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2149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地下连续墙接头影响。

地下连续墙接头因垂直度超标、接缝错裂、夹泥等控制的不确定性。

1、在已完成的槽段接头处,用接头刷连续清洗,直至接头刷无泥土为止,以防止接头处出现夹泥,产生冷缝,引起渗漏。

2、墙后预留注浆孔位应按设计要求或根据现场情况设置,并密封保护,防止堵塞。

注浆扩散半径充分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停止,以加强地下连续墙的抗渗功能。

3、利用成槽机上配备的测斜仪,对成槽过程中出现的偏移进行监测纠偏,并辅以经纬仪进行跟踪观测,以确保垂直度不大于2‰的要求。

4

起重吊装设备作业

起重吊装作业无方案或有方案未经审核批准;

路面地耐力或铺垫措施不符合要求;

起重吊装超载作业;

操作人员无安全技术交底;

吊装作业区未设警戒区;

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结构吊装作业未设置防坠落装置;

大件吊物堆放无稳定措施;

恶劣天气下进行吊装作业;

人员在起重臂或吊物下停留。

1、制定管理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执行相关程序;

2、编制吊装方案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3、吊装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

 

4、吊装期间必须设置吊装警戒区域,设置防坠落措施;

5、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持有效证件上岗;

6、在吊装过程中严禁人员在起重臂或吊物下停留,吊装期间须由经培训合格的监控人员进行监控。

7、在明显处悬挂警示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8、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与教育,坚持每天班组安全活动;

 9、组织日常巡视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重点部位、重点设施设备的突击性检查抽查。

5

基坑纵向边坡失稳

支撑体系的建立不完善,土方开挖分层分块及开挖坡度不合理。

1、挖土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均衡、限时”的原则,控制好每小段的挖土长度和深度,每段长度不大于6m,随挖随撑,最大程度地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

2、支撑安装与土方开挖做到紧密配合,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上层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安装下层支撑,施加预应力。

开始挖土到支撑安装完成控制在8~16小时内。

3、动态坡度不陡于1:

2,纵向综合坡度不陡于1:

3,尽可能加大平台长度;

砂性土层动态坡度可按1:

4施作;

有条件时,可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防止放坡过长、过高。

4、土方挖至坑底时,严格控制其超挖量,局部超挖部分采用垫层混凝土进行回填,不许用基坑土回填,并及时施工砼垫层,封闭坑底。

5、基坑放坡处降水至设计要求,坡顶土方及时清理,严禁堆载,并在坡顶或坡面增设监测点。

6、应在平台和坡脚设置积水坑,及时抽排,严禁冲刷纵坡流入基坑。

7、纵坡长时间放置时,要采取加固、排水或覆盖等保护措施;

暴雨来临之前所有纵坡应铺设塑料膜防止暴雨冲刷。

6

围护结构渗漏

1、严格控制地下连续墙成槽垂直度,避免接缝夹泥、开叉现象;

2、在围护结构临近交通干道及重要建筑物的一侧,对地墙接缝处进行旋喷处理。

3、基坑每层土方开挖前,在围护结构接缝处实行人工掏挖至开挖面下2-3m,经确认无接缝渗漏或补救后方可实施大面积开挖。

4、加强巡视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

5、制定详细应急预案,准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和设备,配备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加强演练,险情发生时做到快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小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7

基坑降水引起周边地面沉降

承压水突涌、基坑降水引起周围地面沉降。

1、进行承压水降水试验,确定降水参数,运用专业软件,预测分析降水对周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制定对策措施。

2、施工前对降水方案进行验算和专家评审,确保降水实施效果;

在进度计划安排中留出充分的降水施工时间。

3、布设承压水观测井,随时观察水位变化情况。

增设一定数量的备用井,以防止井管在开挖过程中被损坏而无法使用。

4、承压水降水开始及停止前,应进行工况安全性计算,,以满足开挖段安全的需要,开井的井位和数量根据基坑开挖施工工况不断调整,按需降水。

5、抽取承压水必须把潜水封在隔水层以上,也就是封井必须严密,如果潜水沿井管周围的空隙被抽掉将引起显著的地面沉降。

6、加强降水运行管理,采用双电源,通过专用感应设备控制水头,专人进行降水设备运行情况管理,确保降水井时刻运行正常。

7、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测,若引起周边建筑的沉降较大,可进行回灌处理。

8

围护结构位移过大、支撑失稳。

支撑失稳掉落,围护结构位移过大

1、加强开挖与支撑的协调管理,保证开挖、支撑、降水、监测及结构等各工序协调作业,从而达到快速、及时,控制基坑变形;

2、支撑安装与土方开挖做到紧密配合,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随挖随撑,开始挖土到支撑安装完成控制在8~16小时内,最大程度地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

3、支撑进行预拼装,保证支撑顺直,控制安装轴线偏差,防止支撑挠曲变形;

支撑与地墙间空隙用细石混凝土塞紧,防止由于点接触而造成支撑失稳,做好防护,防止挖土、吊装作业撞击支撑。

支撑和立桩连接对支撑有三维约束作用而又不影响复加支撑预应力,监测坑底土体回弹、立柱的回弹,并及时调节连接柱与支撑拉紧装置上的木楔。

4、支撑及时安装并施加预应力,及时施加和复加支撑预应力轴力,当第三道支撑以下每道支撑架设后均应对以上各道支撑按设计复加预应力;

当支撑的轴力损失较大时,须复加预应力;

当墙体水平位移超过警戒值时,可适当增加预应力以控制变形,但必须满足设计安全度的要求;

5、对于外挂段超宽基坑支撑,可采取在支撑两头均设活络头的措施,防止由于支撑长度长预应力损失过大,导致支撑失效,从而引起基坑变形过大。

6、及时封闭垫层混凝土,浇注底板混凝土。

9

对基坑两侧建筑物的影响

施工震动、开挖引起地面沉降

1、设置减震沟槽,更换震动较小的设备,防止对北面居民住房造成影响。

2、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加强开挖与支撑的协调管理,保证开挖、支撑、降水、监测及结构等各工序协调作业,从而达到快速、及时,控制基坑变形;

加强对周边建筑物的监控,确保施工安全。

10

坑底隆起对基坑的影响

微承压水水头降深不够,基坑暴

露时间过长。

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并防止地基浸水。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均应保证井点降水正常进行,并在挖至设计标高后,尽快封闭基坑。

11

流砂和管涌对基坑的影响

基坑底的下部位围护结构出现断墙或断桩,或地下连续墙出现较大的孔、洞,或由于排桩净距较大,其后止水帷幕出现露桩、断桩或孔洞造成。

1、在基坑开挖后可采用加快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的方法“压住”流砂;

2、管涌十分严重时,可在支护墙前再打入一排钢板桩,在钢板桩和支护墙之间进行注浆,钢板桩底应与支护墙底标高相同,顶面与坑底标高相同,钢板桩的打设宽度应比管涌范围宽3~5m。

12

脚手架搭设、拆除稳定性

未编制专项技术方案和有方案未经审核批准;

脚手架的设计计算未按现场材料的质量情况计算;

脚手架基础不能保证架体的荷载;

脚手架荷载超载或堆放不均匀;

无安全技术交底和未验收投入使用;

搭、拆期间未设置警戒区;

脚手架使用过程脚手架扣件锈蚀断裂;

脚手架使用过程施工人员私自拆除连墙件。

2、编制搭、拆专项技术方案,并报监理和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3、按要求做好架子基础及验收工作;

4、搭、拆前必须对架子工进行安全教育及专项方案技术交底;

5、对搭、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6、按要求对架体材料进行验收;

7、搭、拆期间设置警戒区域;

8、搭、拆过程指派经培训的人员进行监控并做好记录;

9、搭设完后(分段)必须进行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准使用;

10、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与培训,坚持每天班组安全活动;

11、组织日常巡视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重点部位、重点设施设备的突击性检查抽查。

13

模板工程稳定性

设计计算未按现场材料材质情况计算;

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不符合要求;

支撑模板的立柱的稳定性不符合要求;

模板拆除前未经拆模申请批准;

未组织模板及架体验收;

无作业人员安全技术交底;

拆模前没有砼强度报告。

2、必须编制搭、拆专项方案,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审批,高、大、超的模板支撑应组织专家论证;

3、方案计算必须依据现场材料材质情况计算;

4、搭、拆过程指派经培训的人员进行监控并做好记录;

5、拆模前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再进行拆模,拆模期间设置警戒区域;

6、搭拆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专项方案技术交底;

7、搭设完后必须进行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准使用;

8、做好对混凝土输送设备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9、搭、拆人员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带、安全帽、工具袋、工作鞋等)

10、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与教育,坚持每天班组安全活动;

14

塔吊安装、使用、拆除时的安全作业

塔机装拆无方案或未按程序审批;

塔吊力矩限制器、限位器、保险装置等不符合要求;

塔吊基础不符合要求;

安装及拆除时未设置警戒线或未进行监控;

装拆人员无证作业;

对装拆人员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未经检测合格投入使用;

塔机带病运转。

2、编制安装、拆除、加节、移位等专项技术措施,并经装拆单位、总包单位设备部门、企业技术负责人、项目部、总监审批;

3、须由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安装、拆除、加节;

4、装拆前对操作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装拆过程设置警戒区并指派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监控;

6、装拆人员须培训持有效证上岗,并须体检合格;

7、在防护棚明显处悬挂警示牌,操作人员必须按规程执行操作;

  

8、搭设完毕后在自检、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能交付使用,并做好维修、保养;

9、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与教育,坚持每天班组安全活动;

10、组织日常巡视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重点部位、重点设施设备的突击性检查抽查。

15

基坑临边防护不够

1、围护结构、挖土洞口、隧道口设置围栏、防护网,上下基坑及设备楼梯有扶手;

大开挖段工程施工人员应按规范施工,防止坡顶重物下落造成伤害。

2、对施工过程中的“四口”(楼梯口、电梯口、通道口、预留口)加强防护措施,通道口、楼梯口、吊装口设置防护栏杆并安装立网,预留口加盖防护。

16

施工设备使用、操作违规

施工设备使用、起重吊装操作违规

1、设备进场安装结束后,必须检验合格并发放安全准用证后方可使用;

2、设备操作和指挥人员必须经考核持证上岗;

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遵守规定,作业时要信号统一、口令明确。

2、行车增加限位装置。

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

吊装作业遵守“十不吊”规定;

3、机械定期维修,确保作业安全;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司机每天上岗前要对设备和配套工具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4、定期组织机电设备以及车辆安全大检查。

对每次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17

盾构进出洞阶段风险

1、加固体强度未满足要求、加固体搅拌不均匀;

2、加固体芯样强度不够,部分加固体区域搅拌不均匀,有泥砂喷涌现象;

3、降水未到设计深度。

1、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严格控制洞门土体加固的施工质量,加固长度不小于9m;

2、通过垂直与水平钻芯取样的方式,检测土体加固的强度、连续性和几何范围,如未达标,采用补充注浆或冻结的方法进行补救;

3、隧道洞门混凝土凿除前,在洞圈范围内钻水平观测孔,观察是否出现渗漏水;

如有,则根据渗漏水的具体情况,采用水平注浆或降水等处理措施;

4、洞门临时止水装置安装牢固,洞门砼凿除后,盾构机迅速推入洞圈靠近土体,使切口环切入土层,防止加固土体暴露时间长而出现渗漏水情况;

5、进出洞时可在洞门预埋钢环里侧焊接盾尾刷,并涂满油脂,一旦出现流水流砂现象,可起到止水作用;

6、在地面上沿盾构轴线和与轴线垂直的横断面上,布设深层沉降监测点,加强监测,必要时加大监测频率,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施工参数。

7、制定应急预案,准备充足的应急人员、物资、设备,发生险情及时抢修,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8

盾构穿越建筑物

1、穿房屋时掘进参数波动、注浆填充不足或不均;

2、推进速度过快,出土量较多等原因。

1、穿越前100环为试掘进段,摸索系统参数;

选择适当的土压力、掘进速度、刀盘转速、出土量,注入适量的渣土改良添加剂,适当加大各密封装置的注脂量,避免发生开挖面坍塌、过量出渣与涌水涌砂。

2、穿越前,对盾构机进行全面检修,并制定好在隧道内检修的预案,一旦盾构机或后配套设备出现故障,按预案进行应急检修;

3、增设一台同步注浆泵,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及注浆压力,根据注浆速度和注浆量调整推进速度,防止推进过快而注浆速度慢导致地层沉降;

4、穿越阶段应低速、匀速掘进,控制盾构机掘进速度在2~3cm/min以下,防止因掘进速度快导致姿态变化量大而造成的土体扰动加大;

5、管片脱出盾尾后5环开始二次补强注浆;

6、对建筑物采取保护措施,设止水帷幕、对基础进行加固或采取跟踪注浆等措施;

7、穿越过程中,加强监测频率,并将监测信息及时反馈,做到信息化施工;

8、制定应急预案,准备充足的应急人员、物资、设备,发生险情及时抢修,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9

联络通道施工风险

在粉砂层中钻冻结孔、土体冻结效果差。

1、冻结孔钻进前,预先安放孔口管,钻孔时安装单向阀,防止孔口管密封损坏,同时做好注浆施工准备;

2、冻结孔施工完成后,详细测量冻结管的孔位偏差和钻进深度,如达不到要求,则需补充冻结孔,使任意两孔的净距离满足设计要求;

3、冻结施工前,检查机械设备,调试合格后开始冻结。

土体开挖施工前,防护门安装完成并检验合格;

4、冻结期间,安排值班人员维护冷冻设备,密切监测测温孔温度、盐水温度及监测数据;

5、开挖前,应有可靠的方法对冻结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6、为防止出现意外的情况,现场配备一台200KW的发电机和一台冷冻机组备用,确保设备运转良好无故障。

20

管线保护风险

土体坍塌、涌水涌砂、地面大幅沉降。

1、优化盾构施工参数,控制掘进速度及出土量,加大同步注浆量。

保持开挖过程中土压力平衡、减少开挖过程中对地层的扰动。

2、盾构在掘进至管线位置前后5环处及时进行二次补浆。

3、穿越阶段应低速、匀速掘进,控制盾构机掘进速度在2~3cm/min以下,防止因掘进速度快导致姿态变化量大而造成的土体扰动加大。

4、根据情况实施止水帷幕、对基础进行加固或采取跟踪注浆等措施。

5、穿越过程中,加强监测频率,并将监测信息及时反馈,做到信息化施工。

6、制定应急预案,准备充足的应急人员、物资、设备,发生险情及时抢修,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