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重点推荐之文言虚词且副词用法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4159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知识点重点推荐之文言虚词且副词用法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语文知识点重点推荐之文言虚词且副词用法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语文知识点重点推荐之文言虚词且副词用法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语文知识点重点推荐之文言虚词且副词用法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语文知识点重点推荐之文言虚词且副词用法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知识点重点推荐之文言虚词且副词用法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语文知识点重点推荐之文言虚词且副词用法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知识点重点推荐之文言虚词且副词用法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知识点重点推荐之文言虚词且副词用法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语文知识点重点推荐之文言虚词且副词用法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

2019语文知识点重点推荐之文言虚词且副词用法

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26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幸福是沙漠里一眼清chè⑴甘甜的泉水,幸福是黑暗中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幸福是夏日里一席qìn⑵人心脾的微风。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可能是lǚ⑶行职责后的舒畅,也可能是享受天伦之乐时的温xīn⑷。

▲⑵▲⑶▲⑷▲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⑹、⑺小题任选一题)

⑴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⑵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⑶▲,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⑷▲,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⑸走进唐诗宋词,处处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深情厚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岑参对友人的牵挂不舍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之意。

⑹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师表》中表达相似志向的句子是:

▲,▲。

⑺面对浮躁的世界,我们更需要坚守内心的安宁与从容,▲,▲,要知道贫贱亦能安乐,富贵不可骄人,囿于处境便会无视风景,只顾赶路将致心灵迷失。

(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句子作答)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6分)

⑴执策而临之(▲)⑵即更刮目相待(▲)

⑶委而去之(▲)⑷欣然规往(▲)

⑸群响毕绝(▲)⑹尝趋百里外(▲)

4.名著阅读(6分)

⑴以下是对名著内容的相关点评,请你根据这些点评,选择对应的书本。

(3分)

1科学与幻想之旅,小说和地理的结合。

(▲)

2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

3人生追求的二重奏,美好的爱情和自由的追求,独立的反抗和忍耐的自省。

(▲)

A《格列佛游记》B《简爱》C《海底两万里》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E《朝花夕拾》

2阅读以下《水浒传》的节选,回答问题。

(3分)

A气极了,牛二却又拳打脚踢。

A便对众人叫道:

“大家都看见的,我没办法才在这里卖刀,这流氓不讲道理要抢我的刀,还打我!

”牛二说:

“打死你又怎么样?

”说着又是一拳。

打得A“火从心上起,怒向胆边生”,只见寒光一闪,流氓牛二倒在刀下------刀刃上果然滴血不沾。

文中A是▲,发生在东京城杀死牛二之前的故事是(▲)

A落草二龙山B失陷花石纲C大名府索超比武D失陷生辰纲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6分)

卖蚯蚓的人

汪曾祺

⑴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

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

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

⑵他慢慢蹬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走。

走一截,扬声吆唤:

蚯蚓来——

⑶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

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块旧报纸里,交过去。

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

⑷“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

”蚯蚓这东西,泥里咕叽,原也难一条一条数得清,用北京话说,“大概其”就得了。

⑸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宽厚,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

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

只有他剃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

新剃的头皮雪白,下边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

⑹天天见面,熟了,我们碰到了总要点点头,招呼招呼,寒暄两句。

有时他在钓鱼人多的岸上把车子停下来,我们就说会子话。

我问他一天能卖多少钱。

⑺“一毛钱三十条,能卖多少!

块数来钱,两块,闹好了能卖四块钱。

⑻“不少!

⑼“凑合吧。

⑽“您一直就卖蚯蚓?

⑾“不是!

我原来在建筑工地上当壮工。

退休了。

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

”我算了算,连退休金加卖蚯蚓的钱,有百十块钱,断定他一定爱喝两盅。

我把手圈成一个酒杯形,问:

“喝两盅?

⑿“不喝。

烟酒不动!

⒀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

⒁“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

我是挖药材的。

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

”他指给我看,“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

⒂“您怎么会认药材的?

是家传?

是学的?

⒃“不是家传。

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

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

⒄我在玉渊潭散步,经常遇见的还有两位,一位姓乌,一位姓莫。

乌先生在大学当讲师,莫先生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

乌先生听我和卖蚯蚓的闲谈,问我:

“你为什么对这样的人有兴趣?

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人属于低级价值。

⒅莫先生不同意乌先生的意见:

“不能这样说。

他的存在就是他的价值,你不能否认他的存在。

”“他存在,但是充其量,他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填充物。

⒆他们争执不下,转过来问我什么看法。

⒇我说:

“我只是想了解了解他。

我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包括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和这个汉俑一样的卖蚯蚓的人。

这样的人在北京还不少。

他们的成分大概可以说是城市贫民。

捡破烂的、捞鱼虫的……我对他们都有兴趣,都想了解。

我要了解他们吃什么和想什么。

用你们的话说,是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

对于这个世界,我所倾心的是现象。

我不善于作抽象的思维。

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

你们可以称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

这个卖蚯蚓的粗壮的老人,骑着车,吆喝着‘蚯蚓——蚯蚓来!

’不是一个丑的形象。

——当然,我还觉得他是个善良的、有古风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至少不是社会的蛀虫。

(选自《汪曾祺全集•小说卷》,有删改)

5.文章第⑸段,作者用了整整一段文字描写了卖蚯蚓者的外貌,你认为有必要吗?

为什么?

(4分)

6.作者称自己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回答。

(4分)

7.你喜欢文中那位卖蚯蚓的人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

(4分)

8.我们都曾学过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你认为本文和《端午的鸭蛋》在语言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试概括出本文的语言特点,并举例分析。

(4分)

(二)(14分)

【现象关注】

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

“低头族”现象的兴起,反衬出的是人们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冷漠。

公交车上、工作会议时、课堂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英文称之为“Phubbing”,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传达出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行为。

【负面作用】

旧金山轻轨车厢里发生的一起枪击案因为手机受到关注。

光天化日之下,凶手在地铁车厢里枪杀一名素不相识的大学生。

事后调出的监控录像显示,车厢内一名失去理智的男子突然掏出手枪不停挥舞。

可站在他身边的几名乘客,由于只顾低头忙着玩手机或平板电脑,完全没有注意到危险的存在。

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

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

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

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成因分析】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忽略真实世界的存在,转而沉迷于小小屏幕中的虚拟世界?

应该说,“低头族”的形成是科技发展与人类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

随着全球移动互联3G时代的到来,移动络速率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智能手机引领了一场通信革命,与此同时,新型社交媒体与移动终端紧密结合,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被急剧压缩。

在经典的“六度空间”理论中,你与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

如今,你与奥巴马的距离仅仅是一个推特账号。

移动络和终端软硬件的发展史无前例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和生活习惯。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时间被工作、应酬、聚会所占据,剩下的只有零散的时间。

而移动终端上碎片化的信息刚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其社交功能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愿望,也为自我展示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选自2013年12月13日《国际先驱导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材料一:

《手机》的作者刘震云:

“我就觉得手机好像自己有生命,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

”著名美食评论家沈宏非在博客中不无戏谑地写道:

“自从上了微博之后,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日下。

材料二:

“早自习红包,人人有份,又名点名红包”,湖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辅导员为了鼓励大家早上早起晨读,开始在微信群里发红包。

早上6点半,老师便在群里发了红包,不少学生立马兴奋了起来。

“大家积极性都很高,一些平常不愿起床学生也起来上自习。

9.什么是“低头族”?

请根据文章的引子部分给它下个定义。

(2分)

10.过度依赖智能手机,会带来哪些负面作用?

请结合文章及相关链接回答。

(4分)

11.根据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经验,请你探究一下产生“低头族”的原因有哪些。

(4分)

12.阅读【相关链接】中的材料二,你对辅导员用微信红包叫早是否赞成,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三、古诗文阅读(21分)

(一)(5分)

浣溪沙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①。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②戴花君莫笑,六幺③催拍④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⑤前!

【注释】①四垂天:

天幕四面垂地,水天相接。

②白发:

老翁,这里是作者自指。

③六幺:

唐代有名的歌曲之一。

④拍:

歌的节拍。

⑤尊:

通“樽”。

13.上片“绿杨楼外出秋千”,一个“出”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这幅画面。

(2分)

14.从词的下片,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3分)

(二)(16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