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0988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郑郁(2006)对保税物流园区进行性质总结;

分析了中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状况、功能和操作模式;

以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为典型案例,通过设定保税物流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运营评价,总结出运营的有益经验,找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优劣势分析,给出其目标定位,并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陈代芬(2007)针对我国保税物流园区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应给出促进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的建议。

丁昊(2007)从理论层面对区港联动型保税物流园区进行了深入剖析,明确了其性质、特点及定位;

提出了一系列分析和评价保税物流园区建设的研究方法;

介绍了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状况,以及保税物流园区在我国具体的实践情况;

并以天津港保税物流园区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熊晓亮(2008)对产业簇群化与保税物流园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产业簇群化对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体现在:

产业簇群化的马太效应,产业簇群化的成本降低效应和产业簇群化的技术外溢效应。

可见对我国物流保税园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1.3论文思路及框架

本文将在分析我国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对我国保税物流园区进行分析,以便对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有个总体的把握。

2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分析

2.1保税物流园区的定义

保税物流园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区的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2.2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保税区已成为服务周边、辐射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然而随着国家赋予出口加工区更多政策优势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保税区的发展。

基于我国大多数保税区具备一定的国际物流基础,为了整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推动转口贸易及物流业务发展,国务院于2003年12月8日正式批复海关总署,同意《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港区联动试点方案》。

2004年8月16日,国务院在上海试点的基础上同意进一步扩大保税区与港区联动试点范围,同意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岛屿、深圳盐田港、天津保税区与其临近港区开展联动试点,建立保税物流园区,至此我国保税物流园区开始形成规模。

到2007年2月为止,国务院共批准八个港口建立保税物流园区。

作为“区港联动”的先行先试区域,8家保税物流园区都先后封关运作,经过近3年的建设发展,保税物流园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这八家保税物流园区的基本情况是: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一、二期合计)3.76平方公里,位于保税区内,业务量和货值均高居全国首位。

截至今年上半年,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共引进中外著名物流企业20家,实现土地转让10万平方米,一期仓库10万平方米出租率100%,二期仓库26.3万平方米出租率50%以上。

——天津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位于保税区内,紧邻天津港集装箱码头。

截至去年八月,已进驻35家物流企业。

2006年受理进出区货物突破两万票,货值超过40亿美元。

——大连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位于大窑湾港区内。

已有超过50家企业进驻,06年进出货值达6亿美元。

——青岛保税物流园区。

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位于保税区内。

封关运作,进出区货物总值已超过20亿美元。

——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0.7平方公里,位于象屿保税区和东渡港区之间。

06年通关货物5000余票,货值超5亿美元。

——深圳盐田港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0.96平方公里,与盐田港保税区一起围网运作。

截至06年9月,进出口货物总值已超过10亿美元。

——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53平方公里,张家港有着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建设在港区内的保税区,即园区既在保税区内也在港区内。

06年1—8月份,园区进区获取数量达到105万吨,货值达到7.3亿美元。

——宁波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0.95平方公里,位于宁波港四期集装箱港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U”型保税物流园区,即真正实现了“区港合一”。

2.3我国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H·

Weihric)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是一种用于分析企业的内外经营环境,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en)四个方面为企业经营进行诊断,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的方法。

在此借用SWOT方法的思想和原理,对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进行诊断和把脉,为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2.3.1优势(Strength)

(1)政策优势

保税物流园区内除继续执行现有的保税区政策外,还享受以下三条配套政策:

①对进入保税物流园区的国内货物实行进区退税。

改变了保税区现行的离境退税方式,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②给予区内企业在税费政策和市场准入方面的国民待遇。

区内企业无论什么性质,都享受统一的税费政策和市场准入待遇。

取消现行对国内企业征收监管手续费的政策;

取消对区内企业在货代、船代和外贸经营权等多种领域方面的限制。

③适度放宽外汇管理。

货物在保税物流园区与境外之间流动,区内企业无需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手续;

货物在保税物流园区与境内之间流动,由区外企业按照规定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手续;

区内企业办理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后,与区外企业(无进出口经营权)结算以人民币计价。

(2)功能优势

保税物流园区具备四大功能,即:

国际中转——国际、国内货物在园区内进行分拆、集拼后转运至境内外其他目的港;

国际配送——对入区货物进行分拣、分配或进行简单的临港增值加工后向国内外配送;

国际采购——对采购的国内货物和境外货物进行综合处理和简单的临港增值加工后向国外销售;

国际转口贸易——进口货物在园区内存储后不经加工即转运出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3)通关便捷

保税物流园区通过实施“区域管理封闭化、海关管理智能化、园区管理信息化、海关通关快捷化”等措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园区和港区之间开辟海运直通式,设立自动判别体系,自动生存管理数据,实现EBI无纸报关,直通式卡口实货放行。

特别是对保税物流园区同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之间的保税货物结转可实行“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的快速通关手续,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4)监管严密

采用高科技手段,设置先进的海关监管设施和完备的企业电子册管理统,既保证了海关对园区的严密监管,又使货物能够快速流通。

2.3.2劣势(Weakness)

(1)国内物流市场需求没有形成规模

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园区内物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物流企业的发展又离不开市场需求,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如果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物流企业就没有生存的基本前提。

目前国内许多工商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理解和认识不足,没有去深入探讨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价值。

(2)保税物流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对于物流服务的供应方来说,保税区物流企业的专业服务水平、服务能力、运作质量等方面还不具备明显的优势,大部分物流企业实质上只局限于运输和仓储业务,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物流服务,加上中国物流体系缺乏信用保障机制,影响了需求。

(3)保税政策优势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和发挥

保税物流园区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保税政策的落实执行上,而这又与海关监管制度和海关监管的技术水平直接相关。

在近年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中,保税政策优势的发挥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海关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

随着WTO承诺的生效,海关一些过时的法规没有及时废止,有些现行法规透明度不够,政策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第二,海关通关手续繁杂,影响通关效率。

海关对一般贸易进口货物是先税后放,申报、查验、征税等手续都在口岸现场完成,使大量进出口货物滞留口岸,影响了口岸物流速度。

第三,我国保税物流园区基本上是在“区港联动”的政策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进出口物流量大部分都由港口生成,虽然目前联动合作得到加强,但一体化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物流运作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涉及到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品交易、海关和外汇管理等行业和部门,而目前部门分割、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状况依然存在,适应物流系统化发展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园区发展受到制约。

(4)保税物流园区用地受到限制

我国的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受到严格限制,现有的城市规划用地已逐步趋于饱和,向腹地的延伸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根据航运及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向腹地拓展相关的辅助产业,保税物流园区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受到限制。

2.3.3机遇(Opportunity)

(1)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般来说,物流的发展速度与GDP的发展速度成正比,尤其是与GDP中第二、第三产业创造的GDP成正比。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长,高速的经济增长极大地带动了各类交通运输的发展。

1978年——1998年客运交通年均增长9.4%,货运交通年均增长7%。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6.1万亿元。

“十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需求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局面,社会物流总额达158.7万亿元。

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将推动保税物流园区业务量的扩大。

(2)区港联动的难得机遇

辟出保税物流园区是政府试图推动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第一步。

 保税物流园区作为“区港联动”的先行先试区域,必将积极增创功能新优势,进一步放大联动效应,取得快速发展的势头。

(3)保税物流园区发展潜力巨大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首先开始区港联动的保税物流园区试点,吹响了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跨越的号角。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发展现代物流业首次被写入国家战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设立保税物流园区,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国开放性经济的持续发展。

(4)国际贸易发展态势良好

国际贸易发展态势良好,未来5年,在国际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国际贸易总体增长趋势向好,外部市场需求增加将为中国贸易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的空间,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贸易量逐年递增。

(5)产生聚集效应

保税物流园区的运营必然吸引大批人、财、物在港、区有限的空间内汇集,各种社会的、经济的因素集中相互作用产生了经济效益,这种效益直接表现为:

企业聚集效益、消费者聚集效益和社会聚集效益。

潜在的发展机遇又吸引了熟练的劳动力和有才能的企业家进入,生产要素的聚集最终降低了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

消费者聚集效益通过消费市场潜在规模的扩大体现出来。

人员、资金、信息流的聚集扩大了金融、保险、咨询、服务等行业的市场容量,为满足这些新生需求,新的产业不断出现。

新生行业的投资活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了其他产业的联动,带动了保税物流园区及其所在城市的发展。

社会聚集效益体现为各种社会因素的集中可以改善社会因素的集中可以改善社会环境,反过来又为产业聚集创造了条件。

2.3.4威胁(Threaten)

(1)面临与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的激烈竞争

由于功能、政策相近的保税物流中心和保税港相继建立,保税物流园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例如,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面临洋山保税港区的激烈竞争。

洋山保税港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相关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

所以可以说涵盖了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因此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2005年12月,洋山保税港区正式投入运作,原来外高桥的17条欧洲航线全部拿到了洋山。

单从物流业的操作流程讲,由于原来的欧洲航线迁至洋山港,企业原本从外高桥出境的路线改为从外高桥到洋山港,然后再出境。

这样,企业运输一标准箱货物的成本就增加了大概600到800元。

物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选择在洋山港布置物流点,而选择在外高桥设点的几率就有所降低,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货物进出。

(2)来自周边其他国家港口的竞争

我国的保税物流园区还面临着与其他国家港口的竞争。

例如,高雄港、釜山港是上海港主要的竞争对手,目前的港口条件和管理效率都优于上海港,他们都把吸引中国大陆的中转箱作为重点。

中国北部和上海有相当数量的货物经由釜山港出口北美和欧洲等地区。

世界上吞吐集装箱量排名第5的釜山中转货的吞吐量占总量的50%到60%,而来自中国的集装箱占56.6%。

相对于釜山港,高雄港主要中专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福建沿海等地的集装箱,其中转箱量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53%。

为争夺东北亚枢纽港,韩国政府制定了把釜山港建成东北亚物流中心的目标,高雄港则提出建设亚太营运中心。

釜山港、高雄港的发展必然对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产生影响。

3.推动我国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的对策探讨

3.1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我国要促进保税物流园区稳定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保税物流园区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1.1改进体制,推动保税物流园区功能集成开发

为保证港区和保税区联动发展目标的实现,要专门设立保税物流园区主管海关,以便集成口岸海关和保税区海关的管理职能,减少通关环节,提高通关效率和降低企业商务成本。

物流园区要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以开辟园区和港区之间的海运直通式。

诸如此类体制和制度上的创新可以保证物流园区企业今后的成功运作和发展壮大。

在管理体制上要借鉴自由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保税物流园区实行宏观经济管理与协调,从而使保税物流园区向自由贸易区更走进一步。

可以参考《京都公约》中关于自由区的设定原则和模式,建立真正的“境内关外”的监管模式,在有效监管的基础上对货物进入、人员流动、外汇金融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功能的集成和自由度的提升,提供包括海运、空运、铁路、公里、内河运输等多式技术的集成;

提供包括公共事务、物流事务、金融保险、海事海商、评估咨询、商品展示等多种配套服务的集成,建成货物通关畅捷,综合成本低廉、配套服务完善、管理运作规范的物流服务平台。

3.1.2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

政府应当完善法规,提高政策的实效性。

保税物流园区实际上是在物流园区的基础上叠加保税政策形成的,因此政策环境直接决定园区的发展。

随着WTO承诺的生效,海关必须及时废止和调整相应的法规政策,制定和推出适应市场经济和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提高执法透明度。

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海关,其它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外汇管理等监管和服务部门的规定和政策也要利于园区的发展,政府职能应向综合管理综合服务的方向转变。

加强监管,提高通关效率。

一方面,海关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跟踪与分析确定需要监管的重点企业、重点商品,将风险分析与分类管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完善企业信用机制,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根据情况实行信用放行。

另一方面,在具体监管上必须由单对单的管理办法转向单对货的实际监管,由对每票货物的监管转向以企业为单元的监管。

由海关一家管理向相关部门综合管理的模式转变,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监管实现对企业进出口货物的有效监管,提高海关在监管工作中的针对性,同时降低监管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3.1.3完善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的环境

政府应当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构筑多式联运系统来完善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的环境。

保税物流园区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组织区域,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必须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将众多物流企业集成一起,共享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

多式联运系统的建设必须吸引海运、公路、铁路等部门共同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使集装箱运输突破“港到港”、“站到站”,进入“门到门”的多式联运网络。

在经营上要将海上运输渗透到陆上运输,空中运输渗透到地面运输,建立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同时加强现代物流技术在港口装卸、仓储、代理、装拆箱等相关环节的应用,建设一体化的信息网络系统,使物流从资金密集型向信息密集型过渡,从传统的运输业务向国际多式联运发展。

3.1.4提高海关监管能力

海关的监管程度、工作效率(包括通关手续的复杂程度和通关速度)决定了各种复杂的经济活动能否在保税物流园区内成功运行以及运行成本的大小,对区内企业的日常操作有重要的影响。

贸易量的激增和假冒走私等犯罪活动机会的增加必须要由一个高效的海关来保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1)通过“风险分析”减少海关工作量,提高效率。

在调查企业资信、守法程度、内部管理水平、承付税款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风险程度的判定,来决定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监管力度。

(2)通过实施企业监管和产业评估来提高监管效率。

海关可以将监管的立足点放在客户导向和目标管理上,从货物监管转向企业监管为主。

监管现场可以从边境转向企业,从而避免因海关手续而浪费的运费和时间。

另外对产业进行守法评估,通常产业的守法率高,其所属企业的守法率也高,海关对该产业及其所属企业的管理就松,给予的通关便利也多。

(3)通过加强单证监管来加快通过速度。

实物监管虽然有效,但需要占用较多时间和劳动力,尤其是在集装箱运输的情况下,打开和重新拼装每个集装箱进行检查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可以在货物到达海关前一两天内,货主将需要办理的手续和相关单证通过电子手段传给海关,海关在进行适当的风险分析之后,决定需要检查的货物的数量和品种,由货主按规定接受检验。

这种做法不仅大大减少了海关的工作量,也极大的提高通关的速度,避免了货物运输在海关前的停滞。

(4)建立保税物流园区内企业守法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守法自律。

企业守法管理包括企业档案,企业守法评估、分类管理等项内容。

(5)实施客户导向。

海关与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吸收客户参与海关管理,以了解他们的需求,更好的改进工作。

在新法规出台,海关作业程序发生变化时,海关与客户立即进行对话,解答疑难,使海关的法规和作业程序尽可能透明和被理解,以帮助客户在全球贸易中获得商业上的优势。

3.2保税物流园区内企业应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

3.2.1保税物流园区市场化

(1)建立价值管理型客户管理机制,提升价值创造型客户服务理念。

按照“功能定位、定向招商”的原则,在初步建立起项目备选库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项目引进、培育个性化客户服务。

在园区的招商引资和客户服务中实施基于价值管理的客户管理机制,以寻求产业发展和业务联动为目标,重点引进抗市场风险能力强、具有强大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产业互动能力、经营全球物流网络的物流企业、采购企业,提高园区的资源利用率,降低整体的监管成本和服务成本。

推行“开放、联盟、合作、繁荣”的园区文化,构建政府、开发商和物流企业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增强政府的服务效能、开发商的管理效能、企业的创新效能。

(2)树立竞争意识。

园区采取企业化运作,不是政府垄断性资源,政府的扶持政策非常有限,因此园区要自己把握命运,依靠自身独特优势,争取物流运作资源,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为企业顾客提供物流基础设施服务。

(3)实施差异化战略,培育个性化服务。

保税物流园区要实施“定位功能,定位招商”在客户的选择上要定位于物流行业的高端用户,即跨国采购中心、国际知名的船务公司和物流企业,通过个性化服务提升企业的理解附加值,通过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不断维持园区的差异化优势。

(4)通过合作联盟,实现区域共同繁荣。

保税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仓储物流,不能开展加工贸易,而保税区和出口区则重点发展加工出口业。

通过建立起综合协调机制,推进各特殊监管区的合作联盟和共同繁荣,保税加工需要保税物流的功能配套,保税物流需要保税加工的业务支撑。

3.2.2加快园区业务拓展

(1)整合国际中转业务模式。

区港联动的功能为整合国际中转、转运和转口贸易相结合的复合型业务提供了操作平台。

中转集装箱在园区内可以自由拆拼箱,并且堆存无时间限制,有利于吸引支线箱源和国际中转箱源的集散。

要大力吸引从事国际国内中转、多国多地区快捷集拼和国际联合快运业务的国际航运集团落户,汇集一批具有世界性经营网络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扩大园区的中转货物吞吐量。

(2)积极拓展国际采购业务。

园区的功能开发为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国际采购业务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我国以前的国际采购业务都是由各供应商直接从最临近的口岸出口至国外,运至当地物流中心后进行上架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供应商来说,必须等到货物离境后才能完成货权的转移和取得退税凭证。

现在通过物流园区的政策应用和功能开发,重点引进跨国公司采购中心,依托经济腹地的地理优势和国际枢纽港的口岸优势,由各供应商集中运至物流园区即实现货权的转移并取得退税凭证,便于国际物流供应商将跨国采购中的增值服务移师到物流园区,以园区为节点开展门到门的国际物流全程服务。

(3)创新出口复进口业务。

出口复进口业务,即“一日游”业务,以往大多通过香港等地来完成,现在通过物流园区中转,不仅节约了时间,又降低了成本。

“一日游”主要路线是货物从国内,进入物流园区,然后进入国内。

目前,大型lT企业和现代物流、制造企业,对零库存有很高要求,均可以物流园区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