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420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docx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docx

XXXXXXXX路面改造工程

XXXXXXXX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目录

一、质量保证措施 1

二、文明施工措施 28

三、环境保护措施 29

四、安全生产措施 29

五、施工机械及人员保证措施 33

XXXXXXXX路面改造工程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为了保证XXXXXXXX路面改造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能够顺利地完成施工,在以下几方面采取具体的保证措施如下:

一、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完善施工质量管理,确保质量目标实现。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公司将在开工前,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建立系统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

(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制度

1、建立开工前的技术交底制度每项工程开工前,必须有技术负责人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法、几何尺寸、功能作用及与其他项目的关系、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每个工序开工前有施工队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人员在彻底明了施工对象的情况下投入施工。

2、建立“五不施工”、“三不交接”工序及“三检”制度。

“五不施工”即:

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

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标桩和资料未经核签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和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工程不经检查不施工。

“三不交接”即:

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工序“三检”即:

初检、复检、终检。

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确保各道工序的工程质量。

3、建立质量计划制度

每分项工程开工前,各施工队均要按施工计划和设计要求制订相应的质量计划,明确技术难点、材料计划、检验、标识、工程试验、质检重点及注意事项等问题,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4、建立严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进场验收制度对采购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要有质量管理部组织进行验收并有监理工程师参加。

验收内容包括:

a.进场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是否符合采购计划;

b.供应厂家的产品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是否齐全;

c.产品现场质量检查、取样,并填写送样委托单,由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同样品一同送XXXX检测检验。

按验收程序收货后分类分批堆放管理,做好标记。

试验报告保存备查。

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马上清除出场,不得在场内堆放。

5、建立健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管理制度检查合格、同意进场的材料、成品、半成品要分类、分批堆放,并设立标志,坚持按用途归,管理、发放,不得混杂。

对易潮的物品要做好防雨、防潮工作。

6、建立原始资料和质量记录的保存制度本工程要准备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

文件包括:

a.质量计划;

b.特殊工序施工方案;

c.技术标准、规范;

质量记录包括:

a.各施工工序、项目检验、验收记录;

b.产品检查记录和出厂合格证;

c.检测报告;

D.建立质量保证奖罚制度,奖励先进,督促后进。

(二)、严格执行“三检制”,施工人员自检,班组复检,项目部和监理工程师终检,层层把关,做到质量不达到标准不提交验收。

关键工序采取签发合格证的方式,上道工序未经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三)、质量技术措施

本工程根据其特点制订针对性的质量技术措施。

1、实行技术交底制度,严格按设计图纸、工程招标合同文件、有关现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制订实施措施,使施工人员都明确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工艺方法和注意事项。

2、经常进行技术方案的研究,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制订预防措施及保证措施。

经常检查各级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反馈意见,及时协调。

3、路面施工

(1)施工准备

1、路面材料

(1)沥青混合料

A、基质沥青

基质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指标应达到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

表1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A级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0.1mm

60~8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

-1.5~+1.0

T0604

延度(5cm/min,10℃)cm

≥15

T0605

延度(5cm/min,15℃)cm

≥100

T0605

软化点(R&B)℃

≥46

T0606

闪点℃

≥260

T0611

动力粘度60℃Pa.s

≥180

T0620

含蜡量(蒸馏法)%

≤2.2

T0615

密度15℃g/cm3

实测记录

T0603

溶解度%

≥99.5

T0607

薄膜烘箱试验

163℃×5h

质量损失%

≤±0.8

T0610

针入度比%

≥61

T0604

B、SBS改性沥青

表2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项目4535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不3122小于2213

(0.1mm)

50

JTJT0604-2000

针入158度指数PI

≥+0.0

T0604

延度(5℃、5cm/min)105,不小于

(cm)

20

JTJT0605-1993

软化点(TR&B),不小73于

(℃)

70

JTJT0606-2000

运动粘度(135℃),不大52于

(Pa•s)

3

JTJT0625-2000

闪点,不小于

(℃)

230

JTJT0611-1993

溶解度,不小于

(%)

99

JTJT0607-1993

弹性恢复(25℃),不小于

(%)

90

JTJT0662-2000

离析,软化点差,不大于

(℃)

2.2

JTJT0661-2000

RTFOT后残余物

质量损失,不大于

(%)

±1.0

JTJT0610-1993

针入度比(25℃),不小于

(%)

65

JTJT0604-2000

延度(5℃),不小于

(cm)

15

JTJT0605-1993

SHRP:

原样沥青

动态剪切76℃G*/sinδ,最小

(kPa)

1.0

AASHTOM320-03T315-04

RTFOT试验后

AASHTOM320-03T240-03

动态剪切76℃G*/sinδ,最小

(kPa)

2.2

AASHTOM320-03T315-04

压力老化后

AASHTOM320-03R28-02

动态剪切31℃G*sinδ,最大

(kPa)

5000

AASHTOM320-03T315-04

蠕变劲度-12℃,最大

m值,最小

(MPa)

300

AASHTOM320-03T313-04

0.3

路用性能分级

PG76-22

AASHTOM320-03

注:

①SHRP指标作为代理商或供应商对每批次沥青结合料的质量承诺,其余常规指标作为施工质量控制。

C、乳化沥青

表3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品种及代号

阳离子

PC-2

破乳速度

慢裂

粒子电荷

阳离子(+)

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

%

0.1

粘度

恩格拉粘度计E25

1~6

蒸发残留物

残留物含量,不小于

%

50

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

s

8~20

溶解度,不小于

%

97.5

针入度(25℃)

0.1mm

50~300

延度(15℃),不小于

cm

40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

2/3

常温储存稳定性:

1d,不大于

2d,不大于

%

1

5

注:

①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

②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要求此三项指标。

③储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的稳定性。

④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储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进行-5℃低温储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⑤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

D、改性乳化沥青

改性乳化沥青应按下表进行选用。

表4改性乳化沥青的品种和使用范围

品种

代号

适用范围

改性乳化沥青

喷洒型改性乳化沥青

PCR

粘层、封层、桥面防水粘结层用

拌合型乳化沥青

BCR

改性稀浆封层和微表处

改性乳化沥青质量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

表5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品种及代号

试验方法

PCR

BCR

破乳速度

-

快裂或中裂

慢裂

T0658

粒子电荷

-

阳离子(+)

阳离子(+)

T0653

筛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

%

0.1

0.1

T0652

粘度

恩格拉粘度E25

-

1~10

3~30

T0622

沥青标准粘度C25,3

s

8~25

12~60

T0621

蒸发残留物

含量,不小于

%

50

60

T0651

针入度(100g,25℃,5s)

0.1mm

40~120

40~100

T0604

软化点,不小于

50

53

T0606

延度(5℃),不小于

cm

20

20

T0605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

97.5

97.5

T0607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

-

2/3

-

T0654

贮存稳定性

1d,不大于

%

1

1

T0655

5d,不大于

%

5

5

T0655

注:

①破乳速度与集料粘附性、拌和试验、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

工程上施工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实际的石料试验,仅进行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对这些指标提出要求。

②当用于填补车辙时,BCR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宜提高至不低于55℃。

③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试验天数,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也可选用1d。

个别情况下改性乳化沥青5d的贮存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够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正常使用,此时要求改性乳化沥青运至工地后存放在附有搅拌装置的贮存罐内,并不断地进行搅拌,否则不准使用。

④当改性乳化沥青或特种改性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E、粗集料

①集料的基本性质要求

为保证沥青加铺层表面的抗滑能力和混合料中骨料的嵌挤,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卵石破碎石料或其他优质石料作为表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石料,石料应满足下表所示的技术要求。

表6集料技术要求

指标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面层

集料压碎值不大于%

26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28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60

T0304

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5级

T0616

吸水率不大于%

2.0

T0304

坚固性不大于%

12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15

12

18

T0312

水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