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4253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

(3)世界性。

指现代文学由于时代的原因而纳入世界文学的范畴中。

它不是孤立的,是在吸收其他国家文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5、五四新文化运动P25-26答:

(1)开始的标志: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2)口号:

民主与科学(3)思想启蒙工作:

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4)本质:

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6、五四文学革命的历程及发展答:

(1)1915——1918年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首倡期”。

发端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这篇文章为文学革命发难之作。

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

随后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也相继响应,文学革命形成了一定的声势。

(2)1918——五四运动爆发,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发展期”。

在1917年,文学革命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声势,但反响并不强烈。

1918年3月,为了增强其反响,《新青年》发表了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信”。

(3)五四运动——1927年,是文学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时期,其重要标志是,新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纯粹的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发展的转折时期。

7、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八事)P26答: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8、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的“三大主义”P26答: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9、胡适的《尝试集》及其艺术成就P80答:

它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

(1)胡适《尝试集》的价值不在于它水平多高,而在于它的首创性、尝试性,带有浓重的尝试意味,也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的艰辛过程。

(2)《尝试集》收录1916—1920年间46首新诗。

真正走出半文半白、半新半旧的怪圈,《老鸦》《一颗星儿》《威权》《应该》《希望》《上山》等是理想的白话诗。

(3)《尝试集》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

(4)胡适的诗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说话要明白清楚”,“用材料要有剪裁”“要抓住最扼要最精彩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意境要平实”。

——“胡适之体”10、文学革命的实绩P28答:

(1)白话文全面推广。

五四后各地所办报刊都采用白话文。

1920年1月当时教育部颁布命令,国民学校低年级国文课教育统一用白话文。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以胡适和周作人为代表)(4)引人注目的文学作品:

小说—鲁迅为代表。

诗歌—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等。

11、文学革命的意义P28答:

(1)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传统文学思想加以否定,代之以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

(2)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3)在语言形式上,屏除了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和手法,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相联结,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

12、周作人的“人的文学”P27答:

周作人《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提倡“灵肉一致”的人道主义文学主张。

他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进而提出“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规定了新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影响了整个“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的走向。

13、新文学社团及其流派P34-35答: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

许地山、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

周作人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把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

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

(2)创造社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学生。

他们先后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月刊》《洪流》等十余种刊物。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后期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

(3)新月社是稍后出现的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社团。

1923年由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他们多系英美留学生。

新月社开始以聚餐会的形式活动,后来发展成新月俱乐部。

1928年以前的前期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在诗歌创作上卓有建树的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饶梦侃、孙大雨等。

(4)其他文学社团。

还有一些比较活跃的文学社团也各有自己的特点与贡献。

其中有①与文学研究会倾向相近的语丝社、未名社、莽原社等。

②与创造社倾向相近的有南国社、弥洒社、浅草—沉钟社。

③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的湖畔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1922年4月出版了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

他们被称为“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人”。

14、鲁迅生平简介及作品概述答:

(1)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与其胞弟周作人以“周氏兄弟”而闻名于“五四”时期。

三十八岁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始用“鲁迅”为笔名。

(2)关于鲁迅的作品鲁迅从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开始,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笔耕一生,留下大量著述,主要文学作品有:

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故事新编》。

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16部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事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

此外,还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15、鲁迅思想的特点答:

一、鲁迅思想的最独特之处,就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探索。

鲁迅表达思想的方式是批判,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

他不是正面构建,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而是反面批判。

鲁迅往往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揭示出人类社会、文明阴暗、残酷的一面。

二、鲁迅思想的时代性和超越性1、鲁迅对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非人性的批判。

在新文学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中,鲁迅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命题“仁义道德吃人”。

鲁迅又从日常生活和细节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进行批判2、鲁迅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奴性的批判。

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悲剧就一直跪倒在皇权的脚下,从来没有站起来过。

中国知识分子从来就是“亡我奴”。

鲁迅率先发现了这一秘密。

3、对人性的阴郁和残忍的认识。

《孔乙己》《祝福》等。

4、鲁迅的人生观可以用四个字概括:

自由意志。

人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自由意志的实现。

《过客》就是鲁迅人生哲学——自由意志的最充分的体现。

16、《呐喊》与《彷徨》的美学创作风格

它们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与眼光1、题材鲁迅从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本着“为人生”和“改良人生”的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重要题材。

2、眼光鲁迅在观察和表现他的小说的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

这就是他始终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包括农民和知识者)的精神的痛苦。

(二)“格式的特别”——“创作新形式的先锋”1、试验性借鉴西方小说的形式,独立创造建立起来。

2、多样性日记体、手记体、传记体、倒叙体、对话体等。

3、语言风格追求表达含蓄、节制、简约、凝练17、《狂人日记》P63-64答:

一、《狂人日记》的思想深度这篇小说是五四新文学的“总序”,体现彻底反封建总体倾向。

1、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从多层次展开。

首先理解封建礼教“吃人”,其次理解为什么说礼教“吃人”。

2、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精神二、独特的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

1、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在小说中是通过狂人形象来实现的。

2、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意蕴深厚的狂人形象。

狂人是一个既有现实性又有象征性的艺术形象。

18、《阿Q正传》P65-68答:

一、阿Q的形象:

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

一)、落后不觉悟的农民形象1、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2、深受封建观念毒害,狭隘保守,落后不觉悟。

3、对待革命的态度:

恨——喜——梦,阿Q式的革命。

二)、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

具体表现是:

1、妄自尊大。

2、化丑陋为荣耀。

3、化痛苦为幸福。

4、惧强凌弱。

二、精神胜利法的文化批判性国民劣根性的最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性。

1、对复古心理的否定。

2、对空想主义否定。

3、对“瞒”和“骗”批判。

4、对“羊与凶兽”的双重性格的批判。

三、精神胜利法与普遍的人性心理弱点。

1、是正常的心理调节机制。

2、作为精神弱点的精神胜利法。

3、涉及到普遍的人性19、说不尽的阿Q答:

阿Q和一切不朽的文学典型一样,是说不尽的。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去接近它,有着自己的发现与发挥,从而构成一部阿Q接受史,这个历史过程没有、也不会终结。

(1)在20年代启蒙主义思潮时期和30、40年代民族救亡思潮时期,都提出了“民族自我批判”的时代课题,阿Q成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

(2)50年代至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强调要对文学作品进行阶级分析,阿Q被视为“落后的农民”(或“农民”)的典型。

(3)80年代初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人们又从《呐喊》《彷徨》是“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的观念出发,给予阿Q新的解释,阿Q再一次被确认为“国民性弱点”的典

型。

(4)近年来,人们开始对阿Q性格的人类学内涵展开探讨,作出了另一种分析:

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难,在这个意义上说,精神胜利法的选择几乎是无可非议的。

鲁迅是不朽的,阿Q的意义也是说不完的。

阿Q是超越时代的。

20、20年代小说的三种类型P39-43答:

第一类是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体的“问题小说”第二类是以“文学研究会”为主体的“乡土小说”第三类是以“创造社”作家为主体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以及其他主观抒情小说一、问题小说

(1)含义:

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其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

最早给问题小说命名的是周作人。

(2)风格特征1、以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思想主题,提出人生和社会的诸多问题。

2、以现实人生为题材、以理想主义为基调,作品充满了哲理色彩。

3、通常是“只问病源,不开药方”4、是一种社会功利性小说,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弊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审美价值被削弱。

(3)代表人物:

庐隐《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一封信》《灵魂可以卖吗?

》《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

王统照《沉思》《微笑》《湖畔儿语》《生与死的一行列》《司令》《一叶》《山雨》;

冰心《秋风秋雨愁煞人》斯人独憔悴》“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

叶绍钧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四三集》;

长篇小说《倪焕之》;

两本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许地山《命命鸟》《商人妇》《换巢鸾凤》二、乡土小说

(1)含义:

又被称为“流寓者的文学”,是指二十年代一些流寓都市的作家在鲁迅的影响下,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

所谓“乡土小说”,主要就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回忆、乡愁、风土、写实,是乡土小说的突出特色。

(2)风格特征

(一)文化批判与风情展示:

对乡村社会的残酷的批判与落后习俗的揭示。

茅盾说“点缀着冷酷的、野蛮的习俗”,械斗:

彭家煌《怂恿》;

典妻:

许杰《赌徒吉顺》;

借种:

彭家煌《活鬼》;

乡刑:

蹇先艾《水葬》。

(二)寄托着美好愿望的落后习俗: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为代表。

写了“冥婚”。

(三)在悲惨的社会生活的叙述中,加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写出了衰败中的美丽,与都市生活相对立的恬静美丽。

许杰《惨雾》、废名《竹林的故事》(四)在人生与社会描写中,隐含着或浓或淡的乡愁。

思乡、思亲的伤感情调,“无可奈何的悲愤”。

许钦文《父亲的花园》《石宕》。

乡土小说对现代文坛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将农民和农村题材大规模地引入文文学表现领域。

(3)代表作家1、王鲁彦乡土写实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

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

注重对家乡宁波镇海一带风物、民俗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

小说《菊英的出嫁》《黄金》。

2、彭家煌小说以稳健沉实著称,有相当多的喜剧色彩。

《怂恿》是乡土文学创作的一篇力作,写得比较圆熟。

被茅盾称为“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

”小说叙述是冷静机智的,具有农民式的风趣,将本是悲剧性的故事渗入喜剧色彩。

3、台静农1923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少而精。

小说作品主要是集子《地之子》主要以安徽故乡的人事为材料,描写宗法制度对故乡底层的精神统治。

最著名的是《拜堂》。

4、许钦文受鲁迅小说影响较早的语丝社作家。

小说集《故乡》。

中篇小说《鼻涕阿二》《疯妇》5、蹇先艾文学研究会后期青年作家,代表作《水葬》。

6、许杰以表现浙东的乡村悲剧见长。

《惨雾》《赌徒吉顺》三、“自叙传”抒情小说以及其他主观抒情小说

(1)含义:

指五四时期以创作社为主体,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一个小说群体,他们的创作多取材于作者的身边生活,强调内心自我的充分表现,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形式。

(2)特点:

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作品中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不以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思想意识的教化为主,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并以这种感情去打动读者为主。

(3)代表作家:

(一)郁达夫在日本期间写了三篇小说,即《银灰色的死》、《沉沦》和《南迁》,都以留学生活为题材。

1921年这三篇小说以《沉沦》为名结集出版。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二)创造社抒情作家群倪贻得、陶晶孙、叶灵凤、滕固、王以仁等。

张资平前期创作社小说家,初期的某些短篇小说《梅岭之春》《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等有浪漫伤感的气息。

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采用自叙传写法,这是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

21、郁达夫及其《春风沉醉的晚上》及其“零余者”形象答:

(1)简介:

郁达夫是一位影响巨大的作家。

即使在整个20世纪文学中,郁达夫也是一位不能够忽视作家。

他是才华横溢、情感恣肆的浪漫感伤型作家。

代表性的小说有: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行》《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等。

他是自我抒情小说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

(2)小说的主要内容:

1、突出地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

P51-522、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3、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花街柳巷、秦楼楚馆等声色消费场所的描写,在郁达夫小说中占着明显的地位。

对于郁达夫小说中欲与色的描写,具体分析起来与所谓“黄色文艺”、“色情描写”是不一样的,有着本质的区别。

(3)《春风沉醉的晚上》它是一篇非常优美的纯情小说。

一、思想和情感。

作品比较单纯,人物只有两个,故事也很平凡仍然是叙述自我身边的凡人琐事,保留了郁达夫小说的基本叙述风格,思想、感情的基调却非常纯净。

简单地说,作品就是从平凡而苦难的人生中提升纯洁感情。

二、情感过程作品中两个人的感情,不是直接完全表达出来的,而是一点点一步步地建立起来的。

在那种富有变化的委婉曲折的过程中,完成情感升华。

陈二妹情感的变化流程:

陌生----好奇----第一次亲密接触----误解----消除误解22、新月诗派答:

(1)含义:

新月诗派是中国新诗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是继以胡适为代表的早期白

话诗派和以郭沫若为代表的自由诗派之后在完善中国新诗诗学、展现中国新诗美学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新诗流派。

这一诗歌流派总结了早期白话诗普遍缺乏诗意和自由诗激情泛滥的教训,在借鉴英语格律诗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条中国新诗形式建设的新路子。

(2)代表人物:

前期新月诗派的代表是徐志摩和闻一多,后期的代表是徐志摩和陈梦家。

他们是以《晨报•副刊》和《晨报•诗镌》为基地的一个诗人群。

(3)徐志摩及其诗歌P91-93四个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徐志摩的诗歌中,主要体现在两类感情:

1、激烈峻急的感情。

可以看作是“高调抒情”。

《去吧》《拜献》2、轻柔舒缓的情感。

可以说是“柔调抒情”。

典型的徐志摩风格。

成就最高,写得最出色。

《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偶然》《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再别康桥》等。

内容上——歌咏爱情与理想1、追求光明与自由。

《婴儿》《为要寻一颗明星》《我有一个恋爱》2、抒唱爱与美的追求。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翡冷翠的一夜》《雪花的快乐》形式上——灵动飘逸的浪漫抒情风格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雪花”、“白莲”“碧螺烟”(《她是睡着了》)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多采用西洋韵法,随韵(AABB)抱韵(ABBA)交韵(ABAB)。

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长则369句,短则4句4、辞藻华美,风格明丽。

“浓得化不开”关于《再别康桥》徐志摩最优秀的作品,也是流传最广的作品。

1、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诗歌的第一节,三次用“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

诗人的情怀不是直白的显露,它是热烈而有分寸;

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包含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

2、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

语言有着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

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

节奏整齐,押韵和谐。

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4)闻一多及其诗歌P93-951、著名诗人、学者、战士。

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2、贡献:

主要表现在他对新格律诗的贡献。

著名的《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系统的新格律诗理论。

1、“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

诗的形式格律化2、提出了“三美”的主张: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23、赏析《女神》P87-90答:

(1)地位: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是郭沫若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2)概况:

《女神》共收郭沫若早期的新诗56首,绝大部分作于留日期间的1919年和1920年间。

《女神》共三辑。

第一辑收三部诗剧:

《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第二辑最为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诗篇,几乎集中在此集中:

《凤凰涅槃》《天狗》《炉中

煤》《地球,我的母亲!

》《匪徒颂》等。

第三辑所收诗篇内容较为驳杂。

(3)历史价值:

1、体现了反封建以及改造社会的要求,代表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塑造了“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形式上创新,特别是在自由体诗的创立上有着典范性的贡献。

3、《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和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4)思想价值:

一、《女神》是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

《女神》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格调雄浑豪放,是诗化的五四精神。

《女神》不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却是中国旧诗与新诗分野的真正的界碑。

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它都是中国新诗真正的奠基之作。

二、《女神》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思想。

《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

》《天狗》三、《女神》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是高扬主体的力作。

《梅花树下的醉歌》《光海》《浴海》《地球,我的母亲》。

四、《女神》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我是一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5)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一、《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特征是把整个大自然当成书写对象来完成的,想象奇特,诗被插上了飞腾的翅膀,大自然被充分地人化,显示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从总体上看《女神》的形式是自由的,行数、句数都不固定,没有统一的韵律。

但有两种大致上的类型:

一类是外在格式相对严谨的,如《晨兴》;

一类是情绪自然消长的内在韵律与某种外在韵律相结合,《女神》大多数为这种形式。

24、赏析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答:

这首诗作于1920年诗人留学欧洲期间。

也许是情人不在身边,也许是对祖国的想念,伴着那景色,诗人唱出了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念之情。

那时的诗人远离祖国故土.心中时时生出对故国的依恋,而那时的中国更是千疮百孔,其时诗人对故国的关心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天空明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