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2295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学生)

2.准备歌曲《童年》。

(教师)

3.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学习《溪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读写生字、词语,想象《溪边》描绘的意境。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2.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歌曲导入。

(用时:

5分钟)

1.播放歌曲《童年》。

2.老师介绍自己的童年生活,启示学生谈谈自己的童年。

3.板书课题:

《童年的水墨画》。

1.欣赏歌曲《童年》。

2.全班交流自己的童年生活。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13分钟)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记生字。

2.出示本课生字,指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

注意“染”的结构,“爽”的笔顺等。

(教师范写)

4.教师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用形近字加减法、换偏旁、部件组合等方法识记生字。

3.同桌之间交流生字的写法,随教师书写。

4.小组内采取组词、造句等方法进一步掌握生字。

1.一字组多词。

染()()

碎()()

爽()()

浪()()

三、学习《溪边》。

17分钟)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朗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味。

2.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3.理解“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1.熟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味。

2.小组讨论交流诗中描绘的画面。

静静的溪水映着青翠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身影,鱼竿上立着红蜻蜓。

大家都静立不动,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一片欢乐。

3.是在说鱼上钩了,打破了平静如镜的水面,人影便“碎”了。

2.《溪边》主要是描绘了孩子在溪边___________的情景。

第一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将小溪比作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突出了小溪静和绿的特点。

四、赏读深化。

1.组织学生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1.课件出示诗歌中的相应画面,赏析诗歌。

2.交流生活中类似的美好生活画面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以歌曲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学生字,掌握重点生字词。

然后让学生熟读诗歌,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再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让学生对诗歌的意境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江上》和《林中》,体会诗歌的意境,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

2.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地模仿创编。

理解《江上》《林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制作教学相关课件。

一、学习《江上》。

1.指导学生朗读《江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了什么场景。

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体会其妙处。

3.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深入体会诗歌意境。

1.有感情地朗读《江上》,交流诗中的场景。

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泼水、嬉戏。

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洁白的牙齿。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水葫芦”“一阵水花两排银牙”的妙处,体会诗歌意境。

3.第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葫芦”借代_______的孩子;

“两排银牙”写出了孩子的_________。

二、学习《林中》。

1.教师引导学生读《林中》。

2.课件出示雨后的松林和林中的蘑菇等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欣赏诗歌描绘的画面。

3.再读诗句,体会诗句中叠词和量词的用法。

1.朗读《林中》。

2.图文对照说说诗歌描绘的画面。

雨后的松树更加翠绿,松针上挂着亮晶晶的雨珠,树下长出了一个个蘑菇,一群头戴斗笠的孩子正高兴地采摘,欢乐的叫声抖落了雨珠。

3.交流体会诗中叠词和量词的作用。

5.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雨珠

一()山花

一()欢叫

一()斗笠

三、总结拓展。

6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孩子们的欢乐。

2.回顾自己的生活,仿写一首小诗。

1.再读诗歌,感受快乐。

2.三首诗歌都以地点为题,联系生活实际,仿写一首小诗。

6.仿写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本次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把文字变成画面,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这组儿童诗意境的美好。

通过课件展示图片算是锦上添花,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了诗歌描绘的画面。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片段

◆读想结合,走进画面。

(教学重点)

师:

读了《溪边》,你有什么感觉?

生:

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美好的镜头。

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大家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1:

我看到了澄澈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2:

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3:

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

那么《溪边》这幅画给大家怎样的感觉?

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

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

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

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

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

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

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19.剃头大师

课文讲述的是怕剃头的表弟小沙让“我”给他剃头,结果害他去理发店剃成了光头,还把姑父的睡衣弄满了碎发的闹剧。

在教学设计中,我会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读、画、议,引导学生理解“我”给表弟剃头的过程,体会孩子们的天真、自由和快乐。

最后让学生讲述自己童年有趣的事,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训练。

1.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字卡片。

2.回忆自己小时候剃头或剪头发的经历,预习生字。

2课时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的重点词语。

1.制作课件。

2.回忆自己小时候剃头或剪头发的经历,预习课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时候理发的有趣经历,并讲给大家听听。

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小沙有怎样的经历呢?

板书课题。

1.学生交流自己理发的经历。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理解词语。

20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文中自然段的序号。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并理解重点词语。

3.课堂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情况。

1.学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共同探讨。

如:

“执”“锃亮”“耿耿于怀”等。

4.用词语卡片的形式学习、识记词语。

1.读拼音,写词语。

lǐfà

dǎnxiǎo

()()

chó

uré

nduó

rtá

o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锃亮:

__________________

耿耿于怀:

______________

央求: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0分钟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小沙剃头有怎样的经历?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

2.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表弟天生胆小,什么都怕。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

店里只有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小沙只得由他摆布。

第三部分(第7~17自然段):

写“我”给小沙理发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

写最后小沙剃成了光头,姑父被睡衣上的碎发弄得睡不好觉。

3.小沙为什么只得规规矩矩地由老剃头师傅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节。

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大声朗读。

4.听写词语。

表弟胆小理发仇人骂人付钱双倍虽然

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谈话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有理发的经历,所以在谈论小沙的剃头经历时,学生都能踊跃举手发言。

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兴奋的状态,很容易就理清了课文顺序,也了解了课文内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语言的生动有趣。

2.体会文中孩子的天真、自由和快乐,感受童年的美好。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语言的生动有趣。

制作教学课件。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学生复习生字、词语。

2.学生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5.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分段读议,体会两位“大师”剃头的不同。

1.引导学生读第2~6自然段,体会小沙对剃头的害怕心理。

2.引导学生读第7~17自然段,体会小沙的情感变化。

3.引导学生读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体会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4.指导学生自读第18自然段,了解故事的有趣结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第2~6自然段,交流小沙对剃头的害怕。

3.学生读第7~17自然段,找出文中表示小沙情感变化的词。

4.读文,交流“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

“我”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随意乱剪,导致头发长长短短,后来修头发时越修越糟,整个头上坑坑洼洼。

6.老剃头师傅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

7.细读7~17自然段,找出反映小沙态度变化的词语。

央求→()→()→()→大叫一声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是指谁?

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2.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我”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

1.学生读文后,小组讨论交流。

2.师生互相交流。

8.“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是指谁?

四、总结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文中语言的生动有趣,还体会到作者童年的快乐和自由。

你的童年有哪些快乐、有趣的事情?

请讲给大家听一听。

1.学生分小组自由交流自己童年的趣事。

2.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设计本课时,我让学生分段读议“我”和老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的天真、快乐和自由,课堂学习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是有些词语理解不到位,比如“害人精”这类生动性的日常用语没有进行拓展。

《剃头大师》教学片段

◆理解“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体会童年的自由、天真和快乐。

小沙为什么要让“我”给他剃头?

小沙天生胆小,他怕剃头。

小沙吃尽了理发店里老剃头师傅的苦头,他不想再去理发店里受折磨了。

所以小沙就想到了让“我”来给他理发。

可是“我”不会理发呀。

在小沙的央求下,“我”答应了给他理发,还摆出了剃头师傅的架势。

那么“我”是怎样给小沙理发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7~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边读边画句子)

“我”觉得自己有剃头的天分,先把姑父的睡衣给小沙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头发纷纷飘落,睡衣上落满了黑发。

“我”发现头发长短不齐,开始修剪,可惜越修越糟,整个头上变得坑坑洼洼。

是呀,“我”本来不会理发,可表弟央求“我”替他理发,结果却成了这样。

那“我”为表弟理发时,表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

表弟先央求“我”为他理发,当他看到剪刀时,又有些慌;

但当他看到剪掉的头发后,又高兴了起来;

“我”发现头发剪得长短不齐时,表弟发现耳朵还在,对头发就无所谓了;

最后他照了镜子却大叫起来。

从这次剃头的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童年的快乐。

体会到了孩子们的自由和天真。

我觉得这次理发很有趣。

……

20.肥皂泡

本文是当代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文章反映了童年生活的乐趣与无忧无虑,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淳朴,意境深邃。

童年的冰心吹肥皂泡,不但吹出了快乐,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梦想,寄托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时,以读为主,用读感悟,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了解作者是怎样吹肥皂泡的。

抓住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

2.尝试自制泡泡水。

3.课文内容相关课件。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吹肥皂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

1.认识重点字、词。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吹肥皂泡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

2.准备泡泡液。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带领学生玩吹肥皂泡的游戏。

2.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谈玩游戏的感受。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4.简介作者冰心。

1.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玩吹肥皂泡的游戏。

2.与老师、同学交流游戏体验。

4.了解冰心。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理解生词。

3.教师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4.组织学生互考生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做上记号。

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生字词。

小组交流字词。

3.认读生字词卡片上的字词。

4.同桌互考生字词,并互相检查订正。

1.读拼音写词语。

umí

nɡjiāoruǎn

()()

fēiyuè

yīnɡé

r

2.比一比,再组词。

若()娇()

苦()骄()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探研展示。

1.指名读第1~3自然段,引导学生说说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

2.引导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看看作者小时候是怎样制肥皂水、吹肥皂泡的。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全班说。

4.引导学生讨论:

文中哪些词用得好?

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第1~3自然段,交流段落大意。

2.思考作者小时候是怎样制肥皂水、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在书中做上记号。

3.同桌互相说吹肥皂泡的过程,再全班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采用点读、小组读、比赛读等方式。

3.回答问题。

(1)找出第3自然段中的动词,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以上动词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吹肥皂泡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鼓励实践:

吹肥皂泡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请大家试着用课文介绍的方法制作肥皂水,体验吹肥皂泡的快乐,并学着写一写过程。

1.朗读课文,抄写字词。

2.学写自己吹肥皂泡的过程。

用游戏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感知。

第1~3自然段的学习中,让学生自由诵读、小组交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效果较好。

理解作者是如何把肥皂泡的美丽写清楚的,体会作者由此产生的美好想象。

学习作者描写细致有序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由此产生的想象。

一、复习导入。

(用时:

1.引导学生复习字词。

2.引导学生说说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

1.复习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作者小时候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过程。

4.给加点字注音。

肥皂()走廊()

脆薄()山巅()

5.听写词语。

木碗假若透明

娇软仰望飞越

婴儿希望

二、学习课文,把握重点。

自由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

作者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

学生自己读课文第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6.作者小时候为什么最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

()

A.肥皂泡很美丽。

B.下雨天很无聊。

C.带来了乐趣,寄托着梦想。

三、品读课文,感受乐趣。

25分钟)

1.教师引导:

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美丽、神奇的肥皂泡,请找出来。

2.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吹肥皂泡的快乐。

5.说一说自己最爱玩的游戏,注意要把玩的过程说具体。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第4、5自然段。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找出来。

然后多读几遍。

3.学生说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4.学生谈体会。

5.读全文,一个学生读一段。

全班交流评价。

6.说说自己最爱玩的游戏,注意要把玩的过程说具体。

7.“我们”吹出来的肥皂泡是怎样的呢?

请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并抄下来。

8.看着肥皂泡远飞,“我”的心情如何?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

冰心奶奶的童年真有趣。

是啊,童年的时光多么难忘,童年的生活多彩并充满纯真的希望!

2.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摘抄好词好句。

1.朗读课文。

2.摘抄好词好句。

在课堂教学中,我抓住“吹肥皂泡”这一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朗读课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提出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