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5497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这首诗是一首什么诗?

  ——A抒情诗B叙事诗C哲理诗D叙事抒情诗

  ——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

就这首诗的总的倾向而言,作者并没有向读者讲述有关大堰河的完整的或大体完整的故事,他利用这些片断的故事或画面,目的是倾吐对大堰河的深情。

所以这首诗是抒情诗,不是叙事诗。

  2、默读课文。

思考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

(1—3节)怀念与痛悼。

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

(4—8节)眷念与感激。

回忆大堰河辛劳又悲苦的一身,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的眷念与感激。

  第三部分:

(9—11节)同情与控诉。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第四部分:

(12—13节)讴歌与赞美。

这部分是诗人呈现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四、分部分研读课文,鉴赏诗歌。

  ㈠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诵1—3节。

  2、先看第一节,大堰河是不是一条河的名字?

——不是,是我的保姆的名字。

(注解1)

  她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这说明了什么呢?

  ——她地位低下,身份卑微。

  3、从这三节中,我们还还能知道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

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谁能说说什么叫童养媳?

——从小被卖到别人家做媳妇的人。

  做童养媳的日子好不好过?

——不好过,和做牛做马差不多。

  4、是啊,大堰河就是这样一位身世凄惨的劳动妇女。

诗人对这样一位妇女有怎样的感情呢?

我们看到第二节。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人说他是大堰河的儿子,他是吗?

  ——不是,也是。

大堰河只是诗人的保姆,所以不是;

诗人把大堰河当作母亲,所以是。

  5、第三节描绘了一些什么样的景物?

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

  ——被雪压着草盖着的的坟墓、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门前的长满了青苔的石椅,全是冷色调的。

这些镜头描绘了一种荒凉、寂寞的惨淡景象,暗示大堰河生前的贫困和死后的寂寞,浸透着诗人的伤痛、怀念之情。

  ㈡学习第二部分。

  1、诗歌的第二部分概括了大堰河一生的遭遇。

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候,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

哪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哪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

(4节,7节)

  2、朗读第四节。

同学们看看大堰河干了多少活呀,像一架劳动的机器,没有一刻空闲的时间。

大堰河做了这么多事情,诗人是用什么句式把这些连接在一起的呢?

——排比。

  3、如此劳碌,如此辛苦,但大堰河每每干完一些活之后,她有没有休息呢?

——没有。

  她不休息在干什么呢?

——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大堰河一直在忙,她一停下活就去抱着诗人艾青,说明她对诗人……——疼爱。

  好!

无时无刻都关爱着艾青,无微不至的关心着艾青。

  4、“大堰河用她厚大的手掌……”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呢?

请你想象、描述一下大堰河的手。

  ——粗糙的,有力的,比较黑,骨节粗大,很温暖。

  5、是的,这双勤劳慈爱的手,使一个贫穷的家充满温馨,使这个被地主家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母爱的补偿。

这双手,就成了母爱的象征。

请同学们联想一下自己,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是怎样的?

描述一个细节。

  ——说得很好!

母爱是真挚的、博大的,同学们的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堰河。

“我”在大堰河家里得到的就是这样细致周到的爱。

  6、我们再往后看,“我”回家了,我过上了怎样的生活?

  ——富足、豪华、富裕、锦衣玉食……

  但是我的心情却是什么样的?

从诗歌中找一个词。

为什么?

  ——忸怩不安。

——因为这里只有丰富的物质,没有爱。

  7、“我做了生了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这句话里有两个名词性的字,十分矛盾,是哪两个?

  ——“'

家”和“'

客”。

  对!

大家有谁在自己的家像做客吗?

  ——没有。

“家”和“客”本是对立的,谁在自己家里做客呀,能做客的地方不是家。

诗人在这里正是抓住了“家”与“客“的一对矛盾,才表达出一种复杂的辛酸。

  8、往下看,仍然在这一节里,还能不能找出类似的矛盾的写法?

  ——“我呆呆地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这句矛盾。

既然是妹妹,就应该熟识,可是作者却不熟识。

本是骨肉,却同陌路。

  ——“我不认识”与“天伦叙乐”矛盾,不认识怎么能读出来呢?

我们可以换句话说,艾青长大后也认识这四个字理解这四个字了,可是他却……从来没有品尝过四个字的感情。

艾青从小没有感觉到那几个字。

也可以这样说:

“上面挂着‘天伦叙乐’”,下面却根本没有“天伦叙乐”;

虽认识“天伦叙乐”,却没有感受过“天伦叙乐”,这是强烈的对比的写法!

家庭里所发生的事情,却根本不讲天伦,根本没有叙乐!

  9、大堰河家贫穷,但充满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

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想起这些,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大堰河的什么样的感情?

——感激

  对。

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汁后,又开始劳动,流她的血汗,同学们自读第7节。

  10、6个句子都是以含着笑开头的,这几个句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大堰河干的活又苦又脏又累,她为什么“含着笑”?

  ——为能挣钱养家,高兴。

同时,也表现了大堰河纯朴宽厚的性格,她生活沉重,却非常乐观;

她命运悲惨,但容易满足,靠双手吃饭,并无多求。

诗人对大堰河是既赞美,又同情。

  11、第八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

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她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

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

她期盼乳儿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幸福美满,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不是一个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吗?

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

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㈢学习第三部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只有贫困和苦难。

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

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

同学们齐读9—10节。

  1、大堰河得到了什么?

  ——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

  2、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

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组数量词的对比之中。

  3、大堰河生前付出的何其多,死后得到的何其少啊!

是谁造成了她的悲剧?

  ——不公道的社会!

齐读11节。

把诗人的憎恨之情读进去!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

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

  4、我们总结一下大堰河的形象。

  ——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

大堰河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她还是博大的,她能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

她又是悲苦的,贫苦的,劳累的。

多年的贫苦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健康,年仅40多岁就含泪地去了。

  5、这就是大堰河。

让我们一起欣赏诗人呈给大堰河的颂歌。

同学们齐读最后两节。

  ㈣学习第四部分。

  1、这首热烈、深沉的颂歌,仅仅呈给大堰河吗?

  ——还呈给他的儿子们,呈给干千万万的大堰河,也是呈给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

可见诗人的感情升华了,扩大了。

一个地主的儿子,却把心中最深情的颂歌唱给了千千万万的大堰河,扑向劳动人民的怀抱,这在30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㈤颜色——紫色的灵魂

  1、“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

这个“紫色”到底指什么?

(讨论)

  ——紫色是一种痛苦的、压抑的颜色,紫色给人的感觉非常压抑,不痛快。

  ——紫色是一种高贵颜色,比如有的足球队穿的球衣就是紫色的。

古代的官服也是紫色的。

  ——是指苦涩。

我曾看过诗人的访谈录,他在谈到这首诗时说过\'

紫色\'

是一种冷色调,引起的人的心理反映是苦涩的。

  ——紫色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红色表示大堰河活着时非常有热情,像火一样,温暖世界,是尊贵的,而蓝色表示她死后非常安详。

(你的思路非常独特。

并且真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也就是说,不能单纯强调紫色只代表一方面,紫色实际上是两种意义的综合。

  2、补充一点学术界的观点:

艾青诗中用了大量颜色,艾青用颜色的规律一般是,用暖色调代表光明、温暖、信念,用冷色调代表苦难、大地、忧郁等等。

紫色是一种冷色调,所以不能仅仅理解为高贵。

  3、我综合一下大家的意见。

刚才大家的全部意见,无非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强调尊贵、圣洁、热烈的方面,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

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

一方面强调是苦涩、忧郁、压抑的方面,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同学们深思一下,这两种意见矛盾吗?

  ——不矛盾。

  可以从痛苦角度去理解,体会一下全诗吧,似乎字字句句都在强调大堰河一生所承受的痛苦,紫色的灵魂,就是痛苦的灵魂。

也可以从高贵的角度去理解,想想呀,一个人的灵魂,由于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凌侮、太多太多的折磨,那么,这个人的灵魂会是怎么样的呢?

  ——高贵。

  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对“紫色”的理解,这句话的格式是,灵魂因__而___!

(板书:

灵魂因__而___!

)——灵魂因“痛苦”而“高贵”。

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

  非常精彩!

同学们,大家看看,这个结论是谁得出呢?

不是老师得出的,老师只不过是大家意见的概括者。

结论是大家自己共同讨论、研讨、集思广益得出的。

在学术界,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悬案,没有一个定于一的结论。

今天大家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成为众多学术观点之一。

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呀!

  4、深入一步,我问大家,大家知道艾青在写诗之前是学什么的吗?

  ——是学画画的。

所以他对色彩非常敏感。

大家数一数,看看全诗中艾青用了多少颜色词语,找出来。

  ——“长满了青苔的石椅”“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辉煌的结彩的堂上”“紫色的灵魂”“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共有多少处用了颜色词语?

说说各自的意义。

  ——8处。

  “长满了青苔的石椅”表示一种荒凉、败落。

  “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显出大堰河家的生活十分穷困。

  “红漆雕花的家具”“'

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显示艾青父母家里非常富有豪华。

  “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表现艾青的少年的特点。

  “辉煌的结彩的堂上”,显示大堰河梦中的艾青婚礼隆重。

  “泥黑的温柔的脸颜”,显示大堰河的作为劳动人民劳作辛苦。

  五、艺术特色。

  ㈠形式上的自由。

  1、“什么是‘自由诗’?

简单说,这种诗体,有一句占一行的,有一句占两行的;

每行没有一定音节,每段没有一定行数;

也有整首诗不分段的。

‘自由诗’有押韵的,有不押韵的。

‘自由诗’没有一定的格式,只有旋律。

《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形式上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在奔放与约束意见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

  2、全诗13节,少则4行一节,多则16行一节;

少则每行2字,多则每行22个字。

全诗不押韵,但有11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

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这首诗与《雨巷》《再别康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它们同样成为新诗中的名篇佳作。

  ㈡排比、反复。

  这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全篇不断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

  1、排比

  ①诗中多次运用排比,如第四节中的八个排比,一方面具体地铺述了大堰河的繁重劳动,赞美了她的勤劳品格,另一方面表现出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歌颂她的美好的心灵。

这样写,省去了许多笔墨,扩大了诗歌内容和意境上的容量。

  ②请同学们找出来还有哪些地方用了排比?

  ——第六节中的7个排比;

第七节中的6个排比;

第十节5个排比;

十二节的8个排比。

  ③这些排比的使用,使诗歌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2、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

如第1节的“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第3节的“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

第4、6、7、8、10、11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㈢对比。

  ①在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主题。

同学们说说诗歌中用了哪些对比?

  ——第四节和第六节,诗人把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未作任何评论,但黑暗的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已经明显地显现出来,不能不激起人们对旧世界的愤恨与诅咒。

同时,又把在家里的“新客”地位和在大堰河家里所受到的爱抚进行对比,清楚地显示出诗人的爱憎。

此外,如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这些对比,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有力地揭示了诗歌的思想内容。

  六、思想内容。

  1、那么,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是什么呢?

诗人想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2、补充:

关于这首诗的阶级观念。

  ——在阶级斗争的年代里,文学作品往往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政治解读,因此这首诗的

  主题,就变成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对自己的阶级的背叛和被压迫阶级的同情,并坚定地成为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在新的时代里,阶级分析的方法渐渐过时,但是仍然不能否认它的阶级观念。

首先,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年代,是个阶级意识非常鲜明的时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观念,是非常真诚的。

其次,在当今时代,社会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公,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却又命运悲苦的人比比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帮助。

所以适当用阶级的眼光来看这首诗也是非常需要的。

  七、作业。

  课外找些艾青的诗作进行阅读。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大堰河——我的保姆

(1—3节)怀念与痛悼

(4—8节)眷念与感激

(9—11节)同情与控诉

(11—12节)讴歌与赞美

  第二课时:

  自由诗

  艺术特色排比反复

  对比

  副板书:

阶级分析法

  大堰河——我的保姆

  【背景材料】

  一、关于作者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联盟”,同年被捕。

193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大堰河》,其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之作,抗日战争期间,写了长诗《向太阳》、《火把》。

解放后又写了《在浪尖上》、《光明的赞歌》等。

  二、关于“紫色的灵魂”的理解

  有一种说法:

紫色是悲哀、不幸或伤痛、死亡的象征。

这不符合诗意的。

我认为,紫色应是高贵的象征。

请看以下例证:

  在古代,帝王称为“紫微星”,宫墙的颜色用紫红色,“紫气”用指帝王之气,皇城称为“紫禁城”,皇宫称为“紫阁”“紫台”,如杜甫《咏怀古迹》诗有“一去紫台连朔漠”句,其中“紫台”就是皇宫;

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诗句中的“紫陌”也指京城(道路)。

不仅如此,古代服饰的颜色也以紫色为贵。

《辞海》“紫衣”词条注:

“紫衣,紫色的袍,古代公服。

杜预注:

‘紫衣,君服’。

唐制,亲王及三品服用紫”。

《现代汉语词典》对“青紫”一词这样注释:

“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比喻高官显爵。

”古诗里说:

“朱紫尽公侯”,这里的“朱紫”指的是王公贵人的服色。

  ——摘自《“紫色的灵魂”究竟如何理解?

》(赵奎生《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第1期)

  【示范教案】

  教学目标

  一、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二、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三、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四、提高朗读自由体新诗的能力。

  教学设想

  借助朗读本诗的录音带,加强朗读指导,着重体会诗中强烈的节奏和流畅跌宕的旋律;

本诗通过记事写人和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应作为教学的重点;

诗人在构思诗篇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这一点比较难以捉摸,应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朗读;

明确这首诗的抒情特点;

理清本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背诵《沁园春•长沙》。

  2.提问: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这首词相比,不同点在哪里?

  明确:

借景抒情。

先写景,后抒情,情由景生。

这种抒情方法,可以称为间接抒情法。

《大堰河——我的保姆》同样是抒情诗,但是抒情的方法与《词二首》大不一样。

它们的不同处:

  

(1)《沁园春•长沙》主要运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大堰河——我的保姆》除了运用间接抒情外,也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

如诗歌的最后两段,诗人直抒胸臆,直接表达炽热的感情。

  

(2)《沁园春•长沙》主要是借景抒情,《大堰河——我的保姆》则主要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边叙事写人,边抒发感情。

  (3)《沁园春•长沙》通过想象、联想以及借助神话传说等抒情,增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大堰河——我的保姆》用排比、对比、反复等手法抒发感情,强调了对大堰河深深热爱和对旧世界愤恨的感情。

  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要牢记这些特点。

  3.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指导预习:

  根据课文《预习提示》和注释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把难懂的字、词、句写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二、研习新课

  1.作者介绍。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艾青写这首诗,既是对保姆大堰河的感激,也是对黑暗世界的诅咒。

同时表现出作者背叛地主阶级,向劳动人民靠拢的真诚愿望。

  2.学生试读。

  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读后要进行正音。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

  这首诗比较长,诗人凭借自己的激情任意挥洒,奔腾起伏,不拘一格。

为了准确把握本诗的思想感情,必须理出它的抒情脉络和结构。

  提问:

全诗共13节,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划分几个部分?

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回答:

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和痛悼。

  第二部分(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深切的眷恋与尊敬。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这4部分中有一条贯串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

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

  4.深入研究、体会本诗的构思特点。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

时而回忆历史,时而直面现实;

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

时而详写,时而略写,任意挥洒,无拘无束。

请学生举例说明。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作如下的归纳:

  第一部分,诗人告诉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