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课时作业34大题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0518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课时作业34大题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课时作业34大题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课时作业34大题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课时作业34大题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课时作业34大题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课时作业34大题练文档格式.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课时作业34大题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课时作业34大题练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课时作业34大题练文档格式.docx

(1)图中所示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

与图示群落演替过程相比,某地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阶段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阶段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研究发现,图中B阶段湖泊中的有些青蛙虽然外形相似但不是同一物种,支持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青蛙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

(3)图中C阶段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分布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图中C阶段的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图中C阶段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裸底阶段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

森林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为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而图示的演替过程中由裸底阶段到形成森林所需的土壤条件就需要漫长的时间。

(2)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情况属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故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若两个生物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则可判断它们为不同的物种。

(3)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分布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地面火”会将地面落叶焚烧,加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故对生态系统有利。

(1)初生演替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底阶段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合理即可) 

(2)水平 生殖隔离 (3)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 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图1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式图,河蚌以滤食浮游植物为生,草鱼以水草和浮游植物为食,青鱼以贝类为食,为了得到较高的草鱼产量,工人会定期饲喂一定的饲料,图2是图1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单位:

J/(cm2·

a)]。

(1)图1中呈现出来的生态系统“基石”包括__________等生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采用____________法调查草鱼种群数量。

若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

(3)图2中的A表示____________,河蚌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为____________J/(cm2·

a),图2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

(1)图1中池塘生态系统中“基石”指的是生产者,包括菖蒲、水草、莲;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的能量。

(2)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草鱼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

若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3)分析图2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分配去向,其中A表示河蚌的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为1.05×

109-3×

108-5.15×

108=2.35×

108[J/(cm2·

a)],图2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24×

108-1.9×

107)/(1.05×

108)×

100%=14%。

(1)菖蒲、水草、莲(缺一不可)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的能量 

(2)标志重捕 稳定 (3)(河蚌的)同化量 2.35×

108 14%

4.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1,而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实际大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该有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

(2)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

则A增加10kg,至少需要B________kg。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生态系统,则可能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锐减。

(3)从图2中可知,________物种的种内斗争最激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

(1)分析图1,H在食物网中占第三、四两个营养级,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了保证物质循环正常进行还需分解者;

物种A看到物种B减少,部分个体另觅取食地,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2)物种A从B处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kg,至少消耗B的量=(10×

60%)÷

20%+(10×

40%)÷

20%÷

20%=130(kg)。

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3)由图2可知,2物种的种群实际大小已远远超过了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应最为激烈。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营养级越多,损耗的能量就越多,较高营养级得到的能量就越少,一般情况下,得到能量少的营养级的环境容纳量就小,故环境对物种1、2、3的容纳量不同。

(1)第三、四营养级 分解者 物理 信息传递 

(2)130 生物多样性 (3)2 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合理即可)

5.图1是衡水湖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

图2是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空中俯瞰衡水湖湿地,水域与芦苇等植被散乱、交错分布,从群落的结构角度看,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图1生态系统中,________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碳元素主要通过________(填序号)途径进入生物群落。

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们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所示食物网中与图甲A所处营养级相同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鸟类与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若图2中植物的同化量增加5000kJ,则位于最高营养级的蛇的同化量最多可增加________kJ。

(4)衡水湖除具有蓄洪防旱,降解环境污染、调节气候等功能外,还具有旅游观光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1)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的分布特点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1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A和B是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生产者、D是无机环境(大气中的CO2库)、E是分解者。

所以图1生态系统中,A、B、C、E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碳元素主要通过①途径进入生物群落。

为了减少CO2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可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

(3)图2所示食物网中与图1A所处营养级相同的生物有蛙、鸟类、鱼类、蛇。

鸟类与蛙有共同的食物来源——蝗虫,则二者是竞争关系,鸟类以蛙为食,二者又是捕食关系。

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植物)的同化量增加5000kJ,若要蛇的同化量增加最多,则要按最大能量传递效率、最短食物链计算,蛇的同化量最多可增加5000×

20%×

20%=200(kJ)。

(4)衡水湖的旅游观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衡水湖的蓄洪防旱、降解环境污染、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水平 

(2)A、B、C、E ① 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合理即可)

(3)蛙、鸟类、鱼类、蛇 捕食和竞争 200 (4)直接和间接

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表中是食物链A→B→C中,各种群一年内能量[单位:

×

109J/(m2·

a)]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统计数据。

种群

输入的

总能量

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A

65.5

3.0

15.0

41.5

B

5

0.5

2.5

C

2

0.6

1.4

微量(不计)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生态系统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取________法;

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

(2)图中食物网有________条食物链;

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

此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成分。

(3)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鸟和田鼠会另觅食地,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表可知,输入到种群A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

(1)调查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2)图甲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

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3个营养级,即第三、四、五营养级。

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两种成分。

(3)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鸟和田鼠会另觅食地,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由表可知,输入的总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种群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0+15.0+41.5=59.5×

a),呼吸消耗的能量为65.5×

a),所以输入到种群A的总能量为125.0×

a);

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15.0-5=10×

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2/15.0×

100%≈13.3%。

(1)样方 随机取样 

(2)5 3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1.25×

1011J/(m2·

a) 1×

1010J/(m2·

a) 13.3%

7.六盘山横贯陕甘宁三省区,其中宁夏境内森林覆盖率达46%,有金钱豹、林麝、金雕、红腹锦鸡等30多种国家珍稀动物,因“清凉世界”、“丝路古道”、“回族之乡”、“红色之旅”等旅游品牌而引人注目。

(1)从红军长征纪念馆旁的山麓到山顶,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动植物,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建立该自然保护区是从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____________三个层次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3)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4)该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其间接价值。

(1)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而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从红军长征纪念馆旁的山麓到山顶,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动植物是由地形的变化引起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建立该自然保护区是从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三个层次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态功能,远远大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水平 

(2)遗传(基因)多样性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小于

8.下图为小型景观鱼池生态循环净化系统。

生态净化系统内引入芦苇等多种水生植物以及螺蛳、草鱼、鳙鱼等物种,以达到对鱼塘尾水的协同净化效果。

(1)该生态净化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其中螺蛳、草鱼、鳙鱼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欲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能量流动的特点,应在______层次上进行。

(2)该生态净化系统内有芦苇和菖蒲等挺水植物、浮萍等浮水植物、水面下的沉水植物,这些植物的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该小型景观鱼池生态循环净化系统可供人们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该生态净化系统中流入一些污水后依然能维持相对稳定,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

出现藻类水华的鱼池尾水流经该生态净化系统后,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1)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螺蛳、草鱼、鳙鱼属于消费者。

应在种群层次上研究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能量流动的特点。

(2)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对人类有旅游观赏意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流入污水的生态净化系统仍能保持稳定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出现藻类水华的鱼池尾水流经该生态净化系统后,有的藻类可能在和其他植物竞争光照和营养中被淘汰,有的藻类可能被消费者摄食,还有的藻类可能被微生物产生的杀藻物质所消灭,从而导致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

(1)群落 消费者 种群 

(2)垂直 直接 (3)自我调节 被消费者摄食、其他植物与其竞争光照和营养、微生物产生杀藻物质等(任写两点)

9.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室外实验。

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

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20

半分解叶

9.42

8.71

8.23

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

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的数量和种类,从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

(1)蚯蚓能分解土壤中植物的枯枝落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蚯蚓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同时释放能量,因此分解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蚯蚓对每种植物的半分解叶的消耗量都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

由题表可知蚯蚓对杨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最高,因此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为喜好。

表中的自变量有叶片的种类和叶的分解程度,由此说明二者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增加杨树,增加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1)分解者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高于(或大于) 杨半分解叶 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 (3)生物(蚯蚓)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课时作业4大题练——确保高分冲名校(B卷)

1.如图所示是某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

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能够直接影响图中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甲在O~t1时间段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

种群乙在O~t1时间段的增长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甲的密度时,若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t3之后,若通过改善种群乙的栖息环境可使其数量明显增多,这主要是提高了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够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2)在O~t1时间段,种群甲Nt+1/Nt的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减少,因此该时间段种群甲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种群乙在O~t1时间段Nt+1/Nt的值大于1,即λ大于1,且比值不变,此时种群乙数量呈“J”型增长。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公式为:

种群中的个体总数=初次标记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重捕个体中带标记个体数,若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则会使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从而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1)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衰退型 “J”型 (3)偏高 环境容纳量

2.某研究小组对常规单作棉田和豆间棉田(棉花与绿豆间作)内所有害虫、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密度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捕食性瓢虫的控害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

类型田

摄入量[kJ/(m2·

a)]

占捕食性天敌的总量(%)

对棉蚜控害功能系数(%)

对所有害虫控害功能系数(%)

常规单

作棉田

60.42

38.04

12.85

7.98

豆间棉田

25.45

28.91

5.07

2.39

注:

控害功能系数=捕食性天敌的摄入量/害虫净生产力。

(1)调查棉田内棉蚜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就常规单作棉田分析,棉花种群的空间特征为________;

就豆间棉田分析,其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主要体现为________,两种作物间作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捕食性瓢虫对________棉田的控害效果较好;

两种棉田中________的害虫净生产力较高;

捕食性瓢虫对棉蚜的控害功能系数高于对所有害虫的控害功能系数,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棉蚜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且个体小,不容易做标记,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宜采用样方法。

棉田中棉花植株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因此棉花种群的空间特征为均匀分布。

棉花和绿豆间作,在垂直方向上棉花和绿豆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中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2)控害功能系数等于捕食性天敌的摄入量与害虫净生产力之比,因此,控害功能系数越大,表示害虫的天敌捕食的害虫越多,控害效果越好,很显然捕食性瓢虫对常规单作棉田的控害效果较好。

根据控害功能系数表示的含义,对于常规单作棉田,有关系:

7.98=60.42/害虫净生产力,得出害虫净生产力≈7.57;

对于豆间棉田,同理,可得出害虫净生产力≈10.65,可见,豆间棉田害虫的净生产力较大。

捕食性瓢虫能以棉蚜为食,如果捕食性瓢虫主要以棉蚜为食,而捕食其他害虫数量很少,则捕食性瓢虫捕食棉蚜的摄入量和总的摄入量基本上相同,但棉蚜的净生产力只是所有害虫的一小部分,因此,捕食性瓢虫对棉蚜的控害功能系数高于对所有害虫的控害功能系数。

(1)样方法 均匀分布 垂直结构 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提高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豆科植物根部有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菌,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 

(2)常规单作 豆间棉田 棉蚜是瓢虫的主要食物

3.人工湿地具有污水处理能力,与传统污水处理厂相比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