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法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1246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争与和平法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战争与和平法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战争与和平法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战争与和平法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战争与和平法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争与和平法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战争与和平法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争与和平法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争与和平法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当然,这个评价不敢恭维。

尼古拉第一次看到沙皇,感到震惊,实际上,沙皇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我们对拿破仑的看法更为糟糕:

当读到拿破仑在浴室里搓着肥胖的身子时,我们很难想到他就是欧洲的征服者。

托尔斯泰的历史哲学观证明了他对领袖们的挖苦是有道理的。

在他看来,历史不是某些伟人创造的,它是无数个小得无法独立分析的独特的因果联系编织在一起的结果。

就连认为自己是世界主宰的皇帝们,也受着环境中诸多因素的束缚。

  讨论完主题,自然就要了解其主题成分。

什么是主题成分呢?

这个概念相对来说比较陌生。

主题成分是指有助于逐步展现并形成文本主题的再现结构、对比或文学手段。

《战争

  与和平》的主题成分可以大概概括为以下:

不可思议的爱情、经济损失、死亡启示。

  首先是不可思议的爱情。

《战争与和平》中充满了不顾后果而荒唐地选定配偶的情节,其中一些决定还带来了极为不幸的结果。

彼埃尔凭着对异性的热情和信任与美丽的海伦结合,但是当海伦与他的朋友欺骗他时,他的生活立即陷入痛苦之中。

娜塔莎被放荡不羁的阿纳托利迷得神魂颠倒,准备同他一起逃走时,并没有意识到他不负责任的行为将使她陷入悲惨的境遇。

她为自己迷恋阿纳托利付出了代价。

由于安德烈不能原谅她的过错,因此娜塔莎失去了与安德烈在一起的机会。

在以上两例中,非理性的冲动都以失败告终。

然而,托尔斯泰并无指责无理性的爱情。

小说结束时发生在娜塔莎与彼埃尔和玛丽与尼古拉之间的两段爱情竟然同时为他们和作为读者的我们所惊诧。

虽然在他们的头脑中想的是另外一回事,但他们都突然意识到自己深爱着对方。

无法解释的爱情可以是一次可怕的错误,也可能是一次美妙的经历。

它深不可测,象征着生活和直觉中不容忽视的神秘力量。

  在小说中,大量金钱和财产的损失是一个不断出现的题材,它尤其与罗斯托夫家的关系密切。

在小说开始,罗斯托夫家族随着伯爵不负责任地挥霍财产,已经走向衰落。

尼古拉在赌场上的失败加快了家族衰败的步伐。

最后,在法军入侵时,他们被迫放弃了在莫斯科的宅邸和大部分财产。

但是,经济上遭受损失不一定意味着失败。

托尔斯泰本人为了获得精神上的重生,在后来的生活中就放弃了财产,他在《战争与和平》中住处罗斯托夫家物质方面的不幸具有积极的一面。

罗斯托夫伯爵体面地为尼古拉偿还了债务,表明了父子之间的亲密联系,也使得尼古拉发誓五年之内还钱给父亲。

他在小说开始时就明智地放弃了金钱,后来成为一个精明的地主。

此外,罗斯托夫家对生活的态度并没有因为经济损失而发生改变。

他们养育了两个迷人的孩子,分别与俄国最富有的两个家族——博尔孔斯基家族和别祖霍夫家族的成员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讲,托尔斯泰特别暗示了金钱上的放弃最终能够丰富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的精神世界。

  在小说《战争与和平》中,死亡不只是一次生命的终结,还是一次能够带来哲学启示的精神活动。

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安德烈在奥斯特里茨死里逃生时获得的。

他躺在战场上幸福地觉得世间万物轻如鸿毛,身上如释重负。

安德烈甚至不在乎拿破仑是否亲临,也不对他加以评论,世间的阶级权利观念在他看来毫无意义。

托尔斯泰对死亡的启示作用的描述还包括一些人物通过别人的死得到顿悟的情况。

彼埃尔在法军营地见到俄国战俘被枪决的情形遂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形成了对疯狂的战争和人类间兄弟友情彻底的认识。

他对普拉东的尊敬使得普拉东的死成为他生活的转折点。

同样地,安德烈的死让娜塔莎的观念产生了重大转变。

她变得爱思考,比以前认真。

如果没有经历过失去安德烈的悲痛,她大概不会成熟起来,最终与彼埃尔走到一起。

因此,死亡不仅是生命的结束,还是对信仰和思想进行的一次深刻教育。

  篇二:

世界名著《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

  世界名著《战争与和平》读书

  笔记

  在经过这段时间的仔细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世界名著给我了新的不一样的感觉。

这是一本世界名著,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在上高一的时候我曾经阅读过这一本书,可是当时就是仅仅读了一下,没有太大的感触,我想是因为当时的思想还是比较局限,理解能力还很欠缺,在加上文化程度在那儿,所以度了就仅仅是读读,读了也没什么特别深的印象,可是这一次,我就很认真的读了一遍,感觉和原来有很大的不同这次读的时间比上次的还要短一些,可能是因为原来接触外国小说不熟悉,现在读的多了,感觉是比原来读起来快多了,并且有了很多有感触的地方,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这是一本什么书呢,这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我开始读的时候还有些不太懂,觉得里面涉及的方面特别多,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从这本书中就可以看到外国的很多东西,比如说他们的生活的方式,说话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本书中特别是思想方面和军事方面是两个两点方面是很只得看的地方。

这本书的契机是为了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我想这也是这本书本身所想表达的一个目的,但是从这个目的来看我就的还是有点片面了,我觉得可以说这本书中所表达的东西已经到了一个全人类的高度了,我想这就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和作家的特有所在吧,当然里面还包含着很多的文学上的东西,文学色彩也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有价值的,虽然我不能在这大放厥词,高谈什么文学,我也不是很懂,我也没有资格,但是这本书很吸引我,我觉得这就达到了文学的目的了。

当我要从新阅读这本书时,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因为我不想和上次一样,没太大收获,我想只有这样才会让我收获的更多,更加容易理解到作者真正想表达的,读这本书才有意义,本书的写作背景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鸿篇巨制,完成于1863—1869年之间,字数达到了130多万字,历经7年的艰辛创作受到列宁的高度称赞,这时也不得不说说作者了,他是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出身于贵族家庭。

1847年他退学回故乡在自己的领地上作农奴制的尝试,他曾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在军队的几年生活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的10月份他离家出走,之后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这些就是读这本书时的一些准备,下面就这本书来详细说说。

  这本书知道字数就知道是很长的要不作品,可是在结构方面,却是做的井井有条。

每一步作品在结构上都是非常难把握的住的,并且像这样一类的鸿篇巨制更是难上加难,可是托尔斯泰却凭着他自己的文学天分,在本来就矛盾着的战争与和平之间穿梭自如,一点都不觉得矛盾,在内容结构上井然有序丝毫不乱,便文章更清晰明了,而且托尔斯泰似乎特别擅长描绘一些比较难描绘的场面,可是他却描绘的就像浮现在眼前,一下子就能想到那种场面,寥寥几笔,却描绘的恰到好处。

比如说描写那些大场面,战争是个非常难描写的场面,可是他却描绘出了一个真实的战场,有比如说大型的宴会、舞会他用简单的几句话,简短又精炼的把每一个人的性格、心理全部都描绘出来了,并且是和盘托出,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那种场面和场面的气氛,一点都没有杂乱无章的感觉,

  我想这一点是相当厉害的了,不是一般的作家就有这跟能力做到这么到位,这么恰到好处而无半点累赘,这是其他的作家不能相及的。

  当然我是特别喜欢他在语言方面的描述。

说到这一点脑子里就出现了我记忆很深、触动很大的句子,在《战争也和平》上中有这样几句话“这一个死的好!

拿破仑望着博尔孔斯基说,安德烈公爵心里明白,这是指他说的,他集中全身的力量想动一动,发出一点声音。

他轻轻动一下脚,发出可怜的、微弱的病人的呻吟。

“啊,他还活着。

”拿破仑说“把这个青年人抬起来送到救护站

  去”。

我自己就很喜欢这一段话,这段话具有鲜明强烈的对比效果,语言不多,但是把他们的心里都通过语言的形式全部显现出来,特别是拿破仑,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还有一段话也是我非常喜爱的,在《战争与和平》下中有这样一段语言我还记得:

他用手抚摸着她的头发,“我整夜都在叫你?

?

”他说。

“要是我知道?

”她含着泪说。

“亲爱的?

”也许是说:

“好孩子,为什么不进来呢?

”“可是我愿意,我愿意他死”这每一句话的字数都很少,却仅仅几个字就都可以代表一大串长的句子,并且很到位,从这也可以看的出语言的一些特色并且有很长很深的意味,感受其中的神奇的表达效果,语言魅力,这本书出现了和很多并都大放异彩。

  那接下来就是这本书其他地方的超人之处和感悟的地方了。

就先说说人物方面吧。

在这本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包括那些不太重要的配角,就想小尼拉这类的小人物,就很轻而易举的展现出来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性格,而且不会太多,不会显得轻重不分,这一点就很厉害了。

接着就是他在描写许多人的时候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给我们一种很想要读下去的感觉,在这个当中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要属娜塔莎的变化了,开始是一个很活泼,很快乐,爱唱爱跳的笑姑娘的形象,她的变化可谓是最大最明显的了,尤其是和皮埃尔结婚后竟然变成了一个不修边幅、甚至有点吝啬的母亲,所以当杰索夫再次见到她时,竟会大吃一惊,但是,有一点无论娜塔莎怎么变,她在本性上其实永远是不变的,根本上性的特点还是没有改变的,看着却是那么顺其自然,合情合理,提不出任何异议,我觉得这肯定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开始读的时候觉得全部都是白描的手法,有点缺乏情感,可是仔细读才发现了这么多有意义的地方,这就是一个大作家作品给人的感觉,相信下次在读的时候,又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和发现。

  在这本书中有几段是我读过来发现又有了新的感觉和理解。

首先就是“单单是我知道我自己,要他们生活不是我的生活毫不相干,要我的生活在大家身上反映出来,要他们和我一起生活”这段内容深深打动了我,从此我觉得我的想法和情感与周围的人有点不同,让我也能一样去体会这种深刻的崇高的感情,但是我发现许多人除了讪笑之外,也不会有谁会为这一崇高的感情所打动,他们仅仅顶多会为一般的亲情和那些被嚼烂的爱情所感动,或许就仅仅是这样,更多的是为金钱的鼓动,我觉得说的很好很对,现在我也感觉好多人可能一味的崇拜一些名人一些大人物,但是却不知那里所表达的真正崇高的思想,我觉得这就进了一个误区了,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是真正的思想在照亮这个人,更深刻的去体会和理解思想,这才是最重要的实质的东西。

还有一段文字,是《战争于和平》下中的,是这样的:

“尼古拉托斯夫并没有什么牺牲精神,而是碰巧在服役时间遇到了战争,于是就密切地长期地参加了保卫祖国的战争,

  篇三:

读书笔记书目

  本科生“读书活动”推荐书目

  一、“读书”与人文情怀读书的关键是“质”而不是“量”。

读书的真正难处是选书。

在浩翰的书海中,应为学生

  推荐一种正确的读书办法——即阅读经典。

经典就是经典。

经典有其本身的、本体的意义。

这就是文化。

只有其本身有意义的、非

  功利的东西,才是不会使你失望的东西。

牛津大学对经典的强调就更加突出了:

经典的意义

  在根本上就在于,在外在的价值的诱惑和骚扰下,始终不要忘记人作为人的内在的尺度。

  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文化的力量”。

她使你在获得了物质的温饱后,始终有一种精神的充实。

  经典之所以叫经典,也正说明它与一般意义上的书不一样。

每一部真正能够称之为经典的东

  西,都可以说是蕴涵着某种思维方式的革命和观念体系的更新,都是对传统阅读和理解习惯

  的一种挑战。

经典于是就需人去解读,需要人去导读。

经精选、推荐100部影响人类社会发

  展的经典著作,供其选读,但愿能起到“引路”的作用。

一个人该如何为其日常存在的生命注入意义,从而使生物学层面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

  文化学层面的“主体角色”,并穿越欲望主体,向自由的精神境域迈进?

又如何承担和消化外

  在的精神的风暴,锤炼自己的心志,向自我筹划,为自己拓展一方可以安身立命的诗意居所?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更需要人们尤其青年学生有一种“静气”,“多”读书,读好书,创造自

  我,超越世俗的拘束而达到精神自由的高度;

升华自我,守住生命的热情;

沉思自我,伸展

  情志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整体的人文自我,凸现人文情怀,让生命走向丰富、充盈、

  绚丽、深刻。

  二、关于“读书活动”的要求

  1、根据南京财经大学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本科生在大一至大三的三个学年中,须完成

  教学实践环节的“读书活动”,并各取得学分,共学分方可毕业。

  2、学生可在100部经典著作中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著作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应

  做好读书笔记,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心得。

  3、学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分别将该学期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以班级为单位,交给班主任

  (或辅导员),并由所在院(系)组织教师评阅,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计分。

  其中,优秀读书心得由院(系)选送到学校,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校级“优秀读书心得”的评

  选。

  4、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概括总结能

  力、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文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鉴赏能力等。

  5、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选读,为学生

  作一些“启蒙”的工作。

  三、推荐书目目录

  1、《周易》(商朝)

  2、孙武《孙子兵法》(春秋)

  3、老聃《老子》(春秋)

  4、孔丘《论语》(春秋)

  5、墨翟《墨子》(战国)

  6、孟轲《孟子》(战国)

  7、荀况《荀子》(战国)

  8、柏拉图《理想国》(前386年)

  9、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前326年)

  10、《圣经》(前2世纪)

  11、韩非《韩非子》(战国)

  12、卢克莱修《物性论》(前55)

  13、奥古斯丁《上帝之城》(公元429年)

  14、马基雅弗利《君主论》(公元1513年)

  15、莫尔《乌托邦》(公元1516年)

  16、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公元1517)

  17、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公元1543年)

  18、康帕内拉《大阳城》(公元1601年)

  19、培根《新工具》(公元1620年)

  20、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公元1625年)

  21、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公元1632年)

  22、笛卡尔《哲学原理》(公元1644年)

  23、霍布斯《利维坦》(公元1651年)

  24、斯宾诺莎《伦理学》(公元1675年)

  25、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公元1687年)

  26、洛克《人类理解论》(公元1690年)

  27、洛克《政府论》(公元1690年)

  28、伏尔泰《哲学通信》(公元1733年)

  2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公元1748年)

  30、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公元1754年)

  31、摩莱里《自然法典》(公元1755年)

  32、爱尔维修《论精神》(公元1758年)

  33、魁奈《经济表》(公元1758年)

  34、卢梭《社会契约论》(公元1762年)

  35、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公元1765年)

  36、狄德罗《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公元1769年)

  37、潘恩《常识》(公元1776年)

  38、杰佛逊《独立宣言》(公元1776年)

  39、斯密《国富论》(公元1776年)

  40、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公元1781年)

  41、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公元1787年)

  42、《人权宣言》(公元1789年)

  43、费希特《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公元1794年)

  44、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公元1798年)

  45、谢林《先验唯心主义体系》(公元1800年)

  46、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公元1807年)

  47、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公元1817年)

  48、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公元1819年)

  49、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公元1821年)

  50、圣西门《论实业制度》(公元1821年)

  51、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公元1832年)

  52、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公元1841年)

  5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公元1846年)

  5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公元1848年)

  55、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公元1852年)

  56、达尔文《物种起源》(公元1859年)

  57、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公元1861年)

  58、马克思《资本论》(公元1867年)

  59、摩尔根《古代社会》(公元1877年)

  60、恩格斯《反杜林论》(公元1876年)

  61、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及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公元1886年)

  6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公元1890年)

  63、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公元1899年)

  64、尼采《权力意志》(公元1901年)

  65、奥本海《奥本海国际法》(公元1905年)

  66、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公元1907年)

  67、詹姆士《实用主义》(公元1907年)

  68、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公元1908年)

  69、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公元1916年)

  70、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公元1916年)

  7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公元1917年)

  72、列宁《国家与革命》(公元1917年)

  73、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公元1920年)

  74、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公元1923年)

  75、科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公元1923年)

  76、希特勒《我的奋斗》(公元1925年)

  77、孙中山《三民主义》(公元1924年)

  78、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公元1927年)

  79、汤因比《历史研究》(公元1933年)

  80、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公元1936年)

  81、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公元1938年)

  8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公元1940年)

  83、弗罗姆《逃避自由》(公元1941年)

  84、萨特《存在与虚无》(公元1943年)

  85、弗罗姆《自为的人》(公元1947年)

  86、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公元1948年)

  87、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公元1970年)

  88、伊斯顿《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公元1953年)

  89、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公元1953年)

  90、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公元1955年)

  91、铃木大拙《禅宗》(公元1956年)

  92、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公元1960年)

  93、达尔《现代政治分析》(公元1963年)

  94、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公元1968年)

  95、罗尔斯《正义论》(公元1971年)

  96、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公元1976年)

  97、库恩《必要的张力:

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公元1977年)

  98、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公元1978年)

  99、科尔内《短缺经济学》(公元1980年)

  100、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篇二:

  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

  3.《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4.《毛泽东选集》1—5卷毛泽东著人民出版社

  5.《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刘少奇著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邓小平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二、哲学、社会科学

  7.《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商务印书馆1

  986

  8.《西方哲学史》(英)罗素著商务印书馆

  9.《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北大出版社

  10.《经济法》萨廖尔逊中国发展出版社

  11.《科学管理原理》泰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2.《管理学》孙茨上海人民出版社

  13.《从无序到有序》普利高津等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4.《系统结构和经验》拉兹洛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5.《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里夫金等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16.《中国人的精神》幸鸿铭著黄兴涛等译海南出版社96年版

  17.《人工科学》(美)赫伯特a·

西蒙著武夷山译商务印书馆87年版

  三、文化、教育

  18.《论语》山东友谊书社1992年版

  19.《孟予文选》李炳英编人民出版社

  20.《中国传统文化》张定之高教出版社

  21.《中国文化概论》李宗桂中山大学出版社

  22.《现代心理学》张春兴上海人民出版社

  23.《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海译文出版社

  24.《世界教育危机——80年代的观点》(美)菲力浦·

孔布斯

  25.《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