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Word格式.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就是理想;
而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人的信念,就是人们所相信的观念和秉持的理念。
②追求一种理想,就意味着相信这种理想是正义的并且能够实现,而这种相信本身就是一种信念。
4.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及其作用。
(1P14-19)0901缺类型
⑴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①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
②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③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⑵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它在人生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①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能够向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向人生指明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②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能给人生一种推进的力量,为人生实践提供动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③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能够支撑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不为巨大的困难所压倒,而且使人在困难和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阻。
5.马克思主义信仰(科学的理想信念)的特点。
(1P20-2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是一个科学的理想信念。
相信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用这个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动,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具有以下特点:
⑴现实性。
现实性的理想信念是在现实世界中,在社会中寻找价值。
⑵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与科学的发展相一致的。
⑶崇高性。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追求的不是单个人的解脱,而是所有人的解放即人类解放。
⑷健全性。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一种健全的信仰,它来源于人们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符合人性的根基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始终保持一种稳健济世的态度。
6.我国的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1P22-27)
⑴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0901单选)它具体表现为:
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的所有民族的总称,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体。
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③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凝聚的核心。
⑵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阶级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①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共产党人的理想,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这一理想是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未来的必由之路。
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仍有其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理想指明前进方向。
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大学生应当如何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1P29-30)0901多选类似
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⑵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⑶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8.试述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1P32-33)
⑴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
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
一般来说,一个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所需要的时间和努力就越少;
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就越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奋斗。
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思想准备。
⑵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
通向理想境界的道理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
正由于曲折,追求理想的道路才更加漫长。
⑶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
尽管不同的理想实现的困难程度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因为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对自我和现实作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
9.如何让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1P34)
⑴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我们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消极腐败和丑恶的现象,但这些毕竟不是生活的主要方面,而且正是我们要努力克服的东西。
我们应该坚决地同这些现象作斗争,而不应因看到这些现象而忘记了社会的主流。
⑵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
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
⑶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就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理想和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两者是对立的;
②两者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而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
⑷因此,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0810)▲10.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P36-38)(0810)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⑴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⑵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⑶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⑷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11.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作用。
(2P40-43)
⑴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主要表现:
①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②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③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⑵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历史作用:
①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②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③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0810)▲1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2P47-51)(0810)
⑴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①社会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②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
③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⑵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①社会主义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经过流血牺牲,长期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
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③在当代中国,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代替中国共产党。
虽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失误,但那毕竟是前进中的失误,而且都能依靠党自身的力量得以纠正。
④实践一再证明:
人民团结,社会安定,民主发展,国家统一,都要靠共产党的领导。
⑶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①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的界限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更加凸显出来。
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
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⑷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⑸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3.如何在新时期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2P52-56)
只有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自觉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和工作,才能真正成为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⑴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⑵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⑶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①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
②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14.简述人生观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3P60)
⑴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
⑵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⑶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
15.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的地位。
(3P61)
⑴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⑵人生目的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对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具有决定作用。
①人生目的决定走怎样的人生道路。
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作用;
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动的动力源泉。
②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③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人生价值标准。
▲16.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3P63-64)
⑴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⑵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⑶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利武器。
17.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何意义(作用)?
(3P66)0901多选
⑴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⑵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方向。
(0810)▲18.在社会生活中,应该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对待不同的人生境遇?
(3P67-68)
⑴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
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⑵对于顺境,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⑶对于逆境,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
(0810)▲19.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3P70-72)
在社会生活中,人生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⑴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⑵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是主客体的统一,是创造、贡献、责任、义务和享用、满足、尊重、权利的统一。
⑶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个体的奋斗,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②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⑷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
所以,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20.如何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3P75-76)
⑴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在现实社会中,只有选择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才能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定向和导航作用。
⑵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①确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相适应的人生价值观,在重视个人价值和个性发展的同时,强化全局观念、义务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时刻用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引导自己;
②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帮助自己应对各种生活场景,解决各种现实难题,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③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惧怕劳苦,不贪图安逸,善于在逆境中奋斗不止,即使自身条件有所欠缺,也能尽心尽力、一往直前。
⑶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它要求人能够积极投入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通过巨大而艰苦的劳动来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变成现实。
21.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怎样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P76-78)
⑴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来源于自然又依存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的纽带是生产劳动。
人的生产劳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需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⑵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与日俱增,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把改造自然与保持自然、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人类及其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
⑶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境保持力度的同时,一定要大力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和环保意识,人人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责出力,共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0810)22.在生活实践中。
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3P79-80)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目的是使人正确认识人生发展规律,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为提高身心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提供精神动力和目标导向。
⑵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同时也能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使人形成乐观开朗的情绪、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敢拼搏的精神。
⑶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这可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将不良情绪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出去,始终保持心理健康状态。
⑷注重与他人的交往。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能给人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和生活氛围,满足人的安全和归属需求,能为人搭建一个社会支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发生。
▲23.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交往关系?
(3P80-82)
⑴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①平等原则。
平等待人、互相尊重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
②诚信原则。
诚信是个人与他人关系得以延续的保证,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
③宽容原则。
宽容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
④互助原则。
互助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
⑵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是通向成功交往的桥梁。
只有在遵循交往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才能获得交往的成功。
①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②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
③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24.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P82-83)
⑴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就实质而言,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①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②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⑵在社会发展中人是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
①找准自我的位置,正确地认识自我,一定要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去把握,绝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②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个人还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进而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自我,使自我意识处于良性循环中。
⑶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①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多作贡献,社会财富才能不断增加,才能为人们享有更多的权力、更广泛的自由提供雄厚的基础;
②个人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25.简述道德产生的条件。
(4P88)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提示了道德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道德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
其一,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其二,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6.道德的本质。
(4P88-90)
⑴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的主要表现:
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道德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⑵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的主要表现:
①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②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27.道德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表现。
(4P92-93)
⑴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⑵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⑶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⑷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⑸道德能够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28.简述道德发展的规律。
(4P94-95)
道德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
⑴一方面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最终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
道德必将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⑵另一方面,道德进步是曲折前进的发展过程。
道德并不是单纯地直线上升的发展进程,在一定时期可能出现一些停滞或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德向前发展的。
29.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
(4P96-103)
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①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①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②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③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有:
①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②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③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④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⑤励志自强,崇肖精神境界;
⑥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等。
▲30.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4P104-106)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⑴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要求,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相一致。
⑵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⑶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总之,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
▲31.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4P107-108)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⑴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在道德建设中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
②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
③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
⑵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