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规范》答疑二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4286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规范》答疑二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混凝土规范》答疑二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混凝土规范》答疑二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混凝土规范》答疑二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混凝土规范》答疑二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规范》答疑二Word格式.docx

《《混凝土规范》答疑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规范》答疑二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规范》答疑二Word格式.docx

《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建筑技术规程》(修订前编号为JGJ/T13—94)中有相关规定,设计时可以

参考。

62.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考虑了墙梁组合作用,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

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是否可以考虑共同作用对地震作用进行折减?

从试验室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看,墙梁组合的使用十分明显,但其受力状况也是非常复杂

的,考虑到实际地震作用与试验有偏差,大震时墙体严重开裂,托墙梁与非抗震的墙梁受力状态有

所差异,当按静力的方法考虑有框架柱落地的托梁与上部墙体的组合使用时,若计算系数不变会导

致不安全,应调整计算参数。

从偏于安全和简化计算方面考虑,抗震规范在7.2.5条的条文说明中

给出了当托墙梁上部各层墙体不开洞和在跨中1/3范围内开一个洞口的情况下,弯矩计算的简化、

偏于安全的方法。

对托墙梁剪力计算时,由重力荷载产生的剪力不折减。

63.今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巴楚两县发生6.8级地震,从这次地震的房屋震害情况看,对抗震设防

及建筑抗震设计工作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

从今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巴楚两县发生6.8级地震的震害调查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在实际工程的抗

震设计和抗震设防工作中借鉴:

⑴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搞好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

对原有的未经抗震设防的工程采取正

确合理的抗震加固方法,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

⑵建筑施工质量对建筑抗震防灾效果有重大影响;

⑶村镇建设中的抗震防灾工作应高度重视,农村自建住宅的综合抗震能力应加强;

⑷从许多设有托墙梁的砌体结构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倒塌等震害实例来看,建筑设计应符合概念设计

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64.结构基本周期、结构自振周期与设计特征周期、卓越周期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按照行业标准《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T97—95)的有关条文,自振周期是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

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设计特征周期是在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

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

基本周期是指结构按基本振型完成一次自

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卓越周期是根据覆盖层厚度H和土层剪切波速V按公式T=4H/V计算的周期,表示

场地最主要的振动特性。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与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密切相关,建筑物的自振周期是主要的动力特性,与

结构的质量和刚度相关。

国外的震害经验表明,当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相等或接近

时,建筑物的震害较严重。

研究表明,由于土在地震时的应力—应变关系为非线性的,在同一地

点,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周期并不是不变的,而将因震源机制、震中距离的变化而不同。

抗震规范对结构的基本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之间的关系不做具体要求。

65.采用桩基或进行诸如CFG桩等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后是否改变场地类别?

按照抗震规范2.1.7条对场地的定义,场地的范围通常是指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场地不同于

地基。

故用搅拌桩(水泥固化剂桩,类似CFG桩)及桩基处理后,对整个场地的反应谱特性影响不

大,不改变场地类别。

66.举例说明若考虑双向水平地震的扭转让效应时,求出的地震作用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参与作用的

组合?

根据强震观测记录的统计分析,两个方向水平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不相等,二者之间的比值约为

1:

0.85,而且两个方向的最大值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刻,因此采用平方和和开方计算两个方向地震

作用效应的组合。

所谓地震作用效应,是指两个正交方向地震作用在每个构件的局部坐标方向产生

的效应。

抗震规范5.2.3条2款中规定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效应组合时,可按公式5.2.3-7和

5.2.3-8计算,即下列公式:

对x方向取SxEK=S2xx+(0.85Sxy)2或SxEK=S2xy+(0.85Sxx)2中的较大值;

对y方向取SyEK=S2yy+(0.85Syx)2或SyEK=S2yx+(0.85Syy)2中的较大值。

式中:

SxEK、SyEK—考虑扭转效应后x、y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

(包括弯矩M、剪力V、轴力N、扭矩T);

Sxx—x方向地震作用在局部坐标x1方向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

Sxy—y方向地震作用在局部坐标x1方向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

Syy—y方向地震作用在局部坐标y1方向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

Syx—x方向地震作用在局部坐标y1方向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

在结构计算中,一般需计算弯矩M、剪力V、轴力N、扭矩T,以x方向框架角部柱子为例(抗震墙和

框架梁以平面内受力为主,双向计算影响不大,结果一般无明显变化,对中柱和边柱的影响一般也

比较小),具体公式如下:

第一组:

Mx1=M2xx+(0.85Mxy)2,

Vx1=V2xx+(0.85Vxy)2,

Nx1=N2x+(0.85Ny)2,

Tx1=T2xx+(0.85T2xy)。

第二组:

Mx2=M2xy+(0.85M2xx),

Vx2=V2xy+(0.85Vxx)2,

Nx2=N2y+(0.85Nx)2,

Tx2=T2xy+(0.85T2xx)2。

按不利情况考虑时,若取最大弯矩,如果Mx1>Mx2,则组合时应取Mx1对应的这组值Vx1、

Nx2、Tx2,而不管如Vx1、Vx2谁更大的问题。

同理,取最大剪力时,则取最大剪力对应

的那组弯矩、轴力等;

取最大轴力时,则取最大轴力对应的那组弯矩、剪力等。

若结构完全对称无扭转现象,以及不属于扭转不规则的结构,规范不要求进行双向地震作用效应的

组合。

67.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时,如果地下室顶板不作为上部建筑物的嵌固点,那么建筑物的高度该

如何确定?

是从室外地面算起还是从基础顶算起?

按照抗震规范表6.1.1注1的说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

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的屋顶部分),因此按照表6.1.2确定房屋的抗震等级时,尽管地下室顶

板不作为上部建筑物的嵌固点,表中高度值仍是从室外地面算起。

68.抗震规范6.1.3条1款规定,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计算框架部分承受的

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

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适用高度增加的限值一般以多少为宜?

在这种情况下,适用高度增加以不超过20%为宜。

69.抗震规范第6.1.12条“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基础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震墙基

础,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能力”。

这一条文应如何理解并运用到结构设计中?

抗震规范此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地基土较弱,基础刚度和整体性较差,在地震作用下抗震墙基础将

产生较大转动,从而降低了抗震墙的抗侧力刚度,对内力和位移产生不利影响,。

实际工程中基础

的整体性与抗转动能力评价以定性为主,即抗震墙基础宜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钢筋混凝

土筏形基础等基础形式。

采用桩基时承台梁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要求。

70.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部位,应满足什么要求?

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了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的有关要求。

主要考虑柱在地上

一层的下端出现塑性铰而不是梁柱节点两侧的梁出现塑性铰。

通常采用提高地下室顶板梁受弯承载

力且增大地下室柱顶的受弯承载力的方法来考虑柱底的嵌固。

对于边柱和角柱,由于中有一面有梁,为满足该梁端截面实际弯距承载力不宜小于柱下端实际承载

力的要求,可采用增大梁截面,或不增大梁截面而增加梁配筋的方法。

实际工程应用时还应注意:

⑴边柱处应设有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无抗震墙或约束不太好时,边梁应采取增加箍筋等抗扭措施。

⑵地下室的现浇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且不宜有较大的洞口。

⑶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

的1.1倍(地下室柱子多出的纵向钢筋

71.按照抗震规范表6.3.7注5的说明,6度区抗震等级为4级的框架结构,柱轴压比是否也不应大于

1.05?

在抗震规范中,因为表6.3.7中只有抗震等级为1、2、3级的情况,在抗震等级为4级的情况下,对

框架柱的轴压比无要求(即延性可放松),但设计时应该满足如箍筋配置及加密等构造要求。

72.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地下的层数是否计入底框允许层数内?

若地下室嵌固较好(参见第30个问答),则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地下室的层数可不计入底框允

许层数内。

73.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纵向钢筋的钢筋等级有无要求?

因构造柱中的纵向钢筋属于构造要求的钢筋,只规定了最少根数和直径,对各个钢筋的强度等级均

应遵守。

74.抗震规范表7.3.3对抗震设计时的圈梁设置要求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1.3条对非抗震时圈梁的设置要求不尽相同,实际工程中应如何执行?

在抗震规范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两本标准中,对圈梁的设置要求分别针对的领域是抗震和非抗

震,所以要求也不相同。

工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执行。

75.底框过渡层构造一般可采用哪些加强措施?

考虑到过渡层刚度的变化和应力的集中,新规范7.5.1条增加了过渡层构造柱设置的专门要求,包

括截面、配筋和锚固等。

一般的加强措施包括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增设构造柱、构造柱的截面

不宜小于240mm×

240mm,箍筋间距不大于200mm,纵向钢筋7度时不少于4Φ16。

8度时不等于6Φ

16;

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的框架柱内,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

当纵向钢

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除满足锚固长度外,还应对框架梁相应位置采取增设吊筋、增设附加箍筋等

措施加强,包括设置必要的抗扭箍筋等。

76.抗震规范第9章中对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房的构件为什么没有划分出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是第6章对多层和高层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要求的一种划分。

根据结构类型、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房屋高度、设防分类及场地分类确定结构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在第9

章中对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部房已清楚地列出了不同烈度、不同场地的各种计算和构造措施要

求,加之无内力调整的要求,没必要划分出抗震等级。

77.抗震规范9.3.4条2款要求6度和7度时可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无筋砖柱,实际工程中可否不用十字

形而用T形的无筋砖柱?

9.3.4条2款要求6度和7度时可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无筋砖柱,主要是考虑在屋架或屋面梁的偏心受压

作用下,T形截面两方向计算的偏心距不同,有时不满足不配筋的要求。

78.抗震规范10.1.2条规定单层空旷房屋不设防震缝是什么道理?

第10章的条文是否也适用于钢筋

混凝土结构的单层空旷房屋?

单层空旷房屋是一组不同类型的结构组成的建筑,以常见的影剧院为例,一般包括单层的观众厅和

多层的前后左右的附属用房。

实际震害调查中发现,一般观众厅与前后厅之间、观众厅与两侧厅之

间不设防震缝的,震害较轻;

个别房屋在观众厅与侧厅之间设防震缝的,反而破坏较重。

根据震害

分析,进一步明确部部分布置要对称,避免扭转,各部分之间应加强连接而不设置防震缝,使整组

建筑形成互相支持和良好联系的空间结构体系。

尽管第10章的条文提到砖混结构的要求较多,但空旷房屋部分的条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也适用,这

就类似于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的附属披屋的情况,但需注意,在空旷房屋转角处不宜设置披屋,以

避免地震时扭转破坏。

79.如何判定结构是否属于扭转不规则?

当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

1.2倍时,判断为扭转不规则。

应用此原则时,应注意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为代数值以及刚性楼板假定。

80.抗震结构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抗震结构的工程地质勘察除应满足建筑静力设计的勘察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⑴根据实际需要划分对建筑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⑵提供建筑场地类别;

⑶提供岩土地震稳定性(如发震断裂、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性等)评价;

⑷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的建筑,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

和有关的动力参数。

81.对底部为多层框架,顶层为排架的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进行抗震设计时,有何要求?

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若顶层因设置大房间的要求,局部采用网架、屋架等大空间的屋盖型式,部分框架柱顶部变为排架柱,仍可按框架结构的有关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若下部框架到顶层全部改为排架结构,特别是对于多层工业厂房,因抗震规范主要针对的是民用房屋,此时可参考其它规范、规程进行专门研究。

82.钢筋混凝土短柱如何定义,短柱在结构受力中有何特点?

设计中该怎么处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内力计算值得到的剪跨比Mc/(Vcho)不大于2的柱,以及反弯点在柱子高度中部时且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Mn/h不大于4的柱称为短柱。

实际工程中还应注意由于实心粘土砖填充墙在窗间墙处以及框架结构楼梯间休息平台处形成的短柱。

短柱的变形特征为剪切型,在地震作用时,容易发生脆性破坏,引起结构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对于短柱其轴压比限值应比一般柱降低0.05,抗震等级为一级时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应使其剪力设计值满足规范式6.2.9-2的要求,构造方面箍筋应沿柱子全高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箍筋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时不应小于1.5%,梁柱节点核芯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上下柱端的较大值(梁的纵向钢筋可以计入)。

对于剪跨比小于1.5的柱要专门研究,如采取增设交叉斜筋、外包钢板箍、设置型钢或将抗震薄弱层转移到相邻的一般楼层等合理并经验证有效的构造措施,防止短柱剪切(或粘着)破坏,增加其耗能能力。

83.抗震规范6.2.10条1款中,框支柱的最小地震剪力计算以框支柱的数目10根为分界,若框支柱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相连,在计算框支柱的数目如何取值?

抗震规范6.2.10条1款中,框支柱地最小地震剪力计算以框支柱的数目10根为分界,此规定对于结构的纵横两个方向是分别计算的,若框支柱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相边连,则在抗震墙平面内的方向统计时柱不计入框支柱的数目,在抗震墙平面外的方向统计时柱计入框支柱的数目。

84.在进行抗震墙计算时,如何对边缘构件的尺寸进行控制?

抗震规范6.4.7条和6.4.8条规定了在进行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时,对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尺寸进行控制的要求,抗震墙边缘构件的长度至少为墙厚度的一倍,墙体厚度小于400mm时端柱至少的取400mm(延续89规范1.5至2倍墙厚度的要求)。

实际工程中约束边缘构件集中配筋的尺寸,可根据抗震验算的计算结果,在满足规范最小尺寸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所需要边缘构件的尺寸。

85.当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宽度小于框架柱宽度的二分之一时,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当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宽度小于框架柱宽度的二分之一时,除需要按抗震验算的有关条款进行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外,再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梁对框架节点核芯区的约束作用。

86.在7.3.1条表7.3.1在规定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应设构造柱,这里较小墙垛是如何定义的?

抗震规范此处较小墙垛一般是指宽度在800mm左右且高宽比小于4的墙肢。

局部小墙垛要增设构造柱是为了防止在遭受地震作用时过早破坏不能与其它墙一起共同工作,减低了整个墙体的受力性能,而加设构造柱可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87.为什么抗震规范7.1.8条2、3款要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框架—抗震墙层的侧向刚度比进行控制,为什么不允许底层刚度大于上部砖混的刚度?

抗震规范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框架—抗震墙层的侧向刚度比进行控制,主要目的是当发生地震灾害时,减少底部的薄弱程度,防止底部结构出现过大的侧移而导致建筑物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但若底层刚度大于上部的砖混结构刚度,则会因刚度变化的影响造成薄弱层转移

至过渡层,过渡层的延性不如底部,易遭受脆性破环。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框架—抗震墙层的侧向刚度比需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88.抗震规范在3.9.2条中对结构材料性能指标有最低要求,对砌体结构的砖和砂

浆的强度等级都有规定,在13.3.3条2款中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填充墙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规定不应低于M5.0,而对填充墙的砌体材料强度等级未作规定,实际工作中应如何掌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属于非结构构件的范畴,遭受地震作用而损坏后对主体结构的影响较弱。

在实际工程的抗震设计中,填充墙的砌体材料强度等级应能满足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自承重墙体的有关要求。

89.基本烈度小于6度地区的建筑,若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中有关条文的要求应为乙级,那么该建筑需进行抗震设计吗?

根据1994年12月1日实施的《建筑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38号)中第四十二条的规定:

“抗震设防地区是指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和今后可能发生破坏地震的地区”,该建筑所在地区地震烈度小于六度,故不需要进行抗震设计。

90.面积较大的商业建筑,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中有关规定属于乙类建筑,若设置抗震缝分成两个单元,每个单元按面积划,可属于丙类建筑,这样划分的设防分类是否可行,实际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将大型零售商场等商业建筑列为乙类,主要因为是大量人员集中的场所,地震时人员伤亡的可能性较大。

建筑面积较大的商业建筑,若设置抗震缝分成两个结构单元,因地震发生时梁部分结构同时发生破环的概率较小,每个单元按面积划分可属于丙类建筑,则可按丙类建筑进行设防分类。

实际设计中应注意,设置抗震缝分成的两个单元均应有单独的疏散出入口。

91.结构的薄弱层、软弱层、转换层、框支层的概念是什么?

薄弱层:

该楼层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软弱层:

该楼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三个楼层侧向刚

度平均值的80%;

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转换层:

该楼层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将上一层的竖向抗侧力构件(柱、

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本层向下传递;

框支层:

如果结构同一位置转换层以上为剪力墙,转换层以下为框架,那么转换

层以下的楼层为框支层。

92.在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上采用钢结构进行加层设计时有何要求?

在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上加层采用钢结构(包括轻钢结构),可分为两种情况:

⑴若加层的结构体系为钢结构,因抗震规范不包括下部为钢筋混凝土、上部为钢结构的有关要求,两种结构的阻尼比不同,上下部分刚度存在突变;

属于超规范、超规程设计,设计时应按国务院《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29条的要执行,即需由省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进行定。

⑵若仅屋盖部分采用钢结构,整个结构抗侧力体系仍为钢筋混凝土,则需按照规范的有关内容进行抗震设计和承载力验算。

此时尚应注意验算结构因加层带来的刚度突变等不利影响,必要时对原结构采取加固等措施。

93.按抗震规范6.1.10条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时,若有地下室时,是否仍从首层算起,地下室部分的加强部位如何设置?

+

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是指在抗震墙底部,包括的一定高度内,适当提高承载力

和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弯曲型和弯剪型结构的抗震墙,塑性铰一般在墙肢的底

部,将塑性铰及其以上的一定高度范围作为加强部位,其目的是在此范围内采取

增加边缘构件箍筋和墙体横向钢筋等必要的抗震加强措施,避免墙肢剪切破坏、

改善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

抗震规范6.1.10条规定了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范围,有地下室的房屋,在

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时,根据地下室顶板是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

固部位,分成以下两种种情况:

⑴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从首层向上算,按6.1.10条的规定取值,同时将加强

部位向地下室延伸一层(具有一层以上地下室的房室可仅延伸至地下一层,地下

二层以下可不按加强部位对待)。

⑵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根据震害调查发现,地震的震害在地表附近较严重,地下室震害较少,通常±

0处

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满足嵌固要求,若地下室无法满足嵌固要求,通常底下一层底

板处可基本满足。

此时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按该处向上算1/8的总高度及地

下一层加首层高度的较大值,且按不大于15m取值。

此时若有一层以上地下室不

必再向上延伸至地下的二层以下。

94.抗震墙边缘构件的箍筋应采用何种形式,阴影部分是否可用拉筋代替箍筋?

抗震墙墙肢两端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

类。

抗震墙墙肢的延性与受压区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即箍筋约束有关,抗震墙设置

边缘构件是避免墙肢在轴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

约束

边缘构件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暗柱、端柱和翼墙,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

的变形能力;

构造边缘构件相对约束边缘构件,其对混凝土约束较差。

约束边缘

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长度分别按抗震规范图6.4.7和图6.4.8的要求采用。

对于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图6.4.7)必须采用箍筋,阴影范围之外可以采用

箍筋或拉筋,但约束边缘构件的边界处应为箍筋。

对于构造边缘构件,在底部加强部位及抗震墙转角处宜用箍筋,构造边缘构件的

边界处应为箍筋,箍筋范围内的其他部位用拉筋即可。

95.抗震规范多层砌体房屋中多孔砖定义是什么?

为什么对6度区最小墙厚度为

240mm的多孔砖砌体房屋有比实心粘土砖房屋降低一层的要求?

烧结普通砖、空心砖、多孔砖的产品要求可按照有关国家标准《烧结普通砖》

(GB5101-2003,2003年4月29日发布)、《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GB13545-2003,2003年10月1日实施)、《烧结多孔砖》(GB13544—

2000,200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