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概论庄孔韶.doc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学概论庄孔韶.doc(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人类学要义何为人类学?
人类学的领域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第一节何为人类学?
人类学的原初概念culture和文化是关键术语学科标志:
田野工作与民族志学科对象:
文化的他者与自我通向跨文化比较一、人类学的原初概念人类学的英文anthropology源于希腊语“人的学问”的复合含义人类学这门学问很早就具有跨学科考察的特征二、culture和文化是关键术语
(一)culture和文化词源文化(culture):
源于拉丁文的“耕耘/种植”之意,而且“耕耘/种植”除了含有照料土地、饲养家畜之意以外,还有照料家庭和培养道德和心智之意中世纪晚期的欧洲:
culture逐渐指道德完美与心智或艺术成就18世纪的欧洲:
文化的集合意义强调了精神观念领域的内向性理想主义的推崇汉字“文化”对译各类西文中culture的同义语,意指不动用权力或刑罚,而是依靠文德进行教化19世纪和20世纪初,culture成了人类学最核心的概念,它的复合含义更为复杂起来
(二)文化诸定义举要泰勒对文化的整体性看法是: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马林诺斯:
基首创功能主义的文化理论,认为“一种特质的功能,就在于满足该群体成员的基本需要和次生需要”这些基本需要大致有三种层次:
生物需要、工具需要以及整合需要格尔兹:
将文化视为一种象征体系其考察象征符号的目的不是去求助某种文化规律或法则,寻求该符号是如何模塑社会行动者看待、感觉和思考这个世界的探索其意义并加以阐释后现代主义:
将文化转换为一个“建构性的”过程三、学科标志:
田野工作与民族志
(一)田野工作的特征田野工作是人类学首要的方法与途径强调对地方族群日常生活的直接加入,其经验性调查的特征通常是:
(1)学会当地的语言;
(2)不少于一个年度周期(如一个农业或牧业周期)的居住时间;(3)采纳参与观察(participantobservation)的方法。
(二)民族志是田野工作的重要结果人类学者最终坐下来调整知识和思路,进而完成的这个文化撰写的文本形式就是所谓的民族志(ethnography)民族志是田野工作的结果之一,是人类学的主要展示手段与形式四、学科对象:
文化的他者与自我
(一)关于他者的定位我们常常只能在有限的田野中面对一般性的和个别性的文化,于是我们观察和参与的不同文化中人性的差异也就呈现了即人类学家卷入的他者的文化和他者的人性呈现人类学是关于他者的学问它源于人类学发生期对遥远的部落社会(相对于欧美社会)的他者的强烈的比较文化研究框架之中他者是在人类范畴中被设定的,其端点作为自身和自我的延伸而被定位
(二)文化的他者与自我发现我们所讲的“他者”(others)不仅仅指向与自己不同的人群,更多的是指向与自己不同的文化(othercultures)我们所主要关注的不是作为人群的他者,而是文化意义上的“他者性”(culturalotherness)早期人类家的田野工作:
试图解决本文化与他文化接触时出现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评价问题晚近以来的人类学家:
运用他文化和对他文化的研究成果“他者性”来反观、诠释与重构本文化。
五、通向跨文化比较
(一)如何设计文化比较人类学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加以区分:
(1)按地理区域进行的比较:
如把世界按板块结构划分为七大洲、四大洋;
(2)按样本大小进行的比较:
小样本比较个案一般不超过10个;(3)按数据搜集人的不同进行的比较:
基于田野调查建立的初始数据从他人研究中获取的二手数据两种类型;(4)按共时性和历时性进行的比较:
共时性比较:
在一个时间段进行的横向分析历时性比较:
在较长时间里进行的纵向比较
(二)比较法的主要操作模式1隐含的比较法人类学家在田野工作中,当他们看到目标文化的某种实践活动时,总会不时地反思自身文化的相似实践米德观察萨摩亚:
思考美国少女青春期的经历上的差异在人类及其文化的性质方面作出理论建构2两元文化比较法两元文化比较法需要对两种不同文化里的相似实践加以系统地对照和比较,以识别出其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目的:
识别出作为两种文化共同基础的恒定要素,并离析出导致两者间差别的可能因素因果环节一旦建立,研究者就能提出解释这些差别的各种理论。
埃文斯普理查德:
东非阿赞德人和特罗布里恩德岛人:
巫术上的形态差别“可以通过指出两个社会在结构上的变异而得到解释3多元文化比较法方式不尽相同刘易斯墨:
从西哥和美国四个不同的文化场景加以对比和归纳的方法,提出贫困文化理论怀廷:
对童年期文化实践可能投射于个人成年生活的田野研究,是派了6个研究小组分赴世界各个不同的地区(三)什么是跨文化比较跨文化比较是人类学家在对从世界上不同民族获得的经验材料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验证理论假设,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与差异,以实现理论概括或发现某种通则的研究方法前提:
承认文化具有多样性、整体性和相对性的特征还需相信:
“通过习得当地人的语言,民族志工作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即诸种视野的融会),同时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人类学的内涵体质人类学或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或民族学人类学与社会学一、人类学的内涵北美人类学知识构架下,人类学包括以下四个分支学科:
生物或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考古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侧重于自然科学关联的人类学是生物或体质人类学侧重于人文社会学科分类的文化主旨的广义研究包括语言人类学、考古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狭义研究则仅指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欧洲:
人类学侧重体质与人性的研究,而民族学则是另外的一门学问。
在社会文化意义上:
美国通行使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英国学界常见社会人类学的用法在日本:
历史上仿照德国的人类学和民族学划分,人类学一般指自然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个领域,前者有日本人类学会,后者有日本民族学会中国:
20世纪初:
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在内地的使用并存50年代:
民族学称谓在曾有广泛的使80年代中期至今:
使用人类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和建立人类学研究机构新兴的人类学(侧重文化人类学)刚刚立足之时,考古学、语言学和归属于自然科学的人类学(侧重体质与生物性,而分子遗传学等新学是后来的事)已经有强大的学科实力而独立在,以往它们和历史学、自然科学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同人类学的关系则处在因缺少跨学科知识而难于联姻的状态中。
二、体质人类学或生物人类学
(一)体质人类学的研究体质人类学或生物人类学探讨古今人类生存的生物性基础,研究人类如何获得现今的形态与行为问题包括人的体质特征,特别是人类的进化和变异的过程和机制,以及人的体质(生物性)与文化的关系。
(二)新的学术与应用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新生的分子生物学更新了早已存在的遗传学现代人越来越关注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研究,这样的体质人类学关心人类形态与结构,因而既有学术上的意义,也有应用性的价值体质人类学可以认为包括两个主要的方面:
研究人类演化与进化的过程及现代人类的生物性与文化性的关系对人类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生命现象的文化诠释,形成为今日人类谋福利的应用性的创造三、考古人类学
(一)围绕考古的学问考古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过去是对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通过跨越时空考察文化的连续性来理解人类本身考古史(archaeologicalhistory)涉及建构人类文化发展历史,陈述区域文化发展史、地域分布特征等,以及对社会文化系统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作出解释考古学由史前考古学(prehistoricarchaeology)、历史考古学(historicarchaeology)组成
(二)一个世纪的中国考古地位20世纪20年代兴起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我国的考古学研究一直是在历史学的框架内进行的。
一方面,我国的考古学与宋代以来的金石学传统有密切的关系,而金石学主要以“证经补史”为目标,也与考据学的传统相契合另一方面,考古学在发展的最初阶段就已经肩负起“重写中国上古史”的重任,因而成为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考古人类学的新方向20世纪60年代以后:
对“现存社会”进行考古研的分支学科民族考古学,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和技术,并结合民族志研究对前工业社会的物质遗存进行研究,进而理解该社会的文化和行为70年代以后:
美英等国出现“行为考古学”、“后过程考古学”等新思想和新流派80年代以来:
“族群考古学”四、语言人类学
(一)语言人类学及其发端语言人类学认为: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工具又是一种文化实践,它是着重考察人类各地语言使用与文化的关系的分支学科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语言学理论,尤其是雅格布逊音位学理论的影响下,提出结构人类学的理论人类学家格尔兹关于社会文化的阐释亦有助于语言学者思考理解语境和意义今日语言人类学肇始于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和文化研究语言人类学家与语言学家不同:
他们的技术性语言分析只是达到一个目的的手段,以此作为数据和根据,从中推导出进一步的人类学问题人类学家在“语言与文化”这样的题目下研究诸如世界观之间的关系、语法类型与语义场、话语对社会化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语言与社区的互动语言人类学有别于探讨语言内部结构的语言学研究,它侧重把语言纳入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视野中考
(二)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话语分析关注社会文化知识和语法之间的关系,其重点是会话推理(conversationalinferences),而会话推理则有赖于对语境的解释。
话语/交际民族志是人类学家研究语言现象时所运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交际民族志学者认为,特定的文化模式决定谈话的内容和形式,因而该领域注重分析语言在社会文化联系中的使用问题五、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或民族学
(一)文化人类学及其相关称谓美国学者霍尔姆斯于1901年在美国国立博物馆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一术语旨在强调人类学中研究人类文化的部分,指代研究与人的生物特性相区别的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一门学科它所关注的人类文化现象,侧重描述、分析、解释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社会和文化的异同,包括人们在风俗习惯、婚姻家庭、亲属制度、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制度、原始艺术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差异进化理论(分为古典进化论和新进化论两种)传播理论功能理论文化与人格理论结构理论文化唯物论象征理论解释理论实践理论反思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一般通过田野工作和撰写民族志的方法获得资料与结论。
田野民族志研究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学术传统。
(二)文化人类学知识积累的意义传统上,人类学家要到一个特定的、较小的族群中间住下来,考察其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诸如生计与经济行为、政治、信仰、宗教、习俗等,经过他(她)的组织、描写、转述和分析,提供一个“族群图景”这一工作成果构成了比较民族志(comparativeethnography)研究的基础。
区域民族学/人类学意义上的资料收集还扩展到历史文献、考古发掘等跨学科的知识,目的是为了重建某一个过去到现在的社会文化体系文化人类学不断积累的重要知识内涵中,无论从人本的出发点,还是从不同地理区域的族群生活方式的理解考虑,人类学都处在探索世界各地人类未来发展的基础理念的重心之中。
它的一些理念与原则可以构成一种潜在的知识储备,提高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建议人性与文化未来转换的方向,随时发挥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作用;这门知识可以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增强文化学习与理解的自信力,提供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之道;人类学具备的认识人、族群、文化与社会的理论,如人性转换与文化传递、伦理观念、文化唯物论、文化相对主义、文化进化、交换理论、仪式与信仰、象征系统、情感与意义、整体论与文化区域观察等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独立性与价值,它的基本原则至今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六、人类学与社会学人类学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