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的思考.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4207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的思考.doc

《关于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的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的思考.doc

关于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的思考

提纲

一.绪论

1.中心论题:

什么是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师又该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2.写作意图:

深入了解什么是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让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

二.本论

1.今天,工业设计的定义

2.何谓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

3.工业设计以人为本的体现

4.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三.结论

目录

一.绪论 2

二.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 2

(一)今天,工业设计的定义 2

(二)何谓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 2

(三)工业设计以人为本的体现 3

1.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3

2.绿色设计:

3

3.人机关系:

3

(四)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3

1.物质方面:

3

2.精神方面:

3

三.结论 4

关于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的思考

摘要:

工业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属于对现代工业产品、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进行规划、设计、不断创新的专业,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创造的成果,要能充分适应、满足作为“人”的需求。

所以说“以人为本”是工业设计的核心。

在本篇论文里主要就何谓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工业设计以人为本的体现及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进行探讨,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说明什么是以人文为本的工业设计,并进一步阐述了设计师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设计就是要抓住人性的特点,针对特定的人或人群,以适当的设计表现手法,满足他们的人生需求。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心,同时也是最前沿的潮流与趋势,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人与产品完美和谐的结合,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文明高度发达的必然结果。

关键字:

工业设计;以人为本;定义;体现;物质;精神

一.绪论

从工业设计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从设计的构思到最终的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都是围绕着人这个主体来进行的。

在现代工业设计中,所谓以人为本的设计,就是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来进行设计。

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展开的。

不同的人群对消费品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比如说,年轻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张扬个性和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年壮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填补青春已逝的失落和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年老的消费者则怀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购买消费品。

人是万物之首,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围绕着人进行的,了解了什么是以人文为的工业设计,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就能更好的做到以人为本。

二.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

(一)今天,工业设计的定义

今天的工业设计已不是传统的美术专业的延伸,而是个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完整的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工业化以来的“以机器为本”和“以无限享受”为目的的弊病和缺陷,提出“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技术哲学观,探索人与物的关系,规划设计未来的工作概念、生活概念、交通概念、能源概念,在这种长远规划的考虑下设计各种具体产品和环境。

从这个意义上,很容易就明白工业设计不是美术专业,靠绘画是设计不出新产品的。

它也不是机械工程的下属专业,不是简单应用现有机械。

它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应用科技成果和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的等进行整合优化的集成创新活动。

(二)何谓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

设计的以人为本,是和人的需要密不可分的。

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需要成为人类设计的原动力。

需要不断产生和满足,于是不断推动设计向前发展并影响和制约设计的内容和方式。

所以说谈到以人为本,我们可以从人的需要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一下什么样的设计,才算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标准。

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提示了设计人性化的实质。

马斯洛将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爱情)、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下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上一级需要才会产生,再要求得到满足。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子也曾说过“衣必常暖,而后求丽,居必常安,而后求乐。

”也在某种程度上阐述了人类需要满足的这种先后层次关系。

(三)工业设计以人为本的体现

1.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古语云:

“一人向隅,举座为之不欢。

”在我们周围,还有这样和这么多的弱势群体,我们不能不对他们进行关怀与重视。

为发育迟缓儿童设计的学步车;超级市场的手推车架上加一个翻板,老年人购物时累了可以当靠椅休息,尊老爱老的美德便体现在细微的设计细节中;德国设计师设计的盲人阅读仪,这一充分考虑残疾人自卑心理的设计受到了他们的欢迎,这些真正的做到了“以人为本。

2.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由于目前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物欲的膨胀,人类在向大自然无休止的索取过程中,正在遭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

在这种大背景下,“绿色设计”被提出来。

它要求不仅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这在当下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它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一种设计观念上的变革。

3.人机关系:

人机工程学充分建立在以人体为对象的研究基础上,把设计的服务对象——人作为测量的依据,对身高、年龄、体重、骨骼比例、体表面积等人的自然尺度进行了严格的测量,提供人的各种工作姿势的活动参数,以此为规范,确定产品的尺寸。

工业设计以人为本的例子不胜枚举,除了上述的例子之外还包括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等等。

(四)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我们可以在大的方向上,将人类的需要分为生理(物质)、心理(精神)两个方面。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大的方面来讨论一下如何做到设计的以人为本。

1.物质方面:

工业产品首先必须要具备某种功能,可以说,产品是功能的载体。

《辞海》中功能的解释一指事物的功效、作用,一指事攻和能力.《汉书·杜钦传》〝观本行于乡党,考功能与官职〞.本文中所探讨的功能即为事物的功效、作用。

人类的生理需要,包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

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产品更新,生活节奏紧张,这一切必然导致产品质量观的变化,人们不仅仅要求产品能够满足基本的需求,而是要求产品用起来更加舒服,更加顺手。

这就要求工业设计师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深入的研究人体的构造,习惯,以及心理等等,在保障产品功能的前提下改进产品的外形设计以达到符合人机工程的一般原理。

工业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要努力使产品适合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产品,因为人本身是一切产品形式存在的依据。

2.精神方面:

作为产品,首先应当让人们在看到它的第一眼时,就要喜欢上他,这是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要让设计的产品具有这样的效应,就必须让产品这一物的形态具有情感,从情感上打动人们,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首先,应当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作为主导。

在开始进行创意设计前应该充分了解用户,包括用户的年龄层次、文化背景、审美情趣、时代观念、心理需求等,并且应充分了解用户的使用环境,以便设计出的产品能够真正融入到用户的生活和使用环境中。

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也应该让使用者参与进来,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估,这样可以使得设计的中心一直围绕目标用户,设计出来的产品也能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

其次,思考对造型、色彩、材质等产品构成要素对目标用户的心理的影响。

比如,自然的零件之间的过渡、精细的表面处理和肌理、和谐的色彩搭配会给人精致、高档的感觉;柔和的曲线造型、细腻的表面处理、艳丽柔和的色彩会给人女性的感觉;直线感造型、简洁的表面处理、冷色系色彩会给人男性的感觉;柔和的曲线造型、晶莹/毛茸茸的质感、跳跃丰富的色彩会给人可爱柔和的感觉等等。

三.结论

设计是为人的设计,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设计师只有用心去关注人,关注人性,才能用设计去打动人。

设计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行为,设计师所从事的设计,不是为了自己设计,而是为众人设计,这就必然要求他对社会对人们负责。

为人的设计体现了设计的全部价值或者说真正的价值。

从本质上说,设计是为人服务的,高尚的道德是其本质特征之一。

参考文献

[1].浅析现代产品人性化设计[J].李珂,张伟社.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05

[2].工业设计概论.王明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8

[3].绿色设计是现代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J].刘国光.重庆环境科学.2002.03

[4].程能林.湖南大学.《工业设计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

[5].百度百科.

[6].工业设计资料集.刘观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