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5529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10.下列物质的提纯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

主要实验操作

A

Na2CO3(NaCl)

溶解、过滤

B

H2(HC1)

NaOH溶液

洗气

C

KCl(NaOH)

盐酸

溶解、蒸发结晶

D

KNO3溶液(KOH)

FeCl3溶液

沉淀、过滤

A.AB.BC.CD.D

1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其中不适宜用此法分离的一组是(  )

A.碳酸钙和碳酸钠B.氯化钙和氯化银C.硝酸钙和硝酸银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铜

12.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

A.氯离子B.硫酸根离子C.碳酸根离子D.氢氧根离子

13.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或提纯中,所选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方法和所加试剂

方法一

方法二

鉴别硝酸铵与氯化铵

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

鉴别棉线与羊毛线

点燃,闻气味,观灰烬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少量碳酸钾

加适量盐酸

加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除去氧化铜中少量碳粉

加足量的水,过滤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14.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投入水中,搅拌后可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K2CO3、HCl、Ca(OH)2B.H2SO4、CuCl2、NaNO3

C.NaCl、CaCl2、Na2CO3D.Ba(OH)2、HCl、Na2SO4

15.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目不变

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C.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16gM和64g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

2

1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在稀盐酸中:

Ba2+、CO32﹣、Zn2+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H+、Mg2+、Cl﹣

C.在氯化钠溶液中:

K+、Ca2+、NO3﹣

D.在硫酸铵溶液中:

Na+、Cu2+、OH﹣

17.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钙的化合物,小明同学将稀盐酸滴在鸡蛋壳上,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鸡蛋壳一定含有

A.Ca(OH)2B.CaCO3C.CaCl2D.CaO

18.下列物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它是

A.铁B.稀盐酸C.碳酸钙D.氢氧化钠

19.有一物质X,分成等量的三份,分别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氯化钡溶液、HCl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如下表。

则该物质X是下列各项中的

加入物质

氯化钡溶液

HCl溶液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A.CuSO4溶液B.(NH4)2CO3粉末C.稀硫酸D.CuO固体

20.侯氏制碱法的生产过程涉及如下反应:

①NH3+CO2+NaCl+X=NaHCO3↓+NH4Cl,②2NaHCO3=Na2CO3+CO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足(  )

A.X的化学式为H2O

B.NaHCO3受热易分解

C.CO2和Na2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D.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21.下列各组离子可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Na+、CO32﹣B.Fe3+、SO42﹣、Cl﹣

C.Mg2+、Cl﹣、OH﹣D.Na+、Ba2+、SO42﹣

22.25℃时,下列物质在PH=1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CuCl2NaClBa(NO3)2B.CaCl2KNO3HCl

C.K2SO4BaCl2NaNO3D.NaClKOHKNO3

23.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A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过滤后在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在滤液中加入钠盐B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过滤后在滤渣中的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则A、B分别为

A.氯化钾、碳酸钠B.氯化镁、硝酸钠

C.氯化钡、硫酸钠D.氯化钡、碳酸钠

24.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A.烧碱B.消石灰C.纯碱D.生石灰

25.某溶液由HCl、MgCl2、Na2CO3、Na2SO4中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液中滴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含有HCl

B.一定含有Na2SO4

C.不能确定是否含有MgCl2

D.一定不含Na2CO3

2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氯化氢

氢气

先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氯化钾

二氧化锰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27.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NaOH、NaCl、KNO3、MgCl2

B.NaOH、Na2CO3、NaCl、H2SO4

C.NaCl、Na2SO4、AgNO3、HNO3

D.FeSO4、NaNO3、KCl、HCl

28.下列各组物质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OHHClNaClB.CuCl2Na2SO4KNO3

C.BaCl2KOHNaNO3D.CaCl2Na2CO3NaCl

29.现有10.6g碳酸钠和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其中

A.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B.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C.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30.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

1:

1D.该反应的产物均为化合物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C

【解析】

【分析】

本题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应注意常见离子在水中的颜色。

【详解】

A、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而该溶液是无色溶液,并且硫酸铜可以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二者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可以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C、三种溶质相互作用,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在溶液中能够共存,故符合题意;

D、碳酸钠可以和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通过本题可以看出物质溶于水可能得到带颜色的溶液,在判断能否共存的同时还要注意习题的要求。

2.C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A、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B、黄铜片中含有锌,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均不会完全溶解,故不符合题意;

C、肥皂水遇氯化钙溶液产生的垢状物多,遇氯化钠溶液产生的垢状物少,可以鉴别,故符合题意。

D、尿素和硫酸钾加熟石灰固体混合研磨,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

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3.D

A、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钡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故选项A错误;

B、稀盐酸与硫酸钠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故选项B错误;

C、硫酸钠与碳酸钡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故选项C错误;

D、硝酸银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现象明显,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4.B

根据金属活动性:

铁>

锌>

氢>

铜>

银,可知,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①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滤渣中不可能有锌,说法错误;

②在滤渣中有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铁反应完全,硝酸铜可能有剩余,滤液可能为蓝色,说法正确。

③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有硝酸银,则硝酸银未被反应完,则此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

硝酸亚铁、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说法正确。

④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说明硝酸银反应完全,此时滤液中至少存在硝酸亚铁、硝酸锌,说法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

5.D

A、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氖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水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6.B

A.盐酸中的氢离子会和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B.两种物质中的离子交换成分后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能够共存,故正确;

C.氯化钠中的氯离子和硝酸银中的银根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D.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中的氢离子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7.D

A.pH=1的溶液显酸性,CO32-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HCO3-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OH-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Cl-可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此选项符合题意。

离子之间能结合为气体、水的离子不能共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C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

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A、紫色石蕊溶液是紫色的,首先鉴别出紫色的石蕊溶液;

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硫酸镁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A不正确;

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B不正确;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OH)2溶液与Na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C正确;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

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

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2SO4溶液;

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D不正确。

故选C。

解此类题的思路是:

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

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9.B

A、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B、K+、NO3-、OH-不会互相反应,能大量共存,故正确;

C、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D、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10.B

试题分析:

A、NaCl、Na2CO3均易溶于水,用过滤的方法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1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OH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OH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碱的化学性质

11.C

A、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则混合物是由易溶性物质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

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此选项正确;

B、氯化钙易溶于水,氯化银不溶于水,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此选项正确;

C、硝酸钙、硝酸银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此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铜不溶于水,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此选项正确。

12.C

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珍珠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13.C

A、鉴别硝酸铵与氯化铵,都属于铵态氮肥,加熟石灰粉末,研磨,都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无法鉴别;

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铵,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铵,可以鉴别;

只有一种方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鉴别棉线与羊毛线;

点燃,闻气味,观灰烬的方法可以鉴别,棉线有烧纸的气味,羊毛有烧焦的羽毛味;

两者均为白色,观察颜色无法鉴别;

C、除去氯化钾溶液中少量碳酸钾,加入适量盐酸,盐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能够把碳酸钾除去,且加入盐酸适量,不引入新的杂质,提纯方法可行;

加适量氯化钙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钾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把碳酸钙沉淀过滤,能够把碳酸钾除去,且加入氯化钾适量,不引入新的杂质,提纯方法可行;

两种方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除去氧化铜中含少量碳粉,两种物质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加足量的水,过滤,不能除去杂质;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使被提纯的物质反应了,最终得到的固体是碳粉,提纯方法不可行;

两种方法均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鉴别物质时,一定要利用两种物质与同一种试剂反应的现象有明显的差别才能起到鉴别的目的;

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二是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简单记为:

不增(不增加杂质)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14.A

无色澄清溶液说明物质间不能生成沉淀,不存在有色离子。

A、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和二氧化碳,都易溶于水,故A正确;

B、氯化铜中有铜离子,铜离子显蓝色,得到有色溶液,故B不正确;

C、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得到浑浊溶液,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且沉淀难溶于酸,所以得到浑浊溶液,故D不正确。

故选A。

铜离子显蓝色,亚铁离子显绿色,铁离子显黄色;

碳酸钙、硫酸钙、氢氧化镁等是白色沉淀,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

15.C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反应前分子的数目为1+2=3,反应后分子的数目为1+2=3,故正确;

B、M、N、P、Q有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例如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含有氧元素.故正确;

C、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虽然都是化合物,但都是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错误;

D、设M、N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y

则M+2N=P+2Q

2y

16g 

64g 

x/2y=16g/64g

x:

y=1:

2,故正确;

16.C

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指的是离子之间不能结合成水、气体、沉淀。

A.CO32-不能在稀盐酸中大量共存,Ba2+与CO32-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能大量共存,正确;

D.硫酸铵溶液中含有NH4+,NH4+不能与OH-大量共存,错误。

点睛: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指的是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

17.B

澄清石灰水通常用来验证二氧化碳,将稀盐酸滴在鸡蛋壳上,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鸡蛋壳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证明蛋壳中含有碳酸根,结合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说明蛋壳中含有碳酸钙。

故选B

18.B

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铁只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与碳酸钙、氢氧化钠反应,错误,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稀盐酸与铁、碳酸钙、氢氧化钠都能反应,正确,C、碳酸钙只能与稀盐酸反应,错误,D、氢氧化钠也只能与稀盐酸反应,错误,故选B

酸、碱、盐、金属的化学性质

19.A

A、硫酸铜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硫酸铜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硫酸沉淀;

硫酸铜溶液与HCl溶液不能反应,无明显变化,正确;

B、碳酸铵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碳酸铵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碳酸铵与HCl溶液反应,产生气体,错误;

C、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变化;

稀硫酸与HCl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错误;

D、氧化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

氧化铜溶液与NaOH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

氧化铜溶液与HCl溶液反应,溶液变为蓝色,错误。

熟悉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20.C

A、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说法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B、由2NaHCO3=Na2CO3+CO2↑+H2O可知,NaHCO3受热易分解,说法正确;

C、CO2和Na2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均为+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说法错误;

故符合题意;

D、反应②2NaHCO3=Na2CO3+CO2↑+H2O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由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21.B

在pH=1的溶液中大量的氢离子。

A.CO32-和氢离子不共存,错误;

B.Fe3+、SO42-、Cl-和氢离子间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共存,正确;

C.Mg2+和OH-生成沉淀,不能共存,错误;

D.Ba2+和SO42-生成沉淀,不共存,错误。

不共存就是指离子间能相互结合生产沉淀或气体或水。

22.D

A、氯化铜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共存,错误;

B、盐酸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共存,错误;

C、硫酸钾和氯化钡不能共存,错误;

D、NaCl、KOH、KNO3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且都没有颜色,正确。

23.C

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A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A应是可溶性盐酸盐。

在滤液中加入钠盐B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的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沉淀应是硫酸钡,B应是硫酸钠。

则A、B分别为氯化钡、硫酸钠。

点睛∶氯化银和硫酸钡均不溶于盐酸或硝酸。

24.B

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错误;

B.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错误;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故错误;

25.D

在滴加的Ba(OH)2溶液达一定体积时,才开始出现沉淀,此现象说明原混合溶液中含有能与Ba(OH)2反应但却不生成沉淀的物质,该物质是盐酸,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故一定不会含有碳酸钠,故A选项错,D选项正确;

硫酸钠和氢氧化钡能够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不符合题目要求,故B错误;

氢氧化钡和氯化镁生成的氢氧化镁能溶于盐酸,只有当盐酸反应完了之后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故溶液中含有盐酸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