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1993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根据动迁房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本公司的长期类似工程经验,针对已往交付工程中发现的一些通病及易发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及节点,在施工过程中重点控制的内容。

三、事前控制

1.对编制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进行认真核准,并落实到项目技术部、施工部及各班组。

2.根据施工进度及时提出对质量通病防治的具体要求,并及时向施工各班组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施工技术交底不流于形式。

3.认真搞好施工图会审,对明显违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的设计措施提出意见。

4.对施工用的各种测量仪器应检查,经校验合格后准用于本工程。

5.对每次施工放线均进行复验。

四、对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地下室砼结构裂缝的处理方法以及裂缝的防治措施

1.地下室结构裂缝特征的一般描述

地下室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裂缝。

裂缝部位主要分布在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外墙、地下室楼层梁板;

裂缝出现的时间大都在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毕1-3年左右;

裂缝宽度大都没超出《规范》允许的宽度;

墙、梁裂缝以竖向分布居多,及少有贯穿裂缝;

底板裂缝处往往伴随有渗水现象。

2.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荷载作用,另一类是非荷载作用。

通过对上述裂缝特征的分析,认为引起地下室结构微裂缝的主要因素是非荷载作用,如温度的变化、构件的收缩、基础的非均匀沉降等。

2.1底板裂缝

底板裂缝大都在底板浇注2-3年后才出现,裂缝分布呈不规则状,缝宽一般小于0.3mm,且裂缝处有渗水现象。

经分析认为底板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种:

其一,高层建筑的底板一般较厚,局部承台部位则更厚,大都属大体积砼,由于砼的浇注体积大,积聚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逐步提高,而砼表面则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产生较大的温差应力,达到一定数值时,会在砼表面产生表面裂缝,裂缝发生的初始阶段,其缝宽很小,甚至肉眼根本看不见;

当混凝土冷却时,由于逐渐散热冷却产生收缩,再加上砼

硬化过程中砼自身的收缩,这两种收缩受到基底的约束,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如果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砼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砼结构中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往往产生在混凝土内部,但严重的会贯穿整个截面。

这种底板砼表面和内部的微裂缝,在长期的水压作用下(特别是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久而久之,这些裂缝就会贯通,形成通路,这些缝宽发展的不仅我们肉眼能见之,而且伴随着有渗水现象。

其二,底板砼在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缩微裂缝及外界环境变化(如温度、湿度)所引起的收缩裂缝。

2.2地下室外墙、楼层梁板裂缝

地下室外墙裂缝一般呈竖向分布,梁裂缝分布在梁两侧,梁底很少有贯穿裂缝,板裂缝以微裂缝不规则分布状居多,认为这些裂缝基本上属于砼在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缩微裂缝及外界环境变化(如温度、湿度)所引起的收缩裂缝,引起裂缝的原因涉及到设计

(如配筋率等)、材料(如砼外加剂不合格等)、施工(如没严格按设计的配合比进行计量配料、砼振捣不到位等)等多方面因素。

3.裂缝的处理

对于影响结构承载力或防水、防渗性能的裂缝,为恢复结构的整体性和抗渗性,应根据裂缝的宽度、性质和施工条件等,采用水泥灌浆或化学灌浆的方法予以修补,一般对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可采用水泥灌浆;

宽度小于0.5mm的裂缝,宜采用化学灌浆,化学灌浆所用的灌浆材料,应根据裂缝的性质、缝宽和干燥情况选用:

作为补强用的灌浆材料,常用的有环氧树脂(能修补缝宽0.2mm以上的干燥裂缝)和甲凝(能修补缝宽0.05mm以上的干燥裂缝)等;

作为防渗堵漏用的灌浆材料,常用的有丙凝(能灌入0.01mm以上的裂缝)和聚胺脂(能灌入0.005mm以上的裂缝)等。

4.裂缝的防治措施

4.1底板大体积砼的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砼之所以开裂,主要是砼所承受的拉应力与砼本身抗拉强度之间矛盾发展的直接结果。

因而,为了控制大体积砼温度裂缝的开展,就必须从降低砼温度应力和提高砼本身抗拉性能这两方面综合考虑,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采用中、低热,干缩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选用坚固性良好,细度模数大于2.6,含泥量小于3%的中粗砂。

3)选用坚固性良好,针片状含量〈15%,含泥量〈1%的连续级配石子。

4)掺入高效减水剂,微膨胀剂和适量粉煤灰,优化砼配合比,在满足强度,抗渗及和易性要求下,减少水泥和水用量,水灰比控制在0.4以内,坍落度在满足泵送条件下取12-16cm。

5)尽量减少单位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6)合理组织砼的供应,缩短砼运输时间,到达现场时往罐体上喷水,及时卸料,输送泵料斗搭防晒棚,泵管全程裹湿麻袋,降低砼入模温度。

7)模板浇水充分湿润,砼分层浇筑。

8)砼浇筑时应尽量扩大浇筑工作面,放慢浇筑速度和减少浇筑厚度,以保证砼在浇筑中有一定的散热机会。

浇筑后的砼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防止因砼沉落而出现的裂缝。

9)砼内部埋冷却水管。

一般砼内部埋冷却水管通水降温方案较少采用,只在砼厚度较大(≥2.5m),内部水化热温升偏高、内表温差和降温速率不易控制的情况下,才有必要采用。

10)充分做好砼配合比试配优化技术工作,经多组试配,通过抗压强度和抗渗试验,调整优化,确定配合比。

11)同步进行砼温度监测。

12)采用保温覆盖的方法进行砼的养护,这样可在一定的日期内控制砼表面温度与内部中心温度之间的差值,使砼具有较高的抵抗温度变形的能力(即抗裂性),从而达到砼不开裂的目的。

保温覆盖的方法是:

在砼浇筑约4小时后,先在板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铺2-3层麻袋进行保温,并在麻袋上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雨水淋湿麻袋。

墙体则采用螺杆挂设湿麻袋养护。

4.2地下室外墙裂缝控制措施

仅采取单项或个别的技术措施很难100%保证外墙不开裂,必须从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综合采取多项技术措施,才能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

结构外墙防止裂缝的重要技术措施如下:

1)设计方面

砼的抗裂能力取决于砼的极限拉伸值,砼的极限拉伸与配筋有关,配筋后砼极限拉伸值由齐斯克列里经验公式计算:

εpa=0.5Rf(1+p/d)×

10-4

式中,εpa——配筋后的混凝土极限拉伸

Rf——混凝土抗裂设计强度

p——截面配筋率

d——钢筋直径

适当的配筋率可提高砼极限拉伸εpa,较细较密配筋可提高砼抗裂能力。

(1)对竖向裂缝,首先对外墙水平钢筋进行优化,遵循“小直径、小间距”有利抗裂的原则,在通过钢筋等强度代换后,建议将水平钢筋间距控制在100mm较好,一般不宜超过150mm;

以往的设计,水平钢筋常放在竖筋内侧,那么外墙设计保护层厚度加上竖筋的直径,即水平钢筋到砼外表面的厚度往往会超过50mm,过厚砼保护容易使墙体砼产生竖向裂缝,故建议将水平钢筋原放在竖筋内侧的,改为放在外侧。

(2)为防止外墙开裂,依据前述齐斯克列里经验公式,选择适当的配筋率可提高砼极限拉伸εpa,其结构外墙截面配筋率以不小于0.3%较合理,建议将地下室外墙配筋率小于0.3%的,在与设计院充分商量并取得一致意见后,将其配筋率适当提高。

(3)地下室外墙受上下层楼板约束体约束,层间墙体裂缝多在中部产生并呈中间宽、两端窄的枣核形(梭形)裂缝。

因此,在墙体高度的中部,增设暗梁,可起到良好的“模箍作用”,从而提高砼墙体的抗裂能力。

(4)对外墙在结构中应力集中、刚度不均、突变部位和薄弱部位,如突出的墙体、突变的墙段,开孔洞及埋套管的部位,适当增加一些构造钢筋,作局部增强处理。

2)砼材料和配合比方面

材料选择要有利于减少水化热,减少收缩,采用取“精料方针”。

(1)水泥选用中、低水化热、干缩小的品种,选择水泥首先进行水化热测定,选定配制砼所用水泥7天水化热不宜小于230kJ/kg,水泥中石膏比例对收缩值有较大影响,选择水泥组成成份中C3A/SO3比值较低者为好,宜用普通硅酸盐非早强型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不用硅酸盐(纯硅)水泥。

(2)石子选用连续级配Ⅱ区粒级,坚固性良好,孔隙率小的石子,针片状含量<

10%,含泥量<

1%,并不得超标。

(3)砂选用中、粗砂,坚固性良好,细度模数宜大于2.6,含泥量<

2%,并不得超标,有害物质含量小于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4)掺加高效减水剂和适量粉煤灰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减水剂的减水率要达到20%以上,坍落度延时损失要小,在满足强度、抗渗及砼拌合物和易性要求下,通过试配,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减少用水量,水灰比适中,在0.45左右,水灰比过高、过低均不利,以此减少水化热温升,减缓水化热释放速率。

(5)严格控制砼坍落度,配制砼的坍落度在8-12cm,禁用大坍落度砼(18cm以上),当砼坍落度在8-12cm时,泵送较困难,砼掺加泵送剂,在8-12cm低坍落度情况下,可实现泵送。

也可利用塔吊吊送进行浇筑墙体砼。

(6)在砼中掺加聚丙烯纤维(杜拉纤维),以提高砼的抗裂能力。

3)施工方面

(1)砼采用商品砼,在搅拌站按设计试配后确定的配合比拌制砼,严格计量,加强检测砂石含水率,调整用水量,混凝土出厂前,专检人员检验砼拌合物质量,检测砼坍落度,合格后才允许出厂,缩短砼搅拌后到浇筑入模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

(2)降低砼浇筑温度,是防止砼开裂的有效措施,采用冷水进行拌制砼,并对砂石浇洒冷水,将砼的入模温度控制在20-22℃以内。

(3)地下室外墙在底板完后,与顶板分开浇筑,以减少对墙体的约束,墙体采用木模板,模板提前浇水湿润,砼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合理组织施工,禁止产生冷缝,禁止用振捣棒驱赶砼浇筑,现场检测砼坍落度,不合格者禁用,严禁砼在现场随意加水,根据现场条件,对砼进行二次振捣法浇筑。

(4)准确控制拆模时间,外模和内模应协调拆模,不能只拆外模,不拆内模,保持结构变形一致。

砼养护是关键的环节,砼采用保温保湿法养护。

缓慢降温预防剧烈温度变化,对防裂十分有利,用墙体上支模螺杆挂设贴紧麻袋二层,外面用彩条布包封保温保湿防风覆盖养护,达到缓慢降温,降温速率1℃/d,为砼创造充分应力松驰条件,砼在降温阶段更宜产生裂缝,现场使用便携式电子测温仪跟踪监测,及时调整养护方法,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

(5)地下室外墙结构不宜暴露时间过长,应及时做防水并回填。

(6)地下室外墙裂缝产生的因素较复杂,环节较多,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尚不能100%杜绝开裂,在墙体中设置控制缝(诱导缝)是人为主动控制砼裂缝的措施,其方法是在墙体每隔一定距离将截面预以削弱,削弱在20%-25%,预先在此位置考虑防水措施,如设止水带等,达到裂而不漏,可防止砼在其它部位发生无序开裂,裂后又无防水措施的被动局面。

4.3地下室楼板裂缝控制措施

1)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

0.2%,受力钢筋及分布钢筋间距<

200,有条件应采用双层板筋,伸缩缝(或后浇带)间距<

30m-40m。

2)沿梁肋方向的构造负筋,在主次梁相交处不能省去,应重叠布置,伸入板的长度大于板计算跨度的1/4,间距<

200。

3)板角应设双层双向加强钢筋或设辅射筋。

4)楼板开洞设加强筋,大洞口要用边缘构件(小梁)加强。

5)为保证板支座(尤其是阳台、雨蓬及檐口挑板)负筋位置准确,在板中布置一定数量的“马蹬筋”。

6)板砼浇筑原材料质量要求及优化砼配合比同地下室外墙防裂措施。

7)砼浇筑前、清除垃圾、泥土、油污,合理组织施工,禁止产生冷缝,施工缝严格按施工规范处理,用平板振动器(禁用插入式)捣实,板砼面宜刮平,并二次抹压密实。

8)用麻袋或薄膜在4-12h内用覆盖法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7d,不宜用浇水法养护,掌握合适的拆模时间(压试块确定),不得过早拆模,禁止过早上人(未达12N/mm2)或承受较大施工荷载。

4.4地下室楼层梁裂缝控制措施

0.2%,伸缩缝(或后浇带)间距<

2)梁高超过700,须在梁两侧设腰筋,沿高度间距<

200,直径>

10,梁下部钢筋保护层应控制准确,不宜超厚,任何时候不得>

40mm。

3)梁砼浇筑原材料质量要求及优化砼配合比同地下室外墙防裂措施。

4)砼浇筑养护同板防裂措施,跨度>

8m的梁,砼达100%强度才能拆模。

4.5后浇带的设置

适当地对地下室工程增设多条后浇带是减少砼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防止墙板裂缝的有效方法,后浇带间距宜在30m-40m间。

当基础长度超过40m,而设计上又没有留设后浇带时,应与设计院积极联系,建议其考虑增设后浇带,后浇带应贯通顶板、墙板和底板,宽度为700-800mm,

二、后浇带有害裂缝防治

后浇带是现浇整体式钢筋砼结构施工期间,为了克服因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变形缝,经一定时效后再进行后浇封闭,形成整体结构。

由于结构由后浇带连成整体,因此后浇带施工的质量与结构质量休戚相关。

后浇带处往往断面大,钢筋密集,模板支设难度大,特别是杂物垃圾容易落入,清理十分困难,若清理不彻底将会影响结构质量。

现浇砼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作一介绍。

施工工艺

(一)底板后浇带构造措施

1、底板后浇带摸板支撑

底板厚度为0.6m,后浇带采用2Ф25钢筋作骨架,在后浇带设置钢网作侧模支护,绑扎在钢筋骨架上。

竖向立筋采用Ф25@250。

为保证结构施工质量,后浇带钢筋骨架不得焊于底板钢筋上。

2、底板后浇带的临时保护措施

后浇带空置期间,为防止杂物、污水进入,可采取以下封闭措施:

在底板后浇带上侧砌筑120mm宽、60mm高的砖带。

砖带与底板面转角处用1:

2水泥砂浆抹成圆弧,上部用胶合板或编织布全封闭。

(二)砼墙的后浇带的构造处理

1、回填土前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由于该工程工期紧,建筑物周边的施工回旋余地狭小,必须回填土方、平整场地及硬底化后方可进行后期施工,因此要对墙体后浇带采取临时保护措施。

在墙体后浇带处采用砖砌挡土墙进行封闭,面用一条240×

600的圈梁(配筋:

4Ф10Ф6@200)压顶,形成一个对砼墙后浇带保护的设施,并做好临边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排水措施。

2、墙体后浇带内侧的保护

墙体后浇带采用胶合板加以全封闭,以防止杂物落入。

(三)顶板后浇带构造措施

该工程顶板采用无梁楼盖结构,厚度为450mm:

部分位置为梁板结构,最大截面尺寸为250×

1000,板厚为230mm。

对于顶板无梁楼盖部分的后浇带的构造措施采用了与底板后浇带相同的处理方式。

后浇带封闭前,后浇带位置的顶板模板不得拆除。

浇筑结构砼时,后浇带的模板上应设一层钢丝网,后浇带施工时,钢丝网不必拆除。

后浇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设置,都必须在封闭前仔细地将整个砼表面的浮浆凿除,并凿成毛面,彻底清除后浇带中的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铺设水泥浆,以确保后浇带砼与先浇捣的砼连接良好。

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后浇带的止水处理,按设计要求及相应施工验收规范进行。

后浇带的封闭材料应采用比先浇捣的结构砼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砼(可在普通砼中掺入微膨胀剂UEA,掺量为12%-15%)浇筑振捣密实,并保持不少于14天的保温、保湿养护。

施工要点及质量要求

施工要点:

后浇带砼中使用的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掺入量。

所有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

微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砼的质量,因此,其秤量应由专人负责,允许误差一般为掺入量的±

2%。

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否则会产生局部过大或过小的膨胀,影响砼质量,所以应对掺微膨胀剂的砼搅拌时间适当延长。

后浇带砼应密实,与先浇捣的砼连接应牢固,受力后不应出现裂缝。

在预应力结构中,后浇带内的非预应力筋必须为预应力筋的锚固、张拉等留出必要空间。

预应力结构中的后浇带内有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具、各种管线等,此处的后浇带砼浇捣时,应高度注意其密实度。

地下室底板中后浇带内的施工缝应设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间,形状为“U”字型。

后浇带砼浇筑完毕后应采取带模保温保湿条件下的养护,应按规范规定,浇水养护时间一般砼不得少于7天,掺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天。

浇筑后浇带的砼如有抗渗要求,还应按规范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质量要求:

后浇带砼采用微膨胀、高一等级的防水砼。

施工时模板应支撑安装牢固,钢筋进行清理整形,施工质量应满足钢筋砼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以保证砼密实无裂缝。

小结

通过设置后浇带,使大体积砼可以分块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

随着高层建筑向体量大型化和结构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超长(即超过钢筋砼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结构、主楼裙房式结构或体形不规则结构不断出现,特别是对地下防水有要求的建筑物,要求结构不留变形缝,常采用施工后浇缝(即后浇带)来取代它,对长度较长、面积较大带地下室的高层板式楼宇等建筑物,以及独立的地下建筑物都根据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了沉降或伸缩后浇带。

三、剪力墙烂根的成因及防治

剪力墙砼烂根的成因及预防和治理措施:

剪力墙砼烂根的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它其主要原因有以下7个方面:

1、砼水灰比过大,造成烂根:

1.1、成因:

砼水灰比过大(一般非泵送自拌混凝土大于0.6,泵送砼大于0.45)时,浆石易产生离析,由于砼浆液的浮力降低,砼在振动棒的振动作用下,浆石不能重新均匀的布置,而是石子往底部沉淀,浆液上浮,形成了烂根。

这种烂根往往是通透性的,即水能从墙的一边渗透到另一边。

1.2预防措施:

调整砼的水灰比,一般现场自拌非泵送砼水灰比控制在0.55~0.60之间,使砼内的浆液稠度增大,保证在振动过程中砼内的浆液对石子有合适的浮力,从而达到放模的砼浆液和石子重新均匀布置、砼内的砂浆能充满模壳的所有空间,达到消除因砼水灰比过大而产生烂根的目的。

1.3治理措施:

如果通透性烂根较长、面积较大时,宜采用压力灌浆补强。

2、剪力墙根部楼面砼不平,漏浆而造成烂根:

2.1成因:

由于浇筑楼面砼时,没能有效地控制剪力墙根部的平整度,造成墙侧模与楼面之间有宽度不等的缝隙,或缝隙堵塞不严,砼在浇筑振捣时,部分浆液通过该缝隙流失,造成墙体在有缝隙的一侧烂根。

烂根的大小和深浅,取决于砼的水灰比大小和振捣时间的长短。

这种烂根一般发生在缝隙的一侧,其深度通常不超过墙体厚度的1/10,通常是不通透的。

2.2预防措施:

在浇筑楼层砼时,严格按标高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平整度,将墙边外侧25㎝宽度范围内用2米以上长度的括杠,按标高刮平。

在支模前沿墙边线粘贴单面胶海棉条,保证墙侧模安装校正后,与现浇板面严密无缝隙。

杜绝了模内砼浆液漏出,从而避免了因漏浆而造成的烂根形成。

2.3治理措施:

如果局部产生了这类烂根,应在监理的监督下探明烂根的深度,属于浅表性(深度小于2㎝)烂根时,可采用比墙体砼高一级强度的去石砂浆人工抹压密实修补。

深度较大时,须采用凿除无浆砼到完全密实时,在墙外支模补浇高一级强度砼的补强方法。

补浇砼的模板要高出烂根高度20㎝,并支成喇叭状,以保证补筑的砼充分填满烂根部位,补筑的砼强度达C15时凿去突出墙面的喇叭口砼。

3、墙侧模根部跑模漏浆,造成烂根:

3.1成因:

墙侧模板的底部定位固定不牢,在墙体砼浇筑和振捣时,模板向外扩张变形(跑模),这种情况通常在较厚的墙体使用木模时较多。

变形较大者,造成墙根部砼成喇叭状,同时在根部在烂根出现;

跑模轻微者,在墙根部产生漏浆而形成的烂根。

这类烂根,前者通常烂不到墙身部位,后者通常也只是浅表性烂根。

3.2预防措施:

在模板施工方案内要准确计算墙体根部的模板侧压力,要有可靠的固定措施,通常可在现浇板内预埋钢筋或钢管,约束墙体侧模向外变形。

在墙体砼浇筑前,要严格检查验收,确保支模质量合格。

砼浇筑过程,木工要有专人看模,发现异常,要立即暂停浇灌,校正加固后方可继续浇筑。

3.3治理措施:

对跑模较大的变形烂根,待砼强度达到C15后,将跑模部位多余砼凿除,并将表面凿铣平整。

对跑模较小而造成的浅表性烂根的治理,可采用被墙体砼高一级强度的去石砂浆人工抹压密实修补。

4、入模高度过大,砼浆石分离造成烂根:

4.1成因:

房屋建筑的剪力墙模板,通常都是一次支模到顶,砼入模高度基本都在2.70米以上,砼在下落过程与墙内钢筋网反复碰撞,最终是石子首先坠底,振捣时由于底部缺少浆液,石子不能上浮、浆液不能完全充满墙根部位,而造成烂根。

这类烂根,通常为不通透状态,但烂根深度不等。

相同墙高时,往往墙厚越小烂根越深。

4.2预防措施:

4.2.1、设法降低砼入模的高度,可采用窜筒入模法。

4.2.2、宜先在底部铺5~10㎝厚的与砼同强度等级的去石砂浆。

4.2.3、相对固定砼入模的部位,用振动棒边振动边将砼向前推引,自然向前流淌的砼可避免浆石分离。

以上方法同时使用,完全可以避免烂根发生。

4.3治理措施:

如果发生了浆石分离造成烂根,治理措施同砼水灰比不当造成烂根的治理措施。

5、墙根部欠振造成烂根:

5.1成因:

砼欠振包括漏振,原因是人为的操作错误。

主要有:

5.1.1、交接班时,交待不清,造成漏振;

5.1.2、振捣人员技术不熟练,振捣不匀。

5.1.3、浇筑流程不合理,振捣人员少,造成砼塑性损失,振动不实而形成了烂根。

这类烂根,往往是局部的,其状态多为局部明显不密实。

5.2预防措施:

5.2.1、挑选有一定振捣经验的、有高度责任心的技术熟练的工人操作。

5.2.1、前后班交接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或技术管理人员参加,组织好交接程序,前班人员给后班人员交待清楚已振和未振部位,并形成书面交接记录。

5.2.3、认真编写砼浇筑方案,合理安排浇筑流程和流向,根据推进速度安排足够振捣人员,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振捣完毕。

5.3治理措施:

小范围欠振,且部位不在主要抗震受力区,可凿除不密实部分,用砼补筑法或砂浆抹面法修补。

漏振范围较大时,必须凿除不实砼到完全密实时,在墙外支模补浇高一级强度砼的补强方法。

6、墙根部侧面水平钢筋紧贴模板,造成烂根:

6.1成因:

由于浇筑现浇板时没有能有效的控制,墙体钢筋的位置,造成局部,墙体外侧水平钢筋或暗柱箍筋紧贴模板,往往在最下一层水平钢筋距地20㎜时,砼浆液不能到达,不但造成的烂根,而且还露筋。

常发生于竖向钢筋和箍筋较密的暗柱根部。

这类烂根通常是浅表性的。

6.2预防措施:

在浇筑现浇砼板前,认真放出上层墙身边线,用钢筋定位卡具,准确固定出现浇板面的墙身钢筋位置。

6.3治理措施:

凿除钢筋外侧的浆皮和空架石子,用比砼高一级强度的砂浆抹平压实。

7、墙根部积水,造成烂根:

7.1成因:

7.1.1、开盘时的润泵水和砂浆集中排放在墙模内,形成模内积水造成烂根。

7.1.2、商品砼的泌水淤积在墙体根部,造成的烂根。

这类烂根,是因砼入模振捣后,把水挤到靠近模板的两侧,经振捣后砼表面多为浮砂。

根部砼表面强度降低。

7.2预防措施:

7.2.1、严格控制润泵水入模,将润泵砂浆均匀颁布在墙内,其厚度,不宜大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