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景观的认定保护和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2441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树名木景观的认定保护和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树名木景观的认定保护和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树名木景观的认定保护和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树名木景观的认定保护和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树名木景观的认定保护和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树名木景观的认定保护和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

《古树名木景观的认定保护和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树名木景观的认定保护和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树名木景观的认定保护和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

  5.重要的景观林木

  除了上述四方面标准外,一些具有重要景观意义的林木也应列入保护名单。

莫干山芦花荡公园内的一片花毛竹林,俗称黄金嵌碧玉竹,是模式标本产地,观赏价值极高,是游人的必到之地。

荫山洞口的一片红五月杜鹃林,已有60多年的栽培历史,每年五月中下旬的开花季节,一派鲜红的色彩,把荫山洞前的溪谷山水映照得通红通红,加以杜鹃啼血的历史故事,令人流连忘返。

二、莫干山的古树名木景观

  1.历史与现状

  莫干山因春秋末年著名匠人干将、莫邪夫妇为吴王阖闾铸剑而得名。

南北朝以后,佛教兴盛,山中“缁流云集,蔚为丛林”、形成了许多珍贵的植物景观,如建于唐咸通五年(公元864年)的石颐寺侧“有石中树,石高五六尺,纵一丈余,横四五尺,中裂缝,忽挺一树,似入策骑。

奇观也,相传数百年物”(民国16年、《莫干山志》)。

清初吴康候《莫干山记》载:

天池寺有“两银杏干霄拔地广庭中,苍然可爱”。

北宋时著名诗人苏东坡、毛滂常游地铜官山有十景,其中有赤松涧、擎天松(清《道光武康县志》)。

  这次调查,我们根据拟定的五条标准,采取一级保护区详查,二、三级保护区结合游览线路普查,对符合标准的树木,实测胸径、树高、冠幅,按强、中、弱三等评价树势,填写调查表,建立原始档案。

共确认了古树名木137棵(处),其中有相传为唐代遗物的古银杏,有国内最早栽培的日本冷杉、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香果树和南方红豆杉之王等等(详见附表)。

  2.基本特点

  

(1)、种类丰富,区系复杂

  莫干山背倚物种宝库天目山,面向辽阔的杭嘉湖平原,山体平均海拔600米左右,是平原与山区的过渡类型。

在植被区划上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物种资源丰富,植物区系构成也较为复杂,已确认的137株(处)占树名木,就分属于17科37属43种,其中冬青、朴树属于泛热带成份,红楠、山茶是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成份,旱柳、槭树、麻栎是温带成份、水杉、木兰、枫香、檫木、桂花是东亚——北美成份,银杏、柳杉、竹子、枫杨是东亚成份等等,很多树木对研究植物地理学和植物生态学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青冈栎、马尾松、杉木、红楠、枫香和毛竹等树种是本区植被的主要建群种或伴生种。

对于莫干山的植被景观来说,毛竹林处于首要地位,与别墅建筑并列为两大胜景,人称“竹海逢瀛”。

另外,大量的柳杉、金钱松是风景园林的骨干树种,并构成了浙江省西北部山区典型的针叶林景观。

  (3)、国外树种占有较大比重

  莫干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本世纪初,很多树姿优美的国外园林绿化树种随来山拓地筑屋的外国主人迁入莫干山,如日本冷杉、云柏、雪松、大王松、悬铃木等。

列为保护对象的有7种16株,占总种数的16.3%,总株数的11.6%,这是莫干山古树名木构成的一大特色,也是莫干山自然景观有别于其它景区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占树名木景观的保护

  1.保护工作的历史评价

  莫干山古树名木资源较为丰富,然且,破坏现象也时有发生。

从历史上看,“铜官十景”之一的擎天松,宋时即有太守欲取之作府衙栋梁,因铜山寺住持名僧维琳题诗才得阻止,但最终还是毁于刀斧,明代诗人骆弘珪留下了“野鹤不来松化去”的感叹(《乾隆武康县志》)。

南朝著名诗人沈约甚为钟情的赤松涧也早已消失,留下了满山小竹矮树供人凭吊。

本世纪六十年代,天池寺前一株胸径2米余的古银杏,是遭雷击后被伐去。

七十年代,著名的“石中树”也因兴修水利而失去生命。

剑池附近原有胸径1~2米的柳杉大树数株,由于树权归集体所有,遂被伐去作了板材。

另外,一些在树木引种史上有特殊地位的国外树种,多年疏于管护,任其自生自灭,如刚松、晚松等,现存国内树龄最大的日本晚樱也已濒于枯亡。

因此,尽快确认和公布保护对象,把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

  2.保护的法律依据。

  古树名木是国家法令明确保护的对象,涉及的法规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七条:

……对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二十条:

珍贵树木和林区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应当认真保护,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采伐和采集。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第九条:

……古树名木,严禁砍伐。

第十条:

……对古树名木,应当进行调查、鉴定,并制定保护措施,组织实施。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条:

古树名木是活的文物,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要建立档案和标志,进行重点保护,严禁砍伐破坏。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条例》第十一条:

重点保护树种应树立保护标志,实施管理。

第十三条:

保护珍稀植物所处的环境,在珍稀植物保护地进行经济活动,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

第十九条:

珍稀植物不得收购和自由买卖。

  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3.保护的技术措施

  古树名木,树龄大、分布散、立地条件差参不一,极易受到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威胁,应根据树体和环境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给予保护,必须避免因措施不当或矫枉过正,加速古树名木衰败或死亡的后果。

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培育、复壮、支撑、修补树洞、防治病虫害和预防风雪雷雨等自然灾害等方面。

应该说,管理是最有效的保护,对已经确认的古树名木,要分别建立树木生长和健康情况档案,并张榜挂牌、明令保护,其内容可包括树名、分类地位、树龄、用途和保护等级等。

特别要加强对古树名木价值和作用的宣传,使人民群众自觉地爱护古树名木、制止各种破坏活动。

四、古树名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见

  1.古树名木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科普价值

古树名木大多经历了沧海桑田般自然演变的考验,是大自然变迁史的见证。

如银杏是第四纪大陆冰川后的幸存者,在此以前,银杏家族是地球上一个主要的植物类群,种类繁多,遍布全球。

现在的银杏树就因是这个曾在地球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家族残留下来的唯一成员,有人把它列为“足以和长城金字塔等相媲美的世界奇迹之一”。

又如金钱松、柳杉、鹅掌楸,香果树等第三纪孑遗种类成为一些“活化石群”,是珍贵的天然“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

 

中国盆景分类法

盆景是我国传统的古老民间艺术,也是园林艺术与植物栽培技术的精巧结合。

一千多年来,经过不断的制作、发展、创新,运用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将大自然的秀丽景色、风姿神采、雄奇树势塑造在盆钵之中;

成为装点庭院、厅堂、居室中富有生命力、生机勃勃的珍贵陈列品。

  近几十年来,盆景造型制作日益丰富多采,盆景的型式和取材日臻多样化,其规格由大及微,其格式由盆至壁挂正在日新月异。

因此,对盆景的鉴赏、评比、分类等都众说纷云、莫衷一是。

1986年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在武汉召开了全国性的盆景学术讨论会,并对盆景分类作了专题研究。

1988年该协会常务理事会又在1986年讨论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和补充,根据两次会议的精神及目前盆景发展的现状,综合成中国盆景分类法,以供今后对盆景加工制作、鉴赏、评比等工作的参考。

  在分类以前,首先明确盆景的范畴是十分必要的,《辞海》中对盆景的解释为“用木本植物或水石等,种植或布置在盆中,使成为自然景物缩影的一种陈列品,有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等,也有兼蓄虫鱼的。

刘銮《五石瓠》‘今人以盆盎间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约之或膚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鱼虫,概称盆景’元人谓之‘些子景’。

”这段描述按目前盆景情况看,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因为,除了木本植物之外,竹类,草本植物也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都应包括进去。

另外,这里对鱼虫都比较肯定。

而目前有一些人对水景中放一些金鱼、蝌蚪之类大不以为然,我们想鱼、虫是古已有之,而且在《辞海》中也有注明,还是应该承认为好。

  分类方法:

分为植物盆景、山水盆景、壁挂盆景、组合盆景和工艺盆景五类(见表)。

  

  盆景分类表

  分类说明:

  

(一)植物盆景 凡以植物为基本素材制作的盆景都可统称为植物盆景,其中根据造型蟠扎、修剪的不同,又分成树桩盆景、丛林盆景、竹草盆景和插花盆景四种。

  1.树桩盆景:

  ①传统型(规则型)。

我国各地有许多不同形式的传统盆景,并有严谨的蟠扎技术,按规定形式修剪制作而成,如扬州的扎片、苏州的六台三托一顶、四川的三弯九掉拐、南通的二弯半等,都是严格按一定的技法剪扎,每一盆都有统一格式,这类盆景制作工艺精细,形成较慢,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但目前制作的较少,要给予关注和保护。

  ②自然型。

凡树桩盆景根据桩头的生长形态,仿照自然界山林树木饱经风霜,苍劲挺秀的丰姿神采绑扎修剪成的各种独干式、双干式、悬崖式、凌风式、过桥式、附石式、垂枝式、卧干式等等,都统称为自然式盆景。

这类盆景源于大自然的优美树式,经艺术加工提炼塑造,而高于自然风貌,是造型最为丰富、变化无穷、生产量最大的盆景。

再配以适当的盆钵几案及人物小品等,更具高雅含蓄的画意诗情。

  ③象形型。

象形型盆景是盆景中的新秀,其实,树桩盆景从广义而言,都属于象形型盆景。

因为,仿照自然界山林峰壑之间苍劲雄奇、古朴清雅的树势修剪蟠扎而成的迎客松、悬崖盆景等都是来源于自然形态。

植物象形造型比较易于被人接受,也较自然,但一旦利用桩头修扎成动物或人体健美型等,就引起一些人的异议,这种论点是带有一定片面性的。

大自然赋予我们千千万万的动植物形态,这些都可以成为艺术造型丰富宝贵的资源,同样具有蟠扎艺术的魅力。

许多象型盆景也是经作者用几十年或百年以上以上的树桩,经过辛勤创作、加工深化才形成优美生动的动物形态,因而深得人们一致的称赞。

如1985年全国盆景评比会上,树桩盆景得分最多的是“凤舞”。

这本身说明群众对象形盆景的高度评价,因而获得了特等奖。

这样的最高荣誉从实际上肯定了象形盆景的成就。

  ④花果型。

花果盆景是观赏价值较高的盆景,具有丰富的色彩,美丽的花朵和艳丽的果实,是近年来极受欢迎的盆景,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应鼓励多生产,进行工厂化大规模培植,因此列为专项,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⑤水果型。

水果型盆景是近年来由盆栽果树发展起来的。

在造型修剪方面还很不完善,树势蟠扎较粗放,但进展很快,出现了悬崖式(葡萄、苹果)、斜干式等优美的造型。

此型盆景春季观花,秋季观果。

尤其是梨、苹果和柿子等硕果累累,小盆内结大果,果色鲜艳,果香满屋,十分喜人,而且全部可以食用。

一般因为管理良好,养分适当,果子味甘,比在园内生长的更香甜。

陈列在厅堂居室之内,充满吉庆丰收的喜悦,既美观又实惠,非常适合于家庭摆设。

尤其在喜庆宴会上,摆上几盆,显得欣欣向荣,惹人喜爱。

  2.丛林盆景:

  用三株以上树木,群栽于盆内,以塑造山林风貌,栽培修剪成参差错落的丛林景观,给人以深幽旷远的联想。

构成为整体的盆景,不是突出个别桩头的蟠扎造型。

  3.竹草盆景:

  以草本植物、竹类如凤尾竹、观音竹、佛肚竹、兰草、苏铁、芭蕉等不论单株或丛生也可加山石小品配景制成的盆景综称为竹草盆景。

  4.插花盆景:

  以鲜花为主体,也可配山石、花枝、树枝、果枝或其他小品、动物金鱼等制成的盆景称为插花盆景。

插花盆景取材方便,变化多端,绚丽多彩,意境含蓄深远,可随时更换配制,在许多大型会议场所、厅堂内用这种盆景予以布置也有很好的效果。

1987年在上海举办的六省市插花展览会上,展出了许多插花盆景,很受欢迎。

  

(二)山水盆景 以山石为素材,加树木或草本、青苔及园林小品组成的具有生命力的盆景可列为山水盆景,也可在水中放金鱼、蝌蚪等小动物。

一般没有动植物,不带生命力的盆景不能列入山水盆景。

山水盆景又分为:

  1.水景:

  盆内以水面为主,用山石造型,配以木本或草本包括青苔等组成的盆景称为水景。

  2.旱景:

  以山石造景,配有树木或草本植物,盆内以体现陆地景色的称为旱景。

如以树木及其他植物为主,配以山石的旱景则应列为树桩盆景或丛林盆景。

  3.水旱景:

  以山石造景,配以树木或草本植物、动物等,盆内由水陆并存的造景称为水旱景。

  (三)壁挂盆景 不论是植物盆景或山水盆景,以利用立体空间,悬挂壁上,或以书画为背景衬托,组成诗情画意更浓的配景壁挂,或组成对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总称为壁挂盆景。

这类盆景,优美雅致,做工精细,挂置于厅堂上,蓬壁生辉,是非常珍贵的盆景陈列品。

  (四)组合盆景 组合盆景是以5~13盆盆景,用博古架综合陈列,其中包括植物盆景和山水盆景同时陈列,还可以配加其他石玩、瓷器等装饰品,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大型的博古架设于厅堂内可以起到隔墙或屏风的作用,且更通透典雅。

小型的博古架陈列案头,耐人寻味,很适于家庭用,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五)工艺盆景 凡是没有生命,不用植物或动物制成的各类盆景都为工艺盆景。

工艺盆景近年来发展很快,因它虽非树木,但栩栩如生。

有的塑料树桩盆景,稍远望去千姿百态亦可以假乱真。

且不用养护管理、通风采光等,价格便宜。

因此,许多大型会议厅、堂、宾馆等都大量采用。

造型及取材也日益丰富,有很多种类如:

  1.塑料盆景:

  大都是仿照树桩盆景,尤其以五针松、枫树及其他带花果的为多。

  2.岩石盆景:

  以山石加园林配件制成的山水盆景,但不带动植物,虽无生机,但景色如画,也很受欢迎,发展很快。

  3.树皮朽木盆景:

  以树皮或朽木取代石材而制成的山水盆景,造型不亚于山石,同样具有深远的画境诗情,也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往往在缺少石材或因材造景时,利用朽木或树皮制作,这也是变废为宝。

通过艺术加工制成的盆景,近年来北京历次盆景展览会上展出的树皮盆景,得到较高的评价。

  4.石玩:

  石玩可列为工艺盆景的范畴。

若严格区分,石玩并不算盆景,但我国传统观念奇峰怪石都列入盆景之内。

每次盆景展览的同时,也展出不少珍奇石玩,如天然形成的各种钟乳石造型及其它大理石、玉石类。

在自然界长期风化理藏,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各种动植物及天然景物色彩艳丽,生态逼真,配以架座,置之几案,使人引起联想,寓意无穷,也是极珍贵的陈列品。

  根据现阶段盆景发展的情况,将盆景分为以上几类,但随着盆景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将会出现更多更新颖的盆景,盆景分类法也将随着不断的发展。

  除了分类以外,盆景因大小不同,可分为大、中、小、微四型,其尺寸标准根据1986年盆景学术讨论会研究,及常务理事会讨论

  树桩盆景:

以盆土与树冠高度计:

  大型:

81~150厘米

  中型:

41~80厘米

  小型:

11~40厘米

  微型:

10厘米以下

  山水盆景:

以盆的直径计:

  150公分以上的超型盆景,因体型太大、非一般家庭、机关所适应,也不易体现盆景小中见大、缩龙成寸的优势,故未列入。

颐和园水系植物景观初探

兼有杭州西湖、太湖、洞庭湖、昆明湖(汉武帝时西安的昆明湖)四大名湖特色的颐和园风景,始于金元,兴于明代,而盛于清代,闻名帝京。

由1750年乾隆兴建清漪园至今两百多年来,沿水系植物景观随园子的兴废而几易其态。

前人对颐和园的造园艺术手法及建筑风格、植物的现状调查、各功能区的植物配置等进行过研究。

但对植物景观的形成方面涉及较少。

植物配置方面仅见于明清书籍、历史档案、楹联、诗词等处零星记载。

本文侧重于从造园前的生态分析,考证建园前后植物易改及植物配置在园林景观形成中的作用。

并对颐和园昆明湖西堤、后湖及谐趣园等水生景观提出了改造的设想。

一、清漪园前西湖景区的盛况

  青蒲立鹭、芙蓉十里江南 金代以前,这里就已为玉泉山诸水汇集成了湖泊。

公元1151年金代第一个皇帝完颜亮曾在此湖西北建立了行宫。

元时,此湖称为瓮山泊。

至明代,此湖又习称西湖。

人们开始在这里开辟水田,种植菱、芡、莲、菰等水生作物,此为西湖景区植物应用的开始(见图1)。

  图1 明代和清初西湖附近地形示意图

  1.西湖浩渺,风景似江南。

大面积的水域形成了北国的江南风光。

有不少古诗描述了这里的景色。

当时这里的自然生态极好,水生植物、水禽都很丰富。

为“悠悠烟水、澹澹云山、啾啾鸥鸟”的天然景致。

明代文人文征明写下了: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明万历年间画家李流芳有这样的描述:

“出西直门而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湖中菰蒲寒乱,鸥鹭翩翩,如在江南画中。

  2.清明踏青,游人纷至。

沈榜《宛暑杂记》中载有“西湖十景”、其中两景“葭白摇风”和“莲红坠雨”,正为当时的主要植物景观。

清明游西湖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

夏天,荷花盛开,人们更是纷至沓来。

文学家袁宗道说:

“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香风馥郁,士女骈阗,临流泛觞,最为胜矣。

”又王士祯《西堤》诗:

“堤外春流界稻田,门边鸥鹭净娟娟……游人尽说西堤好,须及清明上已来”。

  据《帝京景物略》载:

“西堤,官堤。

人无敢亭,无敢舫,无敢渔。

荷年年盛一湖,无敢采采。

”又《日下旧闻考》载:

“西湖莲花千亩,以守卫者严,故花事特盛。

”可见当时的西湖为官方所有,来这里踏青的多是官吏、文人画士们。

  童童荒山,野蒿枯荻萧萧 瓮山为西山之余脉,干旱多荆棘。

公元1494年明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建圆静寺时,虽植了些草木,但仍是荒凉,游人罕至。

可见,建清漪园前不为人重视,游览中心为西湖,山上只有少量的杏、柳、松、野蒿、枯获等。

  由此得出:

清漪园兴建前,山上的植物种类单调;

而水生植物极其丰富,有菱、芡、菰、莲、稻、蒲、芦苇等,水禽自由生活于其中,形成了江南风景。

人们游览的重点也在西堤一带。

二、从清漪园到颐和园水系植物景观的形成与演变

  乾隆十四年的冬天,疏浚西湖,将湖面向东扩大,把湖中挖出的土堆在瓮山东麓,改变了西湖的自然面貌,并于瓮山西北开挖后河至谐趣园(经东门前流出)。

形成了昆明湖的完整水系,使山体(改名为万寿山)为水所环抱。

于山中部和东宫门两条中轴线上兴建金碧辉煌的宫苑建筑,并广植松柏,使主景转移到了山体和建筑部分,这样清漪园成了既不同于香山又不同于圆明园的自然山水园。

乾隆自己就评价说:

“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见图2)

  图2 清漪园示意图

  西堤春晓,六桥柳垂桃绽 清猗园的建成,使得“垂柳依依村舍隐、新苗漠漠水田稠”的江南田园式风光变成了以桃柳相间的仿杭州苏堤的园林景观。

其中有以柳为题的“柳桥”,“豳风桥”仍然反映了田园风光。

据《万寿山名胜核实录》载:

“西堤……其长数里,是乃肖杭州西湖之苏堤耳,亦于堤间架六桥并沿堤夹植桃柳颇盛,及堤西之荷塘稻田等。

”乾隆有诗载:

“花柳六桥堤”、“柳绿桃红艳争媚”等等。

可见,兴建清漪园后,西湖改建,大植桃柳,许多的水生植物大大减少了,观赏点集中在柳绿桃红的堤上及西湖诸岛上。

  到建颐和园时,仍保留了原来的意境。

由于堤窄、水位变化大,随时间的推移,桃渐枯、柳也早衰,原来桃柳相间的景观失去,又恢复了原来的自然环境。

因此,西堤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为:

野生水生植物为主的群落→岸上桃柳相间与池塘荷花的人工群落→野生水生植物群落与岸上桃柳及其它杂树组成的群落。

  松影倒映,春花秋叶满溪 西湖的疏浚,改善了万寿山的生态条件,尤其后河的开挖,为后河两岸风景线的形成奠定了生态基础。

四季的主要基调树种为油松。

春季从后河可见北坡山上的山桃、杏花盛开,深幽的“桃花沟”更加迷人,游人远远望见,纵有武陵桃花源之想。

此处的宁静、色彩的淡雅与前山前湖的雄伟、辽阔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乾隆诗曰:

“梅雪清喷麝,松风谡起涛”,“花坞渐看红意减”。

秋季后河的秋叶更加迷人,从昆明湖西北到谐趣园的后河两岸,秋色叶树种为元宝枫、栾树、白蜡,岸边拂柳低垂,秋波荡漾。

  竹薄风爽,松风萝月谐趣 乾隆十六年,在万寿山东北角、后湖水的尽头建惠山园,形成了一个景点。

此乃仿无锡寄畅园而建。

据《无锡风物志》载:

“寄畅园中古木参天,百年以上的榉树、榆、樟、朴、枫杨不下数十株,对园子的景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后重建的谐趣园虽没有这么古老,依具体环境而在立意上效仿了寄畅园,外围山坡上配植几片青松翠柏,其下衬以黄荆等野生花木,山野气氛很浓,也与万寿山的绿化基调相统一。

小园四周高耸的油松等加强了空间感,成为“园中之园”。

水池沿岸垂柳、池中莲叶田田,青蒲红蓼。

玉琴峡长藤拂水,一片青竹。

据文献记载:

“瞩新楼之北修篁万竿,凉飔暂至,则潇然有渭滨淇澳之想……下导以小溪细流,滨滨入于池内,临溪则老松谡谡,长藤挂树……”。

三、对颐和园植物景观改造的建议

  明清以来,帝王苑囿不象秦汉时期那样有大规模的栽植,建筑比重明显增大,植物种类趋于淡雅、简练。

如大面积水面的荷花、环池栽种杨柳等等。

笔者以为植物应用的特点在于:

意境、风韵、色彩;

以传统喜好的植物为主。

因而在恢复上应注意这一点,不原样照搬而又不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