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十二五纲要征求意见稿10125Word文件下载.docx
《永嘉十二五纲要征求意见稿10125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嘉十二五纲要征求意见稿10125Word文件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空间统筹12
第一节空间总体布局12
第二节空间开发管制14
第四章产业发展16
第一节培育壮大第三产业16
第二节创新提升第二产业22
第三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24
第四节做强产业集聚平台26
第五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9
第五章城乡区域31
第一节打造瓯江北岸城市带31
第二节构建楠溪中上游城镇群33
第三节培育中心镇35
第四节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36
第六章基础设施38
第一节完善综合交通网络38
第二节夯实水利设施体系40
第四节提升信息基础设施42
第五节增强防灾减灾能力42
第七章社会发展44
第一节构建核心价值体系44
第二节完善提高教育事业45
第三节健全医疗卫生体系47
第四节全面繁荣文化事业49
第五节积极发展体育事业51
第六节提升社会保障水平52
第七节大力发展人才事业54
第八节切实加强社会管理56
第八章生态文明58
第一节发展生态经济58
第二节整治环境污染59
第三节集约利用资源61
第四节优化生态环境62
第九章改革开放64
第一节改善政府服务64
第二节深化体制改革64
第三节扩大内外开放66
第十一章实施保障68
第一节组织领导68
第二节强化考核68
第三节项目带动68
前言
“十二五”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也是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
如何准确把握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理清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明确战略重点,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的永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使之成为指导永嘉县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进一步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纲要》的编制,以《中共永嘉县委关于制定永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为依据,结合永嘉的发展实际,着重突出未来五年全县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着眼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问题,明确政府作为和政策取向,是指导“十二五”全县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各级各类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基础环境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较好地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1.经济持续加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县域经济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挑战,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7.7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1.1%;
实现财政总收入25.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4亿元,年均增长分别13.9%、13.5%;
实现工业总产值417.8亿元,年均增长7.7%。
2.产业提升呈现亮点,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十一五”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亮点纷呈,取得一定成效。
预计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2:
57.9:
38.9,三产占比提高了6.8个百分点,现代商贸、房地产、旅游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工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四大支柱产业占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的7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
特色优势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
3.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建设取得突破。
“十一五”以来,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47.3亿元,年均增长8.5%。
诸永高速、甬台温铁路、104国道改造、41省道瓯北至沙头段改造、桥头菇溪河道整治、楠溪江供水、瓯北污水处理厂、瓯北高级中学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两镇同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康庄工程”等工程顺利推进。
4.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十一五”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预计人均生产总值2200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08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83元,分别年均增长8.5%和11.7%。
科技实力显著增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本普及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十五年教育。
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快速提高。
专栏:
永嘉县“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十一五”
规划目标
2010年
预计
“十一五”年均增长率(%)
生产总值(亿元)
215
207.7
11.1
三次产业结构
2.7:
62.3:
35
3.2:
57.9:
38.9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23000
22000
城市化水平(%)
50
财政总收入(亿元)
22.7
25.2
15.4
五年累计投资总额(亿元)
280
247.3
8.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63.5
70.2
12
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3
5.41
32.4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18000
3346
11093(累计)
农村人均纯收入(元)
7000
838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1000
22088
11.7
总人口(万人)
92
94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依然不高。
沿江五镇以全县20%的土地集聚了全县30%的常住人口和90%的工业总产值,其它乡镇发展相对滞后;
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艰巨。
经济发展模式有待转变。
传统工业化模式难以继续,迫切建立以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楠溪江中上游流域生态资源尚未有效转化为生产力,诉求新的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要素支撑薄弱。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骨干交通体系急待完善,防洪排涝、环境保护和市政设施滞后;
土地、资金、人才等先进要素缺乏,支撑能力有待增强。
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
社会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设施缺乏,医疗、教育、社保、文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亟待提高。
体制机制环境有待完善。
体制机制不顺已成为制约永嘉经济社会发展瓶颈之一,如城乡建设管理体制不统一,资源整合开发利用能力薄弱等。
第二节“十二五”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和,也是应对国际经济格局调整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时期,总体上仍将处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
全省围绕“转型发展”主线,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
温州突出内外温州人互动发展、大都市区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等内容。
面对新发展形势,永嘉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应对挑战、规避劣势,将成为加快“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出发点。
主要发展机遇:
一是新一轮的高层次发展机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世界经济“后危机时代”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沿海地区率先转型发展日益重要。
二是深入推进的经济体制改革,“十二五”将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永嘉可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三是日益改善的交通区位条件,随着交通条件改善,永嘉瓯江沿江地区转型升级和楠溪流域开发的时机已成熟。
四是逐步显现的生态环境价值,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凸现生态资源价值,永嘉迎来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绿色人居等方面的机遇。
同时,也将面临以下挑战:
一是产品仍结构性过剩。
随着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快速提升,中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局面将长期存在,鞋服、教仪玩具等传统产业市场空间增长趋缓。
二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区域经济格局调整压力加大,长三角率先发展将继续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和高新技术产业,海西区崛起发展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等成为集聚先进制造业新平台,永嘉面临更大的压力扭转生产要素外流的趋势。
三是资源环境瓶颈难缓。
我国将延续节能减排、从严用地管理等资源环境政策,突出主体功能区划、环境容量约束等空间开发新政策,永嘉建设用地缺口大、宜农后备土地资源少、水源和景区保护压力大,面临加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挑战。
第三节“十二五”阶段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县将从目前人均3000美元向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人均5000美元迈进,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发展转型将侧重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并存,发展动力转为投资创新驱动与消费内需拉动共存,工业化进程将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经济社会协调转型期。
永嘉投资驱动、平面扩张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顺应温州跨江发展趋势,突出沿江地区城市带建设,重视楠溪江生态资源开发,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城市经济和生态休闲经济。
与此同时,瓯江北岸、楠溪江中上游的建设,将加速城市化和居民市民化进程,促进传统农业农村社会向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型,对建设和谐社会提出了新要求。
2.区域统筹发展推进期。
随着甬台温铁路、诸永高速和温州绕城高速的开通,永嘉可依托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与周边区域建立更为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
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综合开发楠溪江中上流域生态资源的时机已成熟,可与沿江地区互动发展,形成地区间、城乡间互动协调发展合作新格局。
3.改革创新步入深化期。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外围宏观环境的变化,永嘉将面临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制约,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对经济、行政、社会等各领域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构建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健全空间布局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创业创新热情,推进永嘉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第二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创新强省、创业富民”总战略,立足自身发展基础,挖掘生态环境优势,把握消费结构升级和温州跨江发展机遇,以“创新转型”为主线,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和新型城乡格局构建,深入实施“生态城市组团发展、产业集聚优化创新、生态文明引领发展、区域协调统筹发展”战略举措,拓展发展空间,创新体制机制,改善发展环境,加速经济、社会和政府转型,打造“瓯江北岸城市带、楠溪生态休闲园”,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节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促转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内外宏观环境新趋势、新要求,勇于探索,创新发展模式,走具有永嘉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工业化道路,实现科学发展要求与永嘉基础条件的有机结合,重树竞争新优势,再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
2.对接温州促跨越。
全面对接温州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区建设,上塘、瓯北接轨温州中心城区“跨江”发展,突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成为温州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
推动瓯江北岸城市带成为温州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
楠溪江流域致力于发展休闲旅游、绿色农业、生态产业和生态住宅业,成为温州中心城市“后花园”和大都市区重要组成。
3.创新引领提效益。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活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思路,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城乡综合体制改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转型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推进以支柱产业创新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创新环境、集聚利用关键人才、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增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4.集聚开发优形态。
遵循经济与人口集聚发展规律,基于永嘉地理地形和交通区位条件,创新发展瓯江北岸城市带,继续成为引领县域转型发展“高地”和资源要素人口集聚“洼地”;
同时,启动楠溪江流域开发,重点开发区位优势明显、土地相对丰富、资源优势突出的大小楠溪交汇口及周边地区,成为全县新的增长集和集聚平台。
5.生态品牌树形象。
以打造“楠溪江”生态品牌为核心,结合传统民俗、饮食文化、耕读文化等传统文化创新,充分挖掘生态山水资源优势,培育旅游业成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和城乡居住环境,打响生态品牌经济,创建“优美的生态环境、发达的生态经济、和谐的生态家园”。
第三节发展战略
1.生态城市组团发展。
坚持以生态城市建设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瓯江北岸城市带“1+3”城市组团建设和楠溪江中上游流域“7+N”重点镇建设,促进人口、资源、公共服务设施和土地利用向中心镇、重点镇集中,切实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产业集聚优化创新。
坚持以产业集聚优化创新推进产业强县建设,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
3.生态文明引领发展。
立足本县独特资源,以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为取向,促进形成永嘉特色的生态经济社会体系。
以发展生态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为重要内容,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扎实推进瓯江北岸城市带、建设魅力山水田园乡村为有效载体,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打造生态新家园。
4.区域协调统筹发展。
调整优化全县区域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继续打造三大经济板块,实行分类指导、梯度推进、重点突破。
继续提高沿江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以中心镇、重点镇的建设辐射带动山区加快发展,推动形成“一心三轴三片”的发展格局,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新局面,实现全县跨越式发展和共同富裕。
第四节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永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力争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1.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进程,持续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达到335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3.4万元;
五年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00亿元,投资率达到5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达到125亿元;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40亿元。
2.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第三产业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三次产业比例为2.5:
52.5:
45.0;
技术和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升,R&
D占GDP比重达1.8%;
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30亿元;
通过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城市化率达到55%。
3.社会事业加快进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1万元和1.25万元,分别年均增长8%和9%。
确保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支出略快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55%;
加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配置,力争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主要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医生数16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450平方米;
积极推动“平安永嘉”建设,力争每十万人口意外死亡率控制在8人以内。
4.资源环境水平提高。
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8‰以内,总人口低于100万人。
倡导低碳经济理念,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点推进节能减排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增进人与自然和谐。
力争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0%(2015年约0.46吨标准煤),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削减率累计达15%、10%;
碳排放强度削减率累计15%;
加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按照尽可能少占耕地的原则优化建设用地布局,维持15万亩耕地底线;
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75%。
5.体制机制创新加快。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社会事业体制和农村体制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取得突破,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明显增加,力争累计吸引县外投资100亿元。
永嘉“十二五”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规划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预期值
2015年
目标值
“十二五”增长率
指标
性质
综合
实力
持续
增强
1
生产总值
亿元
335
10%
预期性
人均生产总值
万元
2.2
3.4
/
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47(累计)
700(累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5
12%
4
财政总收入
40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2.4
20
经济
结构
转型
升级
5
%
2.5:
45.0
第一产业增加值
6.4
8
5%
第二产业增加值
117
168
8%
第三产业增加值
75.6
144
13.5%
6
工业总产值
417.8*
630
7%
7
R&
D经费占生产总值比
1.41
1.8
旅游总收入
11.7*
30
18%
9
城镇化率
55
社会
事业
明显
进步
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1
1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0.83
1.25
9%
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13
每万人口人才资源
人
844.1*
1000
14
每万人拥有医生数
11.4*
16
15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98
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
平方米
260.6*
450
17
每十万人人口意外死亡率
<
18
总人口
万人
100
8‰
资源
环境
合理
保护
19
耕地面积
万亩
55.43
54
约束性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
吨标煤
0.5171
0.46
-10%(累计)
21
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率
13.3(累计)
15(累计)
22
二氧化硫排放削减率
22.2(累计)
10(累计)
23
碳排放强度削减率
24
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
74.53*
80
25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75
*表示2009年实际数据
第三章空间统筹
第一节空间总体布局
建设上塘—瓯北县域空间发展中心,通过沿瓯江、大楠溪、小楠溪三条空间发展轴,联动开发瓯江北岸城市带、大楠溪生态经济区、小楠溪生态经济区等三大片区,形成“一核三轴三片”总体构架。
1.一核:
上塘-瓯北中心城市。
对接温州中心城市“跨江”发展,创新实施“两镇联体、一城突破”战略,全力打造温州中心城区的重要功能组团和县域中心城市。
优化上塘、瓯北城市定位,上塘突出政治文化中心和宜商宜居宜游功能,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枢纽和生态宜居环境建设;
瓯北突出经济中心功能,强化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向现代城市功能区转型。
加强41省道复线、三李公路等连接通道建设,增强两镇联系强度。
依托三江商务区建设,推动楠溪江下游一体化开发,促进两镇一体化发展。
2.三轴:
空间发展轴
一是沿瓯江发展轴,依托新104国道、49省道等连接通道,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桥头、桥下、乌牛等城镇的能力,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集聚轴。
二是大楠溪发展轴,依托诸永高速公路和41省道及复线等交通干道,利用温州市区和县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等生态经济,联动建设岩头、枫林、沙头、岩坦等生态城镇、旅游城镇,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集聚带。
三是小楠溪发展轴,依托永缙公路和41省道复线等交通干道,畅通上塘和岩头、沙头等重点镇与小楠溪流域乡镇之间的联系,促进小楠溪流域优势资源开发和大若岩、碧莲、巽宅等重点乡镇建设,形成县域经济社会和人口集聚次轴。
3.三片:
特色经济片区
一是瓯江北岸城市带,推动上塘-瓯北建设县域中心城市和温州中心城市重要组成,带动桥头、桥下、乌牛等镇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和城市功能一体化,成为温州中心城市重要组成,形成与瓯江南岸遥相呼应的现代城市集聚带。
二是大楠溪生态经济片,强化溪下、鲤溪、溪口、张溪等乡楠溪江源头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集中开发岩头、枫林、沙头和花坦溪、枫孤溪、古庙溪等河口地区,强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休闲农业基地建设,改造提升生态屏障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三是小楠溪生态经济片,发展以巽宅、昆阳、茗岙、碧莲、大若岩等乡镇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扶持绿色蔬菜、畜牧养殖等优势特色农业生产,提高大若岩景区建设水平,促进人口向重点镇和中心村集中,加快生态经济发展。
第二节空间开发管制
结合主体功能区划,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综合应用户籍、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与流转机制、财政税收、生态补偿等空间调控政策,优化县域空间发展格局。
1.用好用足重点开发地区。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力争把瓯江北岸地区及楠溪江中上游流域重点镇城镇规划范围,以及诸永高速公路出入口周边可利用土地,均纳入允许建设区或有条件建设区范围,作为永嘉县域重点开发区域。
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分类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城市新区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2.转型升级优化开发地区。
瓯北、上塘、桥头、乌牛、桥下以及西溪、徐岙等乡镇老城区作为优化开发区域,按照现代产业区和现代城市建设需要,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放在首位,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优化土地利用功能和发展现代城市经济为重点,继续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参与区域经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