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4002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ocx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ocx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

 

  

 

 

 

 

 

 

 

   

 

 

 

 

 

所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就是参与文化创意的产业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中,它往往体现为各种形态特征。

例如,文化创意厂区、文化休闲街区、时尚设计社区、影视制作基地、原创艺术聚集区、工业设计园区和动漫产业集群等。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文化创意企业的空间集聚有利于实现专业化分工协作,能够形成文化资源共享效应、产业规模经济效益、技术溢出效应等竞争优势。

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美国的好莱坞(Hollywood)电影区、商业和艺术充分融合的SOHU艺术区、百老汇(Broadway)戏剧区和以综合性艺术为特色的英国伦敦南岸中心(SouthbankCentre)等这些耀眼的经久不衰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不仅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文化软实力的表现符号,而且是发达工业化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全球竞争力的品牌代表。

广州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岭南文化底蕴深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广州文化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突出反映在文化、技术和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下,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特色街区约60多个。

但是,由于缺乏政府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明显缺乏科学规划,大多园区同质化严重、尚未形成优势的主导产业方向,文化创意产业链不完整,公共服务平台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等。

因此,如何把握好文化产业集聚的发展规律,加快政府对集聚区发展的引导,推动各类集聚区持续快速发展是一个具有现实紧迫性的课题。

一集聚区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和政府的规划引导下,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各区县正浮现出一批文化创意街区、文化创意厂区和文化创意重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特色街区约60多个。

近年来,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呈现出以下八方面的发展特征。

(一)从已有集聚区的发展阶段来看,集聚区大多处于成长期

在2012年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划分为诞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4个阶段,并提出了四种分类方法。

本研究借鉴上述相关研究,采用时间和营业利润两项指标来划分集聚区发展阶段。

在时间方面,认为注册时间在0~2年为诞生期,3~8年为成长期,由于广州市目前没有1家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因而认为注册时间在8年以上为成熟期。

在营业利润方面,处于诞生期和衰退期的集聚区一般营业利润很小甚至为负数,而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集聚区营业利润比较可观,为正数,尤其是成熟期的集聚区营业利润更大。

基于上述方法,根据企业注册年限和营业利润两个测度指标,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将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分类(见表1)。

表1广州市部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阶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选取的24个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番禺区的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白云区的中海联8立方和花都区的皮具之都三个集聚区注册年限小于2年,处于诞生期阶段,占统计集聚区的1/8;番禺区的长隆旅游度假区、荔湾区的信义会馆、天河区的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和黄埔区的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亚钢大厦园区共四个集聚区的注册年限超过8年,处于相对成熟期阶段,占统计集聚区的六分之一;而其他十七个集聚区都处于成长时期,占统计集聚区总数的四分之三左右。

因此,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大多处于成长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如果区域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各项配套政策得到完善,集聚区将获得快速发展,并推动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

(二)从集聚区空间分布来看,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经济强区

目前,广州市共有62个已建或在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从集聚区空间分布来看(见图1),主要集中在海珠区、番禺区、荔湾区、白云区和天河区,集聚区数量分别达到14个、10个、10个、8个、7个,分别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个数的22.58%、16.13%、16.13%、12.90%、11.29%。

当然,集聚区数量的多少除了与各区域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禀赋相关外,还与地方政府的积极培育、规划和认定工作有关。

图1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状况

从集聚区内主要产业和业务来看,集聚区主要有综合性园区和专业性园区。

越秀区以文化产业上游的内容创作、新闻出版和下游的文化衍生产品销售为主;海珠区以服装设计、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天河区以网游、网络服务、新媒体等文化产业新业态为主;番禺区以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到生产销售的产业基地为主。

因此,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业态涵盖了2012年国家统计局新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所有行业。

(三)从企业空间集聚现状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从广州市统计监测的22686家文化创意企业空间分布来看(见图2和图3),主要集中在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三个中心城区和经济强区,三区文化创意企业数占全市文化创意企业统计监测总数的64.59%。

其中,天河区5872家,占25.88%;越秀区5251家,23.15%;海珠区3531家,占15.56%。

其次是番禺、白云和荔湾三个区,相应的企业数分别为2088家、2006家和1060家,所占比重分别为9.20%、8.84%和4.67%。

其余行政区的企业数量均小于1000家,包括花都、萝岗、增城、黄埔、从化、南沙,分别拥有923家、670家、357家、328家、317家、282家,所占比例分别为4.07%、2.95%、1.57%、1.45%、1.40%、1.24%。

图2广州市各行政区文化创意企业数

图3广州市文化创意企业空间集聚示意

(四)从行业的空间分布来看,各行业的空间分布水平差异显著,主要集聚在中心城区

衡量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空间分布状况,本报告采用市场集中度指数CR,

市场集中度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它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

如果以某一区域为范围来计算,CR代表X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个地区的市场集中度,X代表X产业中第i位地区的相关指标(如企业数量、生产额或销售额、职工人数等),N代表X产业的全部地区数量。

本报告运用文化创意企业数量来计算各行业的CR4指数。

表2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各行业的空间分布特征

从表2中可以看出,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四个行业的CR4都在80%以上,分别为94.43%、87.11%、83.70%、80.08%;CR2也相对较高,分别为61.42%、68.99%、62.22%、64.97%。

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三个行业的CR4都在70%以上,分别为76.21%、75.93%、73.36%;CR2分别为48.75%、51.22%、51.78%。

最后,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三个行业的CR4在60%以上,分别为60.38%、62.37%和65.60%;CR2分别为38.14%、38.06%和33.80%。

因此,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较高。

从表3可以进一步看出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各行业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

在中心城区,根据CR4指标,越秀区是全部10个文化行业的集聚地,天河区是九个文化行业的集聚地,海珠区是8个文化行业的集聚地。

如果用CR2指标来衡量,有八个行业集聚在越秀区,包括了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文化产业,这表明越秀区具有非常明显的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其次是天河区,广州市的6个文化行业在该区形成了明显的集聚效应,也基本涵盖了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文化产业。

在外围区域,白云区和番禺区也分别有7个和5个行业集聚,而在外层区域,包括南沙区、花都区、从化区,没有明显的文化创意行业的集中分布。

表3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不同区域空间分布特征

续表

(五)从产业集聚的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分布来看,呈现出小企业集聚、大企业分散的特征

从文化产业的营业收入来看,在2010年,越秀区、天河区、萝岗区和番禺区位居广州市各行政区前四位,其文化创意产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78.69亿元、415.16亿元、349.84亿元和288.41亿元,分别占广州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总营业收入的29.80%、18.23%、15.36%和12.67%。

海珠、白云和荔湾三区的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处于中间位置,而从化、花都、增城、黄埔、南沙的营业收入更少。

但是,从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平均营业收入来看,萝岗区、从化区、南沙区、番禺区位居广州市各行政区前四位,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平均营业收入分别为10024万元、2260万元、1670万元、1554万元。

其次是越秀区和荔湾区,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平均营业收入分别为1379万元和1223万元。

而天河区、白云区和海珠区等文化产业集聚区域的法人单位平均营业收入相对较小,仅分别为877万元、481万元和565万元(见图4)。

图42010年广州市各行政区营业收入情况

进一步分析来看,萝岗区共拥有文化创意企业349家,在12个行政区中位居第9位,仅拥有全市文化创意企业总数量的1.77%,然而,平均每家企业的营业收入高达10024万元,位居第一;从化区共拥有文化创意企业265家,在12个行政区中位居第11位,仅拥有全市文化创意企业总数量的1.34%,但平均每家企业的营业收入为2260万元,位居第二。

同样,南沙区共拥有文化创意企业104家,在12个行政区中位居最后一位,仅拥有全市文化创意企业总数量的0.53%,但平均每家企业全年营业收入高达1670万元,位居第三位。

而越秀、天河、海珠等中心城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区,法人单位数量多,但平均营业收入偏少。

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这种“小企业集聚、大企业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深层次原因包括:

第一,与产业集聚的普遍规律相符合,即小企业集聚可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优势,而大企业分散可获得内部规模经济优势;第二,与前述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特点有关,即相比于核心层和外围层,相关层各行业的空间分布更为分散,而相关层的文化行业主要是制造业,文化制造企业相比于文化服务企业,具有规模大和规模经济的优势。

因此,相比于中心城区,外围区域具有相对更多的文化生产制造业;第三,萝岗区、从化区、南沙区以及番禺等外围区域,近年来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业态,从前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各种新业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这些区域快速反应崛起。

相比于传统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新业态也属于高技术产业范畴,具有企业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和产品效益好等特征。

(六)从人员结构来看,集聚区人员学历水平偏低,并且以青年人为主

从人员结构来看,集聚区人员学历水平偏低,以本科学历及以下为主。

另外,人员年龄集中在45岁以下,以青年人为主。

集聚区人员结构的调研设计内容包括学历结构(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及以下)、职称评级(高级、中级、初级、无)和年龄结构(25岁以下、25~35岁、35~45岁、45岁以上)三方面,对23个集聚区的问卷调研获得13个有效问卷数据。

在13个集聚区样本中,文化创意产业人员总数为1000人,集聚区总建筑面积为3.35平方公里。

表4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

按照集聚区建筑面积计算的人员密度(见表4),在13个文化创意集聚区中,花都区广州皮都皮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集聚区面积仅有0.04平方公里,但拥有550名文化创意产业人员,人员密度为15556人/平方公里,在13个集聚区中人员密度最大;海珠区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建筑面积达1.6平方公里,仅有39名员工,人员密度仅有24人/平方公里,人员密度最小,仅相当于花都区广州皮都皮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0.15%。

这反映出不同产业类型的集聚区具有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