相同

连梁钢筋计算总结

纵筋

锚入墙身内max(LaE,600)

锚入墙柱内max(hc-bhc,0.4LaE)+15d

箍筋

在洞口宽度内布置,起步距离50mm

在纵筋长度范围内布置,洞口里侧起步距离50mm,洞口外侧起步距离100mm。

(墙顶洞口外箍筋直径同洞口范围内箍筋,间距150。

4.2暗梁钢筋计算

暗梁钢筋计算03G101-1P51

端部锚固同墙身水平筋

上部钢筋

伸至梁端下弯LaE

下部钢筋

与连梁重叠

上、下部钢筋与连梁纵筋搭接:

max(LlE,600)

起步距离1/2间距

与连梁重叠时,连梁范围内不布置暗梁箍筋。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03G101-1P16、51

注:

当设计未注写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拉筋直径:

当梁宽≤350时为6mm,梁宽>

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

当连梁截面高度>

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200;

当跨高比≤2.5时,侧面构造纵筋的面积配筋率应≥0.3%。

4.3暗梁与连梁重叠-中间层

1.暗梁纵向钢筋设置在墙面钢筋由外向内第三层,箍筋设置在第二层(与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同层并插空设置,最外层为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

2.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在暗梁侧面连续设置在暗梁箍筋外侧;

与暗梁纵筋在同一水平高度的水平分布筋可不设。

3.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应在暗梁纵筋外侧连续贯通,楼层上下层的竖向分布筋不考虑在暗梁内锚固。

4.暗梁所有纵筋与剪力墙连梁纵筋的整体搭接长度为LlE,且≥600.

5.楼层暗梁箍筋距离剪力墙边缘墙柱核心部位1/2箍筋间距开始设置;

暗梁与剪力墙连梁相连一端的箍筋设置到门窗洞口的边缘位置,即设置到剪力墙连梁支座边缘。

4.4顶层暗梁

1.墙顶暗梁上部纵筋伸至边缘构件外侧的竖向纵筋内侧后,向下弯折锚固长度为≥LaE,下部纵筋在剪力墙边缘构件墙柱内的锚固与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相同。

2.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在剪力墙顶部应按其墙顶构造,通常不在墙顶暗梁内锚固。

4.5边框梁钢筋计算

与连梁纵筋搭接:

与连梁纵筋不搭接,穿过连梁连通布置

与连梁重叠时,连梁范围内边框梁与连梁箍筋各自设置。

边框梁钢筋布置要点

1.当边框梁高度在连梁腰部时,其纵筋位置通常不与连梁纵筋位置发生重叠,应贯通连梁连续设置。

2.当设计未注明时,边框梁侧面构造钢筋与拉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与拉筋;

水平分布筋在边框梁凸出侧面的箍筋内侧连续设置和在不凸出侧面的箍筋外侧连续设置;

施工预算应注意,由于边框梁宽度大于墙厚,边框梁拉筋长度亦长于剪力墙拉筋。

3.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应贯通边框梁,楼层上下层的竖向分布筋不考虑在边框梁内锚固。

4.边框梁在中间层和顶层端部的锚固同暗梁。

4.6剪力墙开洞

洞口补强构造03G101-1P53

矩形洞宽和洞高均不大于800时洞口补强纵筋构造(括号内标注用于非抗震)

当设计注写补强纵筋时,按注写值补强;

当设计未注写时,按每边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12mm且不小于同向被切割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补强,补强钢筋种类与被切割钢筋相同;

洞口被切断的纵筋设置弯钩,弯钩长度为过墙中线加5d(墙体两面的弯钩相互交错10d),补强纵筋固定在弯钩内侧。

1.当墙身矩形洞宽与洞高均大于800mm时,洞口上下各配置设计标注的补强暗梁,当洞口上边或下边为剪力墙连梁或暗梁时不再重复设置补强暗梁。

洞口两侧设置边缘构件,详见剪力墙墙柱设计。

2.补强暗梁纵筋层位在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内侧的第三层(最外层为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被截断的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弯钩长15d,在暗梁纵筋内侧扎入暗梁。

洞口补强构造

•连梁洞口应开在梁高中部1/3范围,洞口上下的有效高度不小于梁截面高度的1/3,且不小于200mm。

洞口每侧的补强纵筋与补强箍筋按设计标注设置。

•穿过连梁的洞口应预埋钢套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