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第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4351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大理州第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大理州第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大理州第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大理州第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大理州第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州第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云南省大理州第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州第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大理州第三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

B.詹姆士一世、查理二世、克伦威尔

C.詹姆士一世、查理二世、威廉三世

D.查理一世、詹姆士二世、威廉三世

5.尽管普罗泰格拉在雅典传播自己的雄辩术和哲学思想,使自己有了很高的声望;

但是他还是因说“神不可知”而被驱逐出雅典。

被驱逐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雅典()

A.尚缺乏言论自由的民主环境

B.民主政治尚未摆脱宗教影响

C.仍然以神为一切考察的中心

D.公民对城邦具有强烈责任感

6.以下序列中,反映近代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的一组是()

A.《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

7.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致之处是()

A.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B.君主都是国家元首

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8.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但帝国的行政人员很少。

公元1世纪初只有百人左右,这百人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精简机构后提高行政效率

B.万民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C.公民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D.帝国强大的军队提供了统治保障

9.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A.东渡黄河B.北渡长江

C.跨越陇海线D.挺进大别山

10.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31条规定: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这一规定说明()

A.地方可以根据实际,自行选择何种制度

B.使“一国两制”实践有了宪法保证

C.特别行政区不必遵循国家宪法,可自定法律

D.依法治国将在特别行政区实施

11.马克·

吐温在《竞选州长》中描写自己因为名声好而且“生平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人的事”而信心十足地参加纽约州州长的竞选。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后来的报纸揭露了他一系列罪行:

伪证罪(有34人作证)、盗窃、毁谤、酒疯子、贿赂犯、讹诈犯、拐尸犯,而且都有人证!

在一次民众大会上,有9个不同肤色的小孩子抱着他的大腿叫爸爸。

马克·

吐温的描述主要是为了()

A.发泄个人对选举的不满

B.揭露美国民主的虚伪性

C.批评美国民主制的弊端

D.批评美国社会缺乏诚信

12.联合组成同盟会的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①兴中会 ②华兴会 ③强学会 ④光复会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②

13.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表明了美国公开与苏联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了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4.“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者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里描述的侵华战争结果是()

A.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得天津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C.割让了台湾给日本

D.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5.1961年8月13日,当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

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东西德国经济水平的差异

B.美苏两国的冷战政策的产物

C.东西德国民族矛盾激化

D.二战达成的协议

16.乾隆时入阁协办批本的程晋芳曾感慨道:

“旁观者谓密务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

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

”据此可以得出(  )

A.军机处并未完全取代内阁的职能

B.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

C.内阁处理的政务不如军机处重要

D.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

17.“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

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A.《天津条约》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8.1945年,毛泽东应邀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①为内战做准备②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③讨论停战问题④为争取国内和平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9.“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该条约内容与哪次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王康在其《十月革命90年救赎、悲剧与启示》中说:

“十月革命既是彼得大帝以后俄国效法并赶超西方所引发的所有社会关系、思潮、事变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方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造成的诸种历史动因在俄国激起的回应。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十月革命是彼得大帝效法西方的结果

B.十月革命是西欧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

C.十月革命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D.十月革命是启蒙运动带来的必然结果

21.下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所作的一幅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着一张崭新的选票,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

此宣传画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形成()

学&

科&

网...学&

网...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22.“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

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

A.联合国的建立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欧洲共同体的形成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23.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24.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你推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D.《南京条约》

25.孙中山在1906年12月说:

“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

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

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这是在解释()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26.下列三幅图片,图1为一位德国老人在汉诺威一处投票站参加选举投票,图2为奥巴马向民众介绍自己的施政方针,图3为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拿破仑法典》。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体现了选民的选举权

B.图2表明美国选民具有知情权

C.图3中法典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三项成就源头均是古希腊民主

27.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的欧洲援助计划被丘吉尔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也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是()

A.该计划的长远目的是控制欧洲国家

B.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

C.其深刻的政治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

D.极力遏制和打击高涨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28.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29.下面是英国输入中国的货物统计表。

造成该表所反映的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农民穷困,购买力低

B.鸦片走私泛滥,白银外流

C.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低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30.《荀子·

儒效》中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D.君主专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1.材料一虽然四大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但盟国之间早先已达成协议对战后德国采取协同政策。

各大国都同意德国应该付出战争赔款。

赔款主要是支付给苏联。

在战争结束时,美国人却很快有了新的主张,希望推动德国的经济重建,以此来加速欧洲的复兴,并削减欧洲对美国财政援助的依赖,英国人、法国人对此也予以支持。

于是在1948年6月突然废除已严重贬值的旧德国马克,按一比十的比率发行新的德国马克。

事前没有就此得到征询的苏联人予以反对,因为这样做就违反了战时达成的将德国作为一个单一经济体的协议。

作为报复手段,他们(苏联)封锁了所有通往柏林的公路和铁路。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然而正是从柏林封锁这一东西方在战后第一次最为严重的冲突与较量中,人们也看到了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首次发挥了作用。

苏联对柏林的封锁始终只限于水、陆交通,而开放着空中的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施行;

而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接触对水陆交通的封锁,双方都给对方留有余地,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避免冲突的升级。

……1949年5月23日在巴黎召开四国外长会议,讨论有关德国的问题和由于柏林形势而发生的诸问题,包括柏林的货币问题在内。

于是到5月12日零时,西方的车辆通过占领区的分界线,历时11个月的封锁取消。

——摘编自彭树智《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柏林危机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苏为解决柏林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

32.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七子之歌》。

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请回答:

(1)《七子之歌》中的七子除港、澳、台三地外,还包括()

①威海卫②广州湾③旅顺④大连⑤青岛⑥胶州湾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

(2)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我国政府的“一国两制”方针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措施有何不同?

(4)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33.下图是1945年以来,德国版图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版图变化的原因。

(2)谈谈你对德国版图变化的认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

地方官)。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

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

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郡县之法,已在秦先。

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1)柳宗元说“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中的“六合”是什么意思?

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其中的“二千年”指的是哪一段二千年?

(2)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柳宗元关于秦朝成败得失的基本观点。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柳宗元和王夫之就郡县制的评说有什么共同点?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秦朝建立郡县制的历史背景。

35.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

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

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材料三“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18世纪中叶,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4)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