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4472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Word格式.docx

《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Word格式.docx

在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大力推进项目工作和基建投资等措施带动下,投资增速快速下滑势头明显缓解,1—10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较年初仅回落1.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2014年同期和全国分别收窄1.8和2个百分点。

投资资金来源三季度以来逐月回升,前10个月重点项目投资超序时进度9.9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近两年保持在12%以上,前三季度增幅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2位,农村消费、网上销售等增长势能强劲,为全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出口降幅在促外贸稳增长政策刺激下进入三季度后明显收窄,1—10月份,全省进出口、出口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2.1、4.4个百分点。

图2近年来安徽投资和消费增速

2.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持续加快

随着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前10个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十大高成长产业产值增幅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3.3、8.9和5.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正在由“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重点项目领域产业类项目投资较快,其中农林、高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已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前三季度,服务业发展提速,增长10.2%,增幅高于GDP、工业1.5个百分,占GDP比重由2014年同期的34.3%提高到36%。

对外经济从数量增长向结构升级转变,1—10月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7.6%,占比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出口增长1.6个百分点;

制造业、服务业(除房地产外)吸收外资增速分别高于全部利用外资增速12.4、3.5个百分点。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吸收外资增长29.2%,占比提高2.9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吸收外资增长5.8个百分点。

3.增长质量稳步改善

受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快速增长拉动,工业利润增速逆势上扬,1—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8.7%,比上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国10.7个百分点,居中部第1位。

财政收入随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孕育、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增长态势好于预期,各季度末全省财政收入分别增长6.2%、9.3%和10.7%,呈逐季上扬趋势。

收入质量良好,前三季度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达71.8%,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一直保持中部领先。

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至9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5.77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88.5%,超过序时进度,应届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较好,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三个季度呈稳步下降趋势。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4%,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工业节能目标。

4.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前三季度,全省规上民营工业增长10.5%,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1.8%,比上半年高3.5个百分点,成为我省工业增长的活力源泉。

进一步开放相关领域,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等措施加速民间投资活力释放,前10个月,民间投资增长18.2%,占全部投资比重达72.2%,较2014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

双创政策加速推进落实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的全面推进,极大促进了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前三季度新登记企业增长13.1%。

受农民收入增长和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宽带下乡等政策刺激,乡村消费快速增长,成为扩大内需的新生动力。

前10个月,全省乡村限上零售额增长13.8%,高于城镇6.1个百分点。

限上批发零售业实现网上销售额增长80.8%,比前三季度提高5.7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个百分点。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初见成效,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直接融资2156亿元,位居全国第10、中部第1位,同比增长68.8%。

尽管当前安徽经济运行总体健康平稳,但新旧动力转换阶段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是投资后劲不足,前三季度,全省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数和计划总投资额同比分别下降28.2%和23.3%。

二是企业经营困难增多,运营成本持续上升,截至10月,规模以上亏损企业增长8.1%,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9.8%,亏损额增长31.8%;

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用增长11.7%,占企业流动资产的37.8%。

三是行业地区分化加剧,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增速较快,煤炭等能源原材料行业继续回落,淮南、淮北等资源型城市面临困难增多。

此外,全球贸易低迷和国际比较优势弱化影响下,外贸增长和引资难度都在加大。

二、2016年外部环境总体稳定

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疲弱复苏态势。

国内经济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变,宏观经济仍将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

国际国内环境总体稳定,全省经济发展的机遇更为突出,随着调转促“4105”计划的全面推动,新动力和新优势正不断孕育。

1.世界经济在分化中缓慢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当前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主要特征表现为增速放缓、政策分化、转型变动、不确定性有增无减。

2015年前三季度,美欧经济温和复苏,但一些大型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俄罗斯和巴西)陷入深度衰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年初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6日下调了2015、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预计将分别增长3.1%和3.6%,比7月时的预测值各下调了0.2个百分点。

2016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缓慢复苏,但进程不均衡。

发达国家预期将维持温和复苏态势,其中,美国失业率已降至历史正常水平,复苏势头强劲。

受益于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和宽松政策效应的发挥,在劳动力市场的逐步改善和内部需求的推动下,欧元区、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有望延续经济复苏进程。

新兴市场经济体将于2016年有所回升,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巴西以及拉美和中东一些国家的衰退程度将减轻或经济状况正常化,发达经济体的持续复苏带来的溢出效应,以及对伊朗制裁的放松。

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多。

近期美国启动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预计2016年将有多次加息可能,英国预计也将迎来近年来首次加息,而欧、日仍有扩大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各国货币政策分化进而可能引发国际资本流动加大、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新兴经济体脆弱性增加、黑天鹅频出等不确定性风险。

同时,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可能给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出口国带来负面影响。

2.我国将继续对经济发展精准实施定向调控,国内经济保持稳定运行趋势

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GDP增长6.9%,这一增幅较2014年全年和2015年上半年分别回落0.3和0.1个百分点,但从部分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发现,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大幅度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稳步提高,宏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趋缓、稳中向好态势。

四季度,随着稳增长政策的继续显效,经济增速可能回稳,预计全年GDP增长7%左右。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经济发展会面临下行压力,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变。

国内将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对经济发展精准实施定向调控,把“五大发展理念”融为务实举措,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重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有力度。

进一步实施以结构为导向的积极财政政策仍有相对较大的空间优势,实行减税政策,将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

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公共产品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强PPP项目的落地,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注重灵活适度。

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同时高度重视结构性工具的使用,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三是投资的关键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2015前三季度,国家发改委累计审批核准固定资产项目218个,总投资1.8万亿,涉及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社会事业、高技术和信息化等领域,将为稳增长提供新动能。

四是对外开放将向更高水平推动。

以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大力推动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外贸向“优进优出”转变,拓展发展新空间。

五是加大推进改革落地。

将大力推进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养老保险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推动社会生产力整体改善。

展望2016年,随着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效应的逐步发挥,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以及国家区域战略的逐步实施,经济发展的活力将进一步激发,推动国内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全年有望保持6.5%以上的增长。

3.全省经济发展的机遇更为突出,新动力和新优势正不断孕育

2015年以来,全省经济筑底回稳态势明显,尽管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但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发展的机遇更为突出。

一是国家战略的机遇。

安徽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节点,随着中部崛起新十年规划的颁布实施,安徽能在国家区域战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致力于东中西互动合作,加速各类资本和创新要素的集聚。

二是我省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将推动产业结构加快升级。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着力点、以各类产业投资基金为杠杆的发展举措,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三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机遇。

我省列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借力国家支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政策利好,有利于推动全省创新资源的集聚和重大创新平台的建设,加快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是发展的后发优势。

2014年我省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4.9%,城镇化率低于全国5.2个百分点,加快发展的后发空间仍然很大,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入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将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

三、2016年安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展望2016年,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应的逐步发挥,全省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GDP增长8.5%以上。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整体来看,工业经济仍处于平台整理期,传统产业支撑减弱,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发展和壮大阶段,支撑作用趋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将推动工业企业的改造升级和技术创新,带动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及信息化技改投资增速快于全部投资5个百分点。

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的实施,将推动和引导企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推动我省智能语音、新型显示、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新时期。

但煤炭、钢铁、建材、有色、能源等资源型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将长期存在,PPI尤其是资源类产品价格的持续走低,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投资意愿明显下降,对全省工业增长的支撑趋于减弱。

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从全国来看,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形成,三产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省发展趋势也与全国基本一致。

服务业发展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服务型消费取代物质型消费成为消费的主体,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等服务业市场前景广阔。

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的积极培育,特别是农业物联网和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广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随着全省服务业集聚区的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将显著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有效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一是基建投资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一方面,PPP项目开标量有望显著增加。

1800亿元PPP融资支持基金的设立以及后续一系列更明确和积极的政策支持措施的制订与完善,将加快PPP项目的推进步伐。

截至10月底,我省已建立PPP项目储备库,入库项目总投资近3800亿元,其中127个项目纳入国家项目库,总投资2068亿元,涉及水利、交通、公共服务、市政、生态环境等领域,同时地下管廊、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能源互联网)、海绵城市等将成为基建投资新的重点领域。

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计划通过发行“专项建设债”建立“专项建设基金”补充地方建设项目资本金,预计有望撬动4倍以上的其他资金投入,加快公共项目执行和建设。

我省已初步建立“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库,入库项目总投资约2万亿。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引江济淮、商合杭铁路、皖江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等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将加快推进。

二是房地产投资有望企稳。

2015年以来,房地产方面政策基本已达历史最宽松状态,这些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回暖,同时,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也有助于房地产开发投资企稳回升。

消费市场总体平稳。

城乡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预计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平稳。

国家出台的六大消费工程包,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和促进消费升级。

消费结构正在向“学乐康安美”等新五大需求方向升级,其比重将不断提升。

“宽带提速降费”、新能源车补贴、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降低部分消费品消费税等,有助于促进相关领域消费增长。

“普遍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将催生母婴医疗、玩具、汽车、早教等行业消费需求的增加。

随着宽带电信向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普及、农村电商的加快发展,将进一步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同时,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有助于带动家居、家电、装修建材等产品消费增长。

四、几点建议

深入领会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我省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落实,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发挥有效投入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加快建设人才高地,强化开放合作,确保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取得实效,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需要进一步从供给侧入手,强化自身创造新供给能力。

一是扩大有效供给。

培育发展新产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

推动脱贫攻坚,加大资金、政策等投入力度。

二是依靠市场手段,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实现生产要素重新优化配置。

三是全面落实企业减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加大财政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

四是稳定金融生态环境,优化资金要素供给,提高股权融资比重,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深挖内需潜力,发挥好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努力提振消费需求。

一方面,精准加大有效投入稳增长。

一是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做好项目谋划,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十三五”的发展战略和思路,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围绕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加强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充电桩等领域的项目谋划。

二是充分发挥省级和市级配套产业发展基金作用,通过基金参股、推广PPP模式、实施“借转补”和事后奖补等方式,强化重点产业领域内投资。

力争在每个市都谋划建立至少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形成新兴产业突破口。

三是立足“空间换时间”,加大对皖北地区、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强化道路、铁路、水利、棚改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皖北地区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围绕需求动力转化,培育新型消费热点,发展新兴业态,实现消费升级。

大力发展新型消费和服务业,改变消费理念,发展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加速推进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新型消费。

鼓励本省企业开展产品创新供给。

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构建全省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推动物流等相关服务体系建设。

针对日益增长的农民工进城落户需求,深化户籍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高住房需求,加快房地产去库存。

3.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安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放不足,人才效益不高,同时存在着就业结构性矛盾。

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强化人才领域的配套建设。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制度规则。

二是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发挥政府融资担保体系的作用,建立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加快创业平台建设。

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

在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

以各类创业空间为载体,加快构建支持创业的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4.强化开放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以大开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我省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节点作用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省内区域板块联动仍然需要强化,南北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园区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

对外开放在金融、服务、人才、制度等“软件”层面创新不足。

我省要加快区域联动发展,一是加快与周边省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积极落实长江经济带,加快构建长三角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区域信用、金融、通关等社会服务一体化建设。

二是加强皖江地区与皖北地区合作发展,继续以合作共建园区为载体,建立合作共赢的合作激励机制,不断强化皖北地区加速崛起的核心动力。

三是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建立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委省协同机制,制定扶持激励政策,建立动态更新的重点项目库,支持和鼓励全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支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以大开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审稿:

余群彭木生)

(执笔:

王莉莉孙韩刘爱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