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风骚
气冲斗牛
滔滔不绝
孜孜不倦
B.谀词
段章取义
廓然无累
刻苦名心
C.蓑衣
敬业乐群
恼羞成怒
强聒不舍
D
喑哑
重蹈覆辙
孤军奋战
惊心动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惟余莽莽(无边无际)俱往矣(都)略输文采(差、失)
B.断章取义(截取)亵渎(轻慢,不敬)垂手(伸手)
C.阴晦(阴沉昏暗)无端(无缘无故)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D.孜孜不倦(勤勉)不言而喻(明白)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奥运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B.事实证明,经过艰苦生活磨炼的人更善于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
C.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D.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6.找出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诗,从文学角度看,诗、词、曲都是诗歌;
从形式上看,有古体诗、近体诗;
从表达方式看,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在三要素当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最主要的要素。
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而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D.雨果和莫泊桑都是法国著名的作家。
其中莫泊桑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之父,《巴黎圣母院》就是他的作品。
7.古诗文默写。
(10分)
①夜来南风起,_________________。
(《观刈麦》)
②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
(《商山早行》)
③,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④刘方平在《月夜》中写春气萌发,蛰虫涌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沁园春雪》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
《破阵子》
(7)__________________,日高人渴漫思茶。
《浣溪沙》
(8),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
8、名著阅读(4分)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
的主题。
“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等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
这位英雄是
。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其中“花和尚”、“豹子头”分别是指、。
2、现代文阅读(16分)
学会谅解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有人这样形容: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______,能______;
谅解是_____, 能_______。
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
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
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
圣人孔子曾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
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
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
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
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
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
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
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
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
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
忘却,是谅解的良方。
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
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
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会谅解吧!
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分)
10、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
11.文章第④段是怎样论证的?
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3分)
12.文章第2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13、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4、如果将第⑨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
15、仿照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4分)
谅解是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
谅解是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隆中对》选段,回答17—21题(12分)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字可兴矣”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
⑵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
⑶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
⑷总揽英雄揽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弱为强者贤能为之用B曹操比于袁绍信义著于四海
C此用武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译: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20.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
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22—26题(12分)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秦王怫然怒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3)秦王色挠(4)长跪而谢之
2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
2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分
25.请结合上下文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2
26.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3)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27—32题(14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所通的字及意思。
①辍耕之垄上(
)
②扶苏以数谏故(
)
③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④固以怪之矣(
2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9.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
①
②
30.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
答
31.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32.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D.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四、作文(40分)
33.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
生活是七色的,其中蕴涵着追梦的艰辛,成长的喜悦,挫折的苦痛……此时,
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
(互助、掌声、阳光、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
请以“成长路上的那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字数在600以上;
文体不限,内容充实,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