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的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0611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程复习方略的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程复习方略的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程复习方略的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程复习方略的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程复习方略的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程复习方略的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Word文件下载.docx

《全程复习方略的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程复习方略的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程复习方略的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Word文件下载.docx

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引文意在强调科举制(  )

A.选拔人才存在缺陷B.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C.考试内容较为繁多D.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

【解析】选B。

“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可知科举对选拔人才有一定作用,不是强调缺陷,故A错误;

“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可以得出对于科举考试的制度是肯定的,故B正确。

4.(2014·

泸州三模)观察下图,元政府设置了一个东西延伸的带状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将两个大的蒙古都万户府重兵驻扎于此。

同时又将秦岭、汉中、北川的险地划归陕西行省,也驻有一个蒙古都万户府。

元政府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B.利用山川形便,防止地方割据

C.保障大都安全,实现以北制南

D.管辖险要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解析】选C。

图示反映的是元朝行省制度,主要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A错误;

图示主要反映大都周围的行政区划设置,故B错误;

材料“将两个大的蒙古都万户府重兵驻扎于此”说明是保障大都的安全,故C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提高行政效率的信息,故D错误。

5.(2014·

广东高考·

T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  )

A.井田制瓦解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D.“市”突破空间限制

由题干中“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说明唐代实行了均田制,“违法卖买”说明由于土地买卖现象存在导致土地被“恣行吞并”,均田制受到了破坏。

故B正确。

A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C与题意不符,D在宋朝出现。

【加固训练】

(2014·

江门一模)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  )

朝代

南 方

北 方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3025541

72.9%

1122476

27.1%

A.北方安土重迁的观念较淡薄

B.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均在南方,使南方人口大增

C.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

D.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代繁荣

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安土重迁观念南北方都浓厚,故A错误;

北宋的都城是开封,不在南方,故B错误;

从西汉到北宋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北方战乱频繁,人民不断南迁,因此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不断增加,北方不断减少,故C正确;

人口的减少并不能说明经济的变化,而且宋代经济远远比汉唐经济发达,故D错误。

6.(2013·

福建高考·

T15)《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新唐书》载: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

车路、乐器之工,三年;

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以知道唐代工匠不可随意转行,并且政府严格规定了工匠技艺传授培养的对象和年限。

据此可判断①④的说法有违材料和史实,只有B是符合题意的。

7.(2014·

广东综合模拟一)《唐律疏议》曰:

“依令,斛斗秤度等,所司每年量校,印署充用。

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

”据此可知当时

(  )

A.限制经营场所B.奉行“重农抑商”

C.商业空前繁荣D.重视监管商业

【解析】选D。

材料中没有涉及经营场所,故A错误;

从材料中无法推测出政府“重农”的具体措施,故B错误;

题目中没有提及商业的发展状况,只是提及对商业的监管,故C错误;

唐朝法律规定,斛斗秤度等计量工具每年要校对,市场上使用自制的不合规格的计量工具要受到惩罚,可见唐朝重视监管商业,故D正确。

8.(2014·

开封二模)某学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

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年

2408.1

1567.7

1021年

2641.2

3874.0

1077年

2021.3

5117.2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政策松动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从表格数据可以得知,997-1077年,农业税总体平稳,非农业税大幅增加,主要是政策因素所致,之前抑商,导致商业发展不足,故税额较低;

后放松限制,商业发展,故税额大幅增加,故D正确。

东北三校二模)据史书记载:

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据此可知宋代(  )

A.外贸收入用于国计民生

B.外贸税收成为政府财政主要来源

C.市舶事务需要专人掌管

D.广州成为最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解读题干可知题中没有体现出外贸收入的用途,故A错误;

题干只是提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并不能说明外贸税收成为政府财政主要来源,故B错误;

C符合题干“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故C正确;

D无法从题干得出,故D错误。

9.(2014·

大连一模)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

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  )

A.理学思想兴盛B.商品经济发展

C.市民阶层兴起D.政治上重文轻武

材料中“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理学思想中“格物致知”一致,故A正确;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风俗画产生,故B错误;

市民阶层兴起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故C错误;

政治上重文轻武与题干意思不符,故D错误。

【拓展延伸】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宋代形成理学,即儒学汲取了佛、道中的有益内容,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而形成新儒学。

(1)北宋有程颢、程颐,他们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仁是万物俱生的。

(2)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提出“理气论”和“心性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3)陆九渊提出“心学”;

到明中期,王守仁进一步发展为“阳明心学”,其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理学从哲学方面发展了儒学,为专制等级制度制造理论根据,因此成为官方哲学。

10.(2014·

新课标全国高考Ⅰ·

T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佛教主张非善非恶,故A、B、C不是宋明理学家思想主张的新认识。

本善习远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习性却相差很远。

语出《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是理学思想的普及读物。

性本善属于天理,应当加以保存;

习相远正是邪恶的人欲造成的,因此应当灭人欲,故D是宋明理学家认为的人性。

商丘二模)“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  )

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

儒学一开始就是以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为己任,故A错误;

儒学引进佛老某些思想,论证儒学传统观念,以便不被社会淘汰,但并不是说新儒学和佛道学说截然对立,故B错误;

题干并没有指出如何明理的方法,故C错误;

题干指出为了应对佛道,宋儒确立了一套解释儒家传统理论的新思想体系,可以对传统儒学理论进行“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故D正确。

11.“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

A.市民阶层壮大B.农民娱乐的需求

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D.宫廷贵族的消遣

题干的这种艺术形式是宋词,故A正确;

农民生活贫穷,文化素养较低,故B错误;

C、D是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源,故C、D错误。

12.(2014·

江苏高考·

T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在冯道的主持下,开始将儒家经典刻版印刷,并不能说明他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A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活字印刷的描述,B错误。

材料中有“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的表述,D错误。

西城区一模)“    肇始于隋朝,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

”横线处的文字是(  )

A.雕版B.造纸C.指南针D.火药

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之际,9世纪时,雕版印刷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五代时期,不仅民间盛行刻书,政府也大规模刻印儒家书籍,经宋朝人毕升的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故A正确。

二、非选择题(2题,共52分)

13.(2014·

嘉兴二模)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创始于隋唐之际。

唐代印刷活动主要用于印刷佛经、教材等书籍。

《金刚经》由7张麻纸连成,印有楷体经文,图文精美。

造纸中心成都、江浙一带成为印刷业较为发达地区。

唐代后期,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印刷的书籍作为商品开始普及。

据日本九世纪末史书记载,当时日本所存汉文图书多达一万六千余卷。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773年,乾隆帝下诏设馆纂修《四库全书》,历时17年,主要囊括了我国清代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

乾隆帝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

——摘编自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等

1751-1772年狄德罗主持出版了《百科全书》二十八卷,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18世纪的最高学术水平。

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罗芃等著《法国文化史》等

材料三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

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

科学

自然

历史

地理

社会

哲学

艺术

英美

日本

1850-

1899

40%

30%

10%

8%

3.5%

85%

15%

567种

1902-

1904

10.5%

21%

24%

25.5%

11.3%

16.8%

62.2%

573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唐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概述唐代图书传播的积极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库全书》和《百科全书》在社会影响方面的不同点。

(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50-1904年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解析】第

(1)题结合材料及所学,从宗教、科举、商品经济等角度回答因素,从对外文化传播等角度回答积极影响。

(2)题结合材料及所学,从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思想解放等角度回答。

第(3)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三1850-1899和1902-1904两个时间段的译著类别和译著来源的比较回答主要变化;

第二问结合所学,从近代社会主题、近代化等角度回答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答案:

(1)因素:

唐代社会经济繁荣;

佛教兴盛(或科举制度发展);

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纸张的大量生产(或楷书的成熟)。

(6分)影响:

推动了唐代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传播。

(4分)

(2)不同:

《四库全书》整理和保存了传统文化,同时也禁锢了思想;

《百科全书》广泛传播先进知识,促进思想解放。

(3)变化:

译著内容从以应用和自然科学为主向以人文和社会科学为主转换;

译著来源由以英美为主向以日本为主转变。

(4分)认识:

这一变化始终以救亡图存、富国强民为主旨;

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意识觉醒推动了中国对西方认识的深入;

认识的深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6分)

14.(2014·

湖北八市联考)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形成的都城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缩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解读的能力。

对比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唐代坊市整齐划一,而宋代没有了坊市的界限,而且出现了繁华商业区以及瓦肆等娱乐场所,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从城市职能的变化等方面去提取信息和进行解读,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

信息:

唐朝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或城市布局整齐划一;

讲究对称等),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讲究方正规划。

说明:

北宋都城布局是依据河流流向而规划的(或城市格局根据河流流向而形成)。

示例二:

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或北宋的坊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6分)说明:

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示例三:

唐朝长安城市布局以政治、军事因素为主(或突出政治、军事的功能),商业功能并不突出,而北宋东京的商业、文化功能更突出。

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流行,出现了娱乐的瓦肆、夜市、商业区。

示例四:

唐朝长安城市呈现棋盘状封闭式格局,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呈现开放式格局(或呈现“纵街长巷”的格局)。

北宋城市商业活动的加强。

(6分)(学生只要答出四种参考答案中的两种即可,按各自的“信息”和“说明”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