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猜题卷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2482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猜题卷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猜题卷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猜题卷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猜题卷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猜题卷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猜题卷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猜题卷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猜题卷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猜题卷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璜—潢,截—节,长—常;

C项无错;

D项:

提—题,相—像,既—继,磬—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卡尔扎伊不仅要会见中国领导人,他还会与中国的媒体见面,毕竟日程太紧,像故宫等名胜只好忍痛割爱,而长城是不能不去的。

B.出口侵权的原因,在于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有侥幸心理,企图“打擦边球”,坐收渔利;

而经济利益的驱动,则是此类侵权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

C.他们最初创业时手无寸铁,穷得叮当响,然而仅仅经过两年的奋斗,现在已经成了拥有千万资产的实业家。

D.民营企业的发展总要遇到出生难、融资难、准入市场难等难题,这些难题的根子在思想上。

观念不转变,有好政策,也只能是歪嘴和尚念经——老跑调。

(A项,是范围失当。

“忍痛割爱”是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割舍给别人。

故宫原本不属于自己所有,且参观故宫的打算也不是具体的东西,不能说“忍痛割爱”。

B项,坐收渔利:

利用别人之间的矛盾而获得利益。

句中无此意。

C项,手无寸铁:

指手中没有任何武器)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湖南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能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旅游业特点,鉴于以上因素,2008年全球旅游年会暨景点博览会将于6月6日至9日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B.ARJ飞机的设计是以未来西部交通枢纽格尔木机场和拟建中的旅游热点九寨黄龙机场作为设计的临界条件,并用西部地区57条航线来检验飞机的航线适应性,以保证在实现经济效益的条件下满足西部的高原高温环境要求。

C.千帆竞逐洞庭湖,古色古香岳阳楼,这幅湘绣作品近看居然湖水粼粼好似真在流动,仔细聆听还有湖鸥鸣叫和湖水拍岸之声,令人有如亲临“汽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壮场面。

D.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跨越五大洲,让全世界人民共享奥林匹克“体育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的理想和中国人民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想,用火炬接力来传递友谊、和平、和谐的信息。

【答案及解析】选C。

聆听,多用于书面语,常指仔细注意地听,这里在“聆听”前加上仔细,属于语意重复;

另外,“有”后面没有支配的对象,成分残缺,应该在“场面”之后加上“之感”之类的词语作宾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全球暖化,还是新冰河期

吵吵嚷嚷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去年11月才在印尼巴厘岛落幕,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变暖问题措施的争吵刚从耳边消失了没几天,中国就遭受了雪灾,部分地区甚至是半个世纪不遇的超大雪灾,受灾人口超过1亿。

不仅在中国,去年12月,加拿大和美国也相继出现了大雪灾;

更离奇的是今年1月11日,巴格达竟然也百年不遇地下起了雪。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

怎么昨天报纸上刚刚还在讨论全球变暖呢,今天就哪里都暴雪了呢?

  这次大雪灾究竟和全球变暖有没有联系呢?

还是如一些报刊所引述的“科学家”所说的:

地球正在进入一个新冰河期?

先平个心气,下面请听细细道来:

  先来聊聊气候是怎么回事。

通常气象学上所说的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现象和要素的平均值。

这个“长期”的意思,可长可短,短可以是数月,长则可至数千万年,这都依赖于探讨的问题而定。

当我们考虑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气候变化时,这个时间尺度在十年以上。

在使用气候仿真模型模拟捕捉气候变化趋势时,输入的以往天气数据通常都在数十年以上甚至更长。

在这样长的时间范围内,像暴风雪、旱灾、台风、寒潮等等这些偶然性的极端天气的影响就会被拉平。

为了平衡不确定性的影响,在模拟时还可能需要设置若干次不同的初始状态,这样得出的结果也就更可能反映出气候变化的基本趋势。

  也正因为气候是“长期”天气的平均反映,那么只依靠过去或未来短短数年的天气现象来支持或者反驳全球变暖的事实,都是不现实的。

人为增加气候系统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结果,就是一些特定灾害性天气,如强降水引发的洪水,发生的几率增高、强度增大了;

而另一方面,与极低温相关的灾害如霜冻,发生的几率和强度则有下降的趋势。

  在天气的决定因素上,偶然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伴随着时间的积累,会大到无法清晰预测的地步。

基于这一事实,同时也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气象台一般只发布未来3天的天气预报,想要做更长时间的预报,它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就会显著下降。

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单一天气事件,要从气候变化角度来确切推断其发生的来龙去脉,也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任务。

  如此说来,那根据气候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天气还有个准吗?

对于天气预报来说,最重要的是获得预报期初始的地球背景物理资料,在此基础上经过计算机模拟推算,最终才能得到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具体的天气预报结果。

而这些背景资料是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的。

根据目前已知的气候变化趋势,即因为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全球地表温度已经并且将持续上升,由此而导致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多、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等的背景因素,也就可以预测在长期未来的全球范围内,灾害性的极端天气出现的频度和强度将会增加;

而另一些灾害,如寒潮所带来的极度寒冷的发生机会和严重程度,则会下降。

  在日常概念中,天气和气候的关系并没有像气象学上这样的系统和严格。

事实上,在拉平极端天气因素的影响之后,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在因素的影响后果才会显现出来。

在面对眼前暴雪的同时,我们如果再能联想到前几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地区出现的暖冬现象,以上的解释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原来从较长远的角度来看,气候变化和一次的短期极端天气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2008年2月《科学时报》

5.对本文所阐述的主要观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正在进入一个新冰河期”的说法是正确的。

B.根据气候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是不可靠的。

C.天气和气候的关系并没有像气象学上这样的系统和严格。

D.从较长远的角度来看,气候变化和一次的短期极端天气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气象学上所说的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现象和要素的平均值。

这个“长期”,通常在十年以上。

B.人为增加气候系统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使与极低温相关的灾害如霜冻,发生的几率和强度呈下降的趋势。

C.对于已经发生的单一天气事件,要从气候变化角度来确切推断其发生的来龙去脉,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D.在天气的决定因素上,偶然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伴随着时间的积累,会大到无法清晰预测的地步。

7.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遭受雪灾,巴格达也百年不遇地下起了雪。

这说明“全球变暖”的说法是无稽之谈。

B.这次大雪灾说明:

气候并没有变暖,地球正在进入一个新冰河期。

C.气候是“长期”天气的平均反映,只依靠过去或未来短短数年的天气现象来支持或者反驳全球变暖的事实,都是不现实的。

D.根据目前已知的气候变化趋势,可以预测在全球范围内,明年灾害性的极端天气出现的频度和强度将会增加。

【标准解答】DAC

【详细解析】

5.D(文章最后一句画龙点睛,是全文的中心。

6.A(“通常在十年以上”有误,原文是说“可长可短,短可以是数月,长则可至数千万年”。

7.C(A、B错,因为“从较长远的角度来看,气候变化和一次的短期极端天气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D.“明年灾害性的极端天气出现的频度和强度将会增加”错,原文是说“在长期未来的全球范围内,灾害性的极端天气出现的频度和强度将会增加”。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

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

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

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拜济丹阳太守。

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

“蒋济宁有此事!

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

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

”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

关羽围樊、襄阳。

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济说太祖曰:

“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

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太祖如其言。

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

帝问曰:

“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

”济对曰:

“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

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诏曰:

“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

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

”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

济上疏曰:

“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

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

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

“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

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固辞,不许。

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引:

率领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徙:

迁移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夺:

改变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

如果没有

20080421

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C.许割江南以封权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D.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

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

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

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提出恳切建议,深受人主的器

重。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3分)

(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

(4分)

【标准解答及解析】

8、C(夺:

耽误,“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中“夺”为“改变”。

)(3分)

9、B(B项均表顺承。

A项第一个“为”表目的,可译为“来”,第二个“为”是动词,根据上下文可译作“建立”;

C项第一个“以”表修饰,不译;

D项第一个“所”与“仗”构成“所”字结构,第二个“所”与“为”一起表被动)

10、B(“骨鲠”是刚直的意思。

①说明他有远见;

⑥是对皇上的赞颂。

12.D(“都提出恳切建议”错)(3分)

11、

(1)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

(“太重”、“身蔽”、判断句式为三个得分点。

(2)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垂拱而治的时候。

(“恢弘”、“诚”、“高枕而治”为三个得分点。

(3)分封、宠爱、庆贺、赏赐,一定要给予有功之人。

现在,说到谋划,我事先并不知道,说到打仗,并不是我亲自统率的。

(“封宠庆赏”、“不先知”、“非臣所率”为三个得分点。

12.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8分)

秋词(刘禹锡)行秋(徐玑)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释:

嗾,“教唆”的意思。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徐诗的情感基调是。

(2分)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

(6分)

答:

刘诗:

手法:

分析:

徐诗:

(1)清雅(或者答“高雅”“欣赏”“赞美”“昂扬”也可)/闲适(或者答“悠闲”也可)

(2)刘诗后两句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用“春色嗾人狂”来与秋天作对比,反衬出秋天的清雅素净。

(2分)徐诗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安谧恬静,从而表现人的闲适之情。

13.请按照要求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名句名篇(两题任选一题)(6分)

⑴诗人常借江水东流来表达青春时光的流逝。

比如李白在《将进酒》中用“,”引出自己人生易老的感叹;

《乐府诗集·

长歌行》中用“,

”表达对后人青春一去不回的警诫。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梅须逊雪三分白,。

(卢梅坡《雪梅》)

,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⑵柳永在《雨霖铃》中表达古今不变的离别之愁的一句是“,”。

杜甫在《旅夜书怀》中使用反语表达自己仍希望出仕的愿望的是“,”。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伶官传序》)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雪却输梅一段香

⑵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路曼曼其修远兮

(每空1分,凡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两题以学生回答最好一题给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18分)

寻梅

郝卫宁

我爱死梅花了,但长这么大,竟没见过梅花。

我之爱梅大概是在十岁左右的时候。

其实,我生长在一个没有梅树的城市,根本没见过梅花,而且,确切地说,除了喇叭花和月季花,其他的花我都见得少。

忽然有一天,听到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毛主席的一首词《卜算子·

咏梅》。

呀!

我所敬爱的毛主席原来如此地喜爱梅花啊!

梅花真是高洁之品、人间奇绝呢。

于是,梅花,走进了我的心里。

我一位同学的父亲是个画家。

曾有一阵子,我天天缠着她的父亲要学画梅花。

人家说这里没有梅花,你没见过,不好画的。

我说,龙你见过吗,不照样画!

屈原你见过吗,不照样画!

于是,人家就不好再说什么,只好捺着性子,抽着空教我画梅。

他教我的是宋朝杨无咎的墨梅画法,他说杨无咎一生坎坷,终身寻梅、观梅、画梅,他的墨梅在线条上更有书法的笔意和梅的风骨。

画家的话我似懂非懂,我画的梅也多是“有墨无梅”。

画家说梅花傲霜斗雪,高洁雅淡,你心中要有梅,才能画好。

我说我们这个城市没有梅,观察不到,心中怎么能有梅!

他就沉默了。

有时候,他会在他画得比较满意的画儿上写一两句古代赞梅的诗,比如“一树寒梅白玉条”“尚余孤瘦雪霜姿”……

那是一些淡淡的、清幽的日子。

画家潇洒泼墨,笔下的梅花从蓓蕾、小蕊、大蕊到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各种形态鲜鲜活活,冲淡了外面世事的喧闹。

后来,我的“墨梅”一直没画好,这个同学已经举家南迁了。

丈夫的表姐梅英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一所大学教授中文。

一天打电话来说她的美国学生在上课时问到了她名字的中文含义,她说是梅的婴儿——她在闪念之间把“梅英”改作了“梅婴”。

她让我帮她找些有关梅花的中国古诗词之类,她说她忽然意识到也许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介绍中国文化的突破口。

我答应了她。

我很想再走近梅。

我狂翻了所有有关梅花的书藉。

我告诉梅英,“梅文化”中的人文色彩和“仙”风“道”骨,深深震撼了我,一句话说完:

“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

书海“寻梅”,又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遗憾没见到真正的梅花。

寻梅不见梅,心里非常难过。

真梅到底在哪儿?

我问自己。

古往今来,骚人墨客以梅言志,咏梅、画梅、唱梅、赞梅,梅的风骨、气节和韵味远远超出了她的本身。

我想,或许见梅者未必识梅,或许识梅者未必见梅。

画家的梅花,“梅婴”的梅花,带给我许许多多有“梅”陪伴的日子,使我孤寂中有了希望;

身本洁来还洁去,叫我浮躁中有了恬淡。

难道这就是“心中有梅”的含义?

梅花本无形,寻梅之于我,恐怕是今生一世的精神之旅了。

(《散文选刊》2007年第5期有删改)

14.文章开头以“我爱死梅花了,但长这么大,竟没见过梅花。

”独立成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标题是“寻梅”,阅读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寻梅”的历程。

16.作者在文中说“见梅者未必识梅,识梅者未必见梅”,这句话说明了一种现象,包含了一种哲理。

请你谈谈你的理解,说说你身边属于这种情况的现象。

17.作着寻梅最终也没有见到梅花,但是作者表示要寻找一辈子,你认为作者寻找的“真梅”是什么?

在我们国家第二届国花评比中,梅花名列第一,许多人呼吁要把梅花定为国花,你认为可以吗?

请谈谈你的理由。

14.答案:

①开头点题,开门见山。

(1分)②用对比来说明作者对梅花特殊的感情,爱死了梅花,却没见过梅花,吸引读者注意,引起读者思考。

(1分)③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自己寻梅经历作铺垫。

(1分)④首尾照应,开头写没见过梅花同结尾写寻找“真梅”形成照应,深化了文章中心。

(1分)

15.答:

①跟画家学画梅花,但终无所成;

(1分)②“书海寻梅”,感受到梅花孤傲、高雅;

(1分)③寻得干枝梅,但井非“真梅”;

(1分)④感悟到寻梅是“今生一世的精神之旅”。

(1分)(大意对即可)

16.答案:

这句话说明了生活中的一种现象:

生活在梅花之下,天天看见梅花,不一定喜爱梅花,成为梅花的知音;

了解梅花傲雪凌霜的特点,喜爱梅花,心中有梅花,没见过梅花也无妨。

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神交、心仪等等现象。

这句话包含了一种哲理:

心有灵犀一点通,无缘对面不相识。

(2分)我们身边那些天天见面、非常熟悉的人,如果没有共同语言往往和不相识的没有什么不同,而没见过面的网友、笔友,却可以成为很知心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谈,互相支持帮助的情况都属于这种现象。

(2分)(言之成理即可)

17.答案:

①“真梅”是指风骨、气节和韵味。

在本文,梅花已经成了气节和品质的象征,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实际上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文章昭示我们在生活中要追求高洁,决不低俗。

(3分)②我认为可以。

梅花,君子的象征,每当朔风凛冽、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枝头,不畏严寒,对生命永远充满希望,让人精神一振。

梅花珍惜早春的消息、保持晚春的气节,永远俏丽,永远欢笑,正是这种冷绝群芳的特性,使她成为审美的极致、人格的象征;

梅花开放在严寒中,同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屈服一样,用梅花做国花,有警醒国人的作用。

18.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对偶可以使标题呈现一种平衡与对称的形式美,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给下面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用上对偶手法。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个重大的跨越。

这是一群航天才俊,为达到“精确变轨,绕月飞行,首飞成功,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他们针对月球探测卫星的新特点,集思广益开拓进取,短短三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这是一只高度团结的队伍,统一决心、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和统一行动。

这是一支不负众望的团队,11月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

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宏大的系统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条件完成的。

“嫦娥一号”,是完全的“中国制造”!

【标准解答】

(解法1:

“嫦娥奔月”实现民族梦想,自主创新攀登科技高峰;

解法2:

“嫦娥奔月”圆满成功,“中国制造”不负众望。

评分标准:

内容4分,关键词:

“嫦娥奔月”、实现民族梦想(圆满成功)、自主创新(“中国制造”)、攀登科技高峰(不负众望)各1分,正确使用对偶修辞2分。

(首先,要读懂原文,了解新闻主要内容,抓住新闻的导语(第一部分);

其次,提取新闻的关键词:

“嫦娥奔月”和自主创新(中国制造);

第三,结合新闻的结果、作用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组织答案。

19.今年两会期间,关于在山东新建“中华文化标志城”一事引起大家的热议,有人认为该建,有人认为不该建,根据自己的认识,你同意那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标准解答及解析】答案示例:

①同意建设。

因为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惊世创举,是传承和延续中华文明的千秋伟业。

并且还可带来很大经济效应。

②不同意建设。

一座文化标志城,是要经过千百年的文化积淀的,不是谁想造就能造出来的。

文化是积累的,文化城不是人为打造的。

(观点1分,具体原因5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0.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可持续性发展是奥林匹克运动不懈的追求。

下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标志,根据图示,请揭示标志图设计的寓意,至少答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心相扣的心形,象征志愿者与运动员、奥林匹克大家庭和所有宾客心连着心、用心服务、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