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5337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

系统内为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和交换。

系统外部各种物质和能量,通过外部作用,进入系统内部,这种过程称为输入;

系统内部也对外界发生一定的作用,通过系统内部作用,一些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系统外部,这种过程称为输出。

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如果系统的输入等于输出,就出现平衡,叫做环境平衡或生态平衡。

2、环境容量

环境在不受或未受污染影响的情况下,各要素的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和环境中能量分布的正常值,称为环境背景值。

环境对于进入其内部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具有一定的迁移、扩散和同化、异化的能力。

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称为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的大小与其组成成分和结构、污染物的数量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

3、环境自净

由于环境的时、空、量、序变化,导致物质和能量的不同分布和组合,使环境容量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幅度的大小,则称为环境的可塑性或适应性。

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环境自身能逐步清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目的。

这种作用,称为环境自净。

环境自净,按它发生的机理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人类发展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的量,超越环境容量或环境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就是环境污染。

因此,正确认识和了解环境背景值、环境容量和环境自净能力,是科学而有效地利用环境功能的基础。

三、人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大自然是人类的摇篮。

自然环境是人类与生物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所有物质、能量因素和外界条件的综合体。

其中,空气、水分和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

而为这些环境因素连续不断地提供能量和物质来源的光热条件、大气条件、水分条件、地质条件、地貌条件、土壤条件及生物条件等,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因此,人类环境包括气圈、岩石圈、土圈、生物圈及微生物圈。

2、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按不断进行物质交换,达到动态平衡。

人体为了维持生命,要呼吸新鲜空气,要饮水,要吃食物,这些东西均来自自然环境。

同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就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人体中各种元素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与环境的化学组成,自然具有一定的关系。

据研究,人体血液原生质的主要成分碳、氢、氧、氮和岩石的主要成分硅以外,人体血液和岩石中其他元素所占的比重竟然基本相同,这是人体与环境在漫长的岁月中进行物质交换、长期进化的结果。

3、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已经造成了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紧张。

由于人类的不慎以至“不恭”,使得环境遭到破坏。

大气由于烟尘的大量释放,污浊程度普遍增加;

噪声泛滥,尤其是在城市;

水域不断接纳人类派弃的各种赃物、毒品,清洁的水源越来越少,甚至大海大洋也受到污染;

矿物资源越挖越短缺,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烧掉;

土地因盖房筑路乱建开发区而被占用封闭起来,森林大片大片地被毁掉,沙漠象凶神似地耍起威风,不断地侵吞粮田村舍;

这些确实是人类在以“征服自然”为目标的前进路程中留下的后果,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苦果!

四、我国的环境现状

1、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一问题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制约因素。

2、我国环境质量有可能继续下降、恶化

由于我国的经济总量仍将扩大,经济增长需要资源、原材料和能源的投入,在技术水平、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方面没有发生质的飞跃的前提下,废物排放量将会持续增长。

第二部分环境污染与人

一、当今热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严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受到破坏,酸雨危害频繁。

2、森林植被面积较少,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日趋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

3、淡水资源危机,江河湖海污染严重。

4、有毒化学品污染有增无减。

二、环境问题的实质、类型特点

(一)实质

环境问题实质上是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

除了自然灾害以外都是伴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特别是与人类经济发展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分类

环境问题可分为两类:

1、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环境问题)

中国与世界人均自然资源比较

国土耕地淡水森林草地煤石油铁矿

世界人均100%100%100%100%100%100%100%100%

中国人均33%32%28%14%32%46%32%50%

三、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一)空气污染与防治

1、大气污染物从哪里来?

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和卤族元素等)及颗粒物(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

它们的主要来源是燃料燃烧、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过程产生的废气。

前两者是固定污染源,往往量大而集中;

后者(汽车、火车、飞机等)属于流动污染源,它小型分散、数量众多、来往频繁,排出的污染物总量也很可观。

2、大气污染物来源

大气污染物种类同能源结构、工业结构有密切关系。

燃煤的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燃油的主要污染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汽车主要排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全物。

工业生产过程因行业不同,排放各种不同的无机和有机气体及有毒金属粉尘等。

3、大气污染的种类

(1)还原型大气污染—伦敦烟雾型

(2)氧化型大气污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3)混合型大气污染—日本四日市大气污染

(4)特殊性大气污染—小区域局部地区

4、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卢呼吸道疾病;

对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抑制,生长不良,抗病抗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

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的辐射。

据资料表明,城市太阳辐射强度和此外线强度要分别比农村减少而导致城市佝偻发病率的增加;

大气污染物能腐蚀物品,影响产品质量;

近十几年来,不少国家发现酸雨,雨雪中酸度增高,使河湖、土壤酸化、鱼类减少甚至灭绝,森林发育受影响,这与大气污染是有密切关系的。

(1)某些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煤烟能引起支气管炎等。

如果煤烟中附有各种工业粉尘如金属颗粒则可引起相应的肺尘等疾病。

硫酸烟雾对皮肤、眼结膜、鼻粘膜、咽喉等均有强烈刺激和损害。

(2)儿童对大气污染最敏感

近日通过鉴定的《兰州市大气污染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研究》课题表明,儿童年龄越小,大气污染对其影响越大。

5、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1)烟尘控制技术

(2)技术装置

A.干式机械除尘装置

B.湿式除尘装置

C.过滤式除尘装置

D.电除尘装置

E.二氧化硫的净化装置

(二)水污染与防治

1、水体的含义

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复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

它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溶解物质、悬浮物、底泥、水生生物等。

水与水体是两个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从水体概念去研究水环境污染,才能得出全面、准确的认识。

2、水体的自净和水体污染

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从而不断更替和获得自身净化。

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经扩散、稀释、沉淀、氧化还原、分解等物理化学过程及微生物的分解、水生生物的吸收等作用后,浓度自然下降,这就是水体的自净作用。

这一过程还包括水中的一氧碳、硫化氢等气体向大气释放和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的过程。

水的自净与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如降雨量、径流量、潮汐、水体更替周期有关。

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一旦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恶化,达到了影响水体原有用途的程度,这时可以说,水被污染了。

地球各种水体的循环更替期

3、水体中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水污染物可分为四大类:

无机无毒物:

酸、碱、一般无机盐、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

无机有毒物:

重金属、砷、氰化物、氟化物等;

有机无毒物: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

有机有毒物:

苯酚、多环芳烃、PCB、有机氯农药等。

有机物污染的特征是耗氧,有毒物的污染特征表现为生物毒性。

⑴水体化学污染物

①需氧污染物

地表水的溶解氧含量,一般不低于4毫克/升,国外一些地区依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等指标的不同,将河流水质进行分类,如下表所示。

河流分类

②重金属

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

它们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相互转化和分散、富集过程(即迁移)。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

a除被悬浮物带走的外,会因吸附沉淀作用而富集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成为长期的次生污染源;

b水中各种无机配位体(氯离子、硫酸离子、氢氧离子等)和有机配位体(腐蚀质等)会与其生成络合物或螯合物,导致重金属有更大的水溶解度而使已进入底泥的重金属又可能重新释放出来;

c重金属的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不同。

其形态又随pH和氧化还原条件而转化。

d其危害环境方面的特点是:

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

可被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慢性路线;

可在人体的肾、脾、肝内累积,抑制精氨酶的活性;

可抑制细胞内谷胱甘肽还原酶,导致高铁血红蛋白,可能致癌。

③一般有机物

a油类油类已成为水体,特别是海洋污染的主要物质。

石油进入水体,除了挥发一部分外,在水面形成油膜(低分子烃类可溶于水),由于风浪作用,又可生成乳化油(其油滴平均直径约0.5~25微米)。

油能粘住鱼卵和鱼,降低孵化率并使鱼畸形、死亡。

如海水中含油100毫克/升,可使95%的美洲大海虾幼体于24小时内死亡(LD50为1毫克/升);

含油0.01毫克/升可使鱼虾贝类有石油臭味。

油类还会附海兽和鱼类的呼吸器官,使其窒息而死。

总之,油类会降低水生生物的品质和数量,影响水资源的。

b酚类属于可被天然分解的有机物。

其分解速度取决于其结构(单元酚分解较二元酚、三元酚易)、初始浓度、微生物条件、温度、曝气条件等因素,酚类生物分解最适宜的水温是15~25℃。

c氰化物天然水体对氰化物有较强的自净作用。

我国各地有氰电镀废水含氰经常为30~35毫克/升;

某些焦化厂粗苯和纯苯分离水含氰1~96毫克/升;

化肥厂煤气洗气水含氰180毫克/升。

④酸碱及一般无机盐类

酸主要来自矿坑废水、工厂酸洗水、硫酸厂、粘胶纤维、酸法造纸等,酸雨也是某些地区水体酸化的主要来源。

碱主要来自造纸、化纤、炼油等工业。

酸碱污染不仅可腐蚀船舶和水上构筑物,改变水生生物的生活条件,还可大大增加水的硬度(生成无机盐类),影响水的用途,增加工业用水处理费用等。

⑤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化合物。

主要来源是化肥、农业废弃物、生活污水和造纸制革、印染、食品、洗毛等工业废水。

如,城市居民每人每天排放污水中的氮约50克。

美国生活污水中50~75%的磷是洗涤剂产生的(一般洗衣粉中含有10~35%的三聚磷酸钠Na5P3O10)。

植物营养物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营养化程度与磷、氮含量关,磷的作用大于氮。

一般业说,总磷和无机氮分别超过20毫克/米3,300毫克/米3,就可以认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

有人建议,氮和磷的最大允许浓度分别为10和300毫克/米3。

⑥其它化学污染物

(三)有毒化学品污染与防治

危害主要表现在:

一是环境荷尔蒙类损害。

二是致癌、致畸、致突变化学品类损害。

三是有毒化学品突发污染类损害。

(四)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

1、固体废弃物的概念和分类

固体废弃物通常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通俗地说,就是“垃圾”。

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和农业废弃物。

⑴城市生活固体废物

⑵工业固体废物

⑶农业废弃物

2、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⑴污染水体

⑵污染大气

⑶污染土壤

⑷侵占土地

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

⑴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目标

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⑵ 一般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办法

a 压实技术

b 破碎技术

c 分选技术

d固化处理技术

e 焚烧和热解技术

f生物处理技术

⑶ 终态固体废物的处置

一般可分为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两大类。

(五)土壤-生物污染与防治

1、什么是土壤-生物污染?

人类活动的各种废物,排入土壤,或通过大气、水体和生物间接向土壤输入,当排入或输入土壤—生物系统的污染物到达一定数量时,使土壤-生物系统的成分、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就称为土壤-生物污染。

2、形成原因

主要来自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和有机氯农药的广泛施放。

3、防治措施

⑴发挥土壤的净化作用

⑵防治肥料的污染,应从肥料的使用抓起。

⑶防止农膜污染

(六)噪声污染与防治

1、什么是噪声污染?

噪声是指对人而言不需要的声音。

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活动而不是自然现象引起的。

城市环境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交通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

3、防治措施

为实现国家”九五”环境保护目标和2010年长远目标,环境噪声污染控制的目标是:

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到2000年保持在1995年水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污染程度不再恶化;

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提高10个百分点,重点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60%。

按照我国环境噪声污染控制管理的现状和实际需求,“九五”,期间环境噪声污染控制工作的主要思路是:

以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为重点,同时加强对建筑施工噪声和工业噪声的管理,减少环境噪声扰民,积极建设和规范管理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使重点城市环境噪声总体水平不再恶化,力争部分城市和地区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七)电磁辐射和热污染与防治

1、电磁辐射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

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电磁污染。

辐射主要来源于电脑、移动电话:

居室中电视机、音响、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

工、科、医疗电器设备及VDT,广播电视发射塔、各种微波塔、雷达和移动通讯基站、高压输变电线路及设备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

电磁辐射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最大危害之一。

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3、电磁辐射的防治

⑴ 安设电磁屏蔽装置,使有害的电磁频率降低到允许范围内。

⑵ 其它综合性的防治对策,比如合理布局,使电磁辐射源远离居民稠密区;

改进电气设备;

在近场区采用电磁辐射吸性材料或装置;

实行遥控和遥测,提高自动化程度等。

(八)酸雨污染与防治

1、酸雨及其分布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

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

亚洲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较快的地区,并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

亚洲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较快的地区,并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

2、酸雨的成因

大气中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来源。

二氧化硫的自然来源包括微生物活动和火山活动,含盐的海水飞沫也增加大气中的硫。

自然排放大约占大气中全部二氧化硫的一半,但由于自然循环过程,自然排放的硫基本上是平衡的。

人为排放的硫大部分来自贮存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的硫,在燃烧时以二氧化硫形态释放出来,其他一部分来自金属冶炼和硫酸生产过程。

随着化石燃料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全世界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在不断增加,其排放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产生了全部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的90%。

天然和人为来源排放了几乎同样多的氮氧化物。

天然来源主要包括闪电、林火、火山活动和土壤中的微生物过程,广泛分布在全球,对某一地区的浓度不发生什么影响。

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人口密集的地区。

机动车排放和电站燃烧化石燃料差不多占氮氧化物人为排放量的75%。

世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1950-1993)

世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氮氧化物(1950-1993)

主要发达国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情况(万吨)

3、酸雨的危害

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损害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

⑵腐蚀建筑材料及金属结构

4、控制酸雨的国际行动与战略

⑴对原煤进行洗选加工,减少煤炭中的硫含量;

⑵优先开发和使用各种低硫燃料,如低硫煤和天然气;

⑶改进燃烧技术,减少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产生量;

⑷采用烟气脱硫装置,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⑸改进汽车发动机技术,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九)旅游污染与防治

1、什么是旅游污染?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专门作出报告,列出了旅游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首先是污染。

旅游污染主要有:

⑴ 大气污染。

⑵ 水体污染。

⑶ 旅游设施泛滥。

⑷ 资源破坏。

造成旅游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旅游地(景区、景点)超载。

因此,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对游客给予种种限制,甚至关闭。

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人的体温以及各种微生物、藻类、苔藓、地衣等低等生物,随着游人带到文物古迹地区,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从而危害了文物古迹本身。

加强游客的环境意识教育,保护环境,保护文物古迹,采取一定的措施,使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问题统一起来。

(十)室内污染与防治

1、什么是室内污染?

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室内的一些装修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目前,室内装饰污染物主要是甲醛、苯、氨和放射性物质(如氡)这四种。

2、防治措施

如何减少和排除这些有毒的致癌物质呢?

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从源头开始预防。

首先,购买装饰材料最好选用环保材料;

其次,在装修前应对拟用材料进行检测;

还有是装修后新居室至少要放置半月后才入住,必须经常通风、换气;

同时,还要放有效的空气净化器,或摆放某些植物、花卉予以吸收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四、环境污染对人的危害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

(1)急性危害:

污染物在短期内浓度很高,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

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

如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等。

(3)远期危害: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

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

物理因素,如放射线体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白血病、肺癌等,生物学因放,如热带性恶性淋巴瘤,已经证明是由吸血昆曳传播的一种病毒引素的。

化学因素,根据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达1100余种。

第三部分环境保护与人类的前程

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张衡:

《灵宪》

我们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了它。

—联合国: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一、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的三个路标

1、第一个路标——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

2、第二个路标——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发大会

3、第三个路标——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二、中国:

发展与环境

1、中国面临环境问题的双重挑战

第一、实际额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形成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压力。

第二、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的伟大成就,是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的,长期的历史性的开发积累了严重的不良环境后果,环境资源库的严重赤字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沉重包袱。

第三、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仍处于贫穷和不发达状态,而贫穷是和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

2、中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

(1)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2)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3)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亟待解决

(4)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扩展

(5)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

(6)植被破坏加剧

(7)土地荒漠化在发展

(8)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

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新世纪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永恒主题的主要内容之一!

新的人类文明已经来临。

但它的实现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先诠释的观念,该观念不仅在世界各国引发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WC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