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秋物理八年级上册中考考点训练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43844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秋物理八年级上册中考考点训练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教版秋物理八年级上册中考考点训练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教版秋物理八年级上册中考考点训练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人教版秋物理八年级上册中考考点训练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人教版秋物理八年级上册中考考点训练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秋物理八年级上册中考考点训练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秋物理八年级上册中考考点训练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秋物理八年级上册中考考点训练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秋物理八年级上册中考考点训练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项中的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别不是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D项中正确做实验不会产生错误,但不能避免误差。

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选C。

2.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正确的是()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错误是应该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误差跟错误一样可以避免

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测量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D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不遵守实验规则或实验时粗心大意造成的,而误差是由测量仪器不够精密或测量的人估读不准及环境因素等造成的,是不可消除的,只能尽量减小,但错误必须消除。

1.2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1机械运动

例1下列各种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天空飘动的白云

B.放在电炉上加热的土壶

C.地球绕太阳转动

D.流动的河水

本题考查机械运动的概念。

通过分析被研究的物体与对周围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

从B选项可知放在电炉上加热的水壶,温度发生了变化,水壶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没有做机械运动。

其他选项均为机械运动。

B

【解法点拨】判断物体是否发生机械运动的标准是看该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物体位置的变化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物体间距离发生变化;

二是物体的方位发生变化。

知识点2相对运动

例2如图1所示,一辆装有货物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向东行驶,请根据表格要求,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方向如何?

货物装栽在汽车上,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汽车为参照物,货物是静止的,以货物为参照物,汽车也是静止的;

汽车和货物相对于树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树相对于汽车和货物的运动的情况也是相同的。

如下表:

【解法点拨】在判定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或怎样运动时,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②选定参照物;

③分析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1.下列各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运动员冲过终点

B.地球绕着太阳公转

C.“嫦娥一号”奔向遥远的月球

D.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种政治运动,不是机械运动。

2.如图2所示,兰兰在商场乘电梯上楼。

以商场的地面为参照物,她是______的,以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是的______。

图2

运动静止

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兰兰乘电梯上楼,以商场地面为参照物,兰兰与地面间的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兰兰是运动的。

以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相对于台阶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她是静止的。

3.图3中的甲和乙是从同一位置、同一角度先后拍摄的两张照片,坐在石块上的小女孩看到,编号为______和______的小孩运动了,这位小女孩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

图3

13小女孩自己

以小女孩自己为参照物,1号和3号小孩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1号和3号小孩运动了。

1.3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1速度

例1职业足球运动员进行12min的体能测试和田径比赛中的二百米赛跑,同样是比较快慢,前者是在______一定的情况下,比较______的长短;

后者是在______一定的情况下,比较______的长短。

前者是在时间一定时比较通过的路程;

后者是在路程一定时比较需要的时间。

时间路程路程时间

【解法点拨】速度的大小取决于路程和时间,因此比较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有两种方法:

①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职业足球运动员的12min体能测试;

②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如田径比赛中的百米赛跑。

知识点2匀速直线运动

例2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

由图可看出乙同学是在t=0s时出发的,而甲同学是在t=4s时出发的,所以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在4~8s内,甲、乙两同学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即各自的速度是不变的,因而在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8s处两图象的交点在5m位置,故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在8s末甲的速度是5m/4s=1.25m/s,乙的速度是5m/8s=0.625m/s,两同学的速度不相同。

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B、C。

ABC

【解法点拨】在路程一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静止,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大。

知识点3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例3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如图2所示,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驶到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点整;

当车行驶到B点时,他又看了一下表,时间是8点48分,则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千米/时。

图中A点的路标表示距南京120km,B点的路标表示距离南京40km,两个路标间隔为80km,所用的时间为48分钟,即0.8小时。

故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

100

【解法点拨】解答平均速度问题的步骤:

①审题,判断物体做的是什么运动;

②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对于复杂问题,可作图解决;

③解题时要注意统一单位;

④列式运算时,要先列公式后代入数据,最后得出结果。

1.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2:

5,所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

5,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A.8:

25B.3:

5C.1:

2D.2:

1

2.如图3所示为某辆赛车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赛车从赛道的起点处(车头所对的零刻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照相机开始拍照(图1-3-8甲〉,以后赛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仔细观察频闪照片,如果赛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1.0s到达E处(图中未画出)。

请你认真思考后完成:

(1)填写表格中所缺的三个数据(不需要估读)

位置

起点

A

D

E

时间/s

0.2

0.4

0.6

0.8

1.0

路程/m

1

4

(2)分析在这段时间内赛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知路程和成正比。

(1)91625

(2)时间的平方(

从图中可以读出C点是9,D点是16,分别求出OA=1

AB=3、BC=5、CD=7,推出DE=9,则E点为16+9=25,由表中路程数据找出规律1、4、9、16、25,分别是12、22、32、42、52。

得出规律:

路程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1.4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1平均速度的测量

例1如图1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_。

实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和______;

该实验中选用的主要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

(2)斜面的作用是______,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

(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写完整。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75cm

t1=2.6s

=28.85cm/s

2

s2=75cm

t2=2.5s

=_____cm/s

3

s3=75cm

t3=2.4s

结论

________

_______

长度、时间的测量可以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而速度的测量需要測量长度和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所以实验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

,由公式也可以看出实验器材是停表和刻度尺;

斜面的作用是让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在小车撞击到铁片上时记录时间,计时结束以听到撞击声为准,即听到声音的同事记录结束时刻,所以金属片的作用是为了用来划分两段路程,便于测量时间;

根据已知的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便可以求出对应的平均速度。

(1)

斜面长度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停表刻度尺

(2)让小车做变速运动(使小车获得速度也可)便于测量时间(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或让小车停止运动均可)

(3)

【解法点拨】这是一类间接测量型实验,同学们可按照这样的顺序思考:

首先知道实验原理,从而推出需要测哪些物理量,进而推出分别用什么测量器材,最后思考设计怎样的实验步骤,怎样进行数据处理等,特别要注意一些关键步骤。

1.在测斜面上小车的平均速度时,如果斜面的坡度较大,测量出的平均速度()

A.由于斜面坡度较大,所以测出的平均速度值较准确

B.由于斜面坡度较大,所以测出的平均速度值不准确

C.由于斜面坡度较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较快,时间太短不容易记准确,所以测量的平均速度将会误差较大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斜面保持坡度较小的目的是使小球下滑速度不至于太快,时间不至于太短,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所以应选C。

3.两位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的对应示数如图1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2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AB=______,vBC=______,vAC=______。

0.03m/s0.02m/s0.024m/s

由题图可知SAB=30cm,tAB=10s,SBC=30cm,tBC=15s,

SAC=60cm,tAC=25s,由公式

知,

4.用皮尺和停表测量一个人跑步时的平均速度,4位计时员分别记录了这个人跑步通过10m、20m、30m、40m的时间,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程s/mm

10

20

30

40

时间t/s

3.2

5.3

6.8

9.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计算出在各段路程中这个人跑步的平均速度。

(1)从起跑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2)从10m处到3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3)从3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1)3.1

(2)5.6(3)4.2

由表中数据可求出每段路程对应的时间:

s1=10m,t1=3.2s;

s2=20m,t2=3.6s;

s3=10m,t3=2.4s。

根据公式

,可分别求出每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5.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3所示的图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列表如下:

照片序号

5

6

50

12.0

22.2

48.7

61.2

(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______运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cm/s。

34.2(或34.1、34.3)变速1.224

在第一张照片中,蜗牛位于刻度尺上1cm的地方,对应表格中的时间和路程均为0,也就是说,蜗牛运动是从1.0cm的位置开始算起的,通过观察后面的照片可以看出第一个10s后,蜗牛位于2.20cm处,在这10s内,蜗牛前进了1.20cm.,前20s,蜗牛前进的路程为2.22cm,前30s蜗牛前进的路程可通过第四张照片读出,即为3.42(或3.41、3.43)cm;

显然,蜗牛爬行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不成比例,因此应为变速运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则可由总路程6.12cm和对应的时间50s,根据

求出。

点拨:

能读懂图和表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明确蜗牛爬行的路程是从1cm的位置开始的,是读出爬行路程的关键。

求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不用考虑中途的运动情况。

6.图4所示为“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

图4

(1)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2)为了测量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填“快”或“慢”)。

(1)0.08

(2)慢

(1)气泡的平均速度

(2)若气泡运动得较快,则会导致测量运动时间的误差变大,从而影响实验的精确程度。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

例1

(1)使人精神振奋的鼓声(图2-1-3甲)是由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让人心旷神怡的潺潺流水声(图2-1-3乙)是由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委婉动听的笛声(图2-1-3丙)是由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铜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_______停止,铜锣不再发声。

图2-1-3

敲鼓时,是通过敲击的形式使鼓面振动而发出鼓声的;

潺潺的流水声是水的振动产生的;

笛声是空气柱振动发出的。

振动静止,发声就停止,所以用手按住锣面,铜锣不再发声。

(1)鼓面水空气柱

(2)振动

【解法点拨】对生活当中声源的分析,首先应明确声音的产生是源于物体的振动,然后分析声音是由哪个物体的振动而引起的。

一般而言,弦乐器(如提琴、二胡、吉他、琵琶等)是用拉、弹、拨等方法使弦振动而发声的;

管乐器(如唢呐、箫、笛、萨克斯等)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

例22008年9月28日16时41分,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中国人第一次太空行走。

航天员在太空舱外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用电子通信设备;

但是在太空舱内,他们之间的交流可以不用通信设备而直接对话。

航天员在飞船内、外采用两种交流方法的原因是()。

图2-1-4

A.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人的发声器官不能正常发出声音

B.由于人所处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人的听觉器官受到影响

C.飞船内有空气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飞船外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D.由于穿着航天服,直接交流不方便

航天员在太空中说话,说明声音已经产生,故应该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分析原因。

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结合太空中的特点——真空,可以推断C正确。

【解法点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

在听到声音时,分析声音传播的途径,就可判断传播声音的介质。

知识点3声速

例3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

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望山跑死马”。

距离有多远呢?

不妨请“应声阿哥”来帮个忙:

对着高山喊,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计出距离了。

如果一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s后听到回声,那么我们可以断定()。

A.高山距我们1700m

B.高山距我们3400m

C.高山距我们170m

D.高山距我们340⑴

声音的速度一般取340m/s,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遇到障碍物再反射至发声处,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发声者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两倍。

所以高山与发声者的距离

【解法点拨】本知识点是本章中唯一涉及计算的问题,此时一般都会给出声速的大小,无需死记,但要注意如果是回声测距,声音走了个来回,所以

,计算前最好先画出示意图,以避免出错。

知识点4怎样听到声音

例4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惑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到听神经的

D.饼干太干了

嚼饼干时,自己感知声音的途径是:

头骨、颌骨→听神经→大脑。

别人听到声音的途径是:

声波→空气振动→人耳(鼓膜、听小骨振动)→听神经→大脑。

两种不同的传播途径使声音的效果不一样,通过骨传导方式要比通过空气传导的声音要强。

【解法点拨】人听到声音有两条途径,听到外界的声音通常经过介质引起人耳鼓膜振动,再经过听小骨、听神经传递给大脑。

例5如图2-1-6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

图2-1-6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本探究实验为了证实“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采用音叉为声源,但音叉发声振动不明显,让悬线系着的轻质小球与音又相接触,发现小球被反复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即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了。

【解法点拨】关于声音产生条件的探究,可以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声现象,也可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形式多样。

但主要都是两步:

确定声源、观察振动。

实验中用轻质物体放大振动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思想和技能。

例6观察图2-1-7甲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图乙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1-7

(2)如果按照图2-1-7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想法,图甲中怎么知道鱼是听到拍手的声音被吓跑了,后不是看到拍手的动作被吓跑的;

图乙中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人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人人耳,或者两者都有?

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

图甲说明鱼听到了由空气、水传来的声音,即说明声音能在气体(空气)和液体(水)中传播;

图乙是课堂上的实验,人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清晰地听到另一位同学敲桌面的声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问题

(2)中所提到的问题很具代表性,实验中可能会有多个因素影响实验结果,我们如何确定哪个或哪些因素确切影响到了实验结果,这时候我们一般采用控制变量法。

即在做图甲的实验时,不做拍手的动作,只发出声音;

做图乙的实验时,把不贴着桌面的那只耳朵堵上,将敲桌面的声音控制在耳朵离开桌面就听不见的程度。

见解析

【解法点拨】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实验,主要研究声音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效果,实验道具可以完全来自生活,但需要界定三个“主角”:

发声物体,待研究的传播介质,对声音敏感的生物。

1.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发声是靠敲打实现的

B.一切声源都在振动

C.物体振动停止后,声音立即消失

D.只有固体才能发声

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A错误,B正确。

物体振动停止后,发声停止,但所产生的声音仍会继续传播,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一切物体均可发声,C、D等误。

2.下列实验中,不能够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泡沫球,泡沫球被弹起

B.把一枝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

C.敲铁管的一端,另一端能听到两次敲击声

D.在音箱上放一些塑料泡沫,泡沫会随着音乐起舞

实验探究是物理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可通过实验现象反映出物理实质

现象

实质

能否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A.泡沫球弹起

音叉振动

B.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

大钟振动

C.能听到两次敲击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不能

D.塑料泡沫随音乐起舞

音箱振动

5.全日制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唐朝时期莆田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如图2-1-5所示。

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要上钩的小鱼。

此事表明_______和_______可以传声。

图2-1-5

空气水

水中的鱼和岸上的人之间隔有空气和水,人话的声音能吓跑水中的鱼,说明人的说话声能经过空气、水传给鱼,即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7.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为了伏击日军,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火车是否来了。

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______________(填“快”或“慢”)的原理。

快解析: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8.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43.2km/h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求此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328m

设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路程为s,

=43.2km/h=12m/s,2s+12m/s×

2s=340m/s×

2s,2s=680m-24m,s=328m。

即: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328m。

9.观察下面几种物质中的声速[

]

你从表中数据归纳出哪些规律?

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