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矿山常用名词与生产经营指标统计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0300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金矿山常用名词与生产经营指标统计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黄金矿山常用名词与生产经营指标统计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黄金矿山常用名词与生产经营指标统计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黄金矿山常用名词与生产经营指标统计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黄金矿山常用名词与生产经营指标统计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金矿山常用名词与生产经营指标统计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黄金矿山常用名词与生产经营指标统计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金矿山常用名词与生产经营指标统计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金矿山常用名词与生产经营指标统计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4)厚的——厚度为5~20m

5)极厚的——厚度大于20m

(3)按矿床的倾斜角度可分为:

1)水平的——倾角一般小于5°

2)缓倾针的——倾角为5°

~30°

3)倾斜的——倾角为30°

~60°

4)急倾斜的——倾角为60°

~90°

(四)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资源数量。

根据矿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矿床地质储量目前分为A、B、C、D四级。

其中A、B、C三级称工业储量,D级称远景储量。

根据国家新的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

详细请见表5.2.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表

查明矿产储量

预测的

探明的

控制的

推断的

经济的

可采储量(111)

 

基础储量(111B)

预可采储量(121)

基础储量(121B)

基础储量(122B)

边经济的

基础储量(2M11)

基础储量(2M12)

基础储量(2M22)

次边经济的

资源量(2S11)

资源量(2S21)

资源量(2S22)

内蕴经济的

资源量(331)

资源量(332)

资源量(333)

资源量(334)?

注:

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一位属表示经济意义:

1=经济的,2M=边经济的,2S=次边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

第二位数表示可性性评价阶段:

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

第三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矿量.

矿产资源储量的基本概念

1.储量:

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储量数据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2.基础储量:

是指查明的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3.资源量:

是指查明的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的矿产资源。

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

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二)新分类标准中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经济意义的含义

1.地质可靠程度

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

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四种。

1)预测的:

是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储量数据。

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

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3)控制的:

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等所得到的矿产资源储量。

这部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

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等所得到的矿产资源储量。

这部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

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概略研究:

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研究:

是指对矿床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进行这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B丽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各项参数,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3)可行性研究:

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其结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可靠性,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所采用的成本数据精确度高,通常依据勘探所获的储量数及相应的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结果,其成本和设备报价所需各项参数是当时的市场价格,并充分考虑了地质、工程、环境、法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3.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1)经济的:

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它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

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2)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可变成经济的。

3)次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4)内蕴经济的:

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

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另外尚有“?

”属经济意义未定的:

仅指预查后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

(三)矿产资源储量的类型及编码

依据矿产资源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经济意义,将矿产资源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三大类16种类型。

1.编码

新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编码(111—334)共16种分类,其中第一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代表经济的;

2M代表边际经济的;

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代表内蕴经济的;

第二位数表不司行性评价阶段:

1代表可行性研究;

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代表概略研究;

第三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代表探明的;

2代表控制的;

3代表推断的;

4代表预测的。

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编码后加英文字母“b”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2.类型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16种类型。

1)储量有3种类型

①可采储量(11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的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信度高。

②预可采储量(121):

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结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③预可采储量(122):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三维空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

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司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果。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2)基础储量有6种类型

①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

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111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②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

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121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③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122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④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2M11):

是指在达到的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肯定了矿体连续性,有相应的加工选冶试验成果。

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当技术、经济等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

这部分基础储量可以是覆盖全勘探区的,也可以是勘探区中的一部分,在可采储量周围或在其间分布。

计算的基础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⑤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2M21):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当技术、经济等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

这部分基础储量可以是覆盖全勘

探区的,也可以是勘探区中的一部分,在可采储量周围或在其间分布。

⑥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是指在达到的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

其分布特征类似于2M11,计算的基础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资源量:

有7种类型

①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必须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计算的资源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②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21):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必须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计算的资源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③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22):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

计算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④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但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见可行性研究,仅作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一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⑤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是指在勘查工作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但未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作了概略研究,经济意

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⑥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计算的,其可信度低。

可行性评价仅作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

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⑦预测的资源量(334)?

依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航空、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异常或极少量工程资料,确定具有矿化潜力的地区,并和已知矿床地类比而估计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有无经济意义尚不确定。

(五)工业指标

工业指标是指在现代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矿床达到工业利用的综合标准。

它是储量计算必不可少的依据,也是经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确定可采范围和指导开采工作的重要依据。

工业指标一般为矿区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位、边界品位、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和米克值等。

(六)三级矿量(又叫生产矿量)

在矿床开采过程中按巷道掘进的程度及采矿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的可采储量,叫做生产矿量。

生产矿量分为开拓矿量、采准矿量、备采矿量三个级别(露天矿的采准矿量与备采矿量是一致的),故又称为三级矿量。

露天矿山和砂金矿山一般采用二级矿量,即开拓矿量和备采矿量。

(七)开拓与矿山系统

为形成完整的运输、通风、排水等系统,需要开掘竖井、通风井、运输等巷道,使矿床与地表联通,这种开掘工作叫开拓。

矿山系统包括提升、运输、供电、供水、压气、通风、排水、充填等系统。

(八)矿块、矿房、矿柱

(1)为了便于回采,用平巷、天井等把矿床分割成的块段叫矿块(即采场).

(2)采场内除掉所留矿柱部分,称为矿房。

(3)为保护人员安全和巷道的完整,留下一定数量的矿体叫矿柱。

矿柱分永久矿柱和临时矿柱两种。

矿柱按其所在位置及用途不同可分为:

1)顶柱:

是从上部中段的巷道底板以下到采矿场的采掘线为止,这一段所留下的矿柱叫顶柱。

2)底柱:

是从运输平巷以上到采矿场的拉底层为止,这一段所留下的矿柱叫底柱。

3)场内矿柱:

采矿场内保留的规则和不规则的永久或临时矿柱。

(九)竖井、盲竖井、斜井、盲斜井、平硐、主平硐、石门

(1)井筒垂直下推的叫竖井。

未贯通地面的竖井叫盲竖井。

(2)井筒倾斜下掘的叫斜井。

未贯通地表的斜井叫盲斜井。

(3)从地表与矿床联通的水平巷道称为平硐。

主平硐是指主要运输巷道。

(4)凡在岩石内开凿的与竖井、斜井连通的水平巷道,总称为石门。

(十)主井、副井

为担负矿山(坑口)主要提升矿石任务的竖、斜井叫主井。

以提升人员、材料、废石为主的叫副井。

(十一)溜矿井、天井、底盘天井

⑴溜矿井是将上部中段的矿石利用自重放到下部运输巷道所经过的井筒。

(2)天井是两个中段之间的巷道(倾斜或垂直的巷道)。

它可把矿床分成块段(矿块),同时作为工作人员进入采场(采区)以及作为供风、供水、供电、运输材料、通入新鲜空气等的通道。

(3)掘在矿床下盘的天井叫底盘天井(底盘又称下盘)。

(十二)联络道:

联络道是供人员从天井进入回采工作面的巷道,又叫人行道。

(十三)放矿漏斗、喇叭口、漏斗颈

从运输平巷到采场的拉底层所开掘的垂直或倾斜的小井,起放矿作用。

把小井的上半部扩大,形如喇叭口,叫喇叭口;

漏斗的下半部叫漏斗颈,统称放矿漏斗。

(十四)格筛巷道、电耙巷道

(1)为了避免大块堵塞放矿漏斗,便于在放矿过程中对大块进行二次破碎而开掘的按有格筛的巷道叫格筛巷道。

(2)在采场内为使用电耙而开凿的巷道叫电耙巷道。

(十五)采空区处理(空场处理)

矿体中因开采而形成采空区,为了防止地表陷落,消除生产隐患,确保坑内作业人员安全,需及时地有计划地处理采空区的各种措施(如充填或放顶封闭等),这些处理工作谓之采空区处理。

(十六)掘进量

坑内开采时,在采矿进行以前所开掘的各种井巷和硐室的数量叫掘进量。

它是计算掘进效率、采掘比、掘进单位成本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

掘进量按工程性质不同,分为地质探矿、生产探矿、生产开拓、采矿准备、切割巷道等五部分,这五部分相加之和即等于总的掘进量。

(1)地质探矿:

对生产矿山是指为增加新的金矿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并为进一步查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而在生产矿区内部及其外围所进行的地质探矿工程。

地质探矿工程包括:

勘探竖井和斜井;

探矿天井和地井;

沿脉和穿脉巷道;

坑下地质勘探钻机窝及上述工程的附属工程。

(2)生产开拓:

是指生产矿山为维持简单再生产形成完整的开拓系统所掘进的提升、通风、排水、充填、供水、供电、供风、机修、运输干线等系统的各种井巷、硐室工程。

它包括:

竖井、斜井和主平硐;

从竖、斜井通往矿体的石门;

开拓矿体或平行矿脉的沿脉和穿脉的通风、排水、干线运输等巷道;

主要溜矿井、井底车场及绕道;

各种硐室等。

(3)生产探矿:

是指矿山在移交生产后,在地质探矿的基础上为满足开采和继续开拓延伸的需要,进一步探明或确定矿体形状和质量特征以及储量升级所开掘的各种巷道工程。

沿脉和穿脉探矿巷道;

探矿天井、地井及天井副穿和沿脉巷道;

生产探矿钻窝及上述工程之附属工程。

(4)采矿准备:

是指在完成开拓工程的基础上,为了获得采准矿量,按照规定的采矿方法,为采矿做准备工作而开掘的各种井巷工程。

采矿场两翼或一翼天井;

采场底部开掘的沿脉和穿脉运输巷道;

采场人行、通风、充填天井及其通往采场的主要运输平巷、安全出口等联络道;

电耙巷道、格筛巷道、电耙硐室及放矿溜井;

开拓缓倾斜矿体时的底盘天井、放矿溜井、分支溜井、耙矿井和人行道等;

采用小中段空场法时的分段沿脉巷道。

(5)切割巷道:

是指在完成采准工程基础上,为获得备采矿量所完成的切割工程中的巷道掘进工程。

采矿场放矿漏斗及漏斗颈、采场拉底巷道及切割天井;

采用深孔凿岩的硐室及装药硐室;

采用小中段空场法的分段穿脉巷道。

(十七)采矿量

是指从采场工作爆破(或冲采、挖掘)下来的包括不能分采而连带崩落的围岩(或表土)在内的矿石量。

它是计算采矿效率、贫化率、回采率、采掘(剥)比、采矿单位成本等指标的基础。

坑内开采采矿量由矿房采矿量、矿柱采矿量、切割采矿量、残矿采矿量四部分组成,四部分之和等于坑内采矿量。

(十八)采掘(剥)总量

是指矿山采掘(剥)作业的工作总量。

它是核算矿山作业量的综合指标,同对也是计算其它各项指标的基础。

坑内开采:

采掘总量=采矿量+掘进量+其它采掘量

(十九)出矿量

是指从井下(坑内)或露天采场运至选厂或指定地点的实际矿石数量。

(二十)采矿强度

它是采矿场单位面积产量,指坑内开采平均每平方米采场面积在一个月或一年内年采下的矿房采矿量。

它是反映采矿技术管理水平和采场面积利用的指标。

(二十一)采掘比

采掘比(万吨采掘比)是指坑内开采的矿山,每采一万吨矿石所做的掘进工程量。

它是反映矿山采矿与掘进作业比例关系的指标。

合理的采掘比是保证矿山正常持续生产的重要条件。

(二十二)采矿损失、损失率,矿石贫化、贫化率

(1)矿石开采损失:

是指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部分工业矿石的丢失,即某些矿量未能采下或已采下未能被利用的这部分矿石,叫做损失。

(2)损失率是指工业矿石(或金属含量)丢失的程度,即损失矿石量或金属量占该采场或采场区段内矿石储量或金属量的百分比。

(3)矿石贫化是指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体上下盘围岩或夹石的混入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使采出矿石品位降低,叫做贫化。

(4)矿石贫化率是指工业矿石品位降低的程度,以百分数表示,叫做贫化率。

(5)损失又可分为:

1)开采损失:

在开采过程中与采矿方法、落矿和放矿作业质量有关的矿石损失。

其中又分为:

未采下损失——回采范围内未能采下和不能回收的残矿和各种矿柱的矿石损失。

采下损失——已落矿但未能放出或运出采场的矿石损失。

2)非开采损失:

与开采方法及开采条件无关的矿石损失,主要包括因地质、水文、开采技术、安全条件等不能开采的矿石损失或因保护地表和地下工程的永久保安矿柱损失。

(6)贫化又可分为:

1)不可避免贫化:

是指采矿设计允许采下的围岩或夹石而造成的贫化,或称设计贫化。

2)可避免贫化:

是指采矿设计不允许采下或混入的围岩夹石及人为的废石混入造成的贫化。

(7)贫化按生产阶段,也可分为:

1)采下贫化:

即回采时造成的矿石贫化或称一次贫化。

2)放矿贫化;

因放矿时造成的矿石贫化或称二次贫化。

黄金矿山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1)出矿品位(g/t)

计算公式:

出矿品位=出矿量中含金属量(g)/出矿量(t)

计算说明

(1)出矿品位一般以坑口取样化验为准,如无手选作业时也可以选矿厂入选品位为准。

如果选厂同时处理外单位的矿石或者有外购矿石时,应以处理自产矿石的品位为准。

(2)出矿量应与矿山作业量中的出矿量数字一致。

(3)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时,应按选厂回收率的口径分别计算。

(2)采矿损失率(%)

损失率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计算方法。

1、直接法:

凡采矿以后地测人员能够进入采场进行工作的矿山(如采用浅孔留矿法、全面法、充填法的矿山及露天矿山),应采用直接法计算采矿损失率。

其计算方法如下:

按矿石量计算:

 

采矿损失率=区域矿石损失量(t)/区域地质储量(t)*100%

按金属量计算:

采矿损失率区域矿石损失所含金属量(g/kg)/区域地质储量所含金属量(t)*100%

计算说明:

(1)采矿损失是指从矿房、矿柱开采时起至放矿结束为止,全过程中的损失,包括采下的矿石损失量、未采下矿石损失量和非开采损失量。

(2)矿房或矿柱的实际地质储量,是指在原提交的地质储量基础上,经过在开采过程中进一步进行实际测量编录重新计算的储量。

(3)对露天开采所采下的矿石和混入的围岩(表土)量,如果采用直接法计算,同样应采用地质编录和测量采剥边界的作图法来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