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0411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细胞膜上的

消化道中的

不被吸收的

⑱⑳

(2)将下列生理过程序号归类填在后面的表格中:

①细胞呼吸 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③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④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 ⑤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⑥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过程归类

内环境中发生的过程

②⑤⑥⑦

内环境中不发生的过程

①③④

3.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完善下图所示内容: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 )

(2)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血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

 )

(3)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 )

(4)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 )

2.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

(1)图1中的甲、图2中的A和图3中的a分别代表什么?

提示 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2)人体的T细胞、B细胞主要存在于上述图中的什么液体中?

(用图中的文字或字母表示)

提示 图1的丙液和乙液;

图2的A液和C液;

图3中的a液和b液。

(3)图1乙中的葡萄糖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需跨过几层生物膜?

提示 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3层。

(4)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提示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

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与Cl-。

3.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这句话对吗?

提示 不对。

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题组一 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

答案 A

解析 血液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

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

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

递质小泡在突触前膜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

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

口服抗菌药物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唾液淀粉酶也存在于消化道中,均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

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⑦正确;

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⑧错误。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40

10.35

25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

答案 D

解析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

④含有较多的K+,并且含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

题组二 体液的组成及其成分的辨析

3.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

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

答案 C

解析 据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红细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改变,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变成镰刀状,故A正确。

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

皮肤受伤后会出现水泡,其中的成分是组织液,D正确。

4.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

B.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液

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D.甲、乙、丙中可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血细胞,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A、B正确;

丁若为红细胞,细胞内O2浓度可能高于甲,C错误;

甲、乙、丙组成细胞内环境,含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等物质,D正确。

1.“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

一看

二看

三看

2.巧判四种体液的名称

(1)巧用单箭头识别四种体液

①分析

单方向(箭头)

双方向(箭头)

②结论:

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液。

(2)巧用内环境示意图识别四种体液

a.管状结构—

b.组织细胞—

c.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A处氧分压高于B处,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

考点二 稳态的概述和调节机制

1.生命系统的稳态至少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1)相对不变性:

生命系统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时,所发生的变化很小。

(2)可恢复性:

系统在干扰因素作用下偏离稳态后,能依靠自身的调节能力,返回到原来的状态。

(3)适应性:

在内、外环境中的干扰因素长期存在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状态能发生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变化。

2.不同层次的稳态(连线)

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4.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其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

(1)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 )

(2)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3)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2.请完善内环境的概念模式图

3.请完善内环境中pH调节的过程图解

4.内环境稳定的人,其生命活动就一定正常吗?

提示 不一定,如“植物人”和白化病患者等。

题组一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内环境的稳态仅指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部分

D.内环境的稳态受人体代谢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A正确。

内环境的稳态不仅仅指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也包括各种化学成分如血糖、无机盐等含量的相对稳定,B错误、C正确。

内环境的稳态受自身代谢消耗物和产物的影响,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D正确。

2.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解析 肌细胞浸泡在组织液中,与其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图中X是组织液,与组织液进行“双向”物质交换的是血浆Y,则Z是淋巴液。

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A项正确;

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部分蛋白质)可通过淋巴液进入血浆,B项正确;

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降低,C项正确;

内环境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项错误。

题组二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分析

3.下面为机体调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

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

解析 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

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目前普遍认为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血糖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糖浓度的升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来实现的。

4.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

D.淋巴结发炎,淋巴液回流受阻

解析 大量饮水,尿量增加以排出多余的水分,不能引起组织水肿,所以答案选C。

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

知识网络 答题语句

网络构建

要语强记

1.在各种调节机制的作用下,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水平和状态,生物群落的结构乃至整个生物圈的组成,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相对不变性、可恢复性和适应性。

2.稳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它表现在生物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生物圈各个层次上。

3.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

4.在不断的物质交换过程中,内环境的温度、pH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5.机体内环境之所以能维持稳态,主要依靠反馈调节,其类型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6.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1.(2015·

全国Ⅰ,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解析 组成内环境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交换物质,静脉滴注的生理盐水中的水和无机盐离子可以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

正常机体可以通过调节维持稳态,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机体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把一部分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故B错误;

在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有明显优势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中的钠离子主要留在细胞外液中,故C、D错误。

2.(2014·

新课标Ⅰ,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解析 A项,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项,酶促反应需要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内环境稳定),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C项,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静息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神经细胞内外Na+、K+的浓度有关,因此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项,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

3.(2013·

海南,20)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解析 淋巴液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浆在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时,血浆形成组织液的量稍多。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最终在腔静脉汇入心脏,重新形成血浆,保证了内环境的循环。

A正确,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B正确,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浆和淋巴液中。

C正确,淋巴液最终在腔静脉汇入心脏,重新形成血浆。

D错误,蛋白质一般不能进入淋巴管内,故而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

4.(2013·

海南,17)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B.糖原

C.胰岛素D.氨基酸

解析 内环境是身体内、细胞外的液体,所以需要区分细胞内的液体(胞质溶胶等)和身体外的液体(尿液、唾液等)。

A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是存在于内环境的一种蛋白质。

B正确,糖原存在于细胞内,须分解为单糖才可进入内环境;

而体外的糖原被摄入后须被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进入内环境,故内环境中无糖原。

C错误,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D错误,氨基酸可以通过胃被吸收进入血浆(内环境)。

5.(2011·

江苏,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液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解析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清中,其液体部分属于内环境,A项正确;

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物质,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等物质,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内环境,B项正确;

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入淋巴液的量较少,C项正确;

内环境的稳态不仅仅是血浆化学成分的稳定,还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