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苏教版 细胞工程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2624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苏教版 细胞工程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苏教版 细胞工程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苏教版 细胞工程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苏教版 细胞工程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苏教版 细胞工程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苏教版 细胞工程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

《届苏教版 细胞工程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苏教版 细胞工程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苏教版 细胞工程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

①过程中促融剂常用聚乙二醇,也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②过程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过程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抗HCG抗体;

③过程中利用了细胞增殖的原理;

④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动物血清、抗生素等物质。

故选D。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将甲牛的去核卵母细胞与乙牛的体细胞核重组形成重组细胞,将此细胞培养至胚胎发育的早期,然后移人代孕母牛的体内,最后即可得到克隆动物。

下列关于克隆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克隆技术利用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B.核供体相同的克隆动物之间若进行器官移植,一般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C.代孕母牛与所获得的克隆牛之间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亲子代关系

D.该过程体现的方法为拯救濒危动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答案】B

【解析】克隆技术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一个去掉核的卵母细胞中,利用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A正确;

核供体相同的克隆动物之间遗传物质几乎相同,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B错误;

代孕母牛只提供胚胎发育所需的环境,不提供遗传物质,与所获得的克隆牛之间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亲子代关系,C正确;

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复制濒危动物,D正确

【考点定位】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应用

5.下列各项生物技术中,理论上对遗传信息改变最小的是()

A.经细胞核移植克隆动物

B.导入外源基因培育转基因动物

C.经植物组织培育克隆动物

D.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杂种植株

【解析】克隆动物的DNA来自于供体的细胞核和受体的卵母细胞,遗传信息改变较大,A错误。

导入外源基因培育转基因动物必须借助基因工程,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遗传信息改变较大,B错误。

植物组织培养克隆植物属于无性繁殖的范畴,遗传物质DNA只来源一个亲本,对遗传信息改变较小,C正确。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指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因此杂种植株的DNA来自于两个物种,遗传信息改变较大,D错误。

【考点定位】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的细胞培育与体细胞克隆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的过程理解及运用。

一、植物细胞工程

名称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

过程

二、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

细胞增殖

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6.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有几处是不正确的()

植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

技术手段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培养和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

特殊处理

盐酸解离去除细胞壁

胰蛋白酶处理,制细胞悬浮液

融合方法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典型应用

人工种子,杂种植物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培养液区别

蔗糖是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成分

动物血清不可缺少

 

A.0B.1C.2D.3

【解析】制备原生质体时,除去细胞壁,应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使用盐酸除去细胞壁会损伤原生质体。

7.科研人员将抗癌药物连接在单克隆抗体上制成“生物导弹”用于癌症治疗。

“生物导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瞄准装置”,二是“杀伤性弹头”。

分析下列有关描述,其中正确的是(多选)()

A.“瞄准装置”由识别肿瘤的单克隆抗体组成

B.“弹头”由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和毒素等物质构成

C.“弹头”中的药物有选择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D.“生物导弹”的制备应用了细胞工程

【答案】ABD

单克隆抗体的瞄准装置是根据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故A正确。

弹头主要有药物、放射性同位素等物质组成,故B正确。

弹头中的药物不是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是因为单克隆抗体的选择性,故C错误。

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其制备过程用到了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属于细胞工程,故D正确,因此ABD正确。

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应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8.关于试管动物技术和克隆动物技术的比较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培养为早期胚胎,经胚胎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因此试管动物的生殖方式应属于有性生殖。

本题考查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

9.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腺细胞比乳腺癌细胞更容易进行离体培养

B.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

C.灭活病毒可使细胞相互凝聚并让细胞膜上的分子重新排布

D.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中含维生素、激素等多种能源物质

乳腺癌细胞的分裂能力比乳腺细胞强,所以乳腺癌细胞比乳腺细胞更容易进行离体培养,A项错误;

细胞核移植发生在同种或异种生物的细胞之间,B项错误;

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是:

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相互凝聚,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C项正确;

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中维生素、激素起调节作用,不是能源物质,D项错误。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0.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表述,错误的是

A.外植体可以来自于植物的叶肉细胞

B.培养应在无菌无氧条件下进行

C.以花粉作为外植体可得到单倍体植株

D.不同阶段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不同

外植体应选择分裂旺盛的部分,,故A错。

花粉细胞全能性高,可以通过组织培养为单倍体,故B正确。

培养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叶肉细胞高度分化,故A错误;

避免感染细菌导致实验失败,故C正确。

脱分化和再分化以及根形成和芽形成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都不同,故D正确。

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名师点睛】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的步骤,这两个步骤都需要植物激素诱导,但植物激素的比例不同。

11.小麦是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纹枯病是小麦的三大病害之首,一种野生山羊草具有纹枯病的抗性基因。

现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山羊草原生质体,破坏其所有的细胞核,且使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

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小麦原生质体触合,以获得抗纹枯病的杂种植株。

流程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①过程利用了酶的专一性原理,获取的原生质体应培养在0.9%的生理盐水中

B.②过程利用了膜的流动性原理,同时含有叶绿体和细胞核是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C.③过程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原理,该过程中需用不同激素不同浓度的培养基培养

D.④过程利用了生物大分子杂交原理进行筛选,最后还需用纹枯病菌感染进行鉴定。

①过程获取原生质体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为保持原生质体的形态,应将获取的原生质体应放在等渗溶液中,以免失水皱缩或吸水涨破。

0.9%的生理盐水是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并不一定是植物细胞的等渗溶液,A项错误;

②过程表示促融过程,由于山羊草幼叶的叶肉细胞原生质体无核(被破坏)而有叶绿体,小麦幼根细胞的原生质体无叶绿体而有细胞核,故同时含有叶绿体和细胞核的原生质体才是杂种细胞,B项正确;

③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其脱分化及再分化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配比是不相同的,C项正确;

在④过程中,要筛选出含有抗病基因的杂种植株,需用DNA分子杂交、DNA-RNA分子杂交、抗原-抗体杂交等生物大分子杂交技术,最后还需用纹枯病菌感染进行接种实验,以作最后的个体水平的鉴定,D项正确。

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2.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时所提供的物质及其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提供物质

作用

A

抗生素

防止培养过程中被病毒感染

B

血清

补充培养基中缺乏的物质

C

氧气

满足细胞代谢的需要

D

二氧化碳

维持培养液的酸碱度

抗生素起杀菌作用,不能消灭病毒,A错误;

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在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B正确;

动物细胞培养时,细胞进入有氧呼吸,消耗氧气,C正确;

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D正确。

本题考查动物的细胞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需用不同的酶处理

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产生杂种植株,动物体细胞杂交的主要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D.植物体细胞杂交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和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相同

【解析】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A正确;

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用胰蛋白酶处理,B正确;

植物体细胞杂交,首先形成杂种细胞,然后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杂种植株,动物体细胞杂交,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主要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C正确;

假设甲染色体数目2M,乙为2N,体细胞杂种染色体数目为2M+2N,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M+N,D错误。

14.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它植物细胞的基因

C.将成熟植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

D.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解析】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时除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外,外植体还需要离体。

在生物体内,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A错误;

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属于基因工程技术,与植物细胞表现全能性无关,B错误;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则将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才能表达全能性,而植物细胞全能性较高,不需要此种做法,C错误;

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是:

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

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表现全能性的条件,要求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需要强调的是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必须要在离体的条件下进行,否则细胞的全能性会受到限制。

15.2005年7月21日《新民晚报》报导,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贾森马西尼和他的同事已经利用从金鱼身上提取的肌肉组织培养出了人造肉,其培养方法是将提取的肌肉组织在薄膜上培育,细胞逐渐生长、扩张、然后从薄膜上脱落,脱落下来的细胞堆积到一定厚度后即形成了人造肉类。

此人造肉的培养方法属于()

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蛋白质工程D.发酵工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相关概念及知识。

从材料分析可知:

人造肉运用的技术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属细胞工程。

16.植物细胞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使用人工薄膜作为种皮包被植物愈伤组织制作成人工种子

B.植物微型繁殖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繁殖良种植物

C.作物脱毒常选取植物的茎尖,因为该处病毒较少或无病毒

D.植物细胞融合中常用的融合手段有离心、振动、电激和PEG法

【解析】人工种子常使用人工薄膜作为种皮包被植物胚状体制作而成,A错误;

植物微型繁殖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繁殖良种植物,B正确;

作物脱毒常选取植物的茎尖,因为该处病毒较少或无病毒,C正确;

植物细胞融合中常用的融合手段有离心、振动、电激和PEG法,D正确。

17.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过程需要使用胃蛋白酶

B.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育无病毒植株

C.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

D.植物体细胞杂交可克服不同植物种间杂交不亲和障碍

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而不使用胃蛋白酶,故A错误;

利用植物的茎尖等部位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得到的植株几乎不含病毒,故B正确;

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故C正确;

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杂交,克服了种间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故D正确。

本题考查细胞工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下列教材实验与其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或技术,不匹配的是

实验

方法或技术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

假说一演绎法

克隆羊多莉的培育

核移植技术

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

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建构模型法

A.AB.BC.CD.D

【解析】摩尔根利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A正确;

克隆羊多莉的培育利用了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B正确;

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利用了荧光标记法,C错误;

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运用了建构模型法,D正确。

19.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A.菊花花瓣细胞培育出菊花新植株B.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

C.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

【解析】菊花花瓣细胞培育出菊花新植株,这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属于自然生长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形成的杂种细胞培育出杂种植株,这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20.下列细胞中,不具有细胞全能性特点的细胞是

A.心肌细胞B.神经细胞

C.根的皮层细胞D.木质部导管细胞

【解析】木质部导管细胞是死细胞。

二、非选择题

21.(11分)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简略表示。

据此回答:

脱分化再分化①——→②——→③——→④

(1)①表示___,它能被培养成为④的根本原因是。

(2)②表示,它与①相比分化程度,全能性。

(3)若想制作人工种子,应该选用(填编号)。

(4)若①是花药,则④是_________________,继续对其使用处理可获得正常植株,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利用此项技术制造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培养将进行到(填编号)。

(1)离体的植物组织或器官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愈伤组织低高

(3)③

(4)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纯合子单倍体育种

(5)②

试题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步:

离体组织或是器官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最后将胚状体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通常人工种子会选择胚状体的时候进行人工种皮的包被。

如果此过程表示的是花药的离体培养,那么最后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继续对其使用秋水仙素,使其染色体加倍,得到纯合子的正常植物,实现了可育性。

如果利用植株组织培养技术得到细胞分泌产物,那么只需要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就可以了。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

熟练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各阶段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在大面积种植只含一种抗虫基因的转基因甘蓝(2N=18)以后,调查发现,小菜蛾种群对该种甘蓝产生的毒蛋白具有更强的抗性。

为此研究人员培育了体细胞含有两种外源抗虫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的转基因甘蓝。

这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存在下图所示的情况(细胞中只有2个抗虫基因)。

请回答(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1)检测A基因和B基因在细胞中是否产生相应毒蛋白可采用技术。

(2)甘蓝是雌雄同株植物。

体细胞含两种抗虫基因的甘蓝表现为强抗虫,含一种抗虫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弱抗虫,没有抗虫基因的植株不抗虫(普通甘蓝)。

①体细胞含两个抗虫基因的转基因甘蓝与普通甘蓝杂交,若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该转基因甘蓝的两个抗虫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上图类型,若F1部分表现为弱抗虫,则该转基因甘蓝的两个抗虫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上图类型

②可选取上图类型的转基因甘蓝的花粉培育出单倍体强抗虫转基因甘蓝,利用花粉培养出幼苗的技术属于育种。

③上图甲所示类型的植株自交,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上图乙所示类型的植株自交,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上图丙所示类型的植株自交,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3)若甲与丙杂交,F1中弱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4)下图表示人工远缘杂交培育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可育萝卜-甘蓝植株的示意图:

图中过程①需要做的处理是或;

图中的受精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个DNA分子,条脱氧核苷酸链,对同源染色体,个萝卜染色体组。

(1)抗原-抗体杂交

(2)①乙甲丙②乙、丙单倍体③1/23/49/16

(3)1/2(4)秋水仙素处理低温处理7272144364

(1)检测基因是否表达蛋白质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①甲产生的配子中都只有一个抗性基因,乙产生的配子1/2有2个抗性基因,1/2没有抗性基因,丙产生四种配子,1/4有2个抗性基因,1/2有2个抗性基因,1/4没有抗性基因,所以若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比例为50%,该转基因甘蓝的两个抗虫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上图乙所示。

若F1部分表现为弱抗虫,则该转基因甘蓝的两个抗虫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上图甲丙所示。

②乙组和丙组能产生强抗性配子,所以选乙丙组进行单倍体育种可得到强抗植株。

③甲自交产生的子代为1/4AA、1/4BB、1/2AB,所以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1/2。

乙自交产生的子代为1/4AABB、1/2AB、1/4无抗性,所以乙所示类型的植株自交,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3/4,丙产生的配子有A0,B0,AB,00,所以子代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9/16。

(3)甲配子有A0、B0,丙配子有A0,B0,AB,00,所以子代弱抗性占1/2.(4)图示①过程使染色体加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处理,成年植株(4N)的配子中染色体为(2N),所以受精卵中为4N,有丝分裂后期为8N,即72条染色体,72个DNA,144条脱氧核苷酸链,36对同源染色体,4个萝卜染色体组。

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3.下图表示转基因烟草的培育过程。

请据图回答:

(1)图示过程中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该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图示过程中用到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技术的原理是离体的植物细胞____________。

(4)最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检测外源基因在烟草体内是否翻译出了对应的蛋白质。

【答案】农杆菌转化法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植物组织培养具有全能性抗原-抗体杂交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再结合问题进行答题。

(1)图示过程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该过程中首先要用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运载体,其次需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

(3)将转基因植物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形成蛋白质需要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4.以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基因型分别为Aa和Bb。

据图分析回答:

(1)①过程所使用的物质是,由此生成的a和b细胞称为__________,将若干a和b等量混合后转移到培养基上培养,再经过②和③,c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种(只考虑两两融合),经筛选出的杂种细胞的基因型是。

(2)采用化学法进行过程②时,一般是用____________作为诱导剂。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自然状况下有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相比,前者的主要优势是。

(3)④过程中,细胞的全能性会________(增大或减小),⑤过程中,与芽、根的分化相关的主要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